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 发展 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二)2008-2009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情况 分析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破坏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果敢决策,及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准确把握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考验,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变幅度之大,调整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先后经历了“双防”、“一保一控”、“灵活审慎保增长”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四个阶段。中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措施效果已开始显现,部分地区和 行业 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为了保障扩大投资政策效果,财政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进科学决策;严格预算审核,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改进资金分配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随着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开工,政府投资的杠杆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快速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
促进消费的政策效果日益体现。扩大消费有利于改善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一方面,中央财政切实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实施房地产交易税收优惠政策等,更为直接、主动地促进扩大消费。上述政策措施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200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
稳定外需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为了尽量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财政部今年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石化、电子信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相关进出口关税政策,继续执行去年已出台的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等。稳定外需的财税政策,对遏制出口过快下降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财政部先后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预拨等方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我国科技实力。
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也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业稳健运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灾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加大。一些金融机构已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开展试点工作,普遍反映试点成效良好。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三种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如下:
1、GDP增长8.5%左右的平稳增长情景
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局面逐步改观。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逐步控制到18%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大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体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取向,一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升级投资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坚决抑制重复建设投资项目的新开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保在建项目,压新铺摊子。在这一情景下,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小于2009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好转但不足以刺激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有所提高但仍未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在长期潜在增长区间下限运行,总量上供过于求仍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当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5%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房地产投资加快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大规模铺新的摊子,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1%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
2010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医改新方案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实际增长15.6%,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 分析 显示,中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如果实现2%以上的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0.8%左右;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预计进口增长13.5%;实现外贸顺差22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发达国家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难以回升到2008年的进出口绝对额水平。
2010年,为防止未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宜进一步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货币信贷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局面,如果确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情景,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扩张性政策的后遗症,这是最值得争取的情景。
2、GDP增长9%以上的强劲复苏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加速复苏,目前施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2010年全年都不退出,贸易保护主义得到抑制,全球贸易重新活跃,世界经济和贸易全面回升,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前期出台的刺激外贸政策不变,则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可能达到20%以上,进口增速达到21.5%,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正拉动作用。
国内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略超过3%;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末控制到20%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证券市场活跃,全社会资金十分宽裕。财政和信贷资金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实施进展顺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项目上马,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高于2009年,实际增速与2009年持平。企业设备利用率回升较快,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一情景下,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态势,GDP增速超过9%。但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可能使我国输入性涨价因素增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较快,分别上涨3.2%和7.5%左右。国内外流动性过份充裕局面会为未来通货膨胀留下隐患。同时,经济增速回升快,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GDP增长8%以下的继续调整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较快退出,多数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银根,由于各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率回升缓慢,世界产业结构将展开深度调整;同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回升乏力,跨国投资陷入停滞。在这一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出口仅增长6%,进口增长11%,外贸顺差比上年下降15%左右,净出口仍为GDP增长的负拉动因素。
如果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预防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小于2009年;货币政策操作逐步加大收紧力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控制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6万亿元左右,证券市场交投不活跃,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面比2009年明显收紧;在全力保证4万亿投资已开工项目进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明显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低于2009年,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就业困难较大,国民经济出现继续调整态势,GDP增速低于8%。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几乎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和PPI的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3%左右,PPI上涨3%左右。这一情景可借助世界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来淘汰国内一批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也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就业压力增大。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 分析
一、儿童用品 行业 标准化 规划
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化‘十一五’发展 规划 ”中标准制修订重点项目涉及儿童用品标准。
主要包括:庭院玩具安全;儿童运动器具安全;儿童文具安全;儿童家具安全;汽车儿童座椅安全;婴儿用品安全;儿童服饰安全;儿童用品通用安全要求等方面标准。
到“十一五”末,完成制定30项有关儿童用品安全方面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 行业 相关标准
1、QB/T 2161-1995《儿童推车整车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儿童推车的整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类儿童推车。
2、GB 14748-2006《儿童推车安全要求》,规定了供一名或多名儿童乘坐的儿童轮式推车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不适用于玩具推车或设计用于其他特殊用途的推车。
儿童推车安全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2007年初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GB14748-2006)与93版标准(GB14748-1993)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增加了许多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3、国外参考标准:
美国:ASTM F833-05
欧洲:BS EN 1888:2003
澳洲:AS/NZS 2088:2000
英国:BS 7409:1996(英国)
一、国际儿童推车标准共性要求
儿童推车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婴幼儿带来伤害,为此世界各国和地区均制订了严格的安全性能标准,以最大限度地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儿童推车产品。综合来看,推车的安全主要通过三方面衡量:材料要求、结构性能及尺寸要求。以下将就推车所涉及的共性要求进行基本介绍:
1、材料方面:
主要是针对材料的有毒性、抗腐蚀性、阻燃性及缩水性等方面的要求。
材料的有毒性主要是八大重金属:铅、镉、汞、铬等要求,具体要求与玩具方面的有毒性类似。推车上所有金属部件要由抗腐蚀材料制成,或具有抗氧化的镀层。推车面料必需经过阻燃剂处理。为安全起见,所有国外标准中都对童车所使用的面料提出了需经阻燃剂处理的规定。同时,为了防止布料入水后缩水,其必须具有良好的缩水性。对于座垫,其色牢度也有明确要求,即其色牢度不少于4,即水洗之后颜色不可以褪得太厉害。
2、结构性能:
凡是婴幼儿可以凭手直接接触的部位:不可以有导致儿童夹手的剪切点;不可以有导致儿童受伤的间隙或者孔洞;不可以有利边和尖点;不可以有小孩子可以吞咽的小物体,即小部件产生;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儿童误操作,所以要求一些附件的操作力必须比较大,如护栏不能被轻易拿开;为了防止小孩的脖子被缠绕住,要求线绳25牛顿的力度下其长度不可以超过220毫米;对金属部位电镀层厚度,只有澳洲标准2088有要求,厚度不可以少于0.2毫米;可能接触小孩子头部的部位不可以有突出物;可能夹小孩手指的开口管,其间隙不可以介于5毫米到12毫米之间;可翻转把手要求不容易被小孩子接触到,而且可翻转把手和车框架之间的间隙要合适,以防止夹手;把手和车框架支架的距离最少要求12毫米;推车必须装有脚踏板;推车上可分离的组件不可以容易就被小孩子接触到,或者是即使接触到所需要的操作力也很大,从而导致儿童打不开这些机构。
车子靠背和座椅之间的角度超过150度的时候,要求其头部和脚部的开口位置不会对儿童造成危险;当靠背完全倾斜的时候,不可以有可以导致小孩子头部被夹住的袋状物体接触小孩头部;座垫必须牢牢地固定在车上;每个婴儿车都应该有2个锁定机构,一个主锁,一个次锁。这个锁定机构要保证在车内小孩子应该不容易触摸到或者即使触摸到也不容易被打开(4公斤力要求下)等等。
在众多要求当中,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部位的安全问题——安全带和刹车。
安全带应一般都需能承受15KG的拉力,在此拉力下,安全带不得松脱、断裂,带扣不得损坏。
任何推车都应设有两个刹车装置。对刹车装置的测试就是将推车加载一定负荷并置于12度(或9度)的斜坡,检查推车刹车轮是否有位移,位移距离不能超过5毫米。同时,在12度的斜坡上,车子不能有倾斜及翻倒的现象,否则即可视为不合格。这种检测涉及车子的稳定性。
3、尺寸要求:
推车的尺寸要求也非常多,推车各部件之间的角度、长宽、高等都有严格尺寸要求。比如安全带,其肩带的宽度至少要求15mm;肩带与靠背2个缝合点的距离应该不超过150mm。腰带的宽度至少要求20mm;胯带的宽度至少要求20mm;要求跨带与座椅结合线距离座椅与靠背结合线的位置不超过200mm。
坐式推车的靠背与座位之间的角度最少都要达到100度,靠背的高度最少都要达到380毫米。
躺式推车的主要车体,以安全带位置为中心,向两边延伸的长度为300毫米,上下高度最少为140毫米等等。
总之,国际市场上对婴幼儿推车的标准要求非常详细,推车相关制造商不能一味追求外观,忽略推车质量方面的要求。为避免推车在出口方面因质量问题而导致产品退货,建议相关制造企业寻找国际专业机构获得更详细的技术帮助。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