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
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不仅全球第一,且产量超过第二到第八的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2006年这一比例为33.8%,2005年为31%,2004年为26.2%,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粗钢产量增速开始减缓,全球7.5%的增速低于2006年的8.8%,其中,我国增速15.7%也低于2006年的18.8%以及2005年的26.8%,但中国的钢产量增长仍是健康的。
2007年,中国出口钢坯643万吨,同比降28.9%,出口焦炭97万吨,同比增5.8%;出口钢材6265万吨,同比增45.8%;进口钢材1687万吨,同比降8.8%;进口钢坯24万吨,同比降34.6%;进口铁矿石3.83亿吨,同比增17.4%。
2007年规模以上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长
单位:亿元
年月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炼铁 | 炼钢 | 钢压延加工 | ||||
实际值 | 同比 | 实际值 | 同比 | 实际值 | 同比 | 实际值 | 同比 | |
2006-12 | 25473.37 | 20.12 | 1666.44 | 21.22 | 4922.44 | 20.56 | 17641.65 | 19.54 |
2007-02 | 4419.42 | 41.95 | 329.59 | 46.71 | 878.31 | 41.28 | 3021.06 | 40.95 |
2007-03 | 7073.34 | 41.45 | 518.34 | 44.05 | 1384.04 | 45.31 | 4853.83 | 39.45 |
2007-04 | 9793.18 | 41.04 | 703.89 | 42.42 | 1914.92 | 44.68 | 6736.21 | 39.35 |
2007-05 | 12685.95 | 39.90 | 926.34 | 40.48 | 2443.90 | 42.30 | 8716.97 | 38.36 |
2007-06 | 15864.93 | 38.49 | 1162.17 | 39.46 | 3007.19 | 39.14 | 10901.75 | 37.17 |
2007-07 | 18726.08 | 37.39 | 1381.50 | 37.61 | 3481.25 | 36.91 | 12915.09 | 36.45 |
2007-08 | 21586.53 | 36.40 | 1597.01 | 35.78 | 4082.74 | 35.43 | 14799.99 | 35.70 |
2007-09 | 24632.69 | 36.55 | 1826.46 | 38.01 | 4591.05 | 36.38 | 16943.69 | 35.52 |
2007-10 | 27737.51 | 36.27 | 2065.89 | 34.85 | 5167.77 | 36.82 | 19059.07 | 35.39 |
2007-11 | 30853.87 | 35.85 | 2315.82 | 35.1 | 5831.07 | 36.55 | 21084.26 | 34.85 |
2007-12 | 34128.81 | 35.74 | 2584.78 | 36.35 | 6425.01 | 37.84 | 23330.39 | 34.31 |
2007年12月末国内钢材市场综合价格指数变化表
品种 | 钢材综合 | 长材 | 板材 |
07年12月末指数 | 125.12 | 131.89 | 125.48 |
11月末指数 | 118.99 | 122.56 | 119.94 |
06年12月末指数 | 105.15 | 91.77 | 111.49 |
环比升跌 | 6.13 | 9.33 | 5.54 |
同比升跌 | 19.97 | 40.12 | 13.99 |
2007年12月末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变化表
产品区域市场 | 12月末指数 | 11月末指数 | 指数升跌 |
钢材综合 | 176.2 | 172.4 | 3.8 |
长材 | 203.8 | 197.3 | 6.5 |
板材 | 162.4 | 160 | 2.4 |
北美市场 | 152.8 | 147.5 | 5.3 |
欧洲市场 | 168.8 | 168.9 | -0.1 |
亚洲市场 | 194 | 188.9 | 5.1 |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全回转推进器主要用于船舶工业,因此,下游主要的产业是船舶工业。
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规模扩大、效益提高、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转变的良好发展态势。
1、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造船三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据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89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1%。
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约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4个、12个和9个百分点。
2007年三大造船指标比较
单位:万载重吨
造船指标 | 中国(A) | 世界(B) | 2007年中国份额 | 2006年中国份额 |
完工量 | 1893 | 7820 | 23% | 19% |
新订单量 | 9845 | 24090 | 42% | 30% |
手持订单 | 15889 | 50149 | 33% | 24% |
注:表中中国三大指标数据为我国统计数据,世界三大指标为英国克拉克松
研究
公司统计数据。计算中国所占份额时对数据作了同口径处理。
2)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1059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6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工业增加值683亿元,比上年增长70%。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60%以上。贯彻实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 规划 》, 行业 总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在全国40家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中央企业中分别名列第5、第7位。
3)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8.5亿元,同比增长136%。分 行业 来看,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1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亿元,占全 行业 利润的61%;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利润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亿元,占全 行业 利润的34%;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利润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亿元,占全 行业 利润的5%。
据测算,2007年全 行业 利润总额在2006年96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长,一举突破200亿元。
4)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2007年,全国船舶工业主要造船集团、主要船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的生产周期明显缩短,外高桥造船公司的17.5万吨散货船船坞周期平均50天,上海船厂3500TEU集装箱船船台周期49天,大连船舶重工的30万吨原油船水下周期62天,4250TEU集装箱船总建造周期314天,接近日韩同型船的建造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本增效成绩显著,成本费用增幅低于销售收入增幅,成本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钢材利用率、万元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达到年度制定的目标;1-11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3,比上年提高55点,首次超过同期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其中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比上年均有较大增长,分别拉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点、14点和3点。
5)船舶出口迅猛增长
2007年,我国船舶出口增长迅猛。全年船舶出口1490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5.6%,占完工总量的79%。
据海关统计,船舶产品出口金额122.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1%;船舶产品出口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比去年增加19个。排名前5位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新加坡、德国、香港、利比里亚和日本,总计占比达到55%。
2、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两大集团成绩突出、地方造船蓬勃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生产、经营成绩突出。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造船完工655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2352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5000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7%、3.6%和50.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造船完工424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1616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8.8%、160.6%和78.6%。先进高效的管理使两大集团利润成倍增长,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实现利润140亿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实现利润50亿元,均实现翻番增长。
地方造船蓬勃发展,产能快速释放,成为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另一股强劲动力。2007年造船完工量达833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40%,新承接船舶订单5846万载重吨、手持新船订单8249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0%和54%。地方船舶工业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集团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订单排名进入或部分进入全国前10名之列。
2)散货船成交量跃居世界第一,海洋工程成为新亮点
2007年,散货船引领国际造船市场,成为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的主要因素。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统计,2007年我国承接新船订单中,散货船成交量为815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8%;韩国3730万载重吨,占25.5%;日本1640万载重吨,占11.2%;欧洲480万载重吨,占3.3%,我国散货船成交量跃居世界第一。其中17-20万载重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承接130艘/2307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0%;20万吨以上矿砂船20艘/55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4%。
海洋工程市场取得突破,成为新的亮点。2007年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GM4000半潜式可移动海洋平台,手持海洋工程订单24亿美元。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交付了国内第一艘自主设计的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承接了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进平台,进一步拓展了高端海洋工程建造市场新领域。
3)经济总量持续上升、造修配实现同步发展
2007年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2563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70%。上述两个指标,船舶制造企业完成1795亿元、44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8%和71%;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完成533亿元、177亿元,分别增长69%和73%;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完成228亿元、59亿元,分别增长59%和65%。造船、修船和船舶配套业实现全面增长。
4)关键设备研制成功、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所上升
2007年,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研制并批量生产了大功率、大缸经及智能型低速柴油机,顺利实现了为VLCC配套的7S80MC低速柴油机、8K90MC-C国内最大功率的低速柴油机、世界首制6RT-flex50B智能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等三型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本土化制造。L21/31、L27/38和DK26中速柴油机的国产化研制取得阶段成果,部分机型已经开始装上出口船和远洋船。TBG236V8、TBG620V12两型高速柴油机研制成功并顺利投放市场。大型船用货物起重机、海洋平台吊机、舱室机械等产品的国产化研制也取得进展。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整体水平较2006年有了稳定提高。反映出我国部分船用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船舶配套园区、船用钢材配送中心等开始发挥作用,完善了造船和船舶配套产业链,有力的支持了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5)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高技术船舶建造取得新进展
我国三大主流船型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形成系列化和批量化建造。17.5万吨、18万吨新型好望角型散货船,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LCC),6600TEU、8530TEU、10000TEU集装箱船,23万吨、30万吨、38.8万吨环保型矿砂船(VLOC)等船舶实现批量建造和批量接单,世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高技术船舶建造取得新进展。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13500立方米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等成功交付;自主开发设计的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首制船开始建造;5条14.7万立方米LNG船已全部开工,首制船不断突破各项技术难关,将于2008年初实现交船。
争创名牌产品取得新成绩。大连船舶重工建造的30万吨VLCC和11万吨成品油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10.5万吨原油船、重齿公司的“船用齿轮箱”和“减速机”等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