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 市场发展 现状 分析
一、旅游收入
分析
1999-2004年中国旅游业旅游收入
分析
二、旅游业产业规模
分析
1999-2004年我国旅游企事业单位总数 单位:个
三、旅游业从业人员
分析
1999-2004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
分析
四、旅游业教育培训情况
据统计,全 行业 职工教育培训总量达1,349,222人次,比上年增长了37.8%。
从地区分布看,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14个省(区、市)的培训量均在3万人次以上,其培训人数之和约占全国培训总量的60%。其中广东、辽宁、北京、广西和江苏位居前5位,均超过6万人次,广东最多,达123,797人次。和上年相比,除一个省外,全国各地都有一定的增长,其中山西、江西、河南、广东、广西、重庆、甘肃等增幅明显,增长率都在50%以上。
从部门分布看,饭店培训仍是旅游培训的主体,为998,574人次,占总培训量的74%,所占比例比上年又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旅行社培训人数为257,934人次,尽管人数比上年增长了两成多,但在旅游培训中的总体比例却下降了2个百分点,仅为19.1%。旅游车船公司培训了44,614人次,比上年增长74.8%,大大超过旅游培训总体的增长速度。旅游行政部门及其它人员的培训量分别是15,131人次、32969人次,比上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增长。
从数量上看,近年来,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规模。据统计,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113所,其中高等院校407所,中等职业学校706所。与上年相比,尽管旅游院校总数下降了3.4%,但高等旅游院校数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达30.9%。而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及各地职业院校合并力度的加大,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比上年又减少了135所,降幅高达16.1%。2002年旅游院校在校生总计为417,022人,其中高等院校157,409人,中等职业学校259,613人。与上年相比,旅游院校在校生总数增长了21.7%,但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增幅达54%,而中等职业学校只增长了7.9%。2002年,旅游院校校均在校生为375人,比上年的298人增长了25.8%,说明单个旅游院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实力有所增强。
从地区分布看,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且旅游院校分布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基本吻合,旅游发达地区数量多,旅游落后地区数量少。从2002年统计的数据看,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的旅游院校均超过50所。西部12个省(区、市)共有旅游院校215所,比去年还少了104所,只占全国的19.3%,其中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西部六省区的旅游院校均不到10所;在校生数为92,416人,仅占全国的22%。西部地区旅游院校发展缓慢、实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节 旅游业经营主体运营情况
一、旅行社经营情况
截至2005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590家,国内旅行社15256家,总计16846家。其中:有15601家通过年检,占总数的92.61%;有809家暂缓通过年检,分别受到限期改正、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顿、停业整顿等处分,占总数的4.80%;有436家不予通过年检,占总数的2.59%。
二、旅馆业经营情况
2005年我国共有旅游住宿经营单位27.47万家,其中星级饭店7400家。
据了解,旅游住宿业共拥有固定资产6614.37亿元,直接从业人员502.08万人。其中现在国有星级饭店达4339家,占全国星级饭店总数的59%,但外资饭店在经营效益方面明显领先。有关专家提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开放,在饭店业的投资和经营主体方面也应该更加多元化。
三、各省会城市接待游客情况
1995-2004年我国各省会城市接待游客情况 单位:万人次
第三节 2005年中国旅游业的热点问题
1、出境游发展迅速,国人脚步越走越远
截至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总计117个。中国旅游者的身影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作为被认为是全球公民出境旅游人均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额约为3000美元,是欧洲游客的三倍多;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旅游人均消费折合人民币约2万元。此外,在为期12晚的出境旅游中,中国游客平均花费2090美元。可以说,中国游客在境外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将是一个不断持续增长的市场。
2、区域合作加强,路就在脚下
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当是从竞争演绎到成为联合,而不是演绎成为争斗。
纵览本年度旅游新闻,区域合作事件是最大的亮点之一,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粤港澳之间,中部六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环渤海区域,东北“4+1”城市,京津冀地区,鄂渝两地,粤黔两地,冀晋陕京,长江中下游沿线十三个省市等等都不断有合作事件发生,可谓是花开遍地,全国都呈现出积极的状态。
3、对台旅游即将放开,万众期待正式成行
近年来,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的较多,但由于台湾方面的限制,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较少。今年年初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大陆访问团表达了台湾同胞期待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强烈愿望。早日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海峡两岸同胞多年的期盼。今年5月3日,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授权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5月20日,国家旅游局就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大陆民众赴台湾旅游细则。有关统计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赴台观光的大陆居民创下3000人的新高,为岛内带来3亿新台币的商机。
4、红色旅游进入高潮,众人齐唱《东方红》
2005年是中国的“红色旅游年”,在这样的形势引导下,各地纷纷挖掘本地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红色旅游,一年之内,红色浪潮汹涌全国。
10月16日,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遵义、瑞金、嘉兴、安源、韶山、宁夏六盘山九家红色旅游景区共同签署了《红色旅游合作井冈山宣言》。总体来说,本年度红色旅游为旅游地注入了一股强大新鲜的力量,这一股红色浪潮映红了2005年中国的国内市场,也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奥运旅游启动,蛋糕谁能吃到?
有人认为,旅游是奥运会最大的受惠产业。2005年起,进入北京奥运周期,北京公布了奥运旅游开发计划,2005年也成为中国奥运旅游启动年。本年度,北京旅游界大力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介、商贸洽谈、对外交流活动,宣传奥运旅游,为奥运旅游招商引资,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各地也充分关注,准备利用奥运旅游的辐射效应,从奥运经济中分一杯羹。
国家统计局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其对全国地区也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北京以外的地区和城市也已经瞄准了奥运旅游这块最大的奥运经济蛋糕。山西、山东、河北,甚至四川、江苏、福建、云南等地的旅游景区和城市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奥运旅游相关 规划 和设想,并且付诸行动。
6、香港迪斯尼开放,米老鼠是敌是友?
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放,是继美国加州、美国奥兰多、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之后的全球第五个迪斯尼乐园。迪斯尼这一国际著名主题公园品牌在香港开张,为香港旅游增添了一大亮点,也在大陆掀起了一场赴港旅游的热潮,到目前为止日均游客达到14000人次。
香港迪斯尼的建成开放对中国旅游业尤其是主题公园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对同类景点造成巨大冲击,形成紧张的竞争压力,在大陆,受冲击最大的是东南沿海的主题公园。
强大势力的进入从来都是有两方面的效果,在带来先进、发展的同时,旧有的格局必将受到冲击,需要重组,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进升级的趋势是必然的,迪斯尼今年在香港的开放,不论是不是达到了与其的规模和效果,它在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7、景区经营权之争,卖还是不卖?
今年夏天,经由媒体报道,引起巨大的社会风波的“金山岭长城出售”事件就暴露出了旅游景区经营权方面法制的不健全。其实像金山岭长城这样的遭遇,并不少见。在长城沿线很多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长城吃长城”,把长城当摇钱树,导致一些地方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来管理长城,甚至直接把长城交给个人经营、开发。文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关注视野。
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行政管理、行政监督与风景名胜区市场化经营开发必需分离,这是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但是这种分离并非简单的出售经营权,与之配套的管理、监督、利益分配、景区文物保护等工作都应该尽快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适应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升级的需要,使旅游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8、经济型酒店,大众旅游新宠
经济型酒店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近几年才在中国逐渐兴起。所谓经济型,就是经济、简约、规模小,设施相对简单,注重功能性,减免大型辅助设施,投入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力求在提供的核心服务“住宿和早餐”上精益求精。
截至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已经悉数进驻中国,其中许多集团对开拓经济型酒店有着浓厚的兴趣。法国雅高集团于今年11月底在北京三元桥购买了两块地皮,其中一块儿投资建设经济型酒店“宜必思”,这将是该集团在中国拥有的第30家经济型酒店;隶属于美国圣达特集团公司的“速8”已经有31年的历史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虽然进入中国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却不落于人,到今年10月,正式开业和签约的门店已达30家。
大众旅游时代带动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将有着广阔的 市场发展 空间,势头只增不减。但经济型酒店不仅是对低星级酒店和旅馆的一种价格上调整,也是国内酒店业的一种综合反应重组,对各地原有的酒店格局都将有冲击影响。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