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特钢行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特钢项目市场投资(2018可研报告节选))(可行性报告样本)

    可研报告2018-09-07 15:33:23来源:

    第一节 国际特钢 行业 市场格局

    一、国际特钢的生产集中度 分析

    全球特殊钢生产量近年占钢总产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8%~10%的范围内。工业发达国家一般占其钢总产量的15%~20%,不含一般碳结钢。2004年全球特殊钢产量约8800万t,主要生产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和瑞典的特殊钢产量合计约5300万t,约占世界特殊钢产量的60%。由此看来,国际特钢的生产集中度还是比较集中的。

    二、国际特钢市场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

    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企业主要发展附加值比较高的特钢精品,例如日本特殊钢以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和高强度钢4类产品为主,合计产量占日本特殊钢产量约75%。从材型比例 分析 ,日本各种材型均占有一定比例,其中,棒材、钢带和线材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0.6%、29.7%和20.8%。

    三、国际特钢企业全球化布局战略及中国特钢企业应对的策略

    1、面向“两个市场”,实施双重战略

    (1)面向国内短缺、进口的特钢市场,面向全球市场,集中力量发展市场影响力大的、国内钢铁工业属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国际竞争中能与顶尖品牌相抗衡的特钢高、中端产品;

    (2)立足21世纪凸现的主流竞争,以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实施高端精品-产品差异化战略;中端产品-低成本运行战略;兼容并蓄形成高品质、低消耗的产品优势。

    2)与世界一流对标,实现特钢生产的三个“精”

    (1)产品质量上的“精”-内在质量达到高纯净、高均匀性、高性能,表面、尺寸达到高精度;把高附加值的特种合金和高合金钢精品进一步做高做强;

    (2)工艺结构上的“精”-理顺流程布局,精简多余环节;通过工艺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使流程布局更合理先进,使特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赶上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

    (3)社会需求上的“精”-钢材更大程度地延伸加工和制品化;使精加工的、接近用户使用形状或使用性能的“近终型”产品(银亮材、金属制品、精密冷带以及特殊钢管)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社会效益。

    第二节 世界特钢市场竞争力 分析

    一、特钢工业竞争力的比较

    目前美国和韩国特殊钢产量占钢产量的10%左右,日本、法国和德国特殊钢产量占钢产量的15%—22%,瑞典特殊钢产量占钢产量的45%左右。特殊钢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其他—些发达国家在某些特殊钢品种上居领先地位,如瑞典是世界特殊钢比重最高的国家,其OVAKO公司生产的轴承钢、山德维克公司生产的工模具钢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法国的不锈钢和精密合金、奥地利的工模具钢、美国和英国的高温合金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二、国际特钢工业竞争特点 分析

    1、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在钢产量达到最高点后,其继续发展的共同点是:均以特殊钢国际市场为目标,尤其瞄准各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殊钢产品,加强 研究 开发,瓜分市场份额;

    2、国外特殊钢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特别近10多年来),大多进行了一定的专业化改组/改造(同一公司内或不同公司间的专业化改组;或针对一条生产线按集中生产某类特钢产品的流程-工艺进行专业化改造);特殊钢生产向专业化、规模效益化、质量高级化以及产品的深加工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工业化强国当前都以“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型”为跨越目标,致力于自主开发特殊钢新技术和流程-工艺的创新 研究 ,确保其成本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和继续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势企业为进一步壮大自己、抢占市场,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主导的战略性重组(变“单船出海”为“舰队出海”),以形成更强的竞争合力和引领市场销售的优势地位,联手抵御日益险恶的市场风险。

    第三节 国际特钢市场 分析

    一、世界特钢 行业 的发展现状

    1、国际特钢生产

    世界特殊钢近年产量占钢总产量的比例为9%~10%。工业发达国家的特钢产量一般占15%~20%,其中瑞典比例最高,达到50%,其次为德国、日本,意大利和韩国,分别占22.54%、18.81%、17.42%和13.02%,中国仅为11.15%。特钢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的欧盟、北美和东亚等地区。

    2、国际特钢贸易

    年来,特钢国际贸易量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各国的特钢出口量已超过2000万吨。日本、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9国的特钢贸易额合计占特钢全球总贸易额的90%,其中日本和德国分别占全球总额的30%和20%。

    二、世界特钢 行业 的发展特征

    1、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程度

    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全球不锈钢消费量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增幅明显的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今后几年内,全球范围的不锈钢消费量增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
    近几年来,企业间的跨国合作越来越广泛,跨国兼并已习以为常,钢铁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一浪潮中,国际市场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剧。国际钢厂通过对不锈钢业务合并和收购来增强自身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04年,德国蒂森克虏伯不锈钢(以下简称KTS)、法国于齐诺尔、芬兰Avestporalito、西班牙Acerinox公司及韩国POSCO五家公司不锈钢产量都将达到200万t左右,所以,国际钢厂不锈钢业务拓展和能力增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际特钢市场随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钢生产向流程高效化、品种专业化、规模效益化、质量高级化以及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以“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型”为跨越目标,以品种质量和成本竞争力领先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资产重组步伐加快

    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主导的战略性重组,通过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形成更强的竞争合力和引领市场销售的优势地位,联手抵御市场风险。

    4、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世界特钢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专业化分工,通过技术进步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别是瑞典、日本、西班牙。瑞典特钢 行业 通过兼并重组,目前已经形成了每一类钢种由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生产格局,瑞典的工具钢、轴承钢、高速钢、不锈钢带、不锈钢板带、不锈钢焊管以及高强度钢均成为世界知名产品。

    三、世界主要产国生产情况与主要特刚企业 分析

    1、日本特钢工业

    (1)日本的特殊钢主要是靠汽车工业发展起来的。过去日本的特殊钢生产厂也是规模小、厂家多,几十年来,日本特殊钢发展的最大变化和特点是:大型普钢联合企业已向特殊钢生产扩展,导致专门生产特殊钢的企业经营惨淡,有的转向只生产高合金钢或高级特殊钢,有的倒闭,专门生产特殊钢的公司只剩下了近10家,形成了其绝大部分特殊钢由普特兼有的大型普钢联合企业生产的格局。

    (2)日本的特钢企业紧跟世界特钢发趋势,在联合重组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日本著名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大同特殊钢公司,是在1976年通过大同制钢公司与日本特殊钢公司、特殊制钢公司三家重组合并后成立的,形成年产180万t规模能力,成为当前世界上电炉短流程生产最大的特殊钢联合企业,确立了其以汽车用钢为主的特钢供应商的优势地位。

    (3)日本政府颁布的《特殊钢产业合理化对策》提出重新 研究 特殊钢企业扩大规模及形式;促进先进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推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强化集团的综合能力;构建廉价且稳定地获得优质原料的机制;确定特殊钢出口体制等作为发展特钢的重要措施,并采用数家企业共同投资方法,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避免重复建设;全 行业 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共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等作为发展特钢的重要措施。这些对策措施无疑与欧洲工业先进国家的做法相类似。

    2、欧盟特钢工业

    (1)欧洲的特钢企业组建了有规模、有特色和更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使原有众多的、只生产特钢的、规模较小的“独立特钢企业”大为减少。

    如,法国的尤基诺集团(以生产不锈钢著称)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德国的克鲁伯和蒂森不锈钢生产实行联合,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公司(KTN);西班牙十多个特钢企业,经结构调整后形成了一个以生产汽车用钢为主的长材企业(SIDENOR)和一个不锈钢板带企业(Acerinox)。在上世纪80~90年代期间,经跨国兼并、重新组合,这些国家的“独立特钢企业”数量不断减少,生产的集中度显著提高。

    (2)与下游用户联合,发展深加工产品。如瑞典的Sandvik公司不仅生产工模具钢,还进一步深加工生产成矿山工具;SKF集团则不仅生产轴承钢,并延伸到生产轴承;又如法国生产高速钢的钢厂直接生产锯片卖给用户等等。

    (3)为了减少投资,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特钢厂与大钢铁联合企业进行工序联合,利用普钢厂的粗轧机进行开坯或连轧机热轧成半成品,然后返回特钢厂进行精加工等。

    (4)欧洲一些国家的特钢厂开始走向跨国联合、并肩发展之路。

    3、美国特钢工业

    特殊钢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生产中,而美国又是汽车产业的制造大国,故对特殊钢的需求也相当可观。2008年,美国汽车产量为868.1万辆,同比减少19.3%,位居世界第三。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制造业像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趋势,美国市场的恢复还需一段时间观察,预计市场表现不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火热。

    4、瑞典特钢工业

    瑞典原先有特殊钢厂五六十家,通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基本形成“每一个产品只有一个生产厂”的格局。SKF公司的轴承钢、Sandvik公司的工具钢以及Avesta公司的不锈钢、Erasteel公司的高速钢、Hoganas公司的粉末钢等,专业化生产程度非常高,各以名牌产品占领市场。

    5、韩国特钢工业

    韩国特殊钢业最有代表性的公司为韩国浦项钢铁公司,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世界最大公司之一。2007年世界排名第五,年产量3200万吨。浦项制铁为了成为最好的公司,为工业范式带来变化,公司主要的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与客户密切联系,最理想的发展,革新管理系统。

    6、俄罗斯特钢工业

    俄罗斯特殊钢业最有代表性的公司为谢韦尔钢铁集团,俄罗斯谢韦尔钢铁集团近年来开始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雄心勃勃地想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型跨国钢铁集团,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

    7、巴西特钢工业

    巴西特殊钢业最有代表性的公司为巴西盖尔道,巴西盖尔道集团公司是美洲最大的长材生产商,其工厂遍布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美国、乌拉圭等。2007年该公司钢材产量达1790万吨,世界排名第13。

    第四节 世界特钢 行业 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特钢工业进入战略同盟时代

    今天,由高新技术突破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在极大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把不少传统产业推向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目前全世界钢的生产能力为10亿吨,1999年钢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80%。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的一些主要产钢国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的问题,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随着钢材市场的复苏,企业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面对国内日益饱和的市场,各国相继在寻找出路。于是,“战略同盟”的合作方式应运而生。新日铁和浦项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是这一格局下的典型案例,目的是使其产品生产范围得以拓宽,使公司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并在潜力巨大的亚洲钢铁市场占据霸主地位。

    据业内人士预测,在除我国以外未来世界钢铁工业大环境中能生存、发展的钢铁集团将在10~12个之间,这些企业集团充满活力、布局合理、市场份额高,在钢铁工业的发展周期中适应性强,具有极高的独立生存能力。在人类迈入21世纪后不久,世界钢产量的2/3将由这些大型钢铁集团控制。其余的1/3则会落入一些主攻大企业难以覆盖的市场空间及有独特产品的中小企业之手。

    新日铁和浦项结成战略同盟,不仅对世界,而且对中国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对亚洲地区的市场格局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中国85%的市场在亚洲。在国内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中国企业应利用全球经济复苏的机遇,积极开辟国外市场,吸取国外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经验,通过资本市场加速企业整合的进程,增强实力,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浦项与新日铁的战略合作,将会进一步推进这一进程。目前,上海宝钢集团正有选择地同钢铁、汽车、石油、家电等 行业 建立不同层次的战略同盟,通过共同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开拓市场,达到“双赢”的目的。但在跨国经营方面尚处于产品输出这一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比较低。宝钢力求在今后几年内通过海外上市,稳步加快全球化,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与一流企业竞争合作,以此全面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

    二、特钢企业并购重组将更加活跃

    1、世界钢铁企业的组织基础在变化

    1975年、1996年、2001年世界钢铁产量排位在前20名的企业发生了激烈的变动。从1975年到2001年的四分之一世纪内发生了以下几个变化:第一是韩国的浦项综合制铁超过了新日本制铁,跃升至首位,过去没有入围的中国宝山钢铁、鞍山钢铁、中国台湾的中国钢铁等亚洲企业崛起,相继进入前20位;第二是前10位中有6家是欧洲的钢铁企业,它们是卢森堡的Arbed、法国的Usinor、英国的Corus、德国的Thyssen-Krupp、意大利的Riva,以及总公司设在英国的LMN(Ispat);第三个变化是美国高炉产业的凋零,1975年曾经榜上无名,相反,小型轧钢电炉企业Nucor却跃升到第14位。

    将2001年与1996年相比较。可以看出,欧洲企业的产量在大幅度增加。2001年位居第三的卢森堡的Arbed由于并购了西班牙的Aceralia,产量成倍增加由1996年的1180万吨提高至2001年的2340万吨。位居第5的法国Usinor于1998年收购了比利时的Cockerille-Sambre以后,产量由1996年的1500万吨提高至2001年的2100万吨。位居第6的英国LMN(Ispat),由1996年的940万吨上升至2001年的1930万吨,其产量成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998年收购了美国的InlandSteel。位居第8的英国Corus是1999年英国的BritishSteel和荷兰的Hoogovens合并而成的企业,单是BritishSteel的产量就由1996年的1610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1770万吨。此外德国的Thyssen与Krupp在1997年合并以后,成立Thyssen-KruppSteel,跃升为产量居世界第9位的钢铁企业。就这样,在最近的5年内,除了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各国的钢铁企业经过此起彼伏的兼并重组,跨越国境的离合聚分,把世界钢铁工业带进了地壳大变动的时代。

    2、欧洲钢铁工业的重组

    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洲钢铁工业在钢铁需求停滞甚至减少的状况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欧洲委员会(EC)及其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国家补助,对过剩生产能力和人员进行了削减。但是,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随着东西德国的统一,苏联的解体,以及日本和美国陷入金融危机,钢铁市场又陷入了全球性的萧条。欧洲钢铁工业再次面临供给能力过剩的问题。1993年EC委托钢铁业界的专家布朗先生制定了所谓的布朗计划,据该计划估算,1992年的粗钢生产能力需要削减2580万吨,并要求各个企业按照该数字确定各自的削减目标。该计划还提出,为了削减5万人以上的从业人员需要投入的资金大约为60亿欧元(按当时的汇率大约为70亿美元)。由于各国政府难以确保如此庞大的资金数量,结果削减对象仅限于以国有企业为主,削减目标仅达到1200万吨。削减计划中途夭折。

    计划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间企业对国有企业获得巨额补助表示强烈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持续多年的国家和EC主导的钢铁工业重组就此宣告结束。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以民间企业为主导的重组和企业规模的巨大化。作为第一阶段,国内企业之间开始合并,然后扩大到跨越国境的合并,主要是设备的共同利用和业务的交换。第二阶段,跨国并购在1995年以后急剧增加。此次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1994年以后,欧洲经济好转,钢铁企业的利润状况有所改善,虽然国家补助制度依然存续,但除了个别例外,基本上没有采用。第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取得进展。1992年欧盟市场的统一,苏联、东欧解体导致的欧洲区域的全球化进程加快,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条件下,钢铁工业的重组开始完全以民间为主体。结果,欧洲平均每个企业的粗钢生产能力由1500万吨上升到了2500万吨,形成了若干个规模巨大的全能钢铁企业集团。

    3、未来展望

    目前,世界钢铁工业面临亟待解决的中期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约束钢铁贸易纠纷,另一个是对过剩制造设备进行调整,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出口国对美国政府根据其贸易法201条实施紧急进口限制(特保条款)采取对抗措施,造成了世界钢铁贸易的混乱局面。即使美国与出口国政府之间就适用例外产品进行协商,以化解争端,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美国钢铁工业(特别是高炉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丧失,另一个是世界1.5亿~2亿吨粗钢生产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近数十年来,每当世界需求增加时,过剩产品就会从世界各国流入美国,美国钢铁工业就要求对外国商品提起诉讼,如此反复不断。即使美国钢铁工业恢复竞争力,退休金、医疗保健的负担仍然很重,尽管曾经向政府要求减轻负担,但是难以解决。关于世界过剩能力的削减问题已经在OECD进行多边谈判,但是削减能力的成本是很大的负担。

    世界钢铁工业在重组,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世界钢铁工业还将继续重组,这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三、实施垄断集团战略,发挥规模效益

    对于钢铁企业,规模优势举足轻重。从全国来看,随着中国钢铁业的并购整合,钢铁四强的竞争格局慢慢显现。东部地区有全国龙头老大宝钢,产能接近3000万吨;华北地区有唐钢、首钢联手做大,产能总计超过2300万吨;东北地区鞍本合作之后的规模优势已经显现,产能达到3000万吨。

    通过并购重组,钢铁企业可以争夺资源或获得出海口。目前国内跨地区钢铁企业的重组并购,要想产生直接效益,除产品互补、避免同业竞争的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获得资源或者获得出海口。比如,宝钢可以在全国布局,这与其实力有很大关系。武钢战略重组昆钢,一方面可以获得昆钢在西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通西南通道,甚至可以打通东南亚市场。

    第五节 我国特钢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

    一、我国特种钢 行业 国际竞争 分析

    我国特殊钢材总计消费量的24%和35%是用于机械和汽车工业,除此之外,也广泛用于铁路机车、船舶、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 行业 。为从数量、质量、品种上满足我国机械、汽车、石油、军工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关键 行业 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特殊钢 行业 先后开发了耐腐蚀、超洁净、超高强度新品种,以及发电设备用管材、板材、汽车用钢板、取向冷轧硅钢片、模具用钢材、锻造用钢材、高级轴承用钢材、特种合金钢丝、合金钢管、高温合金、钛合金和高强、高韧、高疲劳寿命型新一代微合金非调质钢等产品。

    二、如何提升我们国家的特钢竞争力

    1、重点扶植特殊钢产业发展,走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强调对钼、钒、钨等贵重合金实施出口控制,以使我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殊钢产品优势;鼓励特钢企业研发生产国内需求的军工、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蚀等特种钢材。

    2、鼓励特钢企业采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不支持“电炉配用小高炉工艺流程”;鼓励特钢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

    3、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突出理性增长。数量上控制适度规模,突出钢材价值量增长大于数量的增长,增长先进产能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品种质量上,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做强高端产品放弃低端产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方针。

    三、中国特钢 行业 国际竞争力发展目标

    特钢是钢铁 行业 的一个子 行业 ,与普钢相比,特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任性,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核电、石化等高新技术领域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世界钢铁强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普钢需求达到饱和之后,特钢需求将出现大幅提升。特钢产品占整个钢铁 行业 的比重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在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一般占比15-25%,而我国特钢产品只占全国钢铁工业总量的8%-10%,这一比例明显偏低。我国要实现钢铁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特钢产品,在这一大背景下,特钢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据中国钢铁协会预测,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下一步是重化工业阶段,汽车、机械、石化、航空、军工、铁道等 行业 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特钢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

    国家“十一五”纲要中已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铁路 行业 及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其中铁路、船舶、石化、航天、军工、机械等 行业 的发展需要高品质特钢产品,高端产品领域潜在需求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十一五”将是我国特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特钢的品种和质量都必须实现突破性的提高。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