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发展历程
用于农田挠地使用的旋耕机配件,呈刀状,因此称为旋耕刀。
我国对旋耕机的
研究
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研制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此后研制出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70年代初,我国研制了与各类拖拉机配套的系列旋耕机,并在北方平原旱田大面积推广应用。80年代,我国开始发展与轮式及履带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90年代以来,国内研制出一批旋耕复式或联合作业机具。系列旋耕机采用新型旋耕刀,速度参数合理,具有幅宽和复式作业功能,且可组装成多种机型,能够满足不同的用途与农艺要求。新型的自走式驱动型旋耕机,能在不同条件及不同土壤中作业,一次进地可完成多项作业,且作业时不需要牵引功率,减少了功率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水田旋耕埋草机具的
研究
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机耕船配套的旋耕埋草机不仅适用于一般水田,还适用于深泥脚水田,是水田作业的新型适用机具。
随着我国温室技术的发展,农村大棚耕作面积日益增大,适于大棚内作业的小型旋耕机械成为
研究
新重点。小型旋耕机省时、省力、操作方便,耕后土壤细碎,能使农家肥与土壤混合均匀。现有的小型旋耕机多为一机多用,可进行旋耕、碎土、犁地、开沟、喷药、排灌、培土等多种作业,在设施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深旋耕机在我国应用还比较少,相关理论及技术还有待进行一步
研究
和发展,但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深耕旋耕机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重要的整地机械。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分析
【刀座式旋耕刀】- 用于播种前松土一律选用1挡。水稻平田手拖与M—74型平田机配套使用,手拖速度宜选3、4挡。秸秆还田手拖速度一般选1、2挡,实际生产中多采用1挡。其次,外形加工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检测过程中还发现,北京另一家犁刀厂的旋耕刀(生产日期为2007.04)该项指标不合格。旋耕作业之前,旋耕刀的排列安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安装不当,将严重影响作业质量,并因刀片旋转不平衡,会导致机件损坏和机组震动增大,且不安全。左弯和右弯刀片应尽量交错排列,以使刀轴两端轴承受力平衡。一般刀片按螺旋线规则排列。相继入土的刀片,在刀轴上的轴向距离越大越好,以免发生堵塞。在刀轴回转一周过程中,在同一相位角,必须是一把刀入土,以保证工作稳定性和刀轴负荷均匀。
配置两把以上的刀片,应保证切土量相等,以达到碎土质量好,耕后沟底平整。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按图纸要求下料,生产加工的工艺工装不合格,管理制度不完善。 广东省各地常用的工农12—K手扶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刀轴上共装有刀片16把,左、右各半交错排列,用于水稻田、旱地等,尤其蔬菜地的耕作,效果更佳。
播种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手拖与2BG—6A型条播机配套使用,手拖速度宜选2、3挡;当土壤含水量大于30%时,手拖速度宜选2挡;一般情况,手拖速度宜选1、2挡混合装法 刀片内外交错排列,耕后,表面平整。外装法 除最外端的两刀片内装外,其余刀片全部都向外装,耕后,地面中部凹下。内装法 安装时,全部刀片都朝向刀轴中央,耕后,地面中部凸起。手扶拖拉机(以下简称手扶)农田作业的速度应根据土壤类型、地表状况、土壤含水量、手扶的功率及相应农艺要求等因素确定,以保证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率。旋耕手拖与旋耕机配套使用,旱地作业手拖速度宜选1、2挡,旋耕刀转速为每分钟188转;水田作业手拖速度宜选2、3挡,旋耕刀转速为每分钟240转。
第三节 产业链概述
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产业链定义: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图表 1 产业链形成模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在图中,C1、C2、C3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表示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A1、A2、A3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A3>A2>A1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B1、B2、B3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其中,B3>B2>B1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杂化。三个坐标相交的原点0,表示既无社会分工也无市场交易更无产业链产生的初始状态。
从C1点开始,而不是从坐标原点开始,意味着社会分工是市场交易的起点,也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 社会分工C1的存在促进了市场交易程度A1的产生,在A1作用下,需要B1的产业链形式与它对接 B1这种产业链形式的产生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社会分工就从C1演化到C2。相应地,在C2的作用下,市场交易程度从A1发展到A2,A2又促进了产业链形式从B1发展到B2。接着,按照同样的原理,B2促使C2发展到C3,C3又促使A2发展到A3,A3又促使产业链从B2发展到B3⋯⋯如此周而复始,使产业链不断形成发展。
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在于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创造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最终消费才能实现,否则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就不能实现。同时,产业链也体现了产业价值的分割。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 产业链也是为了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增值往往来自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它是指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 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在要求是:生产效率≥ 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协作乘数效应);同时,交易成本≤内部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之和(分工的网络效应)。企业间的关系也能够创造价值。价值链创造的价值取决于该链中企业间的投资。不同企业间的关系将影响它们的投资,并进而影响被创造的价值。通过鼓励企业做出只有在关系持续情况下才有意义的投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价值来。
旋耕刀具
行业
的产业链结构
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旋耕刀具生产商,下游旋耕刀具应用商,此外还有贯穿产业链的物流配送厂家、销售厂家等。
图表 2 旋耕刀具的产业链结构图
二、相关
行业
简述
中国的机械商场开展空间很大,水稻收成机、玉米收成机、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刀、各类农用运送汽车等,数量与质量都需求进步和增强,习惯广阔的乡村商场需求。目前中国已能出产3000多种商品,但农业配备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除少数商品能到达国际水平外,从整体说来尚处在发达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水平。
商品结构不尽合理,如大马力拖拉机,采棉机,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栽培和收成机械,农商品深加工配备等,还不能极好供应,许多设备要从国外进口。中国农机商品可靠性还不尽人意,首要农机商品的均匀失效间隔时间只及国外同类商品的1/3--1/2。再有,目前中国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有量约15万台,与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约200万台,但远不能习惯乡村播种的需求。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