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投资现状 分析
一、 行业 活力系数比较及 分析
2007年1-11月钢铁铸件制造及相关 行业 活力系数比较
注:平均值为100
2003-2007年1至11月钢铁铸件制造 行业 活力系数 分析
注:平均值为100
二、 行业 投资收益率比较及 分析
1、2006年相关产业投资收益率比较
2007年1-11月钢铁铸件制造及相关产业投资收益率系数比较
注:平均值为100
2、2003-2006 行业 投资收益率 分析
2003-2007年1至11月钢铁铸件制造 行业 投资收益率系数 分析
注:平均值为100
3、观点
钢铁铸件制造业的投资收益率不仅在相关 行业 内属于最高,而且钢铁铸件制造业的投资收益率还在每年大幅增高中,2006年涨幅最大,2007年略有下降,但估计未来还会持续性的增长。因此,钢铁铸件制造业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第二节 钢铁铸件制造 行业 发展的PEST 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分析
汽车零部件很多产品就是铸件产品,所以我国汽车零部件 行业 政策变动深刻影响到我国汽车铸件 行业 发展。下面主要阐述一下我国汽车零部件政策的调整情况。
2005年4月1日,中国政府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进行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所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凡构成整车特征的(即进口零部件价值占整车价值的比例超过60%),必须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由此前的10%调高为28%。而近期,美欧国家认为,中国税率“化零为整”的做法将迫使汽车制造商从中国本土采购大量的轿车零部件,违反了WTO的贸易协议,已联手向WTO投诉。在这背景下,中国已历史上首次接受了欧盟、美国的磋商请求。在4月30日之前,中国将与美欧坐到谈判桌前就是否调整前规则也就是调低28%的进口税进行谈判。而从整个 行业 情况看,国内汽车汽配 行业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外同行各种形式的挤压和冲击,自身研发技术、经营能力以及最终的业绩都难以摆脱压力,不少汽配类个股更是出现较严重的经营能力低下和业绩不佳。一旦双方妥协下调税率,将势必引发新的国外一些厂商将整车分拆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避免被征收较高的整车进口税,从而大大降低整车市场价格的行为,最终影响的还是中国本土企业。从汽车板块情况看,出了一些主营中低档车的企业业绩回升外,其他汽车股的经营形势仍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国家“十一五” 规划 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 行业 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另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加大,以及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生存变得十分艰难。
数据显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已经是美国零部件的第五大供应商。据估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将会达到35%的年增长率。2010年之前,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额将达到400亿美元。目前,70%以上的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已齐聚中国,给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7月1日起,中国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部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
据财政部介绍,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
中国的汽车市场居世界前4位,汽车零部件尽管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由于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仍然较差。其中80%的汽车技术还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特别是在高端发动机、电子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几近空白,满足汽车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甚感紧张。
中国汽车铸件 行业 目前最大的缺陷就是规模小,产品质量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汽车铸件 行业 这个特征影响到了国内汽配 行业 的发展状况。国内汽车汽配 行业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外同行各种形式的挤压和冲击,自身研发技术、经营能力以及最终的业绩都难以摆脱压力,不少汽配类个股更是出现较严重的经营能力低下和业绩不佳。一旦双方妥协下调税率,将势必引发新的国外一些厂商将整车分拆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避免被征收较高的整车进口税,从而大大降低整车市场价格的行为,最终影响的还是中国本土企业。2005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对 规划 我国国内汽车市场具有较大的意义。
我国汽车零部件尽管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由于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仍然较差。由此也可以想象我国汽车铸件的产业基础在国际上也缺乏竞争力。2006年7月1日中国海关进一步降低部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的政策,将有益于我国提高我国汽车铸件产品的出口量,有利于我国汽车铸件 行业 国际贸易市场的 规划 和整顿。
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1、社会经济环境现状
数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社会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占到总人口的43.9%,比2002年提高四点八个百分点。
在此进程中,中国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突飞猛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社会领域,中国城镇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社保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社区医疗网点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开放,极大满足了城市居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需求;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市民居住安全感增强。
在人居环境方面,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城市环境已成为中国每个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到2006年末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25万公顷,人均达6.8平方米。各城市纷纷加强了对各类污染的控制力度,并加大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环境 分析
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宏观调控也需要相应的进行一些调整。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经济形势将基本保持稳定。据预测,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GDP平均增速将在8%~9%之间,保持稳定增长;价格总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1%~3%的区间内波动,基本上处于我国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之内。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将保持稳定,不存在明显的需要拉动经济增长或平抑物价的压力。这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同时应该看到,“十一五”期间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大。
1、改革的难度加大
我国真正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领域的改革。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改革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方针,原来改革的领域是一些问题比较简单、容易解决的领域,而现在需要改革的则是非常复杂的关键领域,不是单独一个领域能够推进的。改革难度的加大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困难。例如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问题,涉及社保的体制选择、资金来源、运用以及储蓄模式等等。社会保障体制的选择有可能会对财政产生巨大压力,而财政政策历来和货币政策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保体制的改革对于宏观调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
这集中体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过大的收入差距上。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年减弱。GDP增长的就业弹性从1980年~1989年期间的0.323降低到2004年0.1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仅仅拉动就业增长0.1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大约在0.3~0.4之间。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非就业的经济增长”。而由于劳动适龄人口的大量增加(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目前正好进入就业年龄),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农业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和国有、集体企业大量富余人员下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估计,2004年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接近10%。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在“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值将进一步上升,进而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从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将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从我国的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达到3.2∶1,再考虑城市居民还享有公费医疗、失业保险、住房补贴、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非货币收入因素,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高达5倍~6倍,是世界最高的。反映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6,大大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虽然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采取或强化了一些措施(如减轻农民负担、逐步取消农业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收入调节等)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但成效并不显著,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 分析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将难以避免,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社会稳定应该是任何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这二者应该是我国宏观调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资源瓶颈约束突出,环境污染加重
未来15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是资源消费高峰。2003年,中国石油、铝、铜、镍、钢铁、煤炭和水泥的消费分别占到全球消费的7%、19%、20%、21%、25%、30%和50%。中国对钢铁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和日本需求的总和,而中国对铜、镍、锌、铁矿砂和水泥的需求也都超过美国。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矿产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人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10、1/20和3/5。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面临资源压力将会更大。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供求缺口日益凸显。而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又带来了环境的高污染。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据中科院专家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自然资源支持体系已经无法持续地发挥有效作用。据专家 分析 ,如果我国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倍~5倍;如果进一步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8倍~10倍。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宏观调控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不面临着很大压力,而过高的失业率和过大的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应该不再以经济增长(GDP的增长速度)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对象,而应该重点调控失业率水平、收入差距及固定资产投资分 行业 增长速度、重要商品供求平衡程度、环境污染程度,同时兼顾经济安全、金融稳定程度等指标。从宏观调控手段上来讲,“十一五”期间,我国一些传统的调控手段(如一些行政手段)可能会受到制约,但是同时有一些手段(如经济手段)发挥作用的机制将更加完善。要更好地对上述目标进行调控,就需要对宏观调节手段和宏观控制手段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形式加以进一步的探索和明确,注重二者之间的综合运用、协调配合。
三、投资发展环境 分析
我国的钢铁铸件 行业 虽然已进入厂点多、产量大、门类齐全的世界钢铁铸件大国行列,但与美、日、德、法等钢铁铸件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钢铁铸件生产必须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迅速由大变强。世纪之交的技术经济特征就是高新技术发展引发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我国钢铁铸件 行业 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铸件生产国,本应在世界铸件贸易中也占据主导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铸件出口却是喜忧参半,铸件出口要想再上台阶,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铸件出口的优势:我国从1980年开始有铸件出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2年时,我国铸件的出口已达153万吨,涌现出一批像新兴铸管、济南玫德、杭州申达这样的出口龙头企业,也形成了如山东莱州市这样一些在出口业方面的产业集群地区,产品进入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铸件出口上具备一定优势。业内专家将影响铸件出口贸易的因素归纳为几点:汇率、产品质量和档次、成本、环保投入、批量与劳动生产率、国家政策。在这6项因素中,我国占有4项优势。首先是汇率,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以及人民币升值给铸件出口提供了有利的竞争条件;在成本上,我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日本的钢铁铸件工人每小时成本为21美元,韩国5.4美元,巴西3.5美元,墨西哥2美元,而中国不到1美元。此外,能源、管理费也偏低;环保投入方面,西欧许多钢铁铸件企业迫于本国严格的环保法规不得不加大环保投入,使生产陷入困境,他们纷纷将企业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迁移,而我国企业这方面的投入成本目前还较低;同时我国的政策鼓励铸件出口,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了钢铁铸件业的发展。
第三节 钢铁铸件制造产业投资风险 分析
一、经营风险
投资钢铁铸件产业,要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因为钢铁铸件产业有很多都为国际上的一些著名厂家所垄断或者占很大的市场份额,你要进这一领域,就要进入国际市场,与名牌产品竞争,这就不是在国内、某地区的竞争了。大企业无论从规模、技术、经验来说都处于很高的水平。商场关过不了或过不好,都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使得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畅,或者只能低价销售,这些都会对投资带来致命的打击。
二、技术风险
我国企业的钢铁铸件等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开采率低。这都是我国钢铁铸件业技术落后所造成的。我国企业在提供高精尖和高利润产品及服务方面所存在的障碍却是令人望而却步。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尚难满足相对较高的要求。
三、原材料风险
在国际市场石油、有色金属、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下,2006年5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2.9%,是近年来最大月涨幅,其中钢材价格全线上扬,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3.7%,导致下游钢铁铸件业受到直接冲击。钢铁价格上涨相对而言会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内部无法消化,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会有很大的风险。
在国际市场石油、有色金属、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和国内需求旺盛的拉动下,5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2.9%,是近年来最大月涨幅,其中钢材价格全线上扬,石油及制品价格上涨3.7%,并向部分下游产品传导。
四、财务风险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想带来超常收益,必须在某些方面超前创新,这往往投资巨大。一般来说,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产业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才需求等方面需要大量投资,且项目建设需要较长周期,因此,投资回收期较长,很难产生“短、平、快”效应,再加上可能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这样投资的财务风险应会加大,如果自有资金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后续资金不济,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延缓工期,甚至导致项目流产等。
第四节 钢铁铸件制造产业投资机会 分析
有关部门在2002年对全国592个城市供水使用管材进行了统计,球铁铸管占10.05%,灰铸铁管占41.70%,钢管占14.96%,预应力管占9.50%,石棉水泥管占0.83%,塑料管占8.80%。统计情况说明:10年来,虽然使用球铁铸管的增长速度很快,正经历着由球铁铸管代替灰铸铁管的转变,但是球铁管在实际使用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中国台湾、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 市场发展 空间。在未来3-5年后,我国球铁铸管的年使用量,将达到250-300万吨。正是这种具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国产球铁铸管产业的迅猛发展,埋下了球铁铸管市场激烈竞争的危机。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