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产业发展状况 分析
1、我国电子元件 行业 处于快速增长期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通信、汽车等 行业 强劲增长,有力地拉动了电子元件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前两年,2006年上半年电子元件 行业 发展速度更快。通过对电子元件主要生产企业的调查,可以看出 行业 内多数企业运行状态良好。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对国内2772家电子元件主要生产企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上半年,2772家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18.52%,国内电子元件 行业 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销售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源于国内电子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上半年21%的出口增长率也是重要的推动力。可以说,目前的电子元件 行业 已经摆脱了前几年的低迷,正处于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之中。
被调查的2772家企业规模大小不一,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312家,占总数的11.25%;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607家,占总数的1.9%;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109家,占总数的40%。销售收入排在前几位的企业见下表:在被调查的2772家企业中,前100家企业销售收入即已占到销售收入总额的39%。由此可见,电子元件 行业 ,中小规模企业居多。在2772家企业中,实现销售收入增长的企业共有1653家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9.63%,但有1048家企业出现销售收入负增长。销售收入增长超过30%的企业有796家,占28.72%;销售收入增长超过100%的企业有134家,占4.83%。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中有82.69%的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上升,而销售收入低于1亿元的企业中则有40.41%的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可以说,被调查的大多数企业,都保持着销售收入良好增长态势。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一般产品较为单一,规模也较小,受限于企业实力,难以快速发展,而销售收入较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远远超过销售收入较低的企业。
2、我国电子元件 行业 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
2006年1~6月,我国电子元件 行业 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5大类65个小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4.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38%。其中进口18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9.27%,出口1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34.38%,进出口贸易逆差50.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0%。
进口方面,混合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电接插元件、电容器、微特电机等5大类产品分列前5名。除镉镍蓄电池、压电陶瓷器件、微特电机外,其余各大类电子元件进口额继续快速增长,增速几乎都在两位数以上。
在出口方面,印制电路板、电声器件、电接插元件、微特电机、光电线缆等产品的出口额名列15大类产品的前5名。在出口方面增速较快的前5大类产品分别是:光电线缆、印制电路板、电接插元件、混合集成电路和电控制元件。在15大类产品中,除镉镍蓄电池、压电陶瓷器件外,其他产品出口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
在15大类电子元件产品中,混合集成电路贸易逆差最大,达到33.98亿美元,占整个电子元件贸易逆差的67.8%。其他存在贸易逆差的大类产品依次为:电容器、电接插元件、印制电路板、石英晶体器件、电阻电位器、电感器件。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是电声器件,上半年贸易顺差13.02亿美元。其他实现贸易顺差的大类产品依次为: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光电线缆、磁性材料与器件、镉镍蓄电池、电控制元件。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分析
1、从起步到繁荣:广播电视事业规模日益扩大
我国的广播事业虽然始于1923年,但在广播发展史上,1940年12月30日这天更让人振奋,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这声音庄严宣告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共开办广播节目2416套,并有110套已经上星。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例,该台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079.5个小时,其中用43种语言对外广播210多个小时,听众遍布全世界。“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得到快速推动和发展,广播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广播事业日渐成长的同时,电视事业在1958年迈出了第一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于当年9月2日正式播出。自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上星以来,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72套电视节目上星传输。
“随着广播电视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电视事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社管司有关负责人说,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开办电视频道1279套,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944家,其中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125家。另据广电总局统计,目前全国共设立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电视台50座,广播电视台1932座。广播电视事业规模逐渐扩大,广大的受众是其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刘建芳大妈说:“现在广播电视的节目太丰富了,电视任何时段都有好看的内容,退休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靠它们打发。”
2、从综合性到专业化:广播电视事业效益明显增长
“目前,广播电视已从初期的规模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在谈及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时,社管司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现在公布的数字都是结构调整后的结果。“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都是大而全,在多元化的社会难以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王宴青的这句话,道出了广播事业一度繁荣后面临的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广播开始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注重完善节目定位,通过推进和实施广播频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化改革,逐渐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
自2000年至今,按照避免重复、专业鲜明等原则,全国共新增专业广播频率164套,调整广播频率161套,专业化频率的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地级以上广播频率中,超过60%已实行了频率专业化和对象化改革。全国共开办经济、交通、音乐、资讯等专业广播节目450余套。近三年中央电台就致力于对原有节目的重新定位,目前共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9套各具特色的节目。“这9套节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听需要。”王宴青说。
自国家鼓励四级办台后,电视台数量一度迅速扩张,最多时各类电视台总计曾达到6800多座。“电视台盲目的数量扩张,导致电视节目的乱播滥放比较严重。因此结构调整、职能转变势在必行。2001年,为更好地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广电总局鼓励电视播出机构的节目设置按照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目前,共开办经济、影视、体育、少儿、生活等专业化、对象化定位的电视频道560余套,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电视频道体系。
《2005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指出,“频率和频道由综合性纷纷向专业化转变,更准确的定位锁住了‘核心受众’,也吸引了广告客户。2005年广播广告收入约5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40%;全国电视广告收入达4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加近50亿元。”频道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是电视媒体竞争的必然选择,没有品牌、特色的频道,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将没有发展空间。
3、从模拟到数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3年开始有线电视的数字化;2006年开展数字化的卫星直播技术;2008年开展地面电视数字化;2015年停播所有的模拟电视节目……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数字广播已经取得突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电集团等8家单位共开办数字付费广播17套。其中中央电台等单位开办的相声小品、民乐、古典音乐、评书联播等13套有线数字广播已进入有线网,并已经具备开办更多套有线数字广播的技术条件。
数字付费频道和各类新视听媒体业务的发展同样惊人。广电总局现已批准开办120套内容多样、定位鲜明的付费电视节目,其中94套已实现开播。此外还先后批准5家广电机构进行移动数字电视试验;批准149家单位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另有3家省级广电机构取得了开办手机电视集成运营业务的资格。电视频道的分众化,尤其是付费频道的开播,使得电视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正是通过满足受众的特殊需求,电视频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广电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各类新视听业务,有助于为广大人民提供内容更丰富、质量更高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服务。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