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建筑节能项目 市场发展 现状
目前,中国的新建建筑在执行节能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0月,中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个和17个百分点。
在中国,建筑节能即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得到公众的更多关注。建筑节能在中国发展有其必要性:
首先,能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这其中建筑能耗的份额不可忽视。中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到2008年左右已经达到27.5%,随着发展将快速上升到33%以上。中国建筑能耗水平是世界同类能耗平均数值的3-5倍,公共建筑能耗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按广义能耗统计,建筑能耗约占国内全社会总能耗的42%左右,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会达到50%左右。
第二,建筑采暖用能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几个大气污染指标如总悬浮物颗粒、降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是北方城市高于南方城市,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采暖期城市大气污染指标普遍超标,基本原因就是采暖燃煤排放的污染物。
此外,开展建筑节能,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要。由于节能建筑隔热隔冷的功能,舒适度不仅比非节能建筑有很大程度提高,而且在夏季还可以间接降低空调的使用费,节省大量的电能,冬季用于取暖的煤等资源也可以相应节省。
目前,中国巨大的建筑节能市场也正成为外资争抢的又一快诱人的蛋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已实行,且正逐步完善,而这些国家拥有相关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无疑也将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抢得先进。
北京所有奥运场馆近七成的暖通空调产品(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都落入了外资企业手中,采用的都是由美国开利公司设计的节能空调系统。而奥的斯也成功包揽了奥运场馆1300多部电梯,合同总额接近1亿美元。例如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的开利公司设计的空调系统在冷水机组上加装了热回收装置,可将回收场馆排放总热能的五成,回收的热能一部分用于加热游泳池池水和生活用水,另一部分可以用于加热新风,从而使"水立方"实现10%的节能。而且该系统的所有冷水机组均采用了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的制冷剂。在环保节能的基础上,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造能的性能。
外商在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上抢占先机,正是说明中国建筑节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活力。未来,我国建筑节能事业面临着进一步的推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 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需 分析
一、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给总量 分析
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 行业 产值已经达到5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9%。建筑节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发展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
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 行业 公司总体规模较小, 行业 集中度低。以智能化建筑为例,目前从事建筑智能的企业有3000家左右,产品供应商也近3000家,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家左右。销售额位居前列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但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只占15%市场份额,市场较为分散。
2005-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 行业 产值及同比增长统计表
单位:亿元
二、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给结构分布
1、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分布图
2、国内区域供给结构
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国内产值区域结构分布图
三、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需求总量 分析
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 规划 》规定,2010年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按每平米100元的附加成本计算,新建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至3万亿元;目前中国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为高能耗建筑,估计至少有1/3、约130多亿平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米改造费用200元算,此项市场规模预计达2.6万亿元。如果对所有既有建筑都进行节能改造的话,则市场规模将达约8万亿元。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比例逐年提高。其中,2009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6亿平方米,可形成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到2009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0%,基本完成国务院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
2006-2009年我国累计节能建筑面积统计表
单位:亿平方米
四、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需求结构分布
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结构分布图
五、中国建筑节能出口海外市场状况
建筑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的 规划 、设计,其中按照一定的节能标准、技术、工艺、材料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就目前进出口而言,无法做出具体的统计。
六、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需平衡 分析
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庞大,随着我国新建建筑及原有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而当前我国建筑节能产值还不到600亿。由此可见该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七、重点区域 市场发展 状况
1、北京市
北京着力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1988年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在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已有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可再生能源利用,农村抗震节能住宅新建改造,推行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七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截止到2007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节能住宅2.48亿平方米,占全部住宅的7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75亿平方米,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49.93%;截止2008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的节能住宅占全部住宅的比重达到72.28%,节能建筑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51.82%,节能建筑比例与节能建筑总量均为全国首位。
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2008年,北京市已投入改造资金13.1亿元,完成了196万平方米城镇住宅、400万平方米普通公共建筑、825万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对105栋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计量和能源审计工作。已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铺开,节能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北京正在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技术研发与运用,不久的将来,住宅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上海市
上海市建筑节能工作逐步规范,层层推进,取得了重大突破,收到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五大体系,实现“九项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正在稳步推向纵深。
起步于2002年的上海市建筑节能推进工作,经过为期7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五大体系,一是政策体系,建筑节能的管理有章可依,新建建筑全部纳入管理程序;二是 规划 体系,颁布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十一五” 规划 》,并逐年对相关条线和区县下达工作目标;三是标准体系,7年来共编制出台各种标准、规范、图集200余项;四是管理体系,成立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协调推进小组,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工作小组。五是试点示范体系,狠抓了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十一五”以来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项目11个、市级示范项目近40个。
在形成五大体系的同时,各项重点工作也加大推进力度,取得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新建民用建筑由试点向全方位推进发展。实现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的两个100%。2008年,全市新建高标准65%节能建筑项目5个,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落实新建65%高标准节能建筑项目16.57万平方米,并已提前完成全年落实15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重点有秩序地推进。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旧公房成套改造和平改坡、与既有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与合同能源管理等相结合的思路。2008年,全市按照节能标准对41个既有建筑项目进行了改造,建筑面积达到7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0万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落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6.25万平方米,其中按50%节能标准改造11.08万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稳步发展。上海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应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浅层地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十一五”以来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的示范项目,基本都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工程。2009年上半年,全市落实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103.89万平方米,其中按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应用面积67.28万平方米,已提前完成全年落实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60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质性起步。上海市把监管体系建设作为落实建筑节能减排目标、推进建筑节能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完成了监管体系建设必需的技术体系开发,包括分项计量实时监测、JK-EMS能源管理系统、数据网关等。2008年,完成58300个建筑的能耗统计上报,初步完成上海市的建筑信息普查工作;完成70个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对37个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查情况公示;完成19个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对9个试点项目开展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克服各种困难,又落实5幢公共建筑进行分项计量动态监控。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暂行办法》,确定了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专项资金补贴范围和标准等,加大政策和资金激励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市场积极性。2009年,经组织专家筛选评审,上海市对列入项目拟定资金补助和额度,合计申请补助资金10328万元,其中新建高标准节能建筑7个,共1219万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3个,共1542万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8个,共6227万元;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监测平台建设、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源统计等费用共1340万元。同时,上海市组织申报2010年建筑节能建设类中央储备项目5个,其中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3个,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项目2个;申报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10个,装机容量10兆瓦。
节能建筑向创建绿色生态建筑迈进。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标准,上海市编制了《绿色建筑创建、评审实施细则》,并组建了评审机构和专家组,同时,正积极向建设部争取授权为国家级绿色建筑一星、二星的地方审核机构。
节能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上海市完成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和颁布工作,为全面提升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奠定了基础。同时,上海市初步完成了《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住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等配套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完成了12项建筑节能外保温系统推荐性应用标准、5项自保温系统推荐性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确保了各类保温系统在工程实践中有规范可依。
科研工作助推建筑节能。上海市围绕建筑节能工作的难点,组织科技攻关。一是围绕全市各类建筑节能技术体系,进一步研发和完善,开展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自保温系统和外围护多层空气间层保温系统 研究 ;二是围绕外墙外保温系统长期的维护问题,开展《外墙外保温系统缺陷检测评估与修复技术 研究 》课题,提出适宜技术;三是围绕全市玻璃幕墙建筑节能改造,开展《既有建筑玻璃幕墙节能改造管理与应用 研究 》课题,提出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四是围绕能效测评标识管理,进行应用技术 研究 ;五是围绕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节能贡献率的测定,开展测评方法的 研究 。
节能宣传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举行,获建设部及上海市相关领导好评。上海市节能宣传周在10个区县的主要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节能宣传,充分展示了上海市节能工作的成果,同时还组织对专业人员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规程》、《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技术标准的培训。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