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中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药用资源总数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000多种,经营药材1200多种,常用的药材为600种。目前,其中可大量人工栽培的200种,占常用药材的30%,年产量30万吨,产量占40%--50%,其余400种为野生,占常用药材的70%,年产量40万吨,产量占40%--50%。
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药材,特别是野生中药材资源过度开发,有些资源已经枯竭,许多中药材品种不能满足中成药生产的需求,导致许多中药品种无法生产,另外,中药材产业管理粗放,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同时,传统中药材中有一部分品种随着时代变迁,环境保护观念的增强,已不适于作为中药材。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曾是名贵中药材,但随着数量减少和文明进步,已经退出了中药材名单,必须寻找代用品。
2、中药发展的机遇
全球天然药物的销售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近10年来,中成药销售额占我国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由13.7%增加到25%,毫无疑问,中成药产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
鉴于中药的地位和影响,国家的 产业政策 将大力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争取在5年内培育20个左右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现代中药,争取2-3个中药制剂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到2010年,我国中药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份额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5%,可以设想,中药技术和产业必将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3、中药的发展方向
中药及其产业发展克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弊病,根本上说必须实现现代化,革除传统中药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弊病,引入现代科学理论,其中,提取技术创新是重要内容。
(1)开辟新资源,克服传统资源的制约。目前开展的GAP规则下大规模中药人工引种是基本方向。
(2)改革中药剂型和生产工艺。减少药材原料的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通过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浸出,分离和精致,取其精华去糟粕。
(3)以中医药学和制剂学的要求为准则,运用现代化学工程理论,技术和设备,改造我国的中药工业,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也就是把化工原理的传质,传热理论,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到中药提取生产中来。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医疗 行业 发展现状
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总数30.9万个,比2005年增加了9972个,全国注册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30万个。按医院等级分,三级医院1045个(其中:三甲医院647个),二级医院。151个,一级医院2738个,未评定等级医院10312个。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48个(含预防保健中心105个)。
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56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2.4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3.5万人,管理人员32.4万人,工勤人员43.6万人。全国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99.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61.1万人),注册护士142.6万人。卫生人员中,医疗机构卫生人员527.9万人,比2005年增长3.7%。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5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55人、注册护士1.11人。
目前中国有中外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约200余家,其服务内容多集中在妇婴、口腔以及眼科等一些专科服务项目上。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医疗服务领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228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为9.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乱48亿美元。2006年医疗服务领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4个,全部是新批准项目,其中外商独资5项,无大型投资项目,合同外资金额为30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333万美元。外资主要来源于英国、新加坡、占巴和加拿大,分别占外方出资总额的45%、16%、14%和10%。
2、医疗 行业 发展前景
根据“十一五” 规划 ,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如果农村人口分别用5年、10年、15年达到城市人均卫生医疗费用2004年的水平,农村人均卫生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3%、15%和10%。
随着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开放,国外资本加快投资步伐,医疗服务市场的服务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原有的服务主体而言,外资的迸人必然会增加市场竞争的程度,减少其原有的市场份额,但也会带来新的服务理念和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医疗服务机构不断自我提高。
由于医疗服务属于知识密集型
行业
,技术要求很高,国外投资者在此方面遥遥领先,而且西方发达国家医疗服务市场化的历史较长,服务意识强,注重成本效益
分析
。因此,必须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提高诊疗质量。医疗服务的全球化需求、用广至上、人口索质的变化,不断增加的疾病负担以及昂贵的新技术和治疗所惟动的全新环境的出现,要求在未来10年内对医疗卫生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提高中国医疗服务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