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上半年钢铁工业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走势等综合因素,预计2008年我国钢产量将达5.3亿-5.4亿吨,比上年增加4076万-5076万吨,增长8.3%-10.4%。预计钢材产量(不含重复材)5.1亿-5.25亿吨,比上年增加4281万-5781万吨,增长9.2%-12.4%。预计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4.97亿吨,净出口3700多万吨。全年如粗钢净出口量增加,粗钢生产量也会相应增加。由于上半年需求强劲,粗钢表观消费有可能创近年来新水平。
一、2008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钢铁 行业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1-6月全 行业 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态势,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钢铁生产增速回落,需求上升,供需形势呈现新变化
1-6月国内钢、铁、材产量分别为26319.48万吨、24642.18万吨和29996.60万吨,同比增长9.61%、7.89%和12.51%,增长率比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9.3、8.9和11.4个百分点。1-6月国内焦炭、铁矿石、铁合金产量分别为17231.47万吨、39137.88万吨、956.69万吨,同比增长11.42%、25.82%、17.41%。
从世界范围看,1-6月全球钢铁生产增速回落,供需基本平衡。全球66个国家、地区产粗钢69605.5万吨,同比增长5.7%,增幅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扣除中国产量后,同比增长3.5%。上半年,部分产品偏紧,总体供需基本平衡。
国内钢铁产量上半年月增长率同比呈下降趋势。其中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增长率分别为5.8%和7.0%,5月份为10.5%。
4月以来钢、铁、材日产保持高水平。6月份钢、铁、材日产水平分别为156.48万吨、144.64万吨和179.58万吨,具备年产钢5.7亿吨、铁5.3亿吨、材6.6亿吨的水平(含重复统计材)。
中小型企业生铁产量增长明显放缓。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铁产量为18846.65万吨,同比增长9.7%,占全国的比重为76.5%:粗钢产量为20793.3万吨,同比增长9.2%,占全国的比重为79.0%。而1-6月中小型钢铁企业生铁产量增长率只有2.4%。
钢铁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2007年粗钢产量居前4位的企业(宝钢、鞍本、沙钢、唐钢)和前10位企业产量所占比重为20.0%、36.8%,2008年上半年比重进一步上升到21.4%和37.9%(河北钢铁集团已合并计算)。宝钢广东集团、山东集团重组后,将进��步提升全国产业集中度。
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长明显加快。1-6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24331万吨,同比增长16.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表观消费4月同比增长高达21.8%。
投资和机电产品出口拉动钢材需求增长。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436亿元,同比增长26.8%,房地产投资增长33.5%,增幅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887.8亿美元,占全部商品出口总值的58.3%,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
2008年上半年主要用钢 行业 产量增长情况
2008年1-5月71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增减利因素 分析
单位:亿元
2008年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27.88亿元,比上年同期(668.09亿元)增加159.79亿元,上升23.92%。增减利影响因素相互抵消后,增加利润155亿元。
2、钢材和钢坯出口大幅下降,向着宏观调控预期发展
1-6月,我国进口钢坯10万吨,下降28.5%;进口钢材864万吨,下降4.1%。在国家连续调整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和退税率的政策效果显现之后,钢材和钢坯出口下降幅度更大。1-6月我国出口钢坯13万吨,下降97%,出口钢材2694万吨,下降20.3%。扣除进口,1-6月净出口钢坯3万吨,下降99.3%,净出口钢材1866万吨,下降25.7%,坯材折成粗钢1-6月净出口合计1988万吨,下降35.8%。1-6月我国月出口钢材分别为414万吨、311万吨、416万吨、477万吨、556万吨和522万吨。钢材进口保持稳定。
钢坯出口实现预期目标。1月份出口钢坯8万吨,2月份降为零,3、4、5月仅出口1万吨。说明我国限制初级钢铁产品出口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板管带材出口比重上升,长材比重下降。1-6月,我国出口板材1303.9万吨,同比下降9.5%;出口管材421.6万吨,同比下降10.4%;出口棒线材604.2万吨,同比下降达39.0%;板管带材合计出口1725.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4.2%,成为出口主要产品。
4种钢材产品净出口全面下降。1-6月,除铁道用材外,棒线材和角型材净出口量分别为553万吨和172万吨,同比下降40.9%和40.8%;板材和管材净出口分别为613万吨和371万吨,同比下降13.2%和15.2%。
实现出口战略转移,向欧美出口下降,向新兴市场出口增加。1-6月,列我钢材出口地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韩国、欧盟、越南、美国和香港,越南占第三位。向欧盟、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
外向型企业经济下滑,钢材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下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的比重为54.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钢材56.2万吨,占2.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企业效益下滑导致出口比重下降。
3、产品结构向板材快速发展,长材低水平增长
1-6月钢材的板管带比达到52.9%,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板材产量11488.4万吨,所占比重为38.3%,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窄带产量为12301.0万吨,所占比重为7.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均含重复材)从增长速度看,1-6月长材增长7%,板材增长22.6%。
1-6月我国钢材自给率平均106.63%,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97.06%。其中大型材出口比重较大,自给率高达136.32%,应引起关注。其他长材品种自给率处在基本合理水平。1-6月板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品种有冷轧薄宽带82.01%,镀层板76.77%,涂层板83.93%,电工钢板80.89%,提高这部分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是今后的方向。
4、钢材价格高位运行,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呈现大幅上涨态势,国际涨幅高于国内,长材价格涨幅高于板材,新兴市场拉动需求,总体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球市场需求旺盛,钢价不断创历史新高
CRU国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2008年6月末达到282点,比2007年末上涨60%,比上年同期上涨63.2%,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6月末达到161.47点,比2007年末上涨29.05%,比上年同期上涨45.85%。
(2)全球初级产品供需偏紧,国内长材价格涨幅超过板材
国际市场钢材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新兴市场长材需求强劲,生产能力不足,供需矛盾是长材价格走强的根本动力。国内市场长材生产低水平增长,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推动长材价格走高。
6月末国际长材价格指数313.7点,比去年末上涨53.9%,同比上涨61.4%。6月末国内长材价格指数163.95点,比去年末上涨24.31%,同比上涨59.9%。
6月末国际板材价格指数266.2点,比去年末上涨63.9%,同比上涨64.2%。6月末国内板材价格指数161.31点,比去年末上涨28.55%,同比上涨39.36%。
国际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差呈扩大趋势。1月末,国际综合价格指数比国内高62.59点;而6月末国际比国内高120.53点。6月末国际高于国内综合价格指数差比1月份扩大57.9点,其中板材价格指数差扩大59.5点;长材价格指数差扩大59.9点。
(3)全球钢价全面上涨,亚洲、北美、欧洲三大版块市场价格走势格局发生新变化。
亚洲价格指数高于欧美,但北美市场上半年涨幅最高,说明美国需求依然强劲。根据CRU发布:2008年6月末亚洲市场综合价格指数达到312.1点,比2007年末上涨60.9%;北美市场指数达到262点,比2007年末上涨71.5%:欧洲市场指数达到248.5点,比2007年末上涨47.2%亚洲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强劲增长,钢材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是支撑全球钢价走高的重要因素。
(4)国内各类钢材价格水平涨幅不同,反映了消费结构变化和供需关系水平
上半年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长材产品升幅最大,普线和螺纹钢平均价格分别为5183元/吨和5156元/吨,上涨52.84%和50.90%;板材产品涨幅小于长材,中厚板升幅较大,平均价格6441元/吨,上涨37.62%;热轧薄板、热轧卷板和冷轧薄板涨幅23%-30%;镀锌板涨幅较小,仅上涨12.95%。上半年价格上涨最高的是长材产品,其次热轧板卷,冷轧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涨幅较小。
国内钢铁原料及海运费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国内废钢价格呈上涨走势,6月末废钢价格为4016元/吨,比去年12月上涨973元/吨,涨幅31.98%,同比涨幅76.84%。上半年平均价格3566元/吨,同比上涨63.73%。
上半年国内焦炭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6月末焦炭价格为2764元/吨,比去年12月上涨1189元/吨,涨幅75.49%,同比上涨127.30%。上半年平均价格2180元/吨,同比上涨91.32%。7月份以来焦炭价格继续上涨。
上半年印度现货铁矿石平均价格1487元/吨,同比上涨84.72%。6月末价格1440元/吨,同比上涨62.71%。国内铁矿石价格呈波动上涨走势。6月末价格1476元/吨,同比上涨97.66%。上半年平均价格1412元/吨,同比上涨104.07%。
1—6月铁矿石进口到岸价格基本呈上升走势。1-6月平均价132.6美元/吨,同比上涨77.65%。6月份进口到岸价140.8美元/吨,同比上涨67.56%。(铁矿石进口到岸价为长协矿和现货矿综合价格,未含增值税)
上半年巴西和西澳到中国的海运费呈波动上升走势,6月开始回落。6月末,巴西和西澳到中国的海运费分别为89.15美元/吨和33.62美元/吨,同比上涨70.33%和58.88%。
5、钢铁投资增长加快,呈现反弹趋势
1—6月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1343.9亿元,同比增长23%,比去年同期上升13.4个百分点,主要是板材项目增长较快。2007年底累计建成投产热连轧板带轧机12463万吨/年能力,在建8532万吨/年能力;中厚板轧机建成投产4530万吨/年能力,在建2630万吨/年能力。
投资额最多的10个省市共占全国钢铁完成投资的74%,河北、辽宁、湖北位居前三位。
钢铁投资呈现项目大型化趋势。1-6月,10亿元以上钢铁项目完成投资761.85亿元,占钢铁完成投资总额的56.9%。
6、钢铁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钢价上涨消化了成本增加因素
1-6月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73.83亿元,同比增长41.78%,实现利润1010.47亿元,同比增长26.10%;投资收益占当期利润16.08%。
在71家钢铁生产企业中有4家亏损,同比增加2家;亏损额4.24亿元,同比增加5.12倍。
从1-6月71家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看,呈现较好水平,资产负债率为59.06%,同比增加1.16个百分点,但仍处在合理水平。1-6月销售利润率为7.61%(利润含投资收益),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1-6月不同规模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吨钢利润,年产1000万吨(含)以上钢铁企业含投资收益为691.45元/吨,不含投资收益为537.64元/吨,均大幅高于1000万吨以下钢铁企业。
1-5月71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增减利因素 分析 见表2。
二、2008年下半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1、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尚未消除,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次级贷危打L对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在下半年并没有明显改变。美国经济因次级贷危机已出现低迷状态,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将持续到明年,新兴国家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高通胀的冲击。
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未呈现好转迹象。股市波动加剧,美欧日股市加剧震荡,并波及新兴市场,对全球实体经济走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越南股市2008年最大跌幅超过60%,7月以来由于采取有效的救市措施,已企稳反弹超过30%。我国股市到6月末比年初跌幅48%。
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对全球通货膨胀带来巨大压力。美元利率已由5.25%下调到2%,从而影响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产品换汇成本大幅升高,从而推动了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如石油、煤炭、铁矿石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原油期货价格从2008年1月以来,每桶连破100、120、130、140美元大关,7月11日最高达到147美元/桶。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目前看,2008年不利因素在明显增长,面临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同时,要审时度势,辩证地认识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既要看到不利因素,也要看到有利因素。
要关注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大幅度降息、增加市场流动性和减税政策,对刺激美国经济和恢复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和效果。
要关注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八国峰会强调,全球经济希望寄于新兴国家,会议发表的《经济宣言》指出:“当前的世界经济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负向发展的趋势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坚韧性的前景继续持肯定态度。虽然我们(G8)的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境地,但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充满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快速增长。”
纵观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运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发展前景总体依然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4月预测全球经济增长3.7%,7月17日调高到4.1%。主要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预期降低。他们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1%,2009年预计为3.9%,增速均低于2007年的5%,但高于2008年4月份预测的3.7%和3.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强调,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构成的冲击比原先预想的情况要好。此外,美国的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至少暂时抵消了消费萎缩的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3%,明年预计为0.8%,增速分别高于4月份预测的0.5%牙口0.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提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9.7%和9.8%,高于4月份预测的9.3%和9.5%。该组织还预测,印度2008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8%,高于4月份预测的7.9%。
2、全球市场钢铁需求强劲增长,供求关系基本平衡,部分产品呈偏紧态势
国际钢铁协会6月预测,2008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12.79亿吨,比2007年增长6.8%,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中国增长11.5%。从上半年全球钢铁市场供求关系显示,钢材表观消费依然强劲,钢坯和长材仍将呈现偏紧态势。预计2008年全球粗钢产量可达14亿吨以上,增长5%左右。
全球钢铁市场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增长的拉动,发达国家的钢铁消费将基本保持在上年水平。上半年全球由于部分钢铁产品供给偏紧,在高成本推动下,使钢厂实现了提价的目标。
全球钢铁产能释放增量主要来自中国,1-6月中国增速回落影响全球回落2.6个百分点,其他国家虽然扩大产能,但在2008年增产能力不足,加上中国生产增速回落,出口减少,总体看可实现全球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3、我国钢铁市场仍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按上半年平均日产水平测算,全年粗钢产量可达5.3亿吨。按最高的6月份日产水平测算下半年水平,全年可产粗钢5.5亿吨。由此可见我国已具备年产5.7亿吨粗钢的综合生产能力。钢铁生产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取决于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四季度新建大项目陆续投产,产能增加,应引起关注。
2008年,受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钢铁产能释放受到一定制约,主要有四大制约因素:
①受铁矿石、煤炭、焦炭、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制约。下半年主要矛盾将由铁矿石转向煤炭、焦炭制约。由于煤炭供应不足,焦炭呈现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趋势,将影响部分企业产能释放。
②受电力、运输紧张的制约。由于2008年南方遭受大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电力、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下半年,由于电煤供应不足,电力缺口较大,国家将首先减少高耗电 行业 的电力供应,从而影响了下半年的钢铁生产。铁路运输将重点保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也必将对钢铁生产带来影响。
③受资金面紧张的制约。为抑制流动性过剩,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7.5%,下半年仍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抑制通货膨胀,货币供应不会宽松,钢铁企业仍将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采购原燃材料资金困难,用钢 行业 也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
④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各地将有一批落后产能遭淘汰,特别是奥运期间北京及周边高耗能高污染钢厂将处于停产或减产状态。这些因素将制约钢铁产能释放。
根据上半年钢铁工业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走势等综合因素,预计2008年我国钢产量将达5.3亿-5.4亿吨,比上年增加4076万-5076万吨,增长8.3%-10.4%。预计钢材产量(不含重复材)5.1亿-5.25亿吨,比上年增加4281万-5781万吨,增长9.2%-12.4%。预计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4.97亿吨,净出口3700多万吨。全年如粗钢净出口量增加,粗钢生产量也会相应增加。由于上半年需求强劲,粗钢表观消费有可能创近年来新水平。从世界范围看,预计2008年全年日本钢产量将达1.24亿吨,美国1.02亿吨,俄罗斯7544万吨,印度5474万吨,韩国5440万吨。
5、我国钢材、钢坯出口量全年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2008年上半年,在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加征出口关税的影响下,我国钢材和钢坯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国内外钢材价差不断扩大,二季度以来仍拉动了钢材出口水平。从下半年看,抑制出口增长的四大因素依然存在:
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和加征出口关税政策,大幅度提高了出口成本,削弱了中国钢材出口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钢坯和长材出口面临十分困难局面。目前,国内市场钢坯(含税)价格5300元/吨,加上出口关税后,出口钢坯无价格竞争优势。
②国际市场发达国家经济走弱,需求有所放缓,我国向北美、欧洲出口市场呈缩小趋势,上半年出口已大幅下降。向韩国、东南亚出口也将呈现增长趋缓态势。
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件增多,将严重阻碍中国钢材正常出口形势。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充分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④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大幅升值趋势依然存在。到7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21.3%,2008年升值6.58%,换汇成本上升,减少了出口产品的盈利空间,企业出口风险增加,从而制约出口增长。
抑制“两高一资”产品过度出口,是我国宏观调控的既定方针。下半年虽然存在诸多抑制钢材出口因素,但推动出口的动力依然强劲,控制过度出口的难度加大,我们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来,从大局出发,加强自律,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实现全年材坯出口下降到同比减少25%左右的预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需控制好出口增长较快的合金棒线材、合金板材、中厚板等产品。
我国钢铁产品是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美国经济放缓,我国2008年出口贸易下降的形势下,保持钢材适度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对2008年我国出口贸易平稳回落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是有利的。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铸件的主要用户——汽车业
1、年中回望:中国车市热中趋缓
2008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逆势而行,受商用车市场火热拉动,总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半年产销双超五百万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速明显趋缓。
2008年上半年累计, 行业 产销汽车分别为519.96万辆和518.22万辆,分别增长16.71%和18.52%,半年产销双超500万辆,而且出现销售增幅大于生产增幅的局面。但是,与2007年同期产销增幅22.36%和23.30%,产销分别减缓5.65和4.78个百分点。
2)商用车增幅高于乘用车,三七结构主体未变。
从两大类车型看,上半年累计,乘用车产销分别为365.31万辆和360.90万辆,增幅分别为15.97%和17.07%;商用车产销分别为154.65万辆和157.75万辆,增幅分别为18.48%和21.98%,商用车产销增幅分别高于乘用车2.51和4.91个百分点。尽管如此,随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2005年至今, 行业 商用车与乘用车的结构大体在30:70的比重上波动,2008年上半年两大类汽车销售的大体仍保持三七结构。这一比例结构表明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基本与国际接轨,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
3)集团竞争继续加剧,前五位集中度有所提高。
1-6月累计销售排前十位的汽车企业集团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江淮、哈飞汽车和华晨。与上年同期相比,奇瑞和哈飞增幅略有下降,其他公司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东风增幅第一位。10家企业共销售汽车434.93万辆,占 行业 总销量的84%。其中,前五位的企业集团加强整合力度,使产品线更加丰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集中度已超过65%。
4)汽车企业利润来之不易,增长速度再度回落。
根据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的“1-5月主要工业 行业 运行情况”显示,1-5月汽车工业利润为633亿元,同比增长36.6%,但比2007年同期的增幅下降20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低于2006年全年44%的增幅。这表明,汽车 行业 未能摆脱整体制造 行业 利润增速下滑的情况。事实上,汽车 行业 的利润来自不易。一方面面临原材料涨价致使成本抬高的困境;另一方面还面临其他 行业 罕见的价格战的困扰。据发改委统计,5月份,乘用车价格延续下降走势,环比由上月下降0.18%转为下降0.53%,同比下降2.26%。
2、2008全年展望:车市未必急转直下
下半年,国Ⅲ标准的实施,钢铁、有色金属及其他原材料、燃油、煤炭、电力等价格不断上涨等,将对汽车市场走势带来众多不利的因素,汽车市场后市走低,甚至存在急转直下的风险。但是,仔细 分析 下半年汽车市场,基本判断是:车市走势确存忧患,但也并非完全利空;后期车市继续放缓,但突破千万大关尚可期待。
1)车市走势确存忧患,但也并非完全利空。
(1)燃油价格上涨,对汽车市场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本次燃油涨价导致93号汽油上涨0.86元,由5.34元/升涨至6.2元/升。97号汽油上涨0.92元,由5.68元/升涨至6.6元/升。这将直接影响汽车企业汽柴油采购成本的上涨。更为严重的是此次油价上涨,有可能对下半年汽车市场销售带来连带影响!此次油价上涨,车市各个细分市场反应不一。有 分析 认为,低端SUV产品、10万元以下中等排量轿车、两厢车以及小排量轿车将受到很大影响;2.0升以上排量轿车、高端SUV影响可能较小一些。理由是,油价上涨以来,一些区域小排量轿车已经明显受到影响,尤其是自主品牌等品牌力相对弱的企业,销量直线下滑。实力强的合资品牌也受到影响,但短期效果没有前面品牌那么强烈。购买10万元以下,排量较小轿车的用户经济实力相对有限,他们在购车时对车辆性能、油耗关注度大。受自身收支能力影响,他们对用车成本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购买20万元以上轿车的用户。而购买5万元以上轿车的用户,这种倾向则更加明显。而购买大排量车的用户本身经济实力强,因而他们在购买时不会受油价影响。但是,中国区域差异比较大,也有可能在部分区域反倒小排量轿车会出现热销现象等。总之,油价上涨对车市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值得关注。另外,此次成品油涨价,还将波及到二手车市场。买二手车,油耗成了重要指标;油价上涨,大排量二手车遭冷落。
(2)国Ⅲ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
应当说实施国Ⅲ标准,将全面考验我国汽车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储备,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实施国Ⅲ标准后,商用车的价格有所上涨,市场增速将放缓,但同比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同时对于提前动手准备应对国Ⅲ实施的企业,实施国Ⅲ标准是其扩大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由于两年前就已经决定在全国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大多数乘用车厂商已经具备生产国Ⅲ车型的能力。目前主要是部分自主品牌和商用车尚未达到国Ⅲ标准。自2007年以来,东风康明斯、玉柴、潍柴等纷纷进行国Ⅱ与国Ⅲ发动机的切换工作,东风、一汽等汽车企业纷纷抓紧国Ⅲ车型目录的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品公告统计,目前,整车及底盘3.5T以下达到国Ⅲ标准的车型数2540个,3.5T以上达到国Ⅲ标准的车型数9896个,其中东风公司499个、一汽集团474个、中国重汽272个、陕汽集团129个。
有调查表明,用户是否购买重卡,取决于运输户获得生意的多少,非单纯的车价高低。据调查,尽管目前重卡运输户的盈利能力,与三年前相比大幅度下滑,但是,重卡运输户的盈利水平还是相当不错,一辆工程运输用重卡,一个月净利润平均为2万元,一辆公路运输用重卡,一个月净利润平均为1万元币。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重卡运输户有生意可做,是不会在意一辆车贵2到3万元的。相反,如果该运输户手上没有生意,即使重卡产品不涨价,用户也不会冒风险购车。
(3)大规模、多区域的灾后重建,有利于商用车需求的释放。
分析 下半年商用车市场,7、8月份是传统销售淡季,3季度销量环比将出现下滑。而第4季度国Ⅲ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将趋于明朗化,第3季度累积的市场需求有望在第4季度得到释放。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雨雪冰冻、汶川地震、南方水灾等连续的自然灾害,造成大规模、大范围、多区域的自然灾害,亟需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这将带来普通公路运输、煤炭运输、土建施工材料运输、灾后重建各类物资运输等车辆需求的旺盛,以及市政、环卫和消防等领域专用车需求的增加等,将有利于释放对商用车市场的新需求。
2)尽管后期车市继续放缓,但突破千万大关尚可期待。
根据对汽车市场2005-2008年上半年的走势 分析 ,尽管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将面临许多变数,后期的车市可能继续放缓,但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因连续的自然灾害而恶化,基本面依然向好。中国汽车市场潜在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并没有丧失。尽管“不容乐观”,但依然可期。因此,预计汽车 行业 全年销售依然有望突破1000万辆,可能达到1010-1040万辆之间,增幅在15-18%左右。但是,由于国Ⅲ标准的实施、燃油的涨价、原材料的涨价、能源的涨价等,确实对汽车市场下半年走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汽车 行业 全年能否达到这个预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也有待中国汽车企业共同努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