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发展历程
1、定义
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是在整根钢筋上轧有外螺纹的大直径、高强度、高尺寸精度的直条钢筋。该钢筋在任意截面处都拧上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或拧上带螺纹的螺帽进行锚固。
2、发展历程
Eugene Freyssinet是世界公认的现代预应力技术创始人,他于1903年开始构思预应力混凝土,1928年获得预应力技术专利“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并将高强度钢丝用于预应力混凝土,1934年Freyssinet通过成功加固I/eHavre码头栈桥展示了预应力技术的优势。
20世纪30~40年代期间,可用的预应力张拉设备材料主要是钢筋,欧洲人尝试了琴钢丝做预应力电线杆,以后逐渐开始采用直径最大达6mm的钢丝。
1950年前后,一些生产钢丝绳的欧美企业开发了预应力钢绞线。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铁路轨枕生产预应力锚具钢丝,60年代开发出普通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80年代开发出低松弛的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90年代开发出镀锌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以及涂环氧树脂的预应力钢绞线。
预应力钢棒,或称管桩钢丝,主要用于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的配筋,预应力钢棒子1964年由日本高周波株式会社研制成功,当时叫ULBond,是超级握裹力(粘结力)的意思。大型钢结构等采用的大尺寸钢棒(或称钢拉杆)直径可达20~210mm,也可用作体外预应力拉杆。
涂环氧树脂的预应力钢绞线最早于1981年在美国开发出来,技术源自环氧涂层普通钢筋。1983年第—次应用于弗吉尼亚州朴茨茅斯港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浮动码头中,1984年应用于伊利诺伊州昆西市湾景(Bayview)斜拉桥,后来在日本、德国及中国等国家逐渐推广开来。
精轧螺纹钢筋是20世纪70年代原联邦德国开发的产品,美、日、英等国家引进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广泛用于大型建筑、桥梁、特种结构等工程。我国“六五”期间组织联合攻关,研制生产出直径32mm,735MPa/900MPa级余热处理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填补了国内空白;之后经成分及工艺调整又生产出850MPa/1080MPa,a5≥8%级精轧螺纹钢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属于新型预应力材料,如爱迪生等发明灯泡时就采用了碳纤维,1957年在美国采用棉花及人造纤维开始了小规模的生产,逐渐应用于飞机、体育器材、游艇、结构加固及新建桥梁。20世纪70年代末,FRP 筋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程中。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日本相继建成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预应力钢材标准制定的年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预应力材料的发展历史。德国于1953年颁布了预应力钢材的标准,其他一些国家颁布标准的时间分别为:英国1955年,瑞士1956年,美国1957年,中国1964年。
第二节 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 研究
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连续梁和大型框架结构,公路、铁路大中跨桥梁、核电站及地锚等工程。它具有连接、锚固简便,粘着力强,张拉锚固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而且节约钢筋,减少构件面积和重量。
第三节 产业链概述
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是由硅、锰等合金钢经过一定工艺流程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等工程,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中游。
二、相关 行业 简述
1、建筑业
作为“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52981亿元,比上年增加5715亿元,增长12.1%;实现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25.9%。
2010年全国建筑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一是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二是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三是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四是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五是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增加;六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发展增速减缓,但竞争力增强。
同时,建筑业发展也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强者恒强。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而内蒙古、西藏等地产值增长缓慢。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前四位的地区仍然是江苏、浙江、山东、北京。这四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6.6%。其中,江苏省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浙江省今年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
为提高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水平,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打破地区分割,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兼并和跨地区跨 行业 多方式联合经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中西部地区发挥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建筑市场,完善机制。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各地区均衡发展。
二是受国家整体战略 规划 和投资影响,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前10位的省市中,除河北和安徽外,其他8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均排名在前10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江苏、山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不高,分别位列全国的第22位和第24位,但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在第4位和第8位,说明这两市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较强,完成的总产值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外省市完成的,企业对外拓展能力较强。
三是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2010年,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总额为107683.95亿元。有10个地区新签合同额超过4000亿元,占到全国的64%,这10个地区是浙江、江苏、北京、广东、湖北、山东、辽宁、上海、河南和四川。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建筑企业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发展潜力。湖北省和辽宁省首次进入新签合同额前8位,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是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2010年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全国平均为205883元/人,比上年提高11.2%。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其次是上海和湖北。从业人员超过两百万人的5个省份中,只有浙江省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略高于全国平均值,江苏、山东、四川和河南省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因此,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效率低下、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五是建筑市场更为开放,在外省完成产值逐年提高。2010年,各地区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为29225.23亿元,比2009年增加6755.29亿元,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0.7%。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居前三位的是浙江、江苏和北京,这三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的46.1%。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跨省完成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状态,建筑市场日趋开放,但各地区建筑业外向流动性却有很大差别。
六是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74.8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排名前五位的是广东、上海、山东、江苏和四川,这五个省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占全国各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全部营业额的51.3%。统计数据显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四川、湖北等省对外开拓能力在逐步加强。
2、水利工程
2011年通过中央财政的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财政的投入,达到1280亿元,如果要包括地方财政,还包括全社会其他方面的投入,那么2011年全社会水利的投入应该在2000亿元以上。
第一方面就是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核心是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第二个加大力度呢就是加大对农民补贴的力度,那么通过加大对农民的补贴,降低农民的种田成本,提高他的收入,来鼓励农民种田种粮,那么我们2011年的预算安排,这四项补贴是1406亿元。第三个加大力度呢就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文化、扶贫、养老等方面的投入。第四个加大力度就是加大农产品的收储和调控能力,一方面要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就是鼓励农民种粮来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呢就是通过提高收储和调控能力来稳定供应和市场价,来管理通胀预期。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