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所处生命周期及成长性 研究
一、 行业 成长性 分析
飞机制造及修理 行业 成长性 分析
单位:千元
二、
行业
所处生命周期
研究
飞机制造及修理 行业 生命周期判断
第二节 小型飞机产品所在 行业 发展机遇 分析
飞机制造全球化为国内轻型飞机发展带来机会。当前,国外民机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民机零部件转包生产实现全球采购,由于中国的市场巨大,不少跨国企业有意把生产基地移至中国。在全球运行的波音飞机中已有3900架配有中国制造的组件,波音747-400客改货项目的整套生产技术已落户厦门太古公司,这是在美国本土以外认证、交货的第一架飞机。空中客车公司也宣布A350项目的5%将由中国企业完成,而且准备在2010年将中国的采购额增加到 1.2亿美元,并在中国内地建立研发中心。2006年,西安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向国际用户交付7架新舟60飞机,中国民用飞机首次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同时,我国对小型飞机的关税远远高于大飞机,国际轻型飞机制造商已纷纷来华寻求合作。在此背景下,我国轻型飞机能在与成熟飞机制造企业的合作下,在短期(3-4年)内沿着"外来原件组装"→"自身合作研制"→"专利飞机"的路径成长起来。国际著名航空工业专家大卫·普里查德认为,"座位少于150的商用飞机制造未来将主要在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未来10年内中国制造的飞机将有可能媲美加拿大和巴西。"在国际飞机制造业的新一轮转移中,我国完全可能成为轻型飞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之一。欧美一些航空制造企业已竞相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销售公司或代理机构,企图及早渗透、抢占中国飞机制造市场。
飞机及其零部件制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点。国家"十一五"发展 规划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科技部制定的《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发展 规划 》中明确提出了研制大飞机的计划,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大型客机研发制造基地落户上海。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320飞机总装线已正式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大飞机制造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零部件采购,这也给已有飞机零部件制造基础的浙江民企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私人飞机产业正处于从沉默到爆发的临界点上,正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引进了欧洲的汽车生产线,用1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如今,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将在更为壮观的飞机制造业中重演"。
第三节 小型飞机产品所在 行业 发展挑战 分析
飞机制造业的垄断性很强,民用飞机生产是高投入、高风险、见效慢的项目,我国的小型飞机技术近几年通过进口消化和自主创新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外国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很长的差距,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差。面对市场竞争日益的激烈,公司面临着发展挑战。
第四节 小型飞机投资前景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低空空域的开放,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业集团,还是航空俱乐部和个人,对于这种多用途的小型飞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又据民航总局消息,美国21世纪将大力发展私人空中交通,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飞机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企业要密切注意国家宏观经济情况及有关政策、法规,增强决策层对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的预测和判断能力,提高管理层的应变能力,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制定企业对策,以避免和减少因政策变动而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
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建立可依靠的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小型飞机产业的核心技术。尽量减少不计成本的引进和仿制,打破 行业 垄断。注重自身技术力量的储备,加大对于国内外小型飞机最新动态的调研力度,掌握 行业 进展,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以满足需求。同时加强对于下游应用领域的 研究 ,引领发展方向,把研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填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避免无谓的竞争与浪费,推动我国小型飞机 行业 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企业要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成本、降低废品率可以有效抗御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竞争;企业要协调产、供、销关系,在提升产量的同时,提高甘草质量,同时,努力创造小型飞机制品生产销售的优良环境,以规避市场风险。
针对融资能力风险,公司同时进行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对公司的存量资产的变现周期较长的部分,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按比例实行转让贷款,保持公司较强的支付能力和业务运作能力;公司还将开展资本运营,进行低成本扩张,建立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或者以委托加工形式,减少资金的支出数额,资本运营还可扩大公司规模,增强融资能力,保持资金的灵活运转。
针对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应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积累管理经验并且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另外,公司还应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管理,针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特点,通过内部组织管理培训和送出培训的方式并引进外部管理人员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持公司经营管理机制具有较强活力,以抵抗经营管理风险。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