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发展瓶颈
中国塑料薄膜 行业 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1世纪是环保世纪,构筑循环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和迫切任务,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塑料包装材料除要求能满足市场对包装质量和数量等日益提高的要求外,其发展必须以节省资源,用后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被易环境消纳或降解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
国外已生产复合薄膜所需无溶剂型及水性环保粘合剂,国内尚在开发中。我国最大的差距,正如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李副会长在一次接见外国来访的专家时说的,我国目前塑料制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可质量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水平,主要还在人才的落后。
发达国家目前以应用专用棚膜为主,可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棚膜,因而培育的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我国目前还是一膜多用,因而“柿子不红,茄子不紫”的现象相当普通。发达国家在发展工厂化农业进程中,已经研制开发出现化大棚,覆盖材料不再是传统的塑料薄膜,而是厚膜或较厚片材,强度高,透光好,保温性能强,一次可用15-30年,而且还可以较容易地集成多种功能,如选择转光、防流滴、防雾等;而我国基本上还在普通应用传统塑料薄膜,使用寿命短,功能性差。目前全国高档农膜仅占农膜总产量的2%,中档农膜占20%,低档产品占78%,低档农膜产品供过于求,与发达国家中高档产品占20%、中档农膜占50%、低档产品仅占30%的水平距离甚远。
第二节 行业 应对策略
1、包装薄膜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走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塑料包装企业是塑料薄膜制造 行业 今后的发展选项。
1)提高保护性能,延长货架期的高阻隔包装材料,如高阻隔共挤复合薄膜的开发应用等;
高阻性塑料包装材料,因可赋予保质、保鲜、保风味以及延长货架寿命功能而获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除目前广泛应用的聚偏氯乙烯(PVD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外,近年来,开发环保适性材料,促使聚乙烯醇(PV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聚酰胺(MXD6)、硅或铝氧化物蒸薄膜(软玻璃)、纳米无机材料等的发展将更引人注目。
茂金属聚烯(MHDPE、MLLDPE、MPP)的采用,可进一步提高软包装许多性能如强度、韧性、透明性、阻隔性、耐热性及加工性等。2006年软塑包装膜(袋)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环境适应性的发展动向已成为 行业 发展的热点,复合高阻隔性、多功能性包装、无菌包装技术涌现一批耐油性、保味性、防湿及防霉多功能性新产品,防伪包装和防静电包装的需求也迅速发展。高阻隔性、功能性软塑复合包装膜(袋)向新的技术水平发展。
2)无菌包装材料、抗菌性包装膜、耐辐射包装膜的开发及应用;无菌包装材料和技术最大优点是在无菌条件下,不加防腐剂、无需冷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可大大延长货架寿命,方便贮存和运输, 市场发展 十分迅速,用途不断扩大,除已在奶制品、果汗饮料中占较大的份额外,将进一步拓展到医药品、化妆品及调味品领域。
在发展中,软包装膜(袋)的卫生安全性也受到严重挑战,市场上许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难以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要求,近几年来各地包装袋的抽样合格率偏低,仅有50-60%。从2005年7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兰州“有毒奶粉”事件(因甲苯、二甲苯溶剂残留量超标,包装膜(袋)不合格)到10月份的PVC保鲜膜添加的增塑剂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的毒性问题引起的风波,造成这局面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问题外,更是与国家对这个 行业 的管理和制约不够分不开的。这件事所渗透的深层次问题和因素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3)纳米复合包装材料将随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迅速产业化,由于其耐磨性、硬度、强度、阻透性、可塑性均有明显增强和提高,除用于食品包装外,还可用于特种包装如防静电、防电磁、隐形、危险品包装等,适用于电磁灶、微波炉加热的耐热性包装材料,它将促使传统塑料包装材料产生巨大的变革。
4)环境友好(环保适性)塑料包装材料(或绿色塑料包装材料),随着环境管理标准IS14000系列的实施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易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如PET、PEN,易环境降解塑料(EDP)中的生物降解塑料,更成为热点中的热点,其它如零污染泡沫塑料、薄壁瓶及袋状包装容器也备受关注。适用于粮食等农产品储存的包装材料可控气调包装。
2、农用薄膜
由于农膜是农用产品,多年来农膜定点企业长期让利于农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一直处于微利保本甚至亏损状态,导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加入WTO以后,国内所有企业都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换代、设备更新、技术进步都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如果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资金和政策支持,农膜 行业 发展会更快。为适应形势要求,业内企业在发展时应注意:其一,越是形势看好,越要避免盲目上马,克服以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改变农膜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的局面,要集中力量把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其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注意回收,保护环境,走绿色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其三,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