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世界葡萄栽培与葡萄酒生产现状
黑海、里海和地中海沿岸是欧洲种葡萄(Vitis vinfera L.)的原产地。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等地区便开始栽培葡萄。3000年前传至希腊,然后再传至欧洲各地。15—18世纪,葡萄传遍澳洲和美洲。据考古 研究 ,2500年前,新疆鄯善县就有欧洲种葡萄的栽培,比此前文字记载的“公元前139~121年间汉武帝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的历史提早了300多年。19世纪,葡萄栽培几乎遍及全球。目前,欧洲的葡萄主产国为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德国;亚洲为中国、伊朗、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叙利亚、阿富汗;南美洲为智利、巴西、阿根廷;北美洲为美国;大洋州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为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欧洲、澳洲和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以酿酒葡萄为主,亚洲和非洲以鲜食葡萄为主。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阿根廷、智利、乌兹别克斯坦等;主要葡萄干生产国为美国、希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澳大利亚等,中国排第10位,2008年产量为1.28万吨;主要鲜食葡萄生产国是中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保加利亚、智利等。
据FAO(世界粮农组织)统计,世界葡萄面积、产量、葡萄酒产量等在1979年前后达到最高点,栽培面积达最高峰,为16050万亩,之后持续下降至1998年,以后又缓慢回升。2007年世界葡萄栽培总面积11880万亩,产葡萄6592万吨,其中80%酿酒,11%鲜食,9%制干、制汁、制醋; 2008年世界葡萄栽培总面积接近12000万亩。
1982-2007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积汇总表
单位:万公顷
年份 | 面积 |
1982 | 1001 |
1995 | 784 |
1996 | 774 |
1997 | 769 |
1998 | 768 |
1999 | 776 |
2000 | 789 |
2001 | 793 |
2002 | 795 |
2003 | 795 |
2004 | 792 |
2005 | 793 |
2006 | 793 |
2007 | 792 |
二、中国葡萄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兴的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据考古 研究 ,中国浙江、山东等地在距今5000年左右就已经食用当地野生葡萄和酿葡萄酒,利用东亚种葡萄的历史比欧洲人还长(欧洲最早栽培葡萄的希腊也只有3000多年)。在欧洲种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当地野生的东亚种葡萄作为水果食用。目前,中国葡萄产业已形成以下两个特点:
1、葡萄栽培面积逐步扩大,葡萄和葡萄酒产量稳步上升。
1892年位于山东烟台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立,当年从欧洲引进了12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拉开了中国引种欧洲种酿酒葡萄品种和规模化生产葡萄酒的序幕。中国葡萄酒产业真正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葡萄、葡萄酒生产发展很快。1949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仅48.90万亩,葡萄产量3.8万吨,葡萄酒产量84.3吨。1950年不足200吨。直到1966年产量才超过1万吨,1978年也只有葡萄65.1万亩,产葡萄酒6.4万吨(如以纯汁酒计算,则为3万吨左右)。
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发展葡萄酒等果酒。2007年全国葡萄栽培总面积628万亩(其中酿酒葡萄80余万亩,占总面积的12.7%),葡萄总产量627万吨,75%鲜食,15%酿酒,10%制干、制汁、制醋。
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 规划 ,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010年将达到100万亩(6.667万公顷),2015年达到150万亩(10万公顷)。2010年葡萄酒的需求中,高档酒将占到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10%。产品结构方面,2015年全汁酒将达到100%,干型酒占总产量的50%~60%并逐步提高产品档次。一方面,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增长比例低于产量增长比例,这就要求生产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另一方面,过高的产量将显著影响葡萄和葡萄酒的质量,限制产量和提高质量已成为全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共识。原料不足势必造成优质葡萄资源的争夺,而在这一过程中,葡萄酒 行业 的集中效应可能更加明显。
2、我国葡萄产业已逐步形成区域化、良种化、品牌化和优质化态势。
俗话说:“七分原料,三分酿造”,只有优质葡萄才能酿出高档葡萄酒。气候、品种和土壤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气候尤其是夏秋季的气候对葡萄生长、结果和葡萄酒的优劣起主导作用,气候因素已成为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温度、光照、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酿酒葡萄生产正在朝着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在北纬40度至44度酿酒葡萄黄金生长带(气象学称“副热带高压带”)上自东向西,全国形成了环吉林通化、渤海湾、河北怀诼盆地、黄河故道、山西清徐、宁夏银川、甘肃武威、新疆吐鲁番、新疆石河子、西南高原等风格各异的十大著名产区,其酿酒葡萄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的90%以上。酿酒葡萄的这种分布也就决定了我国葡萄酒企业主要在北方,而且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重点区域今后仍然是上述地区。因此,世界和中国酿酒葡萄的分布范围均比鲜食葡萄狭窄,其中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只能栽培抗湿性和抗病性强的欧美杂交种鲜食葡萄(欧美杂交种绝大多数品种不能酿酒,主要作鲜食)和国内特有的酿酒品种刺葡萄、毛葡萄等。2002年全国葡萄总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其中新疆、山东、河北、辽宁、河南等5个省的葡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3.7%和69.8%。2007年,中国各个省市都栽培葡萄,其中有26个省(市、区)生产葡萄酒。
1)东北、西北冷凉气候葡萄栽培区
该区主要包括沈阳以北、内蒙古、新疆北部山区。这一带地理位置靠北,区域成狭长型分布,气候严寒,尤其是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一带,冬季绝对最低温常在-30--40℃,>10℃活动积温仅为2000-2500℃,这一带葡萄主要以抗寒性的山葡萄为主,积温不足是影响该区葡萄发展的主要因素。
2)华北及环渤海湾葡萄栽培区
该区主要包括京、津地区和河北中北部、辽东半岛及山东北部环渤海湾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葡萄的主要产区,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气温适中,有利于色素和芳香物质的生成。>10℃年活动积温为3500-4500℃,无霜期180 天以上,年降雨量500-800 毫米的气候优势,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和雄厚的科技基础,这些条件让这一区的葡萄酒生产位列全国前茅。与国际接轨以及开发更多高档品种,是这一区的发展方向。
3)西北及黄土高原葡萄栽培区
西北及西北东部、华北西部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带日照充足,气温温和,日差大降雨少,非常适合葡萄的生产,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同样也是葡萄栽培历史最久的地区。该区可以细分为:新疆、甘肃西部制干葡萄发展区和西北东部、华北西部黄土高原鲜食、酿造葡萄发展区,代表地区是新疆吐鲁番和甘肃敦煌。这一地区侧重传统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成熟,而且口感独特,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意引入葡萄种植的机械化和绿色化建设。
4)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葡萄栽培区
该地区先天条件不佳,气温高,年降雨量大(800-1500 毫米),且常集中在7-9 月,对葡萄的品质有着一定影响。随着巨峰葡萄的引入,以及人工避雨技术的提高,该地葡萄产量逐渐稳定,不过仍然较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5)云贵高原及川西部分高海拔葡萄栽培区
该地区小气候多样,葡萄种植适地而种,其中有一些地方日照充足,降雨少,非常适合葡萄的生产,但是属于小范围,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大区域。
2002-2003年中国主要省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情况
2002年主要省区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 | 2003年主要省区葡萄酒产销情况 | ||||||
地区 | 栽培面积(万亩) | 占全国(%) | 葡萄产量(万吨) | 占全国(%) | 地区 | 葡萄酒产量(万吨) | 销售收入(亿元) |
新疆 | 87.9 | 22.4 | 90.8 | 20.3 | 新疆 | 1.87 | 3.51 |
河北 | 51.5 | 13.9 | 75.6 | 14.3 | 河北 | 5.46 | 10.52 |
山东 | 54.6 | 13.1 | 64.1 | 16.7 | 山东 | 13.12 | 31.66 |
辽宁 | 35.6 | 9.1 | 52.2 | 11.7 | 吉林 | 4.78 | 3.45 |
河南 | 20.4 | 5.2 | 30.5 | 6.8 | 天津 | 3.06 | 8.47 |
5省合计 | 250 | 63.7 | 313.4 | 69.8 | 5省合计 | 28.29 | 67.61 |
全国合计 | 392.5 | 100 | 447.9 | 100 | 占全国% | 82.5 | 90.8 |
根据国家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布局,2015年以前,我国酿酒葡萄将重点在干旱少雨的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两个优势生产区域集中发展,2010年这两个优势区域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占全国的90%以上,其中甘肃、宁夏、新疆等干旱地区将是今后中国优质酿酒葡萄和优质葡萄酒的重点发展区域。
目前,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增长比例低于葡萄酒产量增长比例,所以提高葡萄单位面积产量势在必行。但是,产量过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葡萄质量,因此各大葡萄酒产区都在有意识地限制产区葡萄产量。而这样的供需矛盾定将造成企业对优质原料的争夺,葡萄酒 行业 集中效应或将更加凸显。
3、酿酒葡萄品种简介
为适应国际市场葡萄酒的主流消费,我国葡萄酒业非常注重优质葡萄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工作。经过常年的繁殖,我国80%的酿酒葡萄都为赤霞珠、霞多丽等国际名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酿酒葡萄品种的国际化进程。其中,赤霞珠(Cabernet Sauviignon)作为我国第一主栽品种,其栽培面积已超过23千公顷。
红葡萄为我国主流栽培品种,约占79%,而白葡萄只占20%,其它葡萄品种组成剩下的1%。酿酒葡萄酒品种具体如下——
红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品丽珠(Cabernet Franc)、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山葡萄(V.amurensis)、佳利酿(Carignon)、黑品诺(Pinot Noir)、西拉(Sirah)、玫瑰香(Muscat Hambury)、佳美(Gamay)、宝石(Ruby Cabernet)、玫瑰蜜(Rose Honey)。
白葡萄品种:霞多丽(Chardonnay)、白雷司令(White Riesling)、龙眼(Dragon Eye)、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白玉霓(Ugni blanc)、白羽(Rkatsiteli)、赛美蓉(Semillon)。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下游主要 行业 发展概述
1、零售 行业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已经由原来千店一面逐渐分化出不同种类型,其中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综合型超市的营业面积在2000—5000平方米,主要为特定的居住区顾客服务。大卖场的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实行廉价销售,经营品种齐全,有足够的辅助面积;便利型超市的营业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主要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
此外,我国连锁超市的业态类型不断推陈出新,除以食品、小百货为主的综合性超市外,专业性的超市如家具超市、日杂土产超市、家电超市、电脑超市、建材超市、文化超市等也相继兴起。
随着超市 行业 的发展,超市的经营规模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连锁超市公司的总体规模急剧上升;另一方面超市的单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是超市发展制胜的重要秘诀。作为薄利多销的超市更是要突出规模效益,而实现超级市场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自从特许连锁经营开始被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采用以来,超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预计今后的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为:以生鲜食品超市作为基本生活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消费需求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仓储式商场作为小型商店、集团采购作为满足型的主力业态;以便利店作为服务满足型主力业态;以专业、专卖店作为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型主力业态。
2、餐饮 行业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餐饮 行业 出现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高端餐饮企业开始走亲民路线,而中低端餐饮企业则更多地走进了社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社区早餐服务网点、主食厨房等大众化餐饮服务企业蓬勃发展,更多趋向于本色化经营,而且更加注重饮食本身的健康、营养和搭配。
(1)餐饮业消费、投资继续平稳快速增长
在经济发展遭受严峻挑战的2009年,金融危机对餐饮业的影响逐渐显现,1月份餐饮业零售额1625.6亿元,增长21.6%,之后增长率几乎一路下滑,但依然保持在14%以上。餐饮业每月的零售额均超过1300亿元,增长率稳定在14.4%~21.6%。
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7998亿元,同比增长1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虽然比上年相比增幅降低了约8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高位增长。
在餐饮消费增长的同时,有关方面对餐饮业的投资热情依旧高涨,2009年1~10月份,城镇餐饮业投资18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4%,高于全国投资增长率7个百分点,占社会总投资的1.2%。11月11日,湘鄂情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开盘价比发行价增长41.06%,总市值超过50亿元。在全聚德、小肥羊、湘鄂情等上市公司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下,近几年还将有一些知名品牌陆续上市,餐饮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2)大众化餐饮得到推动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尤其是中低档餐饮业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较小,但主要满足商务往来需要的很多高端餐饮,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在金融危机时首当其冲。一些高端餐饮通过价格调整、菜品创新等多种措施降低价格,争取客源,但一些特色不鲜明、经营不善的高端餐饮企业则在竞争中受挫甚至被淘汰,餐饮市场在优胜劣汰中得到洗礼和优化。
(3)食品安全意识和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心从注重食品干净、卫生,逐渐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从事后处罚到事前风险评估。餐饮业监管部门的职责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工更加明确,监管更加科学。
(4)餐饮业发展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2009年年初,商务部出台了《全国餐饮业发展 规划 纲要》,明确提出餐饮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云南、成都等省市也都在 研究 制定本地餐饮业发展 规划 。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下发《关于2009年度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2009年度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双进工程”、“早餐示范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
按照《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经验收合格的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项目,每个原则上按300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苏州一百放心早餐工程等多个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文化部等有关部门对餐饮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二、下游各 行业 近几年增长情况
2005-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亿元
年份 | 产值 | 同比增长 |
2005年 | 6.7 | 12.9% |
2006年 | 7.6 | 13.4% |
2007年 | 8.9 | 16.8% |
2008年 | 10.8 | 21.3% |
2009年 | 12.5 | 15.7% |
2005-2009年餐饮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亿元
年份 | 产值 | 同比增长 |
2005年 | 0.9 | 18% |
2006年 | 1.0 | 11% |
2007年 | 1.2 | 19% |
2008年 | 1.5 | 26% |
2009年 | 1.8 | 20% |
第三节 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相关设备分类
前期处理设备主要是除梗破碎机、果汁分离机、螺旋式压榨机、压板压榨机、气囊压榨机,生产能力范围:5-50吨/时,大多数为20吨/时。
发酵罐国内使用的容量多为30-50立方米,少数为100立方米,最大的300立方米,罐的形式有立式罐和卧式旋转罐,带夹套或弥勒板冷却。
酒的后期处理设备包括酒泥真空过滤机、速冷机、圆盘式和板框式澄清过滤机、皮渣蒸馏机组等。
灌装设备主要是指旋转冲瓶机、低真空灌装机、自动压塞机、缩帽机、贴标机,规格绝大多数为2500-6000瓶/时,8000-12000瓶/时基本上为国外进口设备,只有几个产量在万千升以上的大公司使用。
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与现代葡萄酒设备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随着生产者对葡萄酒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葡萄酒机械设备生产也进入全新的阶段,自动化程度将更高,产品的细分将更加完善,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产品的科技性、可靠性、稳定性、持久性将是企业选择的决定因素。同时,在设备的功能设计上,将开发新的材质,实现产业低碳节能的发展目标。
2、我国葡萄酒 行业 机械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行业 现状
近年来,在国外先进设备不断被引进的基础上,我国的葡萄酒机械设备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许多国产设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生产葡萄酒设备的企业近百家,但从事专业生产的企业不多,企业拥有较高的集中度,如压榨机等前处理设备的企业多集中在河南新乡;发酵罐的生产企业集中在河北张家口和天津;葡萄酒灌装生产线的生产企业多分布在山东青州。这些地方生产的葡萄酒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满足了葡萄酒生产企业的种种需求。从2008年11月开始,国家取消了包括葡萄酒设备在内的进口机械设备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从而鼓励国产机械设备企业的发展。虽然在国产设备中能跟上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不少,但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创新的却甚少。所谓的“跟”,仅指跟进,甚至是仿制,而创新的极少,所以葡萄酒设备制造 行业 应从创新的角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度来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产设备的升级换代。
对酒庄和一些知名品牌的企业来说,进口设备依然是他们的首选,他们更多的是看重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持久性。目前国外葡萄酒设备在国内占份额较大的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产品,他们凭借本国多年的葡萄酒成型工艺,不断地完善着各种设备的功能,近三十年来,质量终始如一,广受欢迎。如国内被较早使用的德国设备,就像德国人的性格一样,严谨、精细、耐久实用。据资料显示,对葡萄酒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的气囊压榨机,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首批引入中国的就是德国的产品,直到现在那批设备仍在华东和龙徽被使用着。随着国际间的交流频繁,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被引入进来,德国的设备逐渐被意大利所取代。但不得不承认至今许多的先进设备都是德国首先研制出来的,如错流过滤系统,所以 行业 人士还是对德国设备另眼相看。意大利的酿造设备最大的特点是,敢于创新,善于开发新的产品,专业性强,价格便宜。如法国人十多年前率先 研究 出一种设备,在可控制剂量和时间的情况下,把纯氧引入发酵过程,大大提高了发酵过程利用氧的作用来改善葡萄酒品质的能力。而意大利人则以这个设备为基础,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下,研发出新的产品,新产品可以按葡萄汁重量计量出添加辅料的数量,使辅料的使用量更加精确,避免了温度变化导致的失误。这就是意大利人的聪明所在,也是值得国内设备商学习的地方。目前在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企业有贝塔拉索的大型灌装线、菲美的小型灌装线和前处理设备,帕多万和维洛的过滤设备、布赫·瓦斯林的前处理设备等被国内引进使用的较多。
2)存在问题
(1)持术交流少
酿酒设备生产通常被归到食品设备中,由机械 行业 相关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缺少专业的机构涉入。在 行业 标准、市场规范、科技研发、技术交流方面缺少组织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葡萄酒 行业 之间缺少必要的经常性的技术交流与沟通,与葡萄酒企业的合作也仅仅是买卖关系,产品的跟踪服务跟不上,无法根据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实际所需提供产品,致使有些葡萄酒生产企业不能正确使用设备,出现一些因使用不当而影响酒质的现象。
(2)新产品开发滞后
目前,国产葡萄酒机械设备产业缺少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品牌出现,企业间为争夺市场,往往各自为战。虽然生产企业较多,但绝大部分属于小企业,无法实现产品的研发,只能在国外先进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对一些有能力开发新产品的企业来说,又因为葡萄酒生产企业少,在酒类 行业 所占比重低,又不愿去投入精力去做,造成国内葡萄酒设备在新产品开发上比较滞后。转 摘 于中国葡萄酒信息网整个葡萄酒机械设备生产 行业 仍处在散兵游勇的状态,不利于 行业 的长远发展。在葡萄酒 行业 大发展的时期,还以进口设备为主的情况下,应尽快实现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3)缺少 行业 联盟
在国外,会有许多的专门的机械设备联盟,组织相关的 行业 展会,定期进行交流,像国际上著名的展会国际葡萄酒、蒸馏酒设备技术暨葡萄种植博览会(VINITECH)就是促进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领域的发展而设立的。它不仅仅是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业内人士的商务交流,而且由于世界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信息技术交流论坛的举办,也同样是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交流场所。1999年,VINITECH CHINA 首次登陆中国,这届展会不仅完成国际上40家业内企业的对中国市场的探查,同时还让许多企业借机在中国成立了代理机构,还大大促进了中国葡萄酒企业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认识和使用。
(4)忽视葡萄种植设备开发
葡萄种植设备的使用和开发一直是国内的薄弱环节,随着企业对基地建设的越来越关注,企业所需的原料基地越来越大,对基地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是否还要依靠现有的种植模式,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葡萄种植设备的开发与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内业专家介绍,葡萄园机械化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准确掌握葡萄成熟的时间,保证葡萄成熟度,减少人工采摘的随意性。许多国外的机备商已经开始关注中国葡萄园的机械化问题,他们正考虑将对中国葡萄园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将国外最优秀的葡萄种植设备商介绍过来。
2)发展趋向
与过去相比,葡萄酒生产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将更加注重生产成本的降低,考虑节能环保的问题。如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减少污水的排放,节约能源,所以生产企业必然会对生产设备的质量、科技含量、使用寿命、售后服务等方面更加关注。
(1)设备的小型化。
随着酒庄酒在中国的兴起,那些小型化、精细化的生产设备将非常受欢迎。为了实现葡萄酒 行业 的持续性发展,设备制造将要求从选材到工艺进行深入的 研究 和改进,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严格控制工艺设计流程。改进后的设备虽然可能增加成本,增加了企业的一次性投入,却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从长远看,也利于社会的节能环保。
(2)产品的多元化。
随着葡萄酒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识的转变,会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设计,相应的就需要有更加精密、分工更细的设备。如一些人工控制的环节就可以由精密的仪器或者设备来控制,减少人为的因素,甚至可以引入一些光学电子等高科技的理念和技术来提高设备的性能,使酿造各个环节更加准确。如布赫·瓦斯林公司研制的电子光学葡萄分选机,这种分选机由先进的程序控制,通过计算机识别来筛选葡萄,设定筛选的对象和等级,有效地控制葡萄质量,避免人工分选的不确定性。
(3)生产的低碳化。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是目前任何 行业 都面对的问题,葡萄酒机械设备 行业 也不例外,葡萄酒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如酒石的提取、皮渣的再利用、葡萄籽的深加工等都是葡萄酒 行业 各企业急需的设备。另外,在设备的功能设计上,新材质的使用与开发,提高设备的使用时间,实现产业低碳节能的发展目标。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