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谈及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市场结构,本质上是要就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发展的根源进行阐述的。实际上,本卷主要以中国整车 行业 发展中的关键数据为基础,对于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市场结构进行简单的关联性 分析 。在数据引用方面,如果要对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市场进行评估,需要以整车 行业 的数据为依据,毕竟,相比于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数据的不完整性以及不连续性,在整车数据方面还是比较完善的。当然,在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市场评估时,尚且还要排除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进口数据和出口数据的影响,毕竟,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的降低,并在2006年降低到25%,进口数据的影响并非能够忽略不计的。
进行本卷阐述之前,还需要对于本卷中的部分数据进行说明,以便于读者使用时从不同角度使用本卷中的数据。
在整车数据分类方面,本卷中的数据分类依然延续着中国汽车工业旧标准的分类,主要是出于数据连续性方面考虑的,这也比较符合国人的习惯。根据笔者所得到数据中,中汽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06年的数据中就对于货车和客车部分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处理,既将完整车型和非完整车型整合在一起以便于企业进行参考 分析 ,仅将牵引车交叉车型分出;
本卷所做的论述主要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毕竟,历史就是可以反映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进行本卷的论述是有相当必要的。而且,这些数据可以从根本上映射出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实际市场需求结构。
一、整车配套用三元催化器关联阐述
虽然各个汽车三元催化器生产企业的配套范围不同,但是,掌握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体走势还是很有必要的。无论何种车型均要依存于整个汽车 行业 而发展的,同时也可根据目前中国汽车 行业 的状况进行谋划未来战略布局。中国汽车工业于2002年井喷开始,在2002年年底以324.8万辆的销量超过法国,占据世界汽车市场第四的位置;2005年则以国产销售575.8万辆、进口车16万辆,总体销售592万辆左右的市场一举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此外,截止2005年年底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4辆,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千人120辆,美国达到每千人700多辆。由此观之,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在这一节的阐述中将把细分车型的数据列举出来,与细分车型的阐述中将会有一定的重复,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宏观把握中国汽车市场各类车型的市场结构,而且,在这里主要给出轿车、货车、客车三类车型,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1.整车用三元催化器配套空间
在这方面主要将数据列举出来给读者一个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配套空间的宏观印象,而数据主要涉及的则是中国整车 行业 的产销数据。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而言,整车 行业 的发展空间决定了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市场配套份额,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本卷的说法并非牵强,同样也不失偏颇。君不见,不仅是国外整车企业在中国谋篇布局,逐鹿中原。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下,由于国外整车企业难以在中国大规模实施并购,纷纷以关键三元催化器为核心,迅速会盟中国市场并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且,并逐渐从原先的合资向控股、独资方向转变,谋求 行业 市场的垄断。国内企业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尽管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在三元催化器配套市场上要想有所作为,势必难以避免要经过激烈拼杀。
2.整车用三元催化器相关 分析
读者在浏览历史的同时,最为关注的莫过于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未来市场走势,在这里可以归纳为三点:
其一,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市场发展 潜力巨大,这是由国内汽车 行业 整体 市场发展 趋势所决定的;
其二,中国汽车三元催化器 行业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最终将形成国营、合资、独资、私营四方并存的格局,且外方独资企业占据相当优势;
其三,技术和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先进的实用技术是打开市场的利器,而优质服务则是巩固市场的润滑剂。
二、轿车配套用三元催化器关联阐述
中国轿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自2002年市场井喷以来,一直以势不可挡的劲头另世界侧目,尤其在在世界汽车市场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迅速成长为不可忽视角色。正因为如此,轿车配套用三元催化器市场越来越成为国外巨头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小节的叙述或列举中,以目前乘用车中的基本型轿车为主线,关于交叉车型以及MPV、SUV将在各细分小节中给出。
1.轿车用三元催化器市场相关 分析
中国保持并巩固了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地位,导致中国轿车市场成为跨国集团世界竞争的主战场。各主要跨国公司在自己全球战略框架中寄予中国高度的重视,纷纷制定了在华发展的宏伟目标,已逐步开始使用全部的力量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合资公司的运行状态将越来越受到外方母公司在国际市场整体实力的影响。丰田、现代、福特、PSA等都开始全力挺进,在各个跨国集团都全力动用其全球优势资源参与中国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机遇的作用退居其次,跨国集团的整体实力已成为合资品牌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轿车企业份额差距在缩小,第一与第二梯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单一企业绝对垄断市场的格局不复存在。
在跨国集团重构中国轿车市场版图的同时,自主品牌企业从异军突起到不断强大,2006年已让很多中低端合资品牌饱尝本土企业的强大冲击。自主品牌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产品价格体系,对合资品牌主导的价格体系形成挑战。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突破,轿车市场核心区间-10万元级轿车市场已受到自主品牌的强力挑战,引发一系列价格调整。合资品牌也对此采取务实的市场策略,新品快速切入小型车市场的低价格区间,形成对自主品牌的下压态势。两股势力的竞争决定了中国轿车市场的未来必将持续走强,低价格、高质量的中国轿车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取代韩国、甚至日本的国际市场地位。
在此种环境下,轿车用三元催化器市场的竞争格局也逐渐明朗起来, 行业 面临重新洗牌的严峻形势,是外资企业独占鳌头,还是自主品牌异军突起,这取决资金以及配套两个方面,市场的鏖战刚刚开始。
三、客车配套用三元催化器关联阐述
中国客车市场基本以自主品牌为主,虽然多数产品是在引进以及模仿的基础上开发起来的,同时也不排除部分高档车用底盘进口因素,但是中国在大型普通客车以及微型客车市场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对于国内客车用三元催化器生产企业而言,进入本土主机厂的配套圈还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外资企业以技术和雄厚的实力进入本土主机厂配套圈的优势。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企业聘用本土人才实施产品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土三元催化器生产企业的既有优势。更有甚者,外资以强势资本以及技术优势并购国内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领军企业。
四、SUV配套用三元催化器关联阐述
2006年年1-12月份,中国有数据统计的29个SUV厂家共生产SUV达238113辆,比2005年同期的195318辆增长21.91%,销量238106辆,比2005年同期的196401辆增长21.23%。各季度差别较大。一季度中国SUV产量54611辆,同比增长60.2%,销量62899辆,同比增长81.05%;第二季度SUV厂家共生产SUV60168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7.19%,销量51953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8.07%;第三季度SUV厂家共生产SUV 5162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10.67%,销售50484辆,比2005年同期下降12.85%。从三个季度同比增长率可见,SUV市场的增长速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006年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对中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新的汽车消费税。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调整内容:①将消费税对小汽车的分类与国家新的汽车分类标准统一起来,将小汽车税目分为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两个子目。②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③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具体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而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与以前的汽车消费税有几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排气量超过2.0L的车型,税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9%、12%、15%和20%。税率变化是随着排量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大多数SUV和越野车排量都在2.4L以上,因此,新消费税将给这一领域车型成本带来6-15%的增长,将使SUV生产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税率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车价上升的担心,导致了在3、4、5月份SUV热销的景象,这种热销是在新的消费税实施前市场容量提前释放造成的。这也是拉动2006年SUV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总体而言,由于中国SUV 行业 适应了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未来的增长趋势是必然的。
1.SUV用三元催化器相关 分析
从2006年1-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可见,虽然国内SUV 市场发展 迅速,前景看好,但是不同档次的SUV却表现差异巨大,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分化。从2004年起低档次SUV已被消费者冷落,有实力的企业在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或者进行产品转型,寻找新的出路。而弱小的企业无法改变产品的低档、低质的现状,自然就举步维艰甚至招来“灭顶之灾”。在产品的格局上,目前,低档次SUV的大部分车型呈现大幅下降,如赛弗、赛影、赛骏、北京Jeep、中兴驰野、富利卡、天汽美亚骑兵和郴州吉奥GS50等均出现接近50%的下降速度,部分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见表6。而近两年由长城哈弗、奇瑞瑞虎等企业推出的中高档SUV,以及东风本田、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等合资企业的产品得到消费者青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而支撑着中国SUV市场的快速发展。这部分车型增长速度之快大大超出市场 分析 人士的预计,其产品总销量较大,在整个SUV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这些车型既适合于城市行驶的SUV,即轿车化的CUV;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既具有乘坐舒适性又富有动感。此外,这些车型的排量集中在2.0L左右,受新消费税影响不大,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因此,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SUV产品的格局正在改变,经济型SUV已不再受推崇,中高级SUV和燃油经济性高的SUV将逐渐成为主力车型。
对于SUV用三元催化器 行业 而言,也需要根据国家目前以及今后的宏观形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为准绳,有甄别地选择配套主机厂。
五、MPV配套用三元催化器关联阐述
2006年以来,中国MPV市场群雄逐鹿,硝烟弥漫,有多款新车型进入市场展开争夺,多家厂商宣布即将投放新车,使得MPV市场一时成为关注的热点细分市场。虽然MPV市场只占到乘用车市场不到4%的份额,却成为众多汽车厂家的必争之地。这是因为MPV既是优势企业补充产品线的重要细分市场,又位居自主品牌进军乘用车的战略要地。一场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优胜劣汰的市场争夺战正在上演。
2006年1-12月份MPV完成产销194710辆和136903191090辆,同比增长25.53%和22.62%。MPV市场约占乘用车市场的4%,MPV市场的增速落后于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速。从月度走势来看,一季度1、2月份走势较为平稳,销量在1.2万-1.3万辆左右,3月份受新消费税政策出台导致购买力提前释放以及厂家消化前一年度库存大搞促销等因素的影响,销量出现猛增现象,销量突破2万辆,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销量最多的月份,二季度的4-6月份走势平稳,月销量都在1.5万辆以上。其中6月份,厂家为让上半年的市场成绩单更令人满意,采取多种办法“促销”,销量上升幅度较大,三季度的走势与市场预期相似,在7、8月份的传统销售淡季,销量下滑显著,其中7月销售只有万辆上下,8月份的销量也在1.4万辆以下。紧接着,随着“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MPV市场呈恢复性增长,其中9月份的销量突破1.7万辆,仅次于3月“井喷”,是2006年以来销量第二的月份。
1.MPV用三元催化器相关 分析
我国汽车市场MPV新品迭出,品牌数量日益增多,市场争夺更趋激烈。2006年前三季度MPV总销量同比增长了23.98%,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MPV成为众多汽车企业新的战略要地,许多企业推出新品或改款升级原有车型,加入MPV市场的竞争颇具竞争力的新车陆续上市犹如一枚枚重磅炸弹在MPV市场上投放,必将影响MPV市场的竞争格局。由于分蛋糕者的增长速度大于蛋糕做大的速度,MPV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将愈演愈烈。但是,最终决定胜负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从国外汽车消费趋势来看,家用MPV通常作为第二辆私家车进入家庭。虽然近五年来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2005年私人购轿车的比例已占轿车消费的80% ,但是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于汽车社会的普及成长期,离家用MPV普及期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中等收入阶层仍在为家庭的第一辆车而奋斗,其主要消费目标是排量在1.8L以下,价格在10万上下的经济紧凑型轿车。因此,现阶段,MPV市场的消费主体主要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这一消费群体对汽车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对品牌及车辆安全舒适性的要求较高,所以以GL8为代表的高档商务MPV及以奥德赛为代表的高档商务家用兼顾型MPV仍为市场主导。
从上述的数据以及论述中,这不仅是MPV
行业
的市场走势,同时也表明了未来MPV用三元催化器
行业
的未来配套趋势。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