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投资环境(PEST) 分析
一、政策环境
1、政策
国家发改委与工业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 规划 》(下称《 规划 》), 规划 提出: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利税达到1.88万亿元,增长75%,年均增长12%。并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制(修)订国家和 行业 标准1000项,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的目标。
在《 规划 》中,国家提出食品业各 行业 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粮食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9万亿元,年均增长12%;食用植物油工业达到2440万吨;肉类工业产量达到8500万吨,并培养出10家百亿元企业;乳制品工业产量达到2700万吨,年均增长15%;酿酒工业收入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等等。
《 规划 》认为,目前的趋势是发达国家和跨国食品集团大举抢滩登陆我国食品工业,使我国竞争力尚不够强的食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对此,我国将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对于今年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 规划 》表示,“十一五”期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仍较担心。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国家将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和 行业 标准1000项,食品生产企业60%以上达到危害 分析 和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要求,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2、规范标准
近几年,国内外发生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从消费者关心的三鹿奶粉事件到去年日本明治STEP奶粉中检测出放射性铯,从外媒报道的美国美赞臣奶粉因质量问题被下架到瑞典 研究 机构检测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铅等毒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砷。
特别是外媒报道的瑞典 研究 机构的数据表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铅等毒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均未超出中国标准。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有些产品在国外被查出安全问题后,面对中国公众的质疑,却因中国的低标准而常“傲慢无礼”。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
对此,《 规划 》表示,我国将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召回级别、召回处置等具体规定。同时,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重点进行乳制品、肉类、酒类等 行业 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等。
《 规划 》表示,到2015年,我国将制(修)订国家和 行业 标准1000项,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
近期,卫生部网站刊文,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 规划 (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 规划 (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将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 行业 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到2015年年底,对相关标准进行废止,解决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1)、GB 12486-90《改性大豆磷脂国家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改性大豆磷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2)、LS/T 3219-1994《磷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磷脂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种食用植物油中提取的,用于食品、轻化工业或其他用途的磷脂产品。
3)、GB/T 21493-2008《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三种组分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含油大豆磷脂、脱油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大豆溶血磷脂酰胆碱及大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测定。
本标准中磷脂酰胆碱的检出限为1.21×10-2 mg/mL,磷脂酰乙醇胺的检出限为4.66×10-2 mg/mL,磷脂酰肌醇的检出限为7.36×10-3 mg/mL。
二、经济环境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2、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轻工业增长13.0%。分 行业 看,39个大类 行业 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中部地区增长18.2%,西部地区增长16.8%。分产品看,全年468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12.0%,钢材增长12.3%,水泥增长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6%,乙烯增长7.4%,汽车增长3.0%,其中轿车增长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 98.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在39个大类 行业 中,36个 行业 利润同比增长,3个 行业 利润同比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98%,比前三季度微降0.09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7486亿元,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132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2877亿元,增长21.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采矿业投资11810亿元,增长21.4%;制造业投资102594亿元,增长 3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607亿元,增长3.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3%,中部地区增长28.8%,西部地区增长29.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3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8%,国内贷款增长3.5%,自筹资金增长28.6%,利用外资增长8.2%,其他资金增长9.0%。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年增加431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4%。
4、房地产开发呈回落态势,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0.2%,分别回落5.0和2.6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900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7.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2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2.9%,分别回落8.4和25.8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46万平方米,增长4.9%,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8.0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9%,分别回落8.2和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9119亿元,增长12.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2%,分别回落11.0和4.6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0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22.6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27194万平方米,增长26.1%,增速比上年加快18.0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8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与上年持平,自筹资金增长28.0%,利用外资增长2.9%,其他资金增长8.6%。
5、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汽车销售回落幅度较大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18亿元,增长16.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商品零售160683亿元,增长17.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8164亿元,增长23.2%。其中,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2.8%,回落4.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6%,回落6.1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环比增长1.41%。
6、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顺差继续收窄
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相抵,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贸易方式继续改善。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6亿美元,增长29.2%,占进出口总额的52.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亿美元,增长12.7%。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171亿美元,增长27.3%;加工贸易出口8354亿美元,增长12.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075亿美元,增长31%;加工贸易进口4698亿美元,增长12.5%。
7、货币供应量平稳回落,新增贷款有所减少
12月末,广义货币(M2)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9.0万亿元,增长7.9%,回落1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5.1万亿元,增长13.8%,回落2.9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5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901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9万亿元,各项存款增加9.6万亿元,比上年少增2.3万亿元。
8、市场物价同比上涨,7月份后同比涨幅连续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5.8%。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8%,烟酒及用品上涨2.8%,衣着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4%,交通和通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上涨5.3%。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0%,12月份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9.1%,12月份同比上涨3.5%,环比下降0.4%。
9、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4%,转移性收入增长12.1%,经营净收入增长29.0%,财产性收入增长2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7%,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24.4%。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3.23:1)。全年农民工总量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
10、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068万人,女性人口6566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末下降0.16。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上年末增加0.25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4%,比上年末微降0.10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
三、社会环境
据资料介绍,1976年全球大豆磷脂的消费量在10万t左右,到了1984年消费量增至1314万t,到了90年代初,消费量已增至1516万t。之后其消费量每年平均以4%强递增,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消费最大的五大类乳化剂之一,其销售份额约占20%,位居第二。从用途来看,一般食品用占60%,饲料用占20%,工业用占10%,化妆品、医药等用占10%。磷脂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但受世界油料产量和制油数量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磷脂商品的本身质量。以美国为例,大豆磷脂产品的市场价格(1991—1994),食用级粗制品:0.66美元/kg~0.88美元/kg,粉状大豆磷脂:3.86美元/kg~4.19美元/kg,大豆卵磷脂:PC60 44.09美元/kg。
大豆磷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开拓出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虽然我国在大豆磷脂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不够广泛。相信今后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有识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广大专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相互协作定能使大豆磷脂这一宝贵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产业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四、技术环境
因为据大豆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介绍,大豆磷脂提纯后的原料至少要9000~10000元成本才能作为保健品原料(食品级大豆磷脂市场卖价一般在12000元一吨),市场价格很低的大豆磷脂类保健品要么在其中掺杂低成本的大豆蛋白粉,要么就是根本很少含大豆磷脂成分。
据西方 研究 人员报道,实际上大豆磷脂是一种统称,它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等物质所组成的一个混合物原料,其中磷脂酰胆碱约占80%。如果磷脂酰胆碱含量太低,一般起不到保健作用。故磷脂酰胆碱在大豆磷脂中含量越高其质量越好,越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低质量大豆磷脂产品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安慰剂”而已。
《改性大豆磷脂国家标准》技术要求
1、物理性状
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极易吸潮,极易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2、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 | 技术要求 |
水分及挥发物,%≤ | 1.5 |
苯不溶物,%≤ | 1.0 |
丙酮不溶物,%≤ | 95 |
酸价,mgKOH/g≤ | 38 |
碘价,mg碘/100g | 60~80 |
过氧化植,meq/kg≤ | 50 |
砷(以As计),% ≤ | 0.0003 |
重金属铅(以Pb计),% ≤ | 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