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业投资环境
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国摩托车工业无疑是世界摩托车大国。目前,我国能生产15种排量、2000多个品种的摩托车,并且拥有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我国的摩托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所以出口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在国际摩托车产业占有了一席之地,出口数量连续5年名列世界第一。
为了解决本土企业自相残杀的突出问题,也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相关部门相继着手 研究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近两年来,国家针对摩托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生产准入、调整出口退税税率、实行“一车一证”制度、实施欧Ⅱ排放法规、调整消费税等等,随着国家对排放、噪音及节能日益严格的法规推出,企业的产品开发必须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和摩托车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我国摩托车 行业 的长远发展和 行业 规范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与推动作用。
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及其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品质,改善服务,提升产品及品牌价值,是中国摩托车 行业 和企业的必然选择。事实上,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摩托车全 行业 的共识,因此,世界最新、最前沿的摩托车技术动态成为企业的关注焦点。
没有产品开发,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这是企业的生机与出路所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资本、利益为纽带的战略联盟。中国的摩托车 行业 产量连年攀高,说明这个 行业 本身潜力巨大,仍大有可为。
第二节 产业投资风险
1、产品严重过剩
尽管从表面数字上看,中国具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基数,目前的市场还远未饱和,但是事实上整个中国市场对摩托车的实际需求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连续10多年的高增长,已经使摩托车 行业 的增长达到颠峰,也就是说国内市场的需求将有所下降,然后在一个相对回落的销量上达到平衡。
2006年,销售难度的增加是一个证明。另外一个则是在总体销量并没有增加、甚至可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出口比去年有明显的增长,也说明国内市场的需求将在一定的回落之后,趋于平稳。
2、增长方式落后
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许多资源的价格一直都比较低廉,这使“中国制造”的成本非常低,因此就形成了中国产品的一个普遍优势:价格上的显著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价格上的优势成为中国商品的独特竞争力,在以极快的增长速度满足着国内市场的同样快速增长的需求。
“低成本→低价格→快增长→大规模”,这便成为中国企业普遍的增长方式,通过低价开拓市场,然后以更低的价格频繁地发动价格战,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上规模来弥补单位产品利润不断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摩托车 行业 也不例外。正是这种低成本的竞争中,许多摩企只能依赖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忽略了当市场形势变化后的增长。有数量无质量的增长使许多企业无法应对过剩时代的挑战。
3、成本不断上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成本将继续攀升。这些增加的成本主要体现在:遵守制度的成本,如税收制度的完善、监管措施实施所导致的费用以及环保要求的趋严等;资源短缺导致的原材料上涨所付出的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力成本的上涨;营销费用增加,市场竞争的更趋激烈,将使企业单位产品的营销费用明显增加……成本增加,价格却不能提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生存难题,足以考验企业的智慧。
4、比较优势不再
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本土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日系品牌的本土化战略的实施。2006年,在本土品牌纷纷提价时,日系品牌要么按兵不动,要么借机下调价格。
在不具备品牌、技术等优势的情况下,价格优势也在被对手逐步地化解,本土品牌的生存压力将比以前更大。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感受到的合资品牌的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到2005年已经变得更加明显了。在 行业 形势严峻的2005年,合资品牌仍然逆势增长。
5、出口风险加大
2006年上半年我摩托车整车出口企业达到55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28家,增长144%(摩托车发动机出口企业达161家,增加69家,增长75%。)。而从出口数量看,出口1万辆以上整车的企业只有72家,而出口不足1千辆的企业有334家(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115家)。这说明增加的企业多是出口量很小的外贸公司,摩托车出口队伍又回到了实行出口配额招标前的规模。全国共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地区和台湾省)出口摩托车。
2006年上半年摩托车出口平价单价已从去年同期的367.03美元下降到322.59美元,同比下降12.11%。一是低价销售日益严重;二是出口的主体扩张过快;三是缺乏质量保证;四是研发能力薄弱;五是遭遇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加大。而对于中国来说,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必然会导致风险过大。
6、消费潜力与信心不足
摩托车的消费者基本上都在农村,而农村是一个基数大、但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差的群体,虽然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是,真正的经济成果却被少数人摘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的手中,而这20%的人却不是摩托车的消费者。
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状况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改善非常有限。收入来源的单一、不稳定和微薄,使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到挫伤。
第三节 产业投资建议
我国摩托车 行业 进入“微利时代”, 行业 整体利润下滑;企业在城市市场拓展遭遇一些障碍,虽然农村摩托车市场正在逐渐成为 行业 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受消费能力限制,在短期内无法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面对困局,实力雄厚的合资品牌已经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法宝”。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技术和营销上有所创新,国有摩托车企业深知这一突破困局的办法。但是基础偏弱的国有品牌面临着创新和市场的两难选择。创新需要投入,要承担风险,会对短期的市场拓展和销售产生影响。但如果不投入创新,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企业将难以为继。
我国能否从摩托大国发展为摩托强国,将由自有品牌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在占企业销售份额很大的出口市场中,拥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将使企业占得先机,同时有机会打破技术壁垒,进入国外的中高端市场,并有机会与欧美日企业一较高低;而只有经营活动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 行业 内的主导型企业,唯有创新,才能引领 行业 发展潮流。
很多自有品牌正在选择着创新,并已经开始行动。如浙江凌云摩托车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化两轮摩托车—A1旗舰,目前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是每辆3999美元;嘉陵集团最近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最大排量摩托推向市场。
面对市场压力坚持创新,这是对自有摩托车品牌的考验,也是他们突围并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