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发展现状 分析
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2006年前三季度全 行业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05%,远快于医药 行业 的总体发展水平。但是,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的高端市场却为我外企业所占据。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2005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更是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国产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
医疗器械 行业 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而与此同时该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也极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存在一些差距。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大多是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3家巨头的产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除了迈瑞等少数几家,都因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
在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的上市公司中,威尔科技、万东医疗和新华医疗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细分 行业 中常规产品生产商,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医疗器械 行业 作为一种高技术产业,面临国外跨国企业的竞争,我国企业还是应该以高技术赢得市场份额。
二、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市场特点 分析
1、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
1)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诊断结果。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械需求增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械需求增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 行业 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2、进口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大约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全部采用进El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之间。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GE公司的主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我国加入世贸后,2000~2003年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l1%降到5~6%,实行进El招标制度。2003年初我国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El的审批权,由医院自行决定。这些条款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国外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人才集中、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商除了实力不够以外,还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一次性器械、常规装备需求持续增长,国产大型设备市场需求持平或下降
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同时,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进一步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家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政策优惠更倾向于低收入人群,尤其农民的收入水平在逐步改善,大多数人民对医疗成本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地加强,所以,对于一次性医疗器械及常规医疗设备在“质”和“量”两方面都会有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大型设备的核心技术较多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里,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型公司由于资金、高级研发人才等资源的缺乏,很难形成自主创新的品牌,也就不能支撑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市场的需求。当然,在医疗器械 行业 ,也有个别品牌走出自己的创业之路,但是这些“希望之星”有的很快就被国外的大型企业收购,如深圳迈迪特公司被西门子公司收购,变成了国外企业的一部分。
三、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技术发展状况
目前,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产品主要有五大类:影像诊断设备(主要包括全身ct扫描机、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诊断设备,数字x线设备);临床监护设备(主要包括心电图监护、生命参数监护、母婴,胎儿监护等设备);治疗设备(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检验与生化仪器(主要包括血液、尿、便等化验检验化生 分析 设备)和激光仪器(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如准分子激光眼屈光度校正装置、激光手术装置、激光美容设备)。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医疗器械关键技术 研究 及重大产品开发”项目在京通过卫生部验收。专家指出,该项目所获得的一系列原始创新、二次创新及集成创新技术成果对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跨越发展,提高我国医疗卫生装备水平,扭转医疗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疗器械关键技术 研究 及重大产品开发”项目共包含23个分课题,集中了全国的优势兵力,在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新仪器、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验收专家组对其中的9个课题给予了“优秀”的最高评价。
在获得优秀的课题中,有三项原始性创新成果占据“前三元”。被专家认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它们是:北京新兴阳生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 研究 ”,首次发现柯氏音延迟现象及其与血压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建立了连续动态准确监控血压的新技术,开发了具有原创性的新产品。天津大学的“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在 研究 中发现新问题,提出了浮动基准新理论,并开发出无创检测血糖产品。清华大学的“基于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技术及装置 研究 ”攻克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和基于想象运动的脑机接口技术,开发适于残疾人环境控制等新装置,应用前景广泛。
据统计,“医疗器械关键技术 研究 及重大产品开发”项目在两年的攻关时间内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1项,其中已获授权25项;发表论文147篇;实现新产品5项,建立示范点12个,生产线4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4194.06万元,新增产值22014.06万元,新增利税2253万元,出口创汇102.22万美元。
第二节 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00多家,可生产47个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但是,在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也存在着不小的隐忧。例如在发达国家,药品与医疗器械的产值大体相等,而我国后者仅为前者的20%,甚至更低。不仅 行业 规模相对偏小,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更令人担忧。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除“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医疗器械的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般比国际先进水平要落后15~20年。技术水平的落后表现在终端,就是医院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外,大量的设备都采用进口的产品。
1、六大因素制约医疗器械发展
目前医疗器械 行业 的发展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有六个重要的因素,可以极大的推动或制约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 产业政策 环境的影响,因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政策环境的支持。目前的 产业政策 ,对国内医疗器械 行业 的发还存在着很多制约,主要表现在招标采购中对本土产品的歧视、技术标准体系的不完备以及信贷政策的不对称等方面。
其次是相关 行业 的发展,因为医疗器械 行业 始终处于一条供应链的中间位置,上游的国家的基础工业,电子、机械、能源等等因素和下游的医药产业状况等会对医疗器械 行业 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是整体经济水平的影响。经济水平对于医疗器械 行业 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终端消费能力,一是 行业 本身创新能力。据了解,中国的外科手术数量是全世界第一,如果每次术中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增加一点点,整个市场就可能要翻几番。但手术中使用医疗器械的水平是取决于患者的消费能力的。经济水平落后对于 行业 本身的影响就是创新不足。很多本土的企业无力投入创新研发,导致中国本土的医疗器械生产只能在低水平重复。
第四是技术水平的影响,在医疗器械 行业 ,企业之间比拼的主要就是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档器械领域技术水平的落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占有率低下。
第五是医疗管理体制的影响。医疗器械主要的市场在医院,因此医疗体制的管理水平对器械 行业 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推行的是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制度,各级别、各层次的医院分别有着不同的技术水准和装备要求,这就使医疗器械企业在开发时产品时,就要注意到品种规格、性能档次、配置数量上的区别,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第六是医学模式和医疗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现在国际的医疗模式,正从单一的对疾病的院内治疗逐步转向包括院前预防,院内诊断、治疗,院外监测、康复以及日常家庭医疗保健等多元化、层次的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医疗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医疗器械也必须朝着早期诊断、诊治合一、保健预防和远程检测等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医疗器械 行业 发展亟待政策支持
虽然影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无疑的, 产业政策 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目前企业需求最迫切的。 产业政策 环境对于 行业 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本土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同时对于跨国企业,也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将更多、更先进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对于 产业政策 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 行业 是作为福利 行业 来扶植的,国家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可,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据了解,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国的企业。但在中国,很多时候却正相反。如:计生系统一些单位在采购b超时,本来国内生产的黑白超设备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却一定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进口的彩超,不仅对本土企业的发展不利,更导致了国家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医疗器械 行业 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在目前状况下,国内单个企业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帮助,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国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
近来,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做了一些调整,总的思路是将过于复杂的入门管理逐步调整为严格的产品控制。对此,企业表示非常欢迎。目前医疗器械产品与药品不同,除了一些特殊的例如介入产品外,大部分的产品与药品相比,还是很安全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上不应该过于教条,而应该与国际接轨,严格控制最终产品的技术指标,保证产品质量。
在此同时,也要根据需要引进国际上最新的医疗器械,但专利保护和定价政策将影响最新的医疗器械的引入。首先是专利保护问题。虽然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层管理者对于专利保护已经非常重视,相对应的法规也不少,但是在一些地方,出于一些地方利益的考虑,专利保护的执行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其次是医疗器械的定价问题。而这里说的定价,主要是指使用医疗器械时支付的价格,国内在这方面定价是比较低的。由于,医疗器械 行业 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医院购买设备后,企业要负责维修、保养、培训医生和技术人员使用以及建立产品追踪系统,所有这些都是要花很大费用的。而收费过低,医院从收回成本来考虑,就难以购买先进的产品。
第三节 我国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医疗器械 行业 上游产业
医疗器械制造 行业 的上游产业主要是为其提供生产运材料的产业,主要包括橡胶产业和不锈钢生产 行业 。
1、橡胶产业
1)2006年市场形势 分析
2006年中国橡胶新增资源水平有较多提高,一度偏紧的供求关系逐步向宽松方向发展。受其影响,市场价格在上半年创下新高后,盛极而衰,深幅跌落。
(1)资源水平较多提高
2006年以来,由于进口量明显增多与合成胶增产,加之受到高价位刺激,中国橡胶新增资源水平有较多提高。据中商橡胶监测预警系统测算,1~11月份累计,全国橡胶新增资源量约为49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7%。预计全年各类橡胶的新增资源量在533万吨左右,比去年大约增长14%,增幅较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前11月全国天然胶产量约为56万吨,预计全年产量接近60万吨,比去年有所增加;合成橡胶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1~11月累计产量168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在184万吨左右。
(2)橡胶进口量明显增多是今年中国橡胶市场的重要特点
据海关统计,2006年1~11月份累计,全部橡胶进口量为265.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预计全年进口量在29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长16%。前11个月的橡胶进口构成中,累计进口天然橡胶1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1%;进口合成橡胶120.5万吨,增长20.7%。预计全年天然橡胶进口量达到或接近160万吨,合成橡胶进口量达到或超过130万吨。
(3)消费需求较为旺盛
在中国经济继续提速的大环境影响之下,中国轮胎等主要橡胶制品生产呈现高水平运行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1~11月份累计,全国轮胎产量39503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其中子午胎产量增幅超过25%。预计全年轮胎产量达到43000万条,比去年增长15%左右,其中子午胎增幅超过25%。据测算,今年各类橡胶消费量将突破510万吨,比去年增长12%以上。总体来看,今年中国橡胶供求关系扭转了偏紧局面,逐步向宽松方向发展。
2006年上半年,受供求关系偏紧,以及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强劲上涨的刺激,国内橡胶行情持续扬升,屡创新高,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一度突破了28000元/吨,同比涨幅1倍多;同期现货价格亦在26000元/吨左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下半年后,由于新胶的大量上市和进口量的增多,国内橡胶供求关系趋向宽松,社会库存明显增多,大量投机泡沫迅速挤出,市场行情盛极而衰,价格宽幅震荡跌落。到12月份,天然橡胶期货、现货均跌破了18000元价位,跌幅达到了40%。受其影响,合成橡胶行情也急转直下,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价格一路走低到17000元/吨左右。
2)2007年市场将大体平衡
总体来看,2007年中国橡胶供求关系可以实现大体平衡,但受全球超级牛市渐近尾声、美中经济增速同步减缓、人民币继续升值三大因素影响,持续数年的价格上涨局面有可能结束。另一方面,中东局势进一步混乱、严重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以及价格深幅下跌后的阶段性底部支撑,亦会释放强劲的向上性行情推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投机基金的推波助澜将继续引发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1)供求关系大体平衡
从供应方面来看,高价位将刺激胶农的割胶积极性。如果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预计明年全国天然橡胶产量可以稳定在60万吨左右,与2006年持平或有所增加;合成橡胶产量超过200万吨,增长10%以上。境外进口历来是中国橡胶供应的主要方面。根据需求量测算,新一年内天然橡胶进口量不能少于170万吨,合成橡胶进口量不能少于140万吨,同比增幅都应在10%以上。否则,将会出现供应偏紧局面。今年我国国内橡胶库存不小,处于近些年来的较高水平。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显性库存超过5万吨,海南、云南产区的库存量也明显多于上年。这些库存将结转到下一年,成为可供资源量。
综上所述,预计2007年中国橡胶的可供量将向600万吨靠拢,其中新增资源量达到580万吨,甚至更多一些,比上年增长9%以上。全年橡胶新增资源构成中,天然橡胶在230万吨左右,合成橡胶超过340万吨。
从需求方面来看,新一年内橡胶消费增长格局不变,但力度有所减弱。一方面,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还没有结束,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时期,各类机动车产量有增无减,公路运输里程继续增加;全球经济增长也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并且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因素涌现,因而橡胶的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格局。另一方面,目前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在明年都会放缓,将使得新一年内中国橡胶的消费量尽管还在增长,但其增长水平却会回落。
此外,汽车等耗胶产品的“井喷”增长难以再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幅在20%以上,个别月份达到40%。2007年这种强劲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增长水平也随之回落。
受其影响,预计2007年中国橡胶的消费量将超过570万吨,同比增幅不会低于10%,比今年增长水平有所回落。其中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将达到或超过220万吨,供求关系大体持平,略为宽松。
(2)持续上涨局面结束
2007年中国橡胶市场的运行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使其价格行情多年持续上涨的局面有可能在明年内结束,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宽幅震荡。结束橡胶价格水平持续数上涨局面的主要因素,除了市场关系由偏紧转向平衡外,从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来看,还在于:全球石油、煤炭、铜等初级产品价格,普遍进入了高风险价位,其下跌风险明显大于进一步上涨可能;近些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多,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降低各类橡胶的进口成本。当然,橡胶价格持续数上涨局面结束的论点,是以不发生大的地缘政治变化和严重自然灾害为前提的。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橡胶行情的波动性跌落,尽管可能出现较大的跌幅,但不会跌回到此轮超级牛市的起点,陷入所谓漫漫“价格寒冬”。
2、不锈钢生产 行业
2006年是我国不锈钢 行业 发展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转折年,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
在1996年我国钢产量位列世界第一的10年以后,2006年我国不锈钢产量突破500万吨,首次在不锈钢产量上位列世界第一。随着国家批准的宝钢、太钢、酒钢等新的不锈钢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不锈钢产能迅速释放,缓解了我国不锈钢热卷坯料不足的矛盾。当年进口量比上年下降20%,出口比上年增长75%,国产不锈钢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程度进一步提高。
2)不锈钢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向合理方面发展
节约贵重金属镍的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比例保持在20%以上,其中,太钢、宝钢等企业的铁素体不锈钢生产比例已经提高到30%。
3)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纷纷加大了新产品开发的力度,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宝钢开发成功汽车用不锈钢、铁路用不锈钢、精密不锈钢带和冲压制品用不锈钢等27个牌号产品系列;太钢研发了Cr13型TKJF-2和奥氏体TKJA-1抗菌不锈钢。一批国产不锈钢产品进入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和首都机场扩建工程。
二、医疗器械 行业 下游产业
医疗器械制造 行业 的产品主要提供给医疗卫生机构以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还有一部分医疗器械用于家庭自用。因此,医疗器械制造 行业 的下游产业为医疗卫生单位。
2006年全国卫生机构总数达30万个,其中医院1.9万个,医疗机构床位总数达343万张。相关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也比去年增加6万人,达到549万人的新高,这既意味着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有3.52人。
而伴随卫生机构规模拓大的同时,其所承担的责任也将比往年更加繁重。经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23.5亿人次,比2005年总量增加0.5亿人次。病床使用率为72.3%,提高2.0个百分点。而相对于诊疗医师,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日担负诊疗人次为5.4人次,医生人均日担负住院床日为1.7床日。且根据统计数字,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
全国卫生人员学历构成
分析
全国卫生人员年龄构成
分析
为缓解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繁忙医务,同样也是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全国卫生工作有向基层拓深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上。
在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2006年和2005年两年间各级财政投入155.09亿元。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开始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城乡初级卫生保健一体化,使村级卫生组织中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逐步增加,这样农村基层的医疗卫生条件有进一步规范化和安全化的改善。
把目光转向城市,2005年底统计,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82个,以政府企办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集体和私营为主。经抽样,近半重要城市街道都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趋势良好。
隐患险于明火,所以要防患于未然。2005年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3585个。在SARS后,在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工作,加强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疾病监测不断改进,报告数据质量逐步提高,实现了疫情每日动态 分析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报。各级财政持续对重大疾病投入防治经费,如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
2006年,98%以上地市和85%以上县区卫生监督机构挂牌运行,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秩序措施,全年全国共查处违规人员1.04万人。
2006年全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总体形势喜人,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在农村的卫生事业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为了应对这一部分问题,各卫生部门逐级进行医疗改革,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试点县(市、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4.06亿,占试点地区农业人口数的比例为80%。这一新的改革举措值得人们继续关注。
200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8660亿元。人均卫生费用662.3元,门诊病人均医疗费137元,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5063元,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药费。有病不可忌医,但现在患者更忌的是对于费用标准的不清晰。现在有了一件对老百姓有益的好事:2007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实施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公开。现在全国有68%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制定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78%的医院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并且更多的医院开展实施惠民政策,比05年增长了一倍多,为经济有困难的病人设立扶贫病床,并减免医疗费用。
2006年全国卫生费用分布
第四节 2003年-2006年医疗器械 行业 企业数量 分析
一、2003-2006年医疗器械 行业 企业及亏损企业数量
2003年-2006年医疗器械
行业
亏损企业数量
单位:个
二、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2003年-2006年医疗器械
行业
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分析
单位:个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
2003年-2006年医疗器械
行业
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
单位:人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