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三种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如下:
一、GDP增长8.5%左右的平稳增长情景
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局面逐步改观。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逐步控制到18%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大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体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取向,一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升级投资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坚决抑制重复建设投资项目的新开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保在建项目,压新铺摊子。在这一情景下,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小于2009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好转但不足以刺激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有所提高但仍未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在长期潜在增长区间下限运行,总量上供过于求仍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当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5%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房地产投资加快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大规模铺新的摊子,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1%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
2010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医改新方案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实际增长15.6%,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 分析 显示,中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如果实现2%以上的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0.8%左右;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预计进口增长13.5%;实现外贸顺差22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发达国家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难以回升到2008年的进出口绝对额水平。
2010年,为防止未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宜进一步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货币信贷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局面,如果确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情景,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扩张性政策的后遗症,这是最值得争取的情景。
二、GDP增长9%以上的强劲复苏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加速复苏,目前施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2010年全年都不退出,贸易保护主义得到抑制,全球贸易重新活跃,世界经济和贸易全面回升,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前期出台的刺激外贸政策不变,则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可能达到20%以上,进口增速达到21.5%,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正拉动作用。
国内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略超过3%;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末控制到20%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证券市场活跃,全社会资金十分宽裕。财政和信贷资金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实施进展顺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项目上马,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高于2009年,实际增速与2009年持平。企业设备利用率回升较快,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一情景下,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态势,GDP增速超过9%。但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可能使我国输入性涨价因素增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较快,分别上涨3.2%和7.5%左右。国内外流动性过份充裕局面会为未来通货膨胀留下隐患。同时,经济增速回升快,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GDP增长8%以下的继续调整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较快退出,多数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银根,由于各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率回升缓慢,世界产业结构将展开深度调整;同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回升乏力,跨国投资陷入停滞。在这一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出口仅增长6%,进口增长11%,外贸顺差比上年下降15%左右,净出口仍为GDP增长的负拉动因素。
如果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预防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小于2009年;货币政策操作逐步加大收紧力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控制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6万亿元左右,证券市场交投不活跃,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面比2009年明显收紧;在全力保证4万亿投资已开工项目进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明显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低于2009年,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就业困难较大,国民经济出现继续调整态势,GDP增速低于8%。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几乎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和PPI的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3%左右,PPI上涨3%左右。这一情景可借助世界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来淘汰国内一批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也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就业压力增大。
二、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方向的转变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先扬后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应由“双防”转变为“保增长”。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为应对外部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预计政府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步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加快改革步伐,以扩大内需为主导,充分发挥投资和外贸的推动作用。
1、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由妥善处理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关系转向以“保增长”为主
针对2008年我国面临的环境,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两易基调,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然后又以“保增长”为主,彰显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1)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间,国内经济面临过热风险,通胀压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以“双防”为主基调
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2007年我国CPI由1月份的2.2%上涨到11月份的4.6%。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3日至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放在首位,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2008年7月至10月间,国内外经济局势不确定性风险增大,物价有所回落,宏观调控政策以保增长和控物价为宏调首要任务
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的势头已见效,但通胀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7月25日会议明确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显示央行在短期政策目标上,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3)2008年11月5日至今,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主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9.4%,为我国经济增长5年多来首次低于10%。物价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 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提振经济。
2、2009年国际国内形势 分析
1)全球经济持续放缓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领域的风险有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IMF在最新预测2009年的全球增速为2.2%,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国内经济呈减速态势
受国际经济回落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善,我国出口形势仍然严峻。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深度调整,市场投资能力和倾向大幅下降。股市房市带来的财富负效应,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经济的快速回暖。鉴于国内外形势,多个 研究 机构均下调了2009年我国GDP增长的预期。
3、2009年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1)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赤字。2008年财政收入增速从上半年的33.3%一路下行,至10月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3%,为1996年以来第一次;而2009年国际形势严峻,财政收入更不乐观,要实现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的目标,需要政府大举发债才能完成。
加大财政转移力度。通过财政转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农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并 研究 制定在全国实施的方案。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将适时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预计可能提高到3000元左右。为了体现公平原则,甚至可能会针对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实行差别化的个税起征点。
适时增收资源税。为保证政府获取从资源价格的上涨的收益,且体现成本的差异,预计实行从量、从价结合计征。
加快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预计汽油和柴油价格会在明年与消费税于1月1日同时推出,分别下调1000元/吨和800元/吨左右,并会在2009年适时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投资将大幅扩大,初步估算2009政府投资比2008年多5000亿以上。积极推动投资向自主创新和研发领域等方向转移。积极引导投资偏向于公共领域。将加快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能源安全战略计划。同时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高污染、高耗能 行业 新上扩能项目。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供应,稳定放市场。
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时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非对称调整。2009年可能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100个基点左右,贷款降息150-2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降300-400个基点,预计央行会适时下调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推动金融市场稳定,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预计2009年,将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资本市场稳定,推动民间融资合法化。启动再担保机构建设。有望推出股市平准基金。
3)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的 产业政策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分工。通过信贷倾斜政策调整商品供应结构,并且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推动钢铁、汽车、煤炭、电力、水泥等 行业 的兼并重组。积极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继续发挥轻工业和纺织业的优势。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预计将适时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
4)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
逐步缓解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就业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通过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的补贴以及特定就业政策的补贴等方式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一些政策补贴。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完善高端低抗风险 行业 中高端人财补贴机制。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
5)实施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的消费政策
加快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拓展农村消费。降低购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个人买卖住房中间环节税。运用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积极引导汽车消费。
6)中性偏松的国际收支政策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目前出口企业困难主要原因仍是外部需求减少,单纯的汇率贬值难以刺激外部需求,不能根本改善出口现状,同时为防止股市、房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预计人民币大幅贬值幅度不会超过5%。会在适当时候,通过不断放宽汇率浮动范围,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外需减弱引起的出口下滑,政府预计2009年有可能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率以及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
7)推行以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完善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政策
预计会适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积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土地流转共需双方信息服务以及咨询服务。
三、国家经济环境对产品所在 行业 影响 分析
2008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消费市场下降的情形下,我国的空调 行业 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渠道商家经营压力大,制造企业资金链紧张
在09冷冻年度开盘以来,诸多制造企业纷纷反应,09冷年的淡季比往年要淡很多,从渠道吸款和向渠道压货异常困难,给工厂的排产、新品推广和营销战略的推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流通渠道的经营压力过大,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库存过大,据 行业 权威媒体艾肯家电网统计2008年度中国空调 行业 的遗留库存为1270万套,其中渠道库存约在850万套,而且这些库存大部分都是能效等级较低的产品,国家关于家用空调新的能效等级标准即将出台,更加重了渠道商家清理低能销产品库存的迫切心态,因此在09冷年开盘以来几乎所有的渠道商家均把清理库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工厂新品的提货并不感冒;现金流紧张,庞大的库存挤占了渠道商家大量的现金流,冷淡的终端零售市场又阻碍了渠道商家的资金回笼,而国家关于信贷政策的调整也让其筹措资金困难且谨慎,对于制造企业日趋增加的年度任务和打款要求有点力不从心;心态发生变化,尽管经济危机还没有对渠道商家产生直接的冲击,但是却对其心态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最直接的表现为渠道商家经营更谨慎,面对众多厂家开出的优厚的年度开盘政策和提货奖励政策,大部分的商家却表现的并不积极,给企业打款也纷纷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希望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目前如铜材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价格大幅下滑,企业生产空调的材料成本下降,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空调产品价格的下降,一旦价格下降渠道商家大量的库存产品的差价如何处理也是渠道商家非常担心的问题,这也是渠道商家打款、提货不积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渠道的不通畅则向上影响到制造企业,给制造企业的年度计划实施造成了重重障碍。
2、消费者观望态度影响了终端零售
虽然由于部分 行业 的从业人员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发生下岗、降薪的情况,但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却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直接冲击,然而媒体对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宣传让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受到了影响从而发生了变化。诸多消费者在消费时呈现出能省则省以及等待商品降价的观望心态。某家电连锁从业人员表示,09冷年开盘以来,空调产品的零售量较去年同期有很大的下滑,除了国庆期间零售稍微有点起色,然后又归于平淡,即使周末的时候卖场里的人流仍然很冷清,很多消费者在卖场仍然以观望为主,成交量并不高,消费者抱着观望态度期望空调价格下调。据其统计,09冷年开盘后其所在区域的该连锁的空调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10%。
3、房产市场不景气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家用空调产品可以看作是房产的衍生品之一,空调市场也受到房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尽管目前空调零售受到房产不景气的影响不大,但是工程机市场受到房产不景气的影响很大,而且呈现出经济发达区域受到的影响增大的现象,诸如华东和华南区域,相反的经济欠发达区域如华北、西北、西南等区域受到的影响偏小。华东和华南区域作为中国家用空调 行业 的主要市场,其空调工程机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中国家用空调在09年开盘以来整体销量的下滑。另外根据房产 行业 后延的特性,目前房产市场的不景气对空调零售的影响会在2009年和2010年爆发,也表明了在以后的两年中,中国家用空调 行业 可能会呈现更加困难的景象。
4、出口市场受到影响
中国空调的主要出口国是欧、美市场,而欧美市场恰恰是此次全球经济危机最直接冲击的区域同时也是受到伤害最严重的区域,这导致了欧美市场向中国空调产品订单的减少,而中国制造企业为了争夺大额订单释放自己强大的产能,面对外销订单时往往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以期能压过竞争对手获得订单,订单减少、价格下降让09冷年中国家用空调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均有下滑。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国空调制造企业觉察到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艰难,开始开发诸如南美、中东和非洲等市场,而这些市场目前正处于增长期,让中国空调产业的出口市场弥补了些许损失。
5、制造企业运营问题凸显
由于受到终端零售冷淡、工程机销量下滑、渠道商家经营困难和出口市场受阻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制造企业的运营问题逐渐显现,诸多以前被高速顺利发展掩盖起来的问题也开始暴露。首先是资金链的问题,空调 行业 多年来的打款规则让诸多空调企业即使利润微薄但仍然能够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作,但今年由于渠道商家的种种顾虑导致企业从渠道吸款并不顺利,部分企业尤其是二三线品牌开始出现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其次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让部分制造企业蒙受意外损失,部分企业在原材料价格尤其是铜材的价格处于高位时吃进大量货源,结果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回落让这些企业承受很大的损失,让现金流更加紧张;第三,去年遗留的庞大库存以及新能效标准的制订让制造企业在新产品的排产和推广上面临困难,工厂的产能无法释放,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前提下扩张的产能成了压在工厂背上的沉重的包袱;第四,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主流品牌为完成吸款和提货任务,强行向渠道压货,在原有客户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部分品牌采用更换合作客户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虽然暂时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打破了原有的渠道体系,造成了渠道客户的混乱,无异于涸泽而渔、饮鸩止渴。
总体来看,此次经济危机虽然对中国空调产业的直接冲击并不大,但却从其它方面显现了自身的威力并已经对中国家用空调 行业 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各空调厂家应运筹帷幄,改进自身不足,以应对此次危机。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一、 行业 相关政策
1、国家政策
200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从调整和优化结构、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等方面提出45项具体措施。
2、相关法规
1)空调节能清洗规范
2006年6月《空调节能清洗规范》在京出台。空调的节能清洗维护服务将节能的消费价值和社会效应链条延长到空调使用的全过程,最终实现空调的产品节能、使用节能及节能保养服务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通过节能保养服务,清洗空调内陈积的灰尘,能有效提升空气质量,提高产品能效,延长产品使用期限。随着《空调节能清洗规范》)在京出台,空调清洗服务将迈入标准化轨道。
2008年,国家发改委正在拟定关于国家针对于高节能空调财政补贴的政策。此政策已经有了一套草案,另外征求了一些企业和商家的意见。虽然此政策还在筹划中,但是这个意图是很明确的,就是通过国家财政补贴引导消费升级,推动 行业 在节能减排这方面有所支持。
2)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2006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全民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
二、 行业 标准
1)国家空调安装标准
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空调器安装的国家标准,对空调器的安装附件、安装要求、安装操作程序、检验方法以及安装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评定等做了相应的规定。
2)JB/T7658.5-2006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5部分:蒸发式冷凝器
JB/T7658的本部分规定了氨制冷装置用蒸发式冷凝器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氨制冷装置用蒸发式冷凝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