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可控硅 行业 国内 市场发展 特征 分析
一、 市场发展 概况
近年来,中国的可控硅需求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新的应用领域如电机驱动、轨道交通等也在快速成长。目前,国际先进企业正有意向中国转移生产线;国内的厂家也在不断上新的生产线。但总体来看,高品质、高技术水平和新型的器件产能扩张的速度慢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供不应求,大部分依赖进口;低品质、低技术水平的器件由于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对本 行业 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装备水平提高等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影响市场供求状况的根本原因。
二、 行业 企业竞争格局 分析
目前,国内工业可控硅企业约80余家,其中,第一梯队3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包括西电所、南车时代电气、台基股份;第二梯队约7-8家(年销售额3千万元-1亿元);其余企业为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具备完备的工艺制程和检测实验手段;第二梯队具备相对完整的工艺制程和部分检测实验手段;第三梯队规模较小,部分具有简单的芯片制程,大部分只能外购芯片,从事后道封装。
行业 主要的竞争要素为:器件的品质(含可靠性、一致性)、技术水平、品种、规模和服务领域。第一梯队中,西电所具有国内最高的技术水平;南车时代电气产品品质较高,其母公司在铁路 行业 具有竞争优势;台基股份因具有稳定的产品品质、较高的技术水平、广阔的应用领域、国内最齐全的品种及规模优势而后来居上。
第二梯队在个别领域具有相对优势,随着 市场发展 而保持较稳定发展,但和第一梯队距离逐步拉大。第三梯队质量水平尚较低,缺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薄弱,市场份额目前较小,主要服务于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从2006年-2008年国内企业前十位排名来看,前十位企业格局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只是每年的市场占比出现微调,排名略有变化,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的距离逐步拉开;台基股份、西电所、南车时代电气呈现三足鼎立格局;近两年来,台基股份取得较大发展,2008年销售额国内企业全国第一。
三、国内外产品市场份额 分析
由于工业可控硅市场在中国迅猛发展,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大量高端的产品尚需从国外进口。
2006-2009年国内市场国产及进口产品销售额比较
单位:亿元
2006—2009年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国内市场份额情况
单位:亿元
外资企业名称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销售额 | 占有率 | 销售额 | 占有率 | 销售额 | 占有率 | 销售额 | 占有率 | |
SEMIKRON | 9.31 | 26.20% | 12.05 | 28.30% | 15.46 | 30.10% | 18.42 | 31.32% |
INFINEON、EUPEC | 5.04 | 14.20% | 6.3 | 14.80% | 7.62 | 14.80% | 8.90 | 15.13% |
ABB | 4.22 | 11.90% | 4.88 | 11.50% | 5.81 | 11.30% | 6.56 | 11.15% |
IXYS | 0.92 | 2.60% | 1.04 | 2.40% | 1.05 | 2.00% | 1.13 | 1.93% |
SANREX | 0.61 | 1.70% | 0.55 | 1.30% | 0.53 | 1.00% | 0.48 | 0.82% |
三菱、富士、东芝 | 1.62 | 4.60% | 1.91 | 4.50% | 2.16 | 4.20% | 2.44 | 4.14% |
其他 | 3.92 | 11.00% | 3.55 | 8.40% | 3.89 | 7.70% | 3.76 | 6.39% |
外资合计 | 25.64 | 72.20% | 30.28 | 71.20% | 36.52 | 71.10% | 41.69 | 7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