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 发展 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单位:%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2005-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单位:%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09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好于预期。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键阶段,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总体宽松,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将不会改变,但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调结构”和“惠民生”,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适度”,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将达9%左右。
1、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外部需求转暖
2009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为-1%,好于前两个季度-5.4%和-6.4%的增长;房市和车市也出现转机,美国房屋销售2009年8月份同比增长1%,环比增幅达30%。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增长超出预期,环比出现正增长。表现最差的英国经济也已经在09年年底开始增长。2009年四季度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很出现正增长,经济金融形势好于预期。在各国干预政策继续发挥作用、市场主体信心恢复和各国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
对于2010年世界经济,各大机构普遍预期要好于今年。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1.6%,而2009年是负的2.5%;IMF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GDP增长3%,而2009年是负的1.4%。2010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世界GDP增长2%左右,贸易量增长1.5%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但仍有后劲
2010年我国投资增长继续较快,一是经济刺激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201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新能源发展 规划 等将对相关产业投资起到推动作用。按计划2010年还有5885亿元左右的中央新增投资,将带动全社会投资至少增加11770亿元。二是国务院刚刚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规划 》,必将带动中部地区在新型农业、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投资。三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高增长,预示着未来投资高增长的可能性和持续性都比较大。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2009年前8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四是国家近期启动民间投资政策将促进社会投资。
3、扩大消费政策继续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较快增长
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总方针不会改变,消费需求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一是政策性增收因素较多。增加“三农”补贴,提高城镇低收入人群补贴额度,拓展了医保、社保覆盖范围,有利于稳定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二是随着企业效益好转,就业增加,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三是经济企稳回升,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万事达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有效带动了消费者消费意愿回升:41%的城市家庭及59%的农村家庭计划在未来12个月增加家庭开支。初步预计,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约12%。
4、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在宽松中调整
2010年,预计国家将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政策力度,宏观调控的重心将转移到完善补充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上来。理由在于:一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在政策持续刺激和外部需求转暖的作用下,回升势头在2010年得以延续,GDP增速高于2009年;二是投资增长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发生投资过“热”的风险增大;三是总体来看,2009年“保增长”政策的成效比较显著,但“调结构”进展相对缓慢,2010年国家将把“调结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 分析
一、 行业 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上市公司 行业 分类指引(2001)》,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属于C51类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为竞争性 行业 ,遵循市场化发展的模式。本 行业 宏观管理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 产业政策 的制定、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 规划 、政策、重点领域和相关建设项目、指导 行业 发展。
国家有关 行业 协会协调指导本 行业 发展,主要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及中国半导体 行业 协会分立器件分会。 行业 协会履行 行业 管理职责,并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 行业 统计、标准化、 行业 损害和反倾销调查等工作。
标准化组织主要有:全国输配电用电力电子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电力电子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中国半导体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分立器件专业委员会。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为电力整流器类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电力整流器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发。
二、2005-2009年 行业 重点政策、法规
(一) 行业 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 行业 政策
1、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 纲要(2006-2020年)》,将能源领域列为重点领域,其中工业节能及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为优先主题,将重点 研究 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 直接推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产业的发展。
2、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 纲要》,提出应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包括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冶金设备、煤矿综合采掘设备、大型船舶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大型环保设备等,同时强调节约能源,在煤炭等 行业 将电机系统节能,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等列为重点工程。上述装备业的发展及对节能的需求将带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普及,促进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产业的发展。
3、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2007年第6号)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指出: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高效节能、改造传统产业并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而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中、小功率单管、功率模块和智能模块,非穿通型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芯片及模块,变频调速装置和变频电源,大容量晶闸管等产品。
4、2007年8月,科技部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电力电子关键器件及重大装备研制课题申请指南”,将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 研究 开发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5、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7]2484号),提出专项目标为:提高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和工艺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突破核心基础器件发展的关键技术,完善电力电子产业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骨干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多项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列为支持重点。
6、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将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含电力电子器件)列入鼓励类。
7、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2007年12月,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征求意见稿),将新型电子元器件(含电力电子器件)制造列入鼓励类。
8、十大产业振兴 规划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中提出: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其中的基础部件领域,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等。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提出: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照明、混合集成电路、新型锂离子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保持国际市场份额。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