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发展历程
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3 ,相对分子质量106.44。通常为白色或微黄色等轴晶体。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300℃ 以上分解出氧气。氯酸钠不稳定。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受撞击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易吸潮结块,有毒。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二氧化氯、亚氯酸钠、高氯酸盐及其它氯酸盐。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分析
氯酸钠性状:
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立方晶体或三方结晶或白色粉末。味咸而凉。密度2.490g/cm3。熔点255℃。易溶于水,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9g。溶于乙醇、甘油、丙酮、液氨。
化学性质
常压下加热至300℃以上易分解放出氧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力非常低,但在酸性溶液中或有诱导氧化剂和催化剂(如硫酸铜)存在时,则是强氧化剂。与酸类(如硫酸)作用放出二氧化氯。有极强的氧化力。与硫、磷和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易潮解。大鼠急性经口LD501200mg/kg,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制剂有70%粉剂和25%颗粒剂。有毒!
管制信息氯酸钠(易制爆)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氯酸钠产品用途:
1.是媒染剂与氧化剂,用于印染工业与无机工业;
2.用于制造二氧化氯,亚氯酸钠及高氯酸盐;
3.是除草剂,用于农业,例如:非耕地和开垦荒地时的灭生性除草。多种植物均可被杀死,对菊科、禾本科植物有根绝的效果,对深根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显著。所有绿色植物都有强的植物毒性,植物根、茎对其具有内吸作用。一般在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施药,用量视杂草种类、数量及大小而定。加水喷洒或直接撒粉,可与残留性有机除草剂如灭草隆、敌草隆、除草定等混用作灭生性除草剂;
4.医药工业用于制造药用氧化锌、二硫基丁二酸钠。颜料工业用于制造高级氧化锌和华兰;
5.是漂白剂,用于造纸、鞣革.矿石处理;
6.还可用于海水提溴和制造印刷油墨、炸药等;
7.还可用于二氧化硅的检定。营养剂。粘胶剂.
安全措施:
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与还原剂、易(可)燃物、酸类、硫、磷、金属粉末分储。密闭包装,切勿受潮,防止破损。
第三节 产业链概述
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产业链定义: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图表 1 产业链形成模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起产业链组织的深化。在图中,C1、C2、C3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3>C2>C1表示社会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A1、A2、A3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A3>A2>A1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B1、B2、B3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其中,B3>B2>B1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杂化。三个坐标相交的原点0,表示既无社会分工也无市场交易更无产业链产生的初始状态。
从C1点开始,而不是从坐标原点开始,意味着社会分工是市场交易的起点,也是产业链产生的起点 社会分工C1的存在促进了市场交易程度A1的产生,在A1作用下,需要B1的产业链形式与它对接 B1这种产业链形式的产生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社会分工就从C1演化到C2。相应地,在C2的作用下,市场交易程度从A1发展到A2,A2又促进了产业链形式从B1发展到B2。接着,按照同样的原理,B2促使C2发展到C3,C3又促使A2发展到A3,A3又促使产业链从B2发展到B3⋯⋯如此周而复始,使产业链不断形成发展。
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在于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创造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任何产品只有通过最终消费才能实现,否则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就不能实现。同时,产业链也体现了产业价值的分割。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价值由在不同部门间的分割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割 产业链也是为了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它的本质是体现“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这种增值往往来自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它是指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 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在要求是:生产效率≥ 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协作乘数效应);同时,交易成本≤内部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之和(分工的网络效应)。企业间的关系也能够创造价值。价值链创造的价值取决于该链中企业间的投资。不同企业间的关系将影响它们的投资,并进而影响被创造的价值。通过鼓励企业做出只有在关系持续情况下才有意义的投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价值来。
氯酸钠 行业 的产业链结构 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氯酸钠生产商,下游氯酸钠应用商,此外还有贯穿产业链的物流配送厂家、销售厂家等。
图表 2 氯酸钠的产业链结构图
二、相关 行业 简述
通常意义的“盐化工”是指利用氯化钠(固体盐或卤水)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方法生产碳酸钠(纯碱)、氢氧化钠(烧碱)、氯酸钠等含钠化学品以及氯加工产品的过程。纯碱和氯碱(烧碱和氯加工)是盐化工的主要 行业 。
行业 整合潜力可观
(1)企业结构调整,提高
行业
集中度。我国尽管已成为世界氯碱生产第一大国,但还不是氯碱生产强国。主要表现在
行业
集中度过低。因此,企业兼并重组的潜力很大。
(2)与上下游相关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形成多种形式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结构。氯碱
行业
电耗高,氯加工产品链丰富,因此对电力、卤水、电石、石化原料等依赖性强。因此,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东部地区的盐-碱联合、氯碱-石油化工结合,西部能源丰富的地区采取盐-电(煤)-碱-PVC-塑料加工及建材的大联合模式已经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高附加值氯加工产品仍有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部分高附加值的氯加工产品进口量仍然较大,包括有机氟、有机硅、MDI、TDI、氯化高聚物、PVC糊树脂等。这些产品均属于石化高端产品,在我国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且石化 行业 振兴 规划 强调将重点支持。
此外,我国PVC多为大众化产品,应重点做好差别化、高档化工作,如糊树脂、用于PCB(印制板)基材、电气、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高档PVC合金产品等。
氯碱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应该突出自己的技术、人才和石油化工原料供应方便的优势,做好氯、碱、氢下游产品和
规划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品链。
节能减排新技术
以下新技术有推广潜力。如一次盐水精制技术(ZF膜、凯膜、无机陶瓷膜、CN直接过滤等),高密度自然循环零(小)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液碱多效蒸发技术节能型氯气透平压缩机,PVC生产中的干法乙炔工艺,节水90%。VCM精馏尾气变压吸附,电石渣上清液和PVC聚合母液回用,电石渣综合利用和无汞(低汞)催化剂技术等。
生产布局待调整
我国50%以上的原盐运输半径超过200km,美国氯碱以管输卤水为原料的能力比例达到87%,而我国只有10%左右。氯碱生产以及部分产品的运输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液氯、液碱产品销售半径不宜过大。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