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硫酸钾肥产品定义及基本属性
一、产品定义、性能
钾肥全称钾素肥料。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肥效的大小,决定于其氧化钾含量。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泻盐等。大都能溶于水,肥效较快。并能被土壤吸收,不易流失。钾肥施用适量时,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具有钾(K或Ca2O)标明量的单元肥料就是钾肥(potash fertilizer)。能提高土壤供钾能力和植物的钾营养水平。根据钾肥的化学组成可分为含氯钾肥和不含氯钾肥。所有的钾盐肥料均为水溶性,但也含有某些其他不溶性成分。
钾肥主要钾肥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钾石盐、钾镁盐、光卤石、硝酸钾、窑灰钾肥。
二、产品所属 行业 界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 行业 分类目录规定,硫酸钾肥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肥料制造。
钾肥制造——指用天然钾盐矿经富集精制加工制成含有作物营养元素钾的化肥的生产。
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铵钾肥、窑灰钾、钾钙肥等。
第二节 硫酸钾肥产品应用概况
一、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硫酸钾肥用于农业生产,施用钾肥能够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结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量。钾元素在植物体内以游离钾离子形式存在,它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和氮的代谢;控制和调节各种矿物营养元素的活性;活化各种酶的活动;控制养分和水的输送;保持细胞的内压,从而防止植物枯萎。
二、产品应用成熟度 分析
在农业上,硫酸钾是主要的无氯钾肥,也是农作物所需硫的重要补充来源。其氧化钾含量一般在45% ~50%,硫含量约18%。另外,其盐碱地指数仅为氯化钾的40%左右。由于硫元素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还能改善其品质,所以硫酸钾中的硫也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那些只能施用硫酸钾、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等无氯钾肥的忌氯作物来讲,硫酸钾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
第三节 硫酸钾肥产品发展历程
1、艰难的找钾历程
从50年代末期起,我国先后成立专门机构,在云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找钾。为了更好地进行找钾工作,我国曾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盐类(钾盐)成矿预测工作。第一次是在1959年,由我国著名钾盐专家袁见齐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幅“我国盐类矿产预测图”;第二次“预测”是1976年2月,共编出盐类矿点、卤水及盐泉资料卡片885张,汇编出“我国钾盐找矿远景图”及说明书。我国找钾地质工作从50年代至今从未间断过,找钾队伍最多时达四千人,累计投资2亿多元,增先后在新疆、甘肃、湖北、江西和河南等省区开展过找矿工作,找到钾盐矿产地30多处。
2、丰碑立在察尔汗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钾盐专家袁见齐教授带领的找钾队伍来到柴达木盆地,首次提出了中国陆相成盐成钾的理论,并概括为“高山深盆成盐模式。”
察尔汗,意即盐的世界,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各种盐类矿物储量达600亿吨,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
1958年7月15日,来自青海省盐务局和茶卡盐厂的4名干部、15名工人搭起了察尔汗盐湖上第一顶马脊梁帐篷。凭着蚂蚁肯骨头的精神,盐湖人在建厂当年硬是用双手筛出了950吨钾肥。1967年,钾肥厂自行设计建造的半机械化车间投产,年颤000吨钾肥;1968年,首次实现机械化生产,使生产能力提高一倍,成本降低33%,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1975年,国家组织16部委参加的现场 规划 写作组进驻察尔汗盐湖;1978年国家计委以“计(1978)521号文”批准建设青海钾肥厂,决定总规模为年产100万吨氯化钾,一期工程20万吨,二期工程80万吨。1984年,察尔汗钾肥厂年产5万吨钾肥车间建成。1986年,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项目的年产20万吨氯化钾一期工程开工建设;1989年,一期工程试车成功,年产80万吨氯化钾的二期工程开始筹建。
2000年11月,青海盐湖集团(原青海钾肥厂)20万吨氯化钾装置共完成产量20.02万吨,产品一级品率达到90%。至此,国内第一个大钾肥项目在历经10年艰苦努力后,终于圆了装置达产达标的梦。盐湖集团在解决装置达产达标的同时,还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和采矿设备自主设计制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设计制造成功了国内第一条大型水上采矿船和目前国内最大的结晶器,为已经开始实施的100万吨钾肥项目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工艺技术示范和样板。盐湖集团目前已形成了55万吨/年氯化钾生产规模。
去年我国进口钾肥近600万吨。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200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年产30万吨氯化钾反浮选冷结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的青海省100万吨钾肥项目的先导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青海省100万吨钾肥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达产后将形成150万吨生产能力,将会大大缓解我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3、欣欣向荣的硫酸钾工业
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硫酸钾生产技术属于空白,硫酸钾产量几乎为零,我国烟草、甘蔗经济作物所需硫酸钾肥料主要依靠进口,每年都需花费大量外汇。60年代我国硫酸钾的年需求量就曾达到10万吨,此后逐年大幅度增长,目前的年需求量更是超过100万吨,产需矛盾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后,国内一些企业引进硫酸钾生产装置,另外也有不少企业自行研制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线。其生产工艺主要为硫酸盐复分解法、曼海姆法、缔置法等。此外我国还开发了硫铵法、苦卤法、石膏法等技术。进入90年代后,部分企业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建设硫酸钾生产装置的来源主要是日本和我国台湾。但由于每台1万吨生产装置的引进费用为3000万元左右,建设成本较高,影响了能力的扩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1990年,大连兴农钾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自行研制开发硫酸钾生产技术。1996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炉径为6米的曼海姆法制硫酸钾技术,并在大连瑞泽化工厂建成第一条年产万吨硫酸钾生产线。之后,在原化工部和磷肥协会的协调下,利用这项技术又在柳州化肥厂、无锡硫酸厂等企业建成10余条生产线。目前这些装置大都运转正常,效益很好。2000年3月,广东东莞长青化工厂2万吨硫酸钾生产装置建成投产,装置的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整体性能已赶上或超过引进装置水平。
目前,由于硫酸钾装置国产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硫酸钾生产前景看好。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