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单晶硅、多晶硅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单晶硅
单晶硅也称硅单晶,是电子信息材料中最基础性材料,属半导体材料类。单晶硅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各个领域,当今全球超过2000亿美元的电子通信半导体市场中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及99%以上的集成电路用硅。
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方便等诸多优势,近三十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 研究 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单晶硅建设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壳中含量达25.8%的硅元素,为单晶硅的生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目前,全世界单晶硅的产能为1万吨/年,年消耗量约为6000吨~7000吨。“十五”期间,单晶硅的产量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2006年底,中国单晶硅的产量达到3200吨,其中半导体用约800吨,太阳能电池用2500多吨。在抛光片方面,我国半导体用硅抛光片平均增长超过19%,总用量达到2.2亿平方英寸。
近年来,各种晶体材料,特别是以单晶硅为代表的高科技附加值材料及其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并使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先导产业。单晶硅作为一种极具潜能,亟待开发利用的高科技资源,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多晶硅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多晶硅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
高纯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在未来的50年里,还不可能有其他材料能够替代硅材料而成为电子和光伏产业主要原材料。
随着信息技术和太阳能产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对多晶硅的需求增长迅猛,市场供不应求。世界多晶硅的产量2005年为28750吨,其中半导体级为20250吨,太阳能级为8500吨。半导体级需求量约为19000吨,略有过剩;太阳能级的需求量为15600吨,供不应求。近年来,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加,直接拉动了多晶硅需求的迅猛增长。全球多晶硅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受此影响,作为太阳能电池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
中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产业化,到70年代,生产厂家曾经发展到20多家。但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多晶硅生产条件的单位有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
中国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快速增长,2005年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电子级多晶硅约1000吨,太阳能电池需要多晶硅约1400吨;到2010年,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000吨,光伏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200吨。而中国多晶硅的自主供货存在着严重的缺口,95%以上多晶硅材料需要进口,供应长期受制于人,再加上价格的暴涨,已经危及到多晶硅下游众多企业的发展,成为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多晶硅需求量继续加大,在市场缺口加大、价格不断上扬的刺激下,国内涌现出一股搭上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潮,可以说是太阳能电池市场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硅材料产业一定要慎重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将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作为高科技产业,利用硅矿开发多晶硅,产业耗能大,电力需求高。目前电价已成为中国大多数硅矿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因此中国大力发展多晶硅产业,亟需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制定电价优惠政策,降低成本。
由于需求增加快速,但供给成长有限,预估多晶硅料源的供应2007年将是最严重缺乏的一年,预计到2009年,全世界多晶硅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5万吨。在未来的3至5年间,也就是在中国的“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石英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目前,我国石英市场里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我国超高纯石英粉有些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特别是需求量较大的石英玻璃的原料的提纯工艺。我国目前石英玻璃原料加工后Si02的纯度,最大可达到99.99%,0H-的含量10PPm,其指标远远不能达到电子工业半导体技术,光导纤维和特种气体放电灯所要求的纯度.这除了与我国石英玻璃原料的天然杂质含量有关外,同石英玻璃原料处理的技术和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石英玻璃原料的纯度,也是急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之一。
我国石英晶体厂有260多家,国内市场对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年需求量约13~16亿只,年增长率近20%,国内生产的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出口量约占总量的70~80%。我国石英体元器件需求量近年来增幅较大。
3、铂银合金材料
铂银合金材料是以铂为基添加银的二元合金。
在1185℃和45%Ag处发生包晶反应;在常温下,银在铂中的溶解度为3%。有PtAg5,PtAgl0,PtAg20和PtAg25等合金。强度高,弹性好且弹性后效低,电阻系数小,热电势低,耐热耐蚀,无磁,性能稳定。铂银合金熔炼和加工都很困难。用高频炉氩气保护熔炼,铸锭须经均匀化后,加工成板片和线材等。一般用来制造精密仪表的张丝元件。
4、光纤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由直径大约为0.1mm的细玻璃丝构成。它透明、纤细,虽比头发丝还细,却具有把光封闭在其中并沿轴向进行传播的导波结构。光纤通信就是因为光纤的这种神奇结构而发展起来的以光波为载频,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
目前,光通信使用的光波波长范围是在近红外区内,波长为0.8至1.8um。可分为短波长段(0.85um)和长波长段(1.31um和1.55um)。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因此,光纤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速度无比迅速。可以说这种新兴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又是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汽车
2004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整体发展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04年,汽车产销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同比增长14.11%和15.50%,增幅比上年分别下降21.09个百分点和18.71个百分点。继2003年汽车产销突破400万辆后,再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5年汽车产销双双越过570万辆,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汽车生产570.77万辆,同比增长12.56%;销售575.82万辆,同比增长13.54%。
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其中,乘用车产销523.31万辆和517.60万辆,同比增长32.76%和30.02%;商用车产销204.66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15.25%和14.23%。
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02%和21.84%。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94%和21.68%;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1%和22.25%。
图表 2004-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增长率
单位:万量
年份 | 产量 | 增长 | 销量 | 增长 |
2004 | 507.05 | 14.11% | 507.11 | 15.50% |
2005 | 570.77 | 12.56% | 575.82 | 13.54% |
2006 | 727.97 | 27.32% | 721.60 | 25.13% |
2007 | 888.24 | 22.02% | 879.15 | 21.84% |
2、消费电子
2007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797亿,同比2006年增长了15.5%。预计从今年起到2012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达到15000多亿。
消费电子 市场发展 日新月异,手机市场在2007年销量突破一亿五千万台,液晶电视以接近100%的速度增长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因为适应了产业融合方向。近年来兴起的机顶盒、掌上电脑、手持PC等产品打破了电脑、通讯、家电之间的界限,为消费电子企业开拓了新境界,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一些高端品牌几乎每周就会发布一款新产品。数字技术作为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加快了产品从基本电子产品向高端数字产品转化的步伐。
消费电子产品与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融合,不仅为“玩家”们带来了全新的数字体验,也推动我国消费电子市场快速发展,为 行业 带来商机。
3、航空航天
航空工业是国家独立的柱石,是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产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来说,尤其如此。独立的、强大的航空工业,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支撑点。
从政治军事意义上看,强大的航空工业是保持自立于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的支柱,它的地位至少和航天业同等重要。航空工业的本质是军民结合的,而且只有军民结合才能使航空工业兴旺起来,一般地说,各国航空制造公司都同时接受军事定货和民用定货,到今天,发达国家的航空公司还要大量依赖政府军事定货以获得技术开发资金,既错开研制周期,又节省研制成本,从而支持了民机开发(例如,最早的波音707就是从美军某型加油机转化过来的),民机的技术标准反过来又有助于提升军机的质量。
从经济意义上看,航空工业是适应不断扩大的“内需”的重要的骨干产业。我国现有飞机数量仅有1000加左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未来的飞机需求量非常巨大。2005年,中国购买飞机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订购的飞机总数达到498架(包括框架协议)。根据预测,我国到从2006年到2020年期间,每年需要增加100多架飞机,如此大量的需求如全部进口的话,无疑在资金上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中国航空航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了数十型、万余架各类飞机,并出口了数百架飞机和众多配套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及生产线;一个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科研、试验、生产手段基本配套的航空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新支线飞机为突破口,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研制生产迈出了新步伐。中国航天工业成功研制开发了包括科学试验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在内的多种应用卫星,成功研制了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81次发射,将中国的61颗卫星、5艘飞船和30颗国外卫星送入了太空;特别是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独立掌握空间技术的大国之一。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