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上游 行业 ——马口铁
一、马口铁价格狂涨给罐头业带来压力
2002~2004年,马口铁价格增幅近70%。马口铁占到金属容器生产成本的70%。
马口铁价格的暴涨已经对我国金属包装业带来致命损害。根据有关方面估算,本次马口铁涨价,将使我国金属包装业每年增加20亿元的采购成本,而新增成本又难以向下游企业转移,致使生产企业陷入困境,金属包装 行业 面临全面亏损。而包装成本的增加会使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产生动荡。我国制罐 行业 目前有30多家大型企业,他们的马口铁用量占全 行业 总耗量的1/3。这些大型企业现在船大难调头,原来毛利也仅有5%~10%,由于马口铁价格攀升,已导致一些企业全面亏损面临倒闭。
有些以马口铁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不得已而减产,多做多亏、少做少亏,不如不做,部分企业出现停产。一方面原因是,2004年部分大中型企业早已和下游企业签单不能提价,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担心一旦提价,很多下游企业就会联系其他厂家或者更换包装材料。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广东永富容器有限公司是由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控股,以生产饮料罐、喷雾罐、方罐、圆罐等为主的企业。马口铁价格无休止地上涨,让本已微薄的收益更是雪上加霜,从2003年起,企业年亏损已达千万元。广州永富容器公司表示,现在马口铁不仅涨价,而且在购买时必须付现,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近两年,马口铁价格无休止地上涨,2004年尤其严重。对马口铁涨价罐头 行业 反应强烈。按马口铁平均每吨涨价1300元计算,每年罐头 行业 将多付出4.5~5.2亿元的成本,在罐头产品价格因各种原因很难涨上去的情况下,相当于我国罐头 行业 每年为此损失4.5~5.2亿元,这对处于微利状态的罐头产业无疑是当头一棒。
目前罐头 行业 的压力极大,日子不好过。中粮集团、露露集团、北京奥瑞金集团及福建联建集团等都因原材料涨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制罐业原料价格的波动还直接影响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热带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海口椰树集团由于马口铁涨价,包装成本增高,已直接影响产品价格。
二、马口铁价格波动起于反倾销
马口铁价格的波动开始于2002年,当年3月20日,美国以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钢铁产品的出口严重损害了美国钢铁业为由,开始实施201条款,对这些国家不同类型的钢铁产品征收附加税,从而引发全球钢铁市场的动荡。2004年1月14日,我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公布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四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冷轧板卷恢复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2004年2月13日商务部公布了对免于征收反倾销税的用于马口铁生产的冷轧板卷的认证办法。
在金属容器包装 行业 中,我国主要使用的是马口铁和铝两种金属,而马口铁更是占到70%的比例,可谓金属容器包装 行业 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自身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原因,马口铁来源曾一度依靠进口。直到1995年,引进设备之后,国内开始投入生产,但至今自主生产马口铁的国内企业仍只有上海的宝钢和武汉的武钢。目前加上8家中外合资企业,马口铁的年产量约有130万吨,国内企业的需求量大约为150万吨以上,缺口部分则由进口补充。情况还算比较稳定。可是,2002年发生的进口马口铁反倾销事件,让使用马口铁的厂商立刻陷入了窘境。
2002年3月,应中国大陆产业的申请,原外经贸部发布2002年第14号公告,决定对进口冷轧板卷(马口铁)进行反倾销调查,税率由原来的5%~7%高至25%。一时间,国内马口铁价格立刻疯涨,涨幅竞达30%之多。同年11月,外经贸部经过多方调查,宣布生产马口铁用的冷轧板不属冷轧板卷反倾销。可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马口铁的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更加攀升。这样的巨变,对国内金属包装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从2002年5月到2003年3月的10个月间,部分大型企业亏损达数千万元,小企业用次铁尚可在夹缝中生存。据悉,国家经贸委先后两次召集有关协会及生产马口铁的企业和用户代表进行协调。以宝钢为首的钢铁企业的马口铁价格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有所回落,但回落仅几个月,从2003年第四季度又开始提价。
对用于马口铁生产的冷轧板卷免于征收反倾销税是一个利好,进口量势必将有所上升,从而降低马口铁价格,这将有利于国内使用马口铁的企业降低成本。至于国内马口铁是否会立即降价,因素很复杂,需视国内市场需求和各家板材企业的反应而定。马口铁的价格问题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罐头 行业
我国罐头 行业 近年来一直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从2000年开始,罐头产量和出口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2年出口罐头140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5%。至2006年,中国罐头产量达407万吨,产值355亿元人民币,出口228万吨,出口额23.4亿美元,产量和出口量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2007年,中国罐头生产和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中国食品出口的最大宗产品。今年1-8月,国内罐头产量达到331.45万吨,同比增长27%。1-8月,罐头工业总产值达到289.31亿元,同比增长34.21%;出口交货值达到107.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
1、罐头 市场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市场黄金阶段。这一阶段是罐头产业刚刚兴盛,罐头代表着前端消费,人们以消费罐头为荣耀,对罐头产品很是喜爱推崇,这段岁月存在了大约10年的时间。
第二阶段是市场调整阶段。这段时间内,中国整个水果罐头市场增长几乎是一片空白。各种食品的多元化加工方式开始兴起,分割了水果罐头的市场份额,食品工业化加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杂牌滋生,跟风严重,残酷杀价,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部分区域罐头市场的环境恶化,无利润可赚。
第三阶段是 行业 再次上升阶段。从2000年之后,中国的罐头市场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一是由于国外市场风险过高,让一大批企业转身做内销,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二是因为国内消费者的意识逐渐成熟,市场需求进一步被唤醒。
2、外向型经济效益明显
中国的罐头 行业 总量的2/3用于出口,出口是推动我国罐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中国的橘子罐头80%外销国际市场,黄桃罐头50%-60%均用于出口。每年,仅黄桃罐头一个单品的出口就在10万吨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罐头出口大国。
3、现有人均消费量低,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据统计,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在90公斤左右,西欧约50公斤,日本为23公斤,而我国仅为1公斤。人均消费量低说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罐头食品在我国的发展是极具潜力的,但同时也说明我国国内市场的空白。
罐头是我国加工食品出口量最大的商品,我国也是当今世界罐头生产和出口最主要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罐头出口已拥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市场,年出口量达到300万吨。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我国罐头出口订单减少、有些品种卖价大跌……一系列接踵而来的连锁效应,造成工厂库存增加,生产紧缩和资金紧缺,并一直向上游蔓延,传导给提供原料的农业。罐头业出口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大幅下降:今年年初,全国罐头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个百分点,成为近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为了应对危机,今年以来,罐头企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扩大内需等方面“狠下功夫”。有的企业认真 分析 市场,采取各种稳定客户和市场的措施,把市场变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有的企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企业内部,大力推进现代管理制度,实现开源节流;还有的企业开始谋划产业升级,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按照机械化、连续化和流程化的思路改造技术和装备。更多的企业开始将罐头市场从国外转向国内,全 行业 锁定扩大内需为目标,使罐头国内市场的面貌逐渐发生变化。目前,罐头出口触底反弹,呈现逐月好转的趋势。
二、饮料 行业
在世界经济环境经受考验的大背景下,中国饮料 行业 不仅未过冬,反而“风景这边独好”。2007年我国饮料总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达到5110.11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2008年1-8月,全国饮料总产量依然保持较高的增幅,4228.76万吨的总产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22.87%。中国饮料 行业 的冬天并没有到来,相反,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饮料是所有 行业 里发展最快、最好的 行业 之一。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饮料 行业 继续高速增长,其中产量最大的品种是包装饮用水,占总产量35%以上。除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包装饮用水以外饮料品种的产量增幅大大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发展势头迅猛。
产量大省的格局变化不大,饮料总产量前六名的广东、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和江苏的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与2006年相比,江苏挤掉北京进入前六。广东和浙江的饮料产量继续遥遥领先,其中广东的饮料总产量及碳酸、果汁、瓶装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2007年饮料 行业 共实现销售收入1861.40亿元, 行业 利税总额大幅增长,盈利能力略有提高。2007年中国饮料 行业 十强企业分别是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汇源、乐百氏等。其中,娃哈哈产量最大,占整个饮料业5成以上,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农夫山泉,增幅达49.19%。
从08年饮料市场情况看,各大品种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其中碳酸饮料略有下降,果汁及果汁饮料的增幅大大低于饮料总量的增幅,包装饮用水的增幅略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非三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包装饮用水)饮料产量比2007年同期大长48.30%。
地域的消费水平决定饮料的产量,东部地区依然是主产区,其产量占我国饮料总产量的56%以上。据统计,全国各省市饮料总产量的排序依次为广东、浙江、河南、山东、湖北和上海,六个省市总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2%以上,其中湖北挤掉江苏进入前六。吉林、河南和四川包装饮用水产量增长较快;天津、河南、浙江的“非三大”饮料产量增长较快,对饮料总产量中各品种所占比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饮料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逐年增长。在今年国家经济经受多重考验、食品安全倍受世人关注的情况下,全国饮料产量仍然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饮料 行业 始终把“饮用安全第一”作为追求的目标,饮料品种多、市场互补和交替发展的特点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正在缩小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饮料制造业正在向高新技术、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和节能降耗方向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