第一节 相关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发展现状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中有机物的原始生产者和无机物的天然富集者。我国的经济海藻有510多种,但已开发利用的数量有限。我国每年海藻总产量为122万吨,其中海带的产量为83万吨,成为我国最丰富的海藻资源,也是世界上海带养殖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海带资源也尤为丰富,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浅海生态区和滩涂资源都为海带等藻类的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年产量最保守地估算也在300万吨左右。其中黄海和渤海沿岸的海带和紫菜不但产量大,而且质量优良。而我国海带养殖产量及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海带养殖业年总经济产值约22亿元,可提供近40万个劳动力就业岗位,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2、市场需求
海带作为食品和中药原料,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如褐藻酸、甘露醇、海带氨基酸、高不饱和脂舫酸、b—胡萝卜素、有机碘、细胞激动素、多卤多萜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褐藻淀粉、膳食纤维等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成分。海带除少部分鲜销和开发成各种食品如海带丝、海带茶、海带酱、海带饮料、盐渍海带、海带面条、海带色拉等产品外,大部分作为海藻化工的主要原料,以传统的工艺生产褐藻胶、碘和甘露醇。我国是最大的海藻化工产品出口国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90.4万吨,比1998年增加增长3.86%,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0.25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水产品消费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分别为13.2、13.4、12.5、12.6、13.0公斤,消费基本稳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小幅增长,从4.4公斤增长至5.0公斤,年均增长3.25%,全国水产品空间广阔。
3、 行业 发展
我国海洋渔业具有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已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占到世界产量的近1/3;从2002年超过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
尽管如此,我国水产品的深加工比例仍然偏低,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水产品加工业有很好的前景。我们认为消费升级、食品替代以及外贸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海洋渔业特别是海产品加工业的三大动力。
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水产品养殖加工业面临良好的 行业 环境。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比较集中,基本上形成了一系列出口加工园区,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水产品加工产量、产值以及出口贸易额占到全国的80%左右。但我国大部分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国海产品加工产业主要以初加工为主,加工附加值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技术水平低,因此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2004年至2006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3.6%,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行业 市场环境为公司产品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紫菜是食用海藻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紫菜通常经过生产加工成食品出售。我们就以食品工业为下游进行下产业 发展 分析 。
1、现状
截至到2007年底,我国目前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全国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6万家,市场占有率72%;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市场占有率9.3%。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12391亿元,此后连续4年保持着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31912亿元。
2008年1至7月份,全国食品增加值增长15.86%,全国食品工业累计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2332.92亿元;完成销售额22830.89亿元,同比增长34.6%。预计今年中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将达40000亿元。
目前,我国消费量最大的前10类食品为: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
2003-2007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走势图
2、食品 行业 发展特点
1)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2007年1-11月份,我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其中小麦粉4500万吨、食用植物油1705万吨、鲜冷藏冻肉975万吨、乳制品1328万吨、啤酒3420万吨、软饮料39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5%、18%、31.5%、24%、13.5%和22%。
1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了乳制品总量85%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2)产品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更加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各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如肉类 行业 100强企业中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达到77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有61家。
3)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食品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资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2007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前100家食品企业(百强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资产、实现利润占全 行业 比重分别为24.9%、29.3%和58.9%。
4)企业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发展态势,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
食品企业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后,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截至今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国有经济企业分别为14040家、4190家和1674家。今年前11个月,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国有经济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 行业 比重分别为47.5%、27.5%和16.5%,上缴利税比重分别为31%、14.5%和53%。
5)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目前,食品 行业 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如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华东、中南、西南、华北及东北地区猪牛羊禽肉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广西、云南糖料加工产业带,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加工带等。
6)食品科学技术较快发展,加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缩短了我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1、食品营养化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过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讲究“吃饱喝足”。从营养学的观点看,这是一种不良的饮食文化,事实上色香味形只是表象、形式和外因,营养价值是实质、内容和内因,是食品的根本所在。生产营养成份丰富和各营养成份比例合理的营养平衡食品是食品工业企业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吃好”,才能增强国民体质,保持健康状态。要实现此目标,首先要求食品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原料应有的营养成份不被流失、破坏和分解;其次,要求食品加工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掌握现代营养学知识,根据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通过不同食物原料的有机组合,研制出营养基本平衡的组合食品。
2、食品方便化是现代食品消费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期望从繁杂、琐碎的家庭厨房劳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休闲、娱乐和工作、学习。
为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食物具有方便烹调和便于享用的特性。因此,食品方便化趋势将进一步明朗,半成品食品、调理食品和方便食品的产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对于肉制品生产,要在传统散装熟食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现代保鲜技术,重点开发方便卫生有特色的袋装、罐装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例如地方特产:扬州风鹅、高邮咸鸭蛋、南京盐水鸭、风鸡等畜禽熟食品,这些产品通过真空包装、灭菌保鲜,便于储藏流通,易于开拓异地市场,既能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又能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3、食品功能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人们期望食品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而且希望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延迟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症状和痛苦,以及促进疾病的康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文明病、富贵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高发已成为损害人们健康状况的一大顽症,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保健食品的发展。开发保健食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必须建立在对特定人群保健需求的医学调查与统计,功效成份(保健成份)的保健作用深入了解,载体食品的选择与工艺技术的 研究 ,样品的功能性试验与配方调整等基础之上。同时要理性认识保健食品的功效,那种认为保健食品是能治病的食品,是含药的食品,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4、食品生物技术化是现代食品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按照人的意愿创造新物种和改造现有物种成为现实可能。西方国家的转基因牛肉和转基因番茄就是例子。就水产品加工业而言,基因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选育出能快速生长和抗污能力强的鱼种,为水产品加工提供廉价原料;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鱼种的基础上,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定点诱变),可以得到凝胶能力强、氨基酸比例更趋合理和组织结构更为细嫩的鱼体蛋白,为鱼制品加工提供优质原料;酶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合理利用加工下脚料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现代发酵技术的发展为开发新型鱼制品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