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一、产品定义
谷物联合收割机简称联合收割机,就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
二、应用特点
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以单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联合收割机有四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地区环境。
1、自走轮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此种机型比较适合华北、东北、西北、中原地区以及旱地环境作业,以收获小麦为主、兼收水稻,适合于长距离转移,是异地收割、跨区作业的主要机型。
2、自走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该机型比较适合华中及以南地区的水旱地或水田湿性土壤作业,适用于小麦和水稻作物的收获。可以进行异地收割、跨区作业,但如果进行长距离转移,则需要汽车运输。
3、自走履带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此机型主要适用于水稻收获,可兼收小麦。是中小型联合收割机中复杂系数最高的产品,价格也最高。与其他机型相比,收获后的粮食清洁度较高,并能适应深泥脚、倒伏严重的收割条件,同时还能保证收割后的茎杆完整。
4、悬挂式联合收割机。悬挂式联合收割机是利用拖拉机动力来进行收获联合作业,有单动力和双动力两种。此种机型价格便宜,可以一机多用,但拆装比较麻烦。
第二节 联合收割机 行业 发展历程
1831年,美国农民发明家麦克科密克这是联合收割机研制的重大突破。此后,麦克科密克一直致力于联合收割机的改进和制造,他生产的联合收割机供不应求。到1870年,他制造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由40匹马牵引,收割幅宽达30米,收割机上还装有麦桔打包装置。
1889年,美国人贝斯特(Best)设计制造出第一台由蒸汽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一天最多可收割50多公顷农田。此后,又相继诞生了由内燃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19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收割机在美国日益普及,很快澳大利亚也生产也了类似的机器。
20世纪20年代,联合收割机首先在美国的小麦产区大规模使用,随后迅速推广到了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诸国。
20世纪70年代,联合收割机才真正在我国推广应用。主要机型是东风-4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和桂林-2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东风-4和桂林-2的诞生,开创了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普及推广的先河。
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湿软水田作业的问题,各生产和 研究 企业开始研制自走全喂入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广东农机 研究 所研制的全喂入轴流橡胶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4.7kW)。中国农机院、开封联合收割机厂及德国克拉斯公司联合研制的KC-070型全喂入橡胶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同时,桂林联合收割机厂和中国农机院、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和中国农机院、湖州联合收割机厂和江苏工学院、镇江脱粒机厂和南京农机化所都进行了相关机型的研制。
随后,东风E514、江南-120、珠江-2、金马-1065、JL-1065、JL-1075等一大批自走式全喂入机型开始涌现。
20世纪90年代,柳林、三联、星光、常柴、中国一拖及福田雷沃等大批企业相继进入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行业 。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到产品研发领域,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得到迅速提高。
2000年以来,小麦跨区机收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茶地进行着,以新疆-2为代表的2型机为我国小麦机械化收获提供了装备基础,水稻机械化收获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2008年,哈东金集团引进乌克兰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于2月2日与乌克兰赫尔松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举行了合资共建“哈尔滨东金赫尔松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签约仪式。标志着乌克兰拥有的世界一流玉米收割机制造技术正式落户哈尔滨市。
2009年2月,由广西农机 研究 院研制的4GZQ-260型大马力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首次投入生产使用。它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代表甘蔗收获技术发展方向的甘蔗收获机械,也是国产第一台投入生产使用、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甘蔗联合收割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机 行业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适应中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产品体系与科研开发体系,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联合收割机的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