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核酸检测(NAT)试剂产品 行业 产业链概述
我国核酸检测试剂 行业 的上游 行业 为化学试剂等,下游 行业 为医疗 行业 。
核酸检测试剂产业链构成
核酸检测试剂上下游 行业 构成图
第二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上游原材料生产情况 分析
(一)主要原材料产量情况
化学试剂是进行化学 研究 、成分 分析 的相对标准物质,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广泛用于物质的合成、分离、定性和定量 分析 ,可以说是化学工作者的眼睛,在工厂、学校、医院和 研究 所的日常工作中,均离不开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作为典型的精细化工 行业 ,不仅是化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 研究 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条件。化学试剂服务于科学技术 研究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用于测定和验证物质世界的组成和变化,也用于新物质发展和创制,一直被喻为“科学的眼睛”和“质量的标尺”,化学试剂不仅是科学 研究 和 分析 检测必备的物质条件,也是探索未知世界和新技术发展不可短缺的基础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学试剂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学试剂 行业 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 行业 ,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我国化学试剂工业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己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目前全国从事化学试剂的生产企业近千家,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89家,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来看,化学试剂年销售额约22亿人民币,可以生产的化学试剂品种近7 000个,常规生产的品种3 000多个。10多年来我国合成试剂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原材料生产区域结构
由于化学试剂主要应用于科学 研究 和产品检测,其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产品要求更新换代快,而用量又很少,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目前,国内外化学试剂 行业 反差很大:国外拥有产品最多的一家化学试剂公司能生产8.5万个品种的化学试剂,而我国所有企业加起来所生产的化学试剂最多不超过7000种。
化学试剂的地域性非常强,一般只供应周边地区,这样就形成了化学试剂 行业 企业多、规模小的状态。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区均有化学试剂生产企业,数量近1000家。其中,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小企业占多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不高,仪器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
二、上游原材料需求情况 分析
(一)原材料生产规模预测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十一五” 规划 显示,国内目前所需的化学试剂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即使到2010年,国产化学试剂的市场满足率也只能达到4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化学试剂产业非常薄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高纯试剂、生化试剂等缺口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尚属空白。计划到“十一五”末,化学试剂产品品种要达到7000种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要达到40%以上,全 行业 产值达20亿元。
(二)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预测
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作为企业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 规划 至关重要。尤其是在2008年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化学用品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使得业内很多企业的利润下降,出现亏损,甚至破产。进入2009年后,在国家宏观经济逐渐向好的形势下,化学试剂产品市场价格及其今后的走势有回暖的趋势。
第三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下游 行业 发展情况 分析
(一)下游 行业 发展概述
2009年,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医药工业产、销、效益保持较快增速,医药外贸逆市前行,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产业格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加速扩大。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工业持续全线飘红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 行业 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38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1%,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1.0%)3.9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98~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2009年全年,医药 行业 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915.9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分别完成1837.5亿元和275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0%;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分别完成1998.0亿元和 5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28.3%;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887.2亿元,同比增长29.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完成950.0亿元和5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9.0%。全 行业 整体产销率为95.5%,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应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之下,我国医药 行业 表现非凡,破浪前行,展现出不同于其他 行业 的强劲增长势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2、监管制度环境日益完善
2009年,我国医药产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国家对医药产品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趋严的审批程序使药品注册申报数量大幅下降,申报产品的结构明显改善。二是确保对医药器械产品监管工作的常态化。三是力求使我国的GMP更为系统、科学和全面。国家药监局在2009年着力修订 1998年版GMP,并争取在2010年正式颁布。据了解,新版GMP条款数量较1998年版GMP增加近4倍,详细描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条款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保留了1998年版大部分章节和主要内容,涵盖了欧盟GMP基本要求和WHO的GMP主要原则内容,适用于所有药品的生产。新版 GMP修订体现了强调人员和质量体系建设的特点。
3、产业组织和区位结构优化
通过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我国药监部门进一步规范了对药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管理,逐步实现了以法治药。通过严格实施GMP、GSP、GAP等认证,大大增强了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淘汰了一批不合格企业,医药企业多、小、散、乱局面有所改善。2009年,面对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潮流,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加快了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4、医药外贸逆市上行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下跌至2.5%~3.5%,我国医药外贸 行业 亦一度出现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了逆市上扬的积极态势。2009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达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进口20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3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医药外贸顺差126.7亿美元,同比缩减16.6%。
自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国家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出于维护本国企业利益的考虑,对中国制造产品,特别是低端医药产品加以限制,对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明显增多。
2009年,我国医药保健品 行业 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发起案件有4起,涉案产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青霉素工业盐、葡萄糖酸钠,涉案金额1.4亿美元,涉及的国家有阿根廷、印度、欧盟。其特点为:一是涉案产品范围由原料药扩展到医疗器械类产品。二是涉案的国家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展。三是涉案金额逐年增加。四是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反复提起反倾销调查。
(二)下游各 行业 近几年增长情况
2005-2009年医药业工业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
单位:亿元
年份 | 产值 | 同比增长% |
2005年 | 4627.7 | - |
2006年 | 5536.9 | 18.43% |
2007年 | 6300 | 18% |
2008年 | 8866 | 25.23% |
2009年e | 10382 | 21.1% |
二、下游主要 行业 对核酸检测(NAT)试剂产品的应用现状 分析
目前,NAT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血液筛检,而我国目前使用的还主要是酶免检测的方法。
第三节 上、下游 行业 对核酸检测(NAT)试剂产品 行业 发展的影响 分析
核酸检测试剂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会影响核酸检测试剂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医疗等下游
行业
对核酸检测试剂应用的发展影响着核酸检测试剂的市场需求量,若下游
行业
发展迅速则会刺激市场对核酸检测试剂的需求,从而加速核酸检测试剂
行业
的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