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箜篌项目产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 发展 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1、GDP增长 分析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分析
单位:万亿元
初步测算,201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2、CPI变化情况
2012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3%,农村上涨3.3%。
(二)2010-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情况 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GDP增长)逐季趋缓,“前高后低”明显,这既有2009年增长基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2010年宏观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达到了经济调控预期要求的目标,取得了成功。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经济向趋稳的方向转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三大政策手段的出台,即房地产政策、地方融资平台整顿、限制过剩产能和限制高能耗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和三大政策手段的配合使用,起到了较好的调控作用。
2011年前三个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向常态平稳回调,M2增速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9月末的13.0%。总体上看,这是稳健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尽管M2增速从数值上看比前几年低,但考虑到金融创新等因素,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基本相适应的。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经济增速略微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具体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 规划 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二、政策法规及标准
文化发展十二五 规划 中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 行业 、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乐器作为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必将受到一定的支持。箜篌作为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该 行业 的发展,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
第二节 箜篌项目技术发展现状
一、技术 发展 分析
中国现代箜篌的使之与改革,近一个世纪以来从未间断过。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箜篌新生的时机到来了!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直接领导组建了“箜篌改革试制小组”,组长是文化部艺术局专员关立人女士,成员有文化部舞台科技 研究 所的留德音响专家王湘先生、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技师柏松师傅、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厂张缇老师和中央民族乐团竖琴演奏员崔君芝。在文化部长周巍峙和中国音乐协主席吕骥的直接关心领导下,李焕之、赵沨、吴祖强、杨荫浏等专家学者亲自参与支持帮助,并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如借鉴清末大同乐会研制的箜篌,以沈阳乐器厂韩其华试制的双排弦(利用杠杆支撑原理达到可演奏揉压颤滑音效果)的发明为基础,以中央民族乐团崔君芝提出的“卧箜篌”和竖箜篌相结合融为一体,创新制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箜篌“为知道理念,使箜篌试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这件古老的乐器获得了新生。1980年春天,箜篌改革试制小组在完成了整体设计后,由苏州民族乐器一厂试制了第一台中国现代箜篌,从而结束箜篌视窗的历史。沈阳音乐学院赵广运教授二十多年来潜心钻研,对中国现代箜篌又济宁了改进,以传统的制造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箜篌的种类、造型、揉压、颤滑机械、音准、转调等诸方面都有了专业化的提升,为箜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工艺流程或特点
新型的中国现代箜篌艺术经过艺术实践证明,具有专业化而广泛应用的有两种,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能体现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精髓所特有的揉压颤滑音,并都是通过双排弦的结构而达到这一特性的。乐器制作采用了“梧桐木”制成双面立式共鸣箱,用“色木”制成琴柱和琴座,用钢丝、蚕丝缠尼龙制成琴弦,用“硬杂木”制成琴柱和琴座,用桐与木制的多层板做成拉弦板,用牛角和钢条制成拉杆和手拨转调机械,用钢条和铜制成拉杆和脚踏瓣转调机械,其中包括风首、凤尾拉弦板,侧面琵琶式双面立式共鸣箱、发音音窗、双排雁飞式导音码、双排琴弦、杠杆支撑揉压颤滑机械、琴柱、琴座、联动手拨式七声半转调机械、凤尾式共鸣箱保护板、脚踏式转调拉杆及转调踏瓣等等配件。
第三节 箜篌项目产业发展特点
一、周期性阶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我国文化产业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在十一五,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国家提出文化发展的十二五 规划 。 规划 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乐器 行业 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处于上升阶段。
二、区域性分布
我国乐器生产企业主要分部在广东、天津、山东、浙江、江苏、河北、上海、北京、辽宁、湖北、福建、河南、吉林、黑龙江、四川、江西17个省市;其中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乐器生产和出口基地、规模以上企业54家、销售收入占全 行业 的25%以上。
现代箜篌由上世纪70年代研制,最初都是由开发地自己制造。箜篌现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主要的生产企业分散于沈阳、北京、苏州、扬州、上海等。
三、产业链发展
制作的箜篌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梧桐木、色木等木材和用于制作琴弦的钢丝以及用于弹拨的牛角等。因此箜篌制造 行业 的主要上游 行业 为木材 行业 、钢铁 行业 及其他 行业 。
箜篌做为一种民族乐器主要用于音乐演奏,因此其下游 行业 主要为演艺 行业 。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