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6年我国铜 行业 区域分布状况
2006年我国有铜矿区1248个,其中大型矿区37个。全国累计查明铜金属资源储量8531万吨。在全国各种铜矿床类型中,以斑岩型铜矿最为重要,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43%,其次为海相(火山)沉积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全国铜矿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西南三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秦祁昆成矿带以及辽吉黑东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我国铜 行业 最发达的省市为江西、云南、湖北、西藏、甘肃、安徽、山西、黑龙江8省,这八个省市的铜矿储量占全国的76%。
第二节 2006年江西省铜业发展趋势及产业竞争能力 分析
一、江西省铜 行业 发展趋势
铜加工是江西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产业,全省铜产业已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到铜材加工的产业链。全省铜精矿生产能力接近全国1/4,铜冶炼能力达70万吨,2007年铜材加工产量达88万吨,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江西铜产业的布局江西已形成以江铜为核心和鹰潭、上饶铜产业带,赣州铜加工基地,南昌铜精深加工基地,抚州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及其他特色产业园基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已形成贵溪、深圳、南昌3个铜加工基地,达到了50万吨的规模。2010年,铜加工能力将达60万吨。到2012年,铜加工生产能力将达100万吨。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铜加工产品,包括板、带、箔、管、棒、线。鹰潭打造“世界铜都”:鹰潭市确立了世界铜都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依托江铜,服务江铜,再造一个“江铜”,打造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的“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把鹰潭建成世界铜都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铜产品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涉铜企业就业人数6万人,铜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江铜集团综合生产能力进入世界铜 行业 前三强。
二、江西省铜产业竞争能力 分析
江西铜加工产业发展特点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鹰潭市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实现税收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242%。江西铜业集团铜加工能力已达50万吨,江西钨业集团铜加工能力也将达30万吨,江西金田铜业、江南铜业、兴业电子、宏磊铜业公司铜加工能力将在10万吨以上。产业聚集加快。
鹰潭、上饶、抚州成为江西铜产业聚集地。鹰潭市现有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65家,铜加工能力116万吨,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上饶市2005年铜加工企业11家,销售收入16.9亿元;2006年铜加工企业14家,销售收入20.3亿元;2007年铜加工企业34家,销售收入35.4亿元。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引进国内外铜加工技术已见成效。引进美国SCR连铸连轧光亮铜杆生产线成品率高,单位能耗低;铜箔生产技术采用了复合整体钛钢阴极辊、低温熔铜、表面处理精度高、速度快的先进技术;特种漆包线引进的奥地利MAG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能耗,解决了排放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江钨集团公司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一次熔炼、连铸连轧技术。江西金田铜业采用大吨位电炉熔炼-潜液转流-多头多流水平连铸棒技术。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江铜成为全省铜加工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三、江西省铜产业成功原因剖析
1、资源优势
江西省拥有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铜业资源优势,全省拥有约占全国1/3的铜资源量,是全国最大的铜精矿生产地区,2007年生产铜精矿14.9万吨;同时还是全国最大的铜生产商和伴生黄金(资讯,行情)、白银生产商之一,2007年生产阴极铜55.4万吨,黄金13.2吨,白银359.6吨。
2、政府扶植
江西省的铜产业能够做强做大,跟当地政府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在资源税费、资金贷款和政策方面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投资立项。对龙头企业的资源利用及深加工项目,在项目核准、资金补助等方面优先支持。支持龙头企业创办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项目申报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
2)确保煤电油运。省经贸委等将铜产业重大项目列为煤电油运重点保障单位。尤其是电力供应,由省电力公司负责确保优先供应和稳定供应,对铜深加工企业实行峰谷电价政策。
3)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铜深加工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在各自的切块预算资金中,分别优先给予前期工作补助和贷款贴息扶持。
4)实施政府采购。本省企业生产的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产品,如配套使用省产铜材产品的,在政府采购中实行市场竞争、同等条件下优先的优惠政策。
5)落实税收优惠。依照有关法规,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所需国产设备40%的投资可以实施所得税抵免,投资设备可以实行加速折旧。
第三节 2006年云南省铜业发展趋势及盈利能力 分析
一、云南省铜产业发展趋势
从云南省地理位置、铜资源保有、铜冶炼能力及在中国铜工业所处的地位,云南省应以优良资源向优势大企业(集团)集中,以云南铜业集团为依托加快发展铜产业,以不断勘探开发铜矿资源为基础,以发展深加工为重点,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保障,要在做好资源、扩大矿山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做大做强云南铜业。
从2010年起,云南省每年将通过地质勘探或占领新增铜资源储量要大于当期矿山生产消耗的铜金属储量,并实现当期铜资源消耗与新增储量的动态平衡,确保铜金属储量稳定在1000万t 以上,以资源优势扩大竞争优势,把云南铜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闻名、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面实现“1643”发展目标,即矿山保有铜金属储量1 000万t、生产电铜60万t、矿山精矿含铜40万t、铜产品深加工30万t,黄金10t、白银1000t、硫酸120万t。
二、云南省铜产业盈利能力 分析
云南省铜产业的盈利能力受原料供给和铜价波动的影响较大。由于受国际铜加工费下降及冶炼综合回收率下降等因素影响,铜业务的盈利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以云南省最具实力的云南铜业为例,该公司的铜业务主营业利润率为5.20%,比去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由于铜产品占公司主营业收入的74.74%,主营业利润的50.22%,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为7.73%,公司总体盈利水平受铜产品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
三、云南省铜产业跨越发展原因 分析
1、铜 行业 市场长期看好
2、云南具有加快发展铜产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3、企业经过加快改革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应条件
云南省的冶炼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铁峰牌”’高纯阴极。铜产销率一直保持100%;已形成一支作风硬、技术精、专业结构合理的铜工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人才队伍,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企业不断实施的各项大战略、大项目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劲。
5、有过硬的落实措施,主要是在资源开发、深加工和冶炼扩能方面实施七个重大项目,总投资将达78.5亿元以上。重点主要是三个实施资源战略,增加矿山产量规模,扩大资源占有;现有冶炼系统配套和能力提升;发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深加工方面与国际知名铜企业德国NA公司合作,生产冷轧高精度铜板带材,规模5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5亿元。建设5万吨/年规模的特种电磁线生产线,增利近1亿元。进行金、银、锂、稀贵金属深加工,新增产值 5亿元、利润5000万元。
第四节 2006年江苏省铜业现状及发展潜力 分析
一、江苏省铜产业发展趋势
2006年江苏省涉铜项目共有15个。按项目进展状态划分,在建项目10个,拟建项目5个;按清理结果划分,符合要求的13个,限期整改的1个,取消立项的1个;按建设内容划分,加工制作铜管的项目5个,加工制作铜箔、铜基合金板带的项目3个,其他深加工项目7个,未发现铜冶炼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省铜产业仍将有所发展,并可能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产业位次有所后移
除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继续位于38个 行业 的末位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可能从2003年第18位后移到20位左右。
2、产业定位内外兼顾
全省铜产业所需原料将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市场提供的精炼铜和废杂铜,铜制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部分高端产品将以境外市场为主。
3、产品结构继续调整
除市场急需的部分铜管产品可能稳中有增外,信息产业急需的以板、箔和铜合金为主的铜制品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江苏省铜产业发展潜力 分析
我国对铜的消费需求旺盛,废铜资源有限。据统计,国内铜消费量已由2000年194万吨增加到2004年320万吨,年均增长13.3%,比国内铜精矿产量年均增幅高出12.7个百分点。虽然我国铜、锡等有色金属冶炼历史悠久,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的历史并不长,铜制品社会保有量有限,从而导致国内废铜资源缺乏,迫使铜产业与黑色金属产业一样,经历了“进口矿石与废旧材料并举、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的发展路径。据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0-2004年全省累计生产铜(目前称之为“精炼铜”)仅63.4万吨,年均12.5万吨,而年均进口铜及铜材9.5万吨,废铜6.5万吨,峰值年份分别超过12万吨和8万吨。另外,由于江苏省毗邻长江三角洲,省内有天然良港资源,由此看来,江苏省发展铜产业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江苏省铜产业优势 分析
江苏铜产业以铜材制品深度加工为主。2004年末全省具有铜冶炼能力的企业仅有4家(全国为192家),分别是1987年开业的常州汇丰铜铝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988年开业的张家港兆丰冶炼厂,1993年开业的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2001年开业的溧阳鑫源铜业有限公司,其中,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铜产量占全省90%左右。
在铜产业耗费的铜材资源中40%为进口废铜。2000-2007年全省年均生产铜(目前称之为“精炼铜”)12.5万吨,而年均进口铜及铜材9.5万吨,废铜6.5万吨,峰值年份分别超过12万吨和8万吨。江苏省铜产业的发展依赖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运输的便利优势,使得江苏省铜产品及铜矿石的运输更加便捷,多年来江苏铜产业积极扩大出口,抢占国际市场,目前江苏铜产业的进出口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第五节 2006年安徽省铜业发展现状及竞争能力 分析
一、安徽省铜 行业 发展情况 分析
1、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进口资源大幅下降
近年来,由于对精铜的需求旺盛和价格的持续上涨,铜冶炼加工领域投资迅速增长,新增产能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在2005年国内铜产量增长23%的基础上,2006年国内生产又创新高。全年国内铜产量累计为290万吨,同比增长14.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由于铜价仍处在较高位置,铜进口量大幅滑落,新增资源整体上呈现降势。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的进口量206万吨,同比下降18.6%。精炼铜的净进口量由上年的108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59万吨,降幅达到45%。从总体上看,新增资源量下降了12.5%。
铝产量也在稳步增长。2006年,全国电解铝产量达到920万吨,同比增长17.8%,增速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原铝出口总量为83.8万吨,较2005年下滑26%,原铝净出口量继续保持下降,国内铝资源新增量有所增加。
2、消费增长力度有所减弱
精铜消费量受铜价仍维持在高位的影响,国内铜的消费力度减弱,消费增幅继续回落。从最主要的耗铜指标来看,2006年前10个月,全国铜材产量为457.6万吨,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6%,增幅比上年回落了4个百分点。全年的铜材产量也仅在550万吨左右,增长6%左右,处于较低的历史水平。铜出口量大幅增长。1~10月,全国铜(含铜合金,下同)累计出口量为23.9万吨,是去年同期的2.8倍。全年铜出口量约在2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近50%。
原铝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在建筑、电力等主要用铝 行业 投资增长的带动下,原铝消费量达到850万吨,比上年增长19.7%,结束了增速自2003年以来连续下降的势头。
3、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2006年,铜、铝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跌宕起伏。年初,由于铜铝等有色金属的供应未如人们预想的充分,国际国内投机资金不断进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引起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铜铝价格迅速冲高。
国际铜价在投机基金的主导下,一路上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月期铜价格在年初为每吨4000多美元,到5月中旬达到8800美元/吨。此后铜价开始回落,进入调整期。电解铝的价格也由年初的1000多美元/吨,涨到了3000美元/吨左右。其后,价格虽有回落,但总体上仍维持高位盘整、震荡的格局。到年底,铜、铝现货价格分别为每吨7030美元、2702美元,与上年底相比,分别上涨65%、19.7%。
在国内现货市场上,2006年1~5月份,国内36个大中城市现货市场电解铜、铝价格全面上涨,5月中旬,除铅、镍以外,均达到全年的最高价格,分别是每吨75926元、23334元,比年初累计上涨了78%、21%。5月以后,铜、铝价格高位回落,并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至9月份有色金属价格总体呈现高位企稳态势,至12月底,电解铜、铝现货价格分别达到每吨67250元、21997元。从全年情况看,2种金属价格分别累计上涨了58%、15%。
二、安徽省铜产业竞争能力 分析
1、 行业 优势企业发展良好
铜产业是安徽省的优势产业之一,拥有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一批优势企业。2007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利税32亿元(其中利润16亿元),电解铜产量62.4万吨,居中国精炼铜企业第1位,世界精炼铜企业第5位。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铜板带产量8万吨,规模大于洛铜,位居国内同 行业 第一。
2、省政府大力推展铜产业发展
铜产业是安徽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推进安徽省铜产业发展,安徽省政府决定成立省推进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长助理梁卫国同志担任省推进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由省经委主任赵炳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3、安徽铜商品市场促进了全省铜产业的发展
安徽铜商品市场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于1999年10月正式运营。运营9年来,这个市场以精心打造铜商品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为核心,主打“铜”字牌,做好“铜”文章,全力推进铜陵的铜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市场的成熟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铜陵市提出“打造千亿元铜产业”目标的实施,安徽铜商品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
安徽铜商品市场占地1.6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一家以铜生产资料经营为主的专业市场。主要从事铜原料贸易、铜工艺品批发零售、科技孵化等商务活动,吸引了铜陵周边地区200家企业入驻经营,年交易额约60亿元。其中,市场内的铜制品商城有青铜制品、黄铜制品等6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成为铜陵旅游购物、参观的窗口之一,在皖中南及更大区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六节 2006年甘肃省铜业现状及竞争能力 分析
一、甘肃省铜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铜矿资源丰富,内铜矿资源总量约为200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大省。其成矿类型发育齐全,但是目前已探明储量与铜矿化强度极不相称;重要铜矿生产基地的资源保障形势严峻。近些年甘肃省铜产业的发展迅速,铜矿资源的开采明显跟不上,2005年,甘肃铜精矿进口总量为19.92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6,位居全国各省第二位。铜精矿的主要进口企业分别为金川有色金属进出口公司和白银市红鹭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甘肃省金川集团,拟斥十五亿元人民币购加拿大Tyler资源获得墨西哥铜锌矿资源。Tyler资源拥有丰富铜锌矿床,主要资产为全资拥有墨西哥Bahuerachi矿区,为当地最大的未开发铜锌矿,也是有世界级潜力的铜金斑岩矿床。金川集团对铜矿资源的购买促进了解决了自身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甘肃省铜产业的发展。使我国铜产业在海外寻找资源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且由甘肃省金川公司投资10亿元的铜合成炉建设工程的建成投产将使金川成为我国第四大铜生产基地。
二、甘肃省铜产业竞争能力 分析
甘肃铜矿区资源丰富,目前甘肃拥有我国规模较大的矿区资源数量较多,虽然由于甘肃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导致了矿山开采的困难。但随着近几年采矿业的迅速发展,采矿设备和采矿技术的大步提高,目前甘肃省铜矿的利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资源存量的优越性为甘肃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甘肃铜产业发展较早,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大型的铜生产企业产能和生产技术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强大的技术与产能支持使得甘肃省整个铜 行业 的发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目前由甘肃省最大的金川有色金属投建的铜合成炉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铜生产基地。该基地的建设增强了甘肃铜产品的竞争了,也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移到甘肃省铜产业上来。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