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塑料原料 行业 总体运行形势特点
市场需求强劲。我国人均聚烯烃消费量很低,如PE(聚乙烯)我国人均消费量为5千克、PP(聚丙烯)为4.5千克,而这两种基础树脂的世界人均消费量平均分别为8千克和5千克。北美人均PE消费量达到37千克,西欧和韩国约为32千克;北美和西欧人均PP消费量为17千克,韩国人均PP消费量最高为25千克。可见,我国发展聚烯烃生产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HDPE(高密度聚乙烯)的需求到2006年将增加到430万吨,进口将增加到290万吨,消费平均增长率将超过20%。我国对LDPE/LLDPE(低密度及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需求大多来自薄膜和板材,由于我国农用薄膜使用量位于世界第二位,因此预计LDPE需求到2006年将增加到180万吨以上,进口将达70万吨,LLDPE需求到2006年将增加到350万吨,进口将增加近200万吨。另外,我国PP需求预计到2006年将增长7.2%,需求量达到730万吨,进口300万吨。
发展有快有慢。在我国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和加快轿车材料国产化的带动下,国内汽车用聚烯烃制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了全面发展。预计2006年我国汽车消费的各种聚烯烃制品总量将达到15万吨左右,2010年可达到约23万吨,大体保持年均10%的增长率。根据统计的10种车型汇总,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的各种聚烯烃排列次序为聚丙烯、聚氯乙烯、不饱和聚酯、ABS、聚乙烯和聚酰胺。其中聚丙烯、聚乙烯等通用塑料的改性品种由于性能高、质量好,其应用正在加快发展。而聚氯乙烯、ABS等将逐渐为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等新材料所代替,故其应用的增长速率相对放慢。
亟待扩充产能。由于我国的塑料原料市场商机巨大,成为各国塑料原料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其中韩国是我国HDPE、LDPE/LLDPE和PP最大的进口国,其次是日本。美国和新加坡也是重要的供应地。台湾地区也是我国大陆地区的主要供应地区,它对大陆PE市场的依存度很高,每年出口到大陆的PE占其出口总量的60%以上。日本和韩国出口到我国的PE分别占其出口量60%和50%以上。
近几年,中东PE生产能力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06年将超过1100万吨。PP的生产能力也将翻番,到2006年预计可达到280万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正在大力扩能,其扩能大部分将瞄准我国市场。中东生产商比亚洲生产商具有低成本的优势,以HDPE为例,从中东运往香港的产品现金费用仍要比亚洲产品低近70美元/吨,因此在我国市场上将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我国今后几年内将大量扩能,以提高我国聚烯烃自给率。2004-2006年间,我国与巴斯夫、BP、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石化合资企业将陆续投产,届时将新增聚烯烃能力合计达270万吨/年,其中,扬巴项目将新增LDPE40万吨/年,上海项目将新增HDPE/LLDPE60万吨/年、PP25万吨/年,南海项目将新增HDPE/LLDPE20万吨/年、LDPE25万吨/年、PP24万吨/年,福建项目将新增HDPE/LLDPE45万吨/年、PP30万吨/年。
第二节 我国塑料原料 行业 运行状况统计数据 分析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石油石化产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国内乙烯产量达万吨,聚合物产量1800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和10.5%。
据专家 分析 ,2005年世界石化业仍将处于价格景气的高峰阶段,同时世界原油的高价位将支持石化产品的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估计2005年国内石化产品价格会同2004年持平或略高,石化产业的毛利水平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2005年我国GDP的增幅仍将超过8.5%,国内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比2004年增加9.5%左右;五大合成树脂的需求将达到3365万吨,增幅在8.5%左右。
一、国内乙烯工业现状及预测
2005年前11个月,国内共生产乙烯630万吨,较同期增长2.7%;国内乙烯增加较多的企业主要为广州石化和兰州化学公司,分别较同期增加了120%和90%。而齐鲁石化和大庆石化由于扩能改造,使得乙烯产量大幅降低,其中齐鲁产量下降了25%,大庆下降了8.3%。
国内共新增乙烯49万吨,其中齐鲁新增了27万吨/年生产能力已于10月份投产,大庆增加的22万吨/年生产能力也将于12月份投产。到年底,国内生产能力达到620万吨,产量为630万吨左右。随着扬巴和赛科乙烯工程的竣工,国内将新增乙烯生产能力150万吨,届时中国乙烯能力将达到770万吨。
由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乙烯衍生物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估计2005年全年乙烯当量消费将达到1780万吨,同比增加9.8%。国内仍将进口大量乙烯下游衍生物,折合成乙烯为1140万吨,届时乙烯自给率将为36%,比上一年降低1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约为1950万吨,由于扬巴和赛科的投产,国内乙烯自给率将上升至38%。
二、国内五大合成树脂生产状况
2005年前11个月,国内合成树脂企业都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产量保持了稳定增加。截止到11月底,我国五大合成树脂产量达到1578万吨,同比增加10.2%。其中聚氯乙烯的增幅最大,达到了18.5%;而聚乙烯和聚丙烯由于产能增加较少,今年前11个月产量的增幅在5~7%左右。
国内聚乙烯的产能增加较少,主要为齐鲁的6万吨/年LLDPE装置扩建到12万吨,大庆新建的20万吨/年LDPE装置在12月份投产,前11个月产量为403.3万吨,同比增加了5.8%。聚丙烯新增能力主要为在1月份投产的镇海20万吨/年装置,前11个月国内聚丙烯的产量为43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1%。
国内聚氯乙烯继续呈现较快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凭借其原料和能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电石法PVC的生产。增加的电石法产能主要集中在四川、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等地,2005年国内PVC的产能超过600万吨。全年PVC产量突破500万吨。
中国PS和ABS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PS和ABS的主要生产企业如无锡兴达、镇江奇美、宁波LG甬兴等的产量基本维持在去年的水平。PS新增的能力主要为EPS装置,ABS装置为台湾化纤公司在宁波建设的12.5万吨/年装置。国内聚苯乙烯和ABS的产量分别达到230万吨和97万吨。
前11个月国内五大合成树脂进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共进口1224万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5%。其中增长较快的为ABS,增长了10.9%,聚丙烯增长了8.3%,聚乙烯的增长率为3.7%,而国内产量的大幅增加使得聚氯乙烯进口量出现了6.3%的下滑。
三、国内五大合成树脂消费及价格状况
2005年前11个月国内五大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为2787万吨,较去年增加了7.3%。从去年合成树脂消费情况看,由于上半年国内经济增幅较快,特别是投资增长超过了40%,带动了合成树脂需求的快速增加。7月份后,合成树脂价格的大幅上扬,使得下游制品利润大幅下降,使一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因此从7月份起,国内合成树脂需求增长受到抑制。从消费领域看,国内包装材料、日用塑料制品等需求强劲,特别是电器、建筑用塑料制品的需求保持大幅增加。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我国国有及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其它企业塑料制品产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这些企业的的塑料制品产量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前11个月,国内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的产量为166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1.6%。
2005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值达到了5296亿美元,国内廉价的塑料制品继续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上半年塑料制品出口达682.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8.8%。
上半年,由于受世界合成树脂需求不断增加的影响,国内合成树脂供应偏紧,尽管生产企业普遍提高了装置开工率,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前9个月价格走势看,一月份延续了上年的走势,春节后由于价格过高,使得需求减少,特别是农膜和编织袋生产企业普遍推迟了开工,使得价格出现回落。3月底下游市场需求增加,聚烯烃价格再度上扬,并一直持续到8月底。尽管合成树脂价格在9月和11月份两次出现大幅回调,但整年合成树脂价格仍是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特别是7、8月份出现的价格,除PVC外,其余产品价格均超过了1995年景气周期高峰时的最高位。从整体情况看,聚乙烯的平均价格为较上一年上涨了40%以上,聚丙烯上涨了30%,聚氯乙烯上涨了20%,聚苯乙烯和ABS也上涨了40%。
四、国内五大合成树脂需求预测
200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GDP增速将达到4.3%。中国经济在完成结构调整后,会进入良性增长的轨道,估计今年国内GDP增速在8.5%左右。
2005年,国内两大合资乙烯-扬巴和赛科将投产,将新增150万吨聚烯烃生产能力。同时2004年完成的齐鲁乙烯和大庆乙烯扩能改造将在2005年发挥作用。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提高国内合成树脂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高。预计到2005年底,国内合成树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200万吨左右,市场占有率将提高到57~59%。
2005年,由于国内外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国内对合成树脂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另外,合成树脂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展,使得合成树脂的用途迅速增加。预计2005年国内合成树脂消费量将达到3365万吨,较上年增加8.5%。其中聚乙烯需求将达到1040万吨,增幅为8.3%,高密度聚乙烯增长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需求为775万吨,增幅为11.0%。
由于今年对合成树脂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近年来世界合成树脂能力增加有限,因此2006年世界合成树脂供应仍偏紧。虽然许多咨询机构预计2006年原油会有所回落,但原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受此影响,合成树脂价格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内需的增加和国际市场资源的短缺,将造成国内合成树脂供应相对不足,合成树脂价格将同2005年价格持平或略高。
第三节 余姚及长三角塑料 市场发展 方向 分析
发展快但缺少龙头企业
余姚的塑料交易是从为小碗、小盆、小桶等小加工供应原料开始的。10年前,余姚市委、市政府有意识引导、培育了这个市场,使这个不产一粒塑料原料的余姚市,2002年交易额已达117.7亿人民币,连续稳坐国内最大的塑料交易市场的交椅。这是很不容易的。
1999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塑料博览会,使余姚的塑料市场不仅走向了全国和世界,而且近7000家涉塑企业已经形成了以塑料为特色的塑料加工、塑料机械和塑料模具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其总产值占到了余姚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为余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余姚塑博会从专业的生产资料交易,到现在有了部分自己专利的塑料加工产品,发展很快。但是余姚的塑料加工总体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科技研发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个群体中缺乏龙头企业。
塑料 市场发展 空间大
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国石油化工进出口总额为850亿美元,其中出口350亿美元,逆差500亿美元。2004年1~9月,进出口逆差仍高达300多亿美元。而逆差中40%~50%是高分子合成材料、工程塑料和精细化工。
我国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ABS五大合成材料生产量1288万吨,消费量2522万吨,进口量124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11%和6%、5%。其中国内为高技术领域配套的工程塑料缺口更大。2004年聚酯生产量6万吨,改性塑料10万吨,消费量70万吨,进口量78万吨(其中近10万吨为转口贸易和来料加工),6倍的资源属于进口。
工程塑料需求量的增长,说明国家工业结构在调整中,汽车、电子、电讯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今年1~9月,国内汽车产量为32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轿车为14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7%。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对工程塑料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大,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区域优势带动塑料工业
科学 规划 ,是塑料工业长足发展的前提。市场的空间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石油和化工协会将会多提供国内外的有关信息,注意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十一五”期间重大科研攻关 规划 重点是分裂技术、催化剂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三大块。余姚的塑料、长三角的化工,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发展 规划 ,完善和拉长产业链。
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长三角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国内外投资家的重点。在国际产业大转移和国内新一轮的引资大战中,始终要坚持项目和工艺装备的先进性,避免低水平引进,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长三角区域内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化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现有塑料的发展步伐。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长三角有着很好的基础,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上海漕泾化工新区已经启动;南岸边,国内最大的宁波化工园区内,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的200万吨乙烯工程正在 规划 中;区域内还有位于国内第一和第二位的上海与宁波的两个港口、世界注塑机基地的宁波北仑区等等。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