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乡村振兴 资金申请 立项报告 稳评报告 节能报告 产业规划 实施方案 市场调研 企业融资 IPO上市 行业研究 文化旅游 科技成果评价 农业扶持资金 工业扶持资金
  • 首 页
  • 关于我们 资金申请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 

    全国咨询热线:400-8790-365

    橄榄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可行性报告样本)

    可研报告2018-09-20 10:27:43来源: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上游 行业 ——油橄榄

    一、油橄榄的地理起源

    油橄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常绿,多年生木本油料树种,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油橄榄具有高产,优质,长效益的特性,它是人类最早驯化栽培的三大果树,“油橄榄”、“葡萄”、“无花果”之一。
    关于油橄榄的地理起源,有几种认为,一种认为:油橄榄原产在小亚细亚,叙利亚,及其东部邻近地区,随后由东向西,经埃及和意大利,发展到地中海区域各地。另一种认为:油橄榄起源中心在埃及和苏丹,因为那里有与油橄榄同属,并且形状很相似的种类分布。这两种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地中海区域,这与当前油橄榄的集中分布区域是一致的。但有人认为:早在远古时代,油橄榄由希腊人传播到欧洲和地中海区域,说油橄榄的初生起源中心在地中海的叙利亚,伊拉克及附近地区,随后沿土耳其南部海岸传到希腊及周边国家,并在该区域形成次生起源中心,随着引种驯化栽培的发展油橄榄在意大利和突尼斯等地区的扩展种植形成第三起源中心。油橄榄的地理起源说法各异,但现今油橄榄从地中海沿岸国家,向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扩展种植的历史证明地中海沿岸国家是油橄榄的起源地是有依据的。

    二、油橄榄在国外的发展

    远古时代,当希腊人把油橄榄引种到欧洲和地中海区域后,到公元前600年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已成为油橄榄栽培的国家。到十六世纪油橄榄由伊比利亚半岛的移民引种到拉丁美洲的秘鲁,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国。十九世纪初,油橄榄引种到北美洲的美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日本。中国于1964年开始对油橄榄大数量的引种栽培。迄今,油橄榄已在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相继种植生产,地理位置分布在北纬45度到南纬37度的广大区域。油橄榄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最优良的食用油料树种。

    三、世界油橄榄生产的主要国家

    栽培油橄榄对种植国家的经济收入,人民的身体健康,对提高不适宜栽培其它作物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上栽种油橄榄树有八亿多株,占地面积约一千万公顷。种植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世界其它自然条件能满足油橄榄生长的国家,目前正在加速对油橄榄的引种栽培,而且取得了突出成效。

    世界油橄榄主要生产国家,种植上亿株的国家有:西班牙有两亿株,面积234万公顷;意大利有一亿八千五百万株,面积225万公顷,种植上千万株的国家有:希腊9700万株,土耳其7200万株,突尼斯5200万株,葡萄芽5000万株,摩洛哥2200万株,叙利亚1880万株,约旦1100万株,阿尔及利亚1010万株。

    四、中国古代引种油橄榄的历史

    公元八世纪,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榄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来到中国.公元九世纪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齐墩果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今叙利亚),拂林呼为齐卢。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阳桃,五月熟,西域(今陇敦煌西北)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巨胜(芝麻)也”。公元1771年出版的满文字典《清文补汇》也说“齐墩异果,出波斯国,木皮绿。此果五月熟,果油可碟饽饽”。当时的油橄榄并没有在中国推广发展。

    五、中国栽培油橄榄的现状

    1、发展油橄榄的目的

    食用油在我国曾是一个控制商品。主要油料作物,在北方是大豆,而在中国的中部和南方是花生、油菜、芝麻和亚麻籽。花生的生产主要产地在山东半岛,黄淮海平原及南部亚陵地带,是世界上最多的一个产区。我国的油菜生产也是居于世界的首位,大多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芝麻生产于淮海北部平原和中部以及南部的一些地区。棉子油几乎占我国食用油生产的四分之一。我国其他的油料作物,还有亚麻子,蓖麻子和向日葵。

    在木本食用油生产中,产茶油的油茶树分布得最广,在我国的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均有栽培。桐油生产大多用于工业。核桃油也进行生产。橄榄油现在还没有包括在中国的生产统计数字之内,因为现存的油橄榄树不多。

    我国食用油生产的总量,对国家的需要来说还很低。所以我国强调引种栽培油橄榄。油橄榄具有较高的产量,有较大的适应性,潜在的地理栽培范围比较宽广。目前油橄榄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地理位置从北纬220到360和东经1000到1220之间。包括大约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由于这个地区的广大和条件的复杂性,对油橄榄的引种栽培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中国先后引种栽培过油橄榄的地区:(不完全统计)

    [“*”重点产区(过去或现在)]

    连云港、郑州、西安、南京、信阳、*城固、南通、*昆明、*汉中、安康、宾川、遵义、*巴中、巧家、长沙、*达县、江川、韶山、*绵阳、元江、南昌、重庆、独山、赣州、西昌、宿松、福州、武汉、杭州、南平、宜昌、平阳、柳州、巴东、南宁、梧州、利川、湛江、南宁、常山

    2、中国油橄榄的引种试验

    在1949年以前,我国台湾省引种栽培过油橄榄,但数量很少。云南省蒙自县草坝由欧洲人引种到该地进行种植。其数量也很少,重庆市某公园也由欧洲带进两棵油橄榄树盆栽种植,曾经还开花结实。

    还有福州市也少量引种过油橄榄。但都因没有为人们重视,没有管理,生长不良,成效差。到六十年代早期,当时从经济方面考虑,才注意到可以引种油橄榄来增加食用油的生产。

    其引种试验概况如下:

    ①、1956-1959年,曾有国外赠送过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少量苗木及种子进行试验 研究 。

    ②、1960-1962年,国家把油橄榄列入了引种计划,从苏联及阿尔巴尼亚开始引种,先后引入苗1800株,品种12个,另外引进了一部份种子,分别在我国12个省份,14个种植点进行引种试验。但当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研究 组织协调也不健全。

    ③、1964年,在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倡导下,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苗木一万零八百株,五个品种(佛朗多伊奥、来德扎、卡林尼奥、爱尔巴桑、贝拉特)。当时周总理还亲自视察了云南昆明海口林场的油橄榄栽植工作,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周总理亲手栽植的一株油橄榄树。这是我国在经济树种引种史上最大规模的引种科学实验。开辟了油橄榄引种的新阶段。这次分别引种在八个省十二个引种点。经过十五年的验证后推广到全国十六个省、市、区,数以千计的点,并建成橄榄园。其引种试验及生产范围,北至江苏连云港340、河南省郑州市、陕西省西安市;南到广西柳州240;东至海滨119019';西到云南省的宾川。1964年之后又陆续引进了油橄榄种植材料,1978年以后从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引进油橄榄品种94个,从南斯拉夫引进油橄榄品种17个,也从阿尔及利亚、希腊引入了品种,当时已有十个国家的158个油橄榄品种资源,这些品种具有各不相同的遗传特性,适应性也不相同,提供我国丰富的可供应用的,有广阔适应范围的油橄榄种质资源。其后全国在此基础上推广栽植建园面积约8万公顷。种植株数达到1200万株。在引种成功的种植点15年生的油橄榄树产量达到世界水平。

    由我国自繁选育的苗木,以及选培的无性系种苗结果性能和丰产产量均达到世界主产国的水平。这一科学上的成果对原产国的种植技术是一个新奇的挑战,并引起了许多原产国的关注。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食品 行业

    一、“十五”时期食品工业的成就

    “十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行业 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提前实现“十五” 规划 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十五”时期,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双驱动下,我国食品工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05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344.8亿元,比2000年增长97.2%,年均增长19.4%;工业增加值63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87.8%,年均增长17.6%;销售收入199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1.3%,年均增长20.3%;利税总额3365亿元,比2000年增长91.9%,年均增长11.4%。其中,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等 行业 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

    (二)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2005年,我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3922万吨、食用植物油1612万吨、肉类总产量7743万吨(其中肉类制品850万吨)、乳制品1146万吨、啤酒3062万吨、软饮料338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2.2%、92.6%、26.4%、530%、37.2%和126.7%。

    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十五”期末,我国粮食加工业中特等米和标一米占大米总产量的92%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特制二等以上精制小麦粉占面粉总产量的75%,比200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精炼食用植物油占食用植物油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精深加工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11%,比200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液体乳产量占乳制品的产量由2000年的60%提高到91%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三)产品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时期,随着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和《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等规章,以及一系列以食品安全标准为重点的食品标准的颁布实施,食品企业的主体资格和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更加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各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如肉类 行业 100强企业中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达到77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有61家。

    (四)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十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食品企业发展壮大,成长起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名优产品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05年,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987.9亿元,占全 行业 的25.6%;总资产4586.3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的28.9%;实现利税总额1920.0亿元,占全国食品 行业 的57.1%。部分食品 行业 的生产集中度达到较高水平,其中:乳制品 行业 十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 行业 的54.7%,饮料 行业 十强企业产量占全 行业 的39.5%,制糖 行业 十强企业产量占全 行业 的43.6%,啤酒 行业 3大企业集团的产量合计占全 行业 的31.6%。

    (五)企业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发展态势,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

    “十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食品工业50强中,已有30多家在我国开办合资和独资企业。同时,一批民营食品企业迅速成长,在食品工业中已具有重要地位。2005年,规模以上国有食品企业2039个,实现销售收入3086.7亿元,占15.5%;集体企业1001个,实现销售收入753.4亿元,占3.8%;“三资”企业3910个,实现销售收入5367.5亿元,占27.0%;民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16497个,实现销售收入9664.5亿元,占53.7%,居于主导地位。与2000年相比,国有企业比重降低了近23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提高了4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六)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十五”时期,围绕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甘蔗、果蔬、牛羊肉、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消费市场,初步形成了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如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华东、中南、西南、华北及东北地区猪牛羊禽肉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广西、云南糖料加工产业带,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加工带等。

    (七)食品科学技术较快发展,加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时期,国家组织实施了一批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攻关,重点对稻米、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苹果、肉制品、奶制品等的重大关键技术与加工设备进行研发,攻克了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冷却肉、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苹果汁、玉米变性淀粉等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研制出一批包括48000瓶/小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36000瓶/小时不含气饮料塑料灌装生产线、180000包/班的方便面生产线、4200袋/小时的牛奶无菌包装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高速6色凹印机、双瓶吹瓶机、多层共挤设备、冷冻干燥设备及纸浆模塑机械等技术含量高的食品加工装备,缩短了我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八)食品工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

    “十五”时期,食品工业在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通过实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对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果蔬加工以及特色资源加工等五大 行业 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到2005年底,已建成投产143个项目,年加工转化农产品约900万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带动农户650万多户,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二、“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 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 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结束WTO过渡期,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的关键时期。与“十五”期间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有所不同,在这个时期,食品工业发展既要符合国家总体 规划 ,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要适应全球化过程中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不断提高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将对我国食品工业产生重要影响。

    食品工业的发展机遇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食品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 纲要》的预期目标,“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城市化率提高到47%,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人。根据有关预测,同期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预计将由2004年的37.7%下降到2010年的35%,平均生活水平处于富裕型阶段;农村将由2004年的47.2%下降到2010年的41.6%,平均生活水平从小康型向富裕型阶段转变。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对食品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即:虽然代表食品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将下降,但仍位于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之首,食品消费总量仍将不断增加,商品性消费日益取代自给型消费,工业化食品比重逐步增长,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为食品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原料。“十一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按照农业部颁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划 (2003~2007年)》的方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推动农产品生产专业化、优质化和区域化,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

    (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食品工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农村人口比重大,拥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发展食品工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十一五”时期,在上述重大发展战略的共同推动下,这些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的硬件、软件环境将不断改善,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

    (四)国家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为食品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食品工业主要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其生产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再利用或者还田,具有循环经济的特征。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将更加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将越来越好。目前,一些省区市已经把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五)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食品工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国内食品工业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合理利用国外食物资源保障原料供给,进一步拓展食品工业的国际市场。

    三、“十一五”时期食用植物油工业发展及区域布局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2005年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达到1612万吨,花色品种日益丰富,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缩小。但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存在产能过剩、油料综合利用水平低、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等突出矛盾。其中,大豆油加工原料的国际依存度超过50%,加工能力的70%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一)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控制加工总量基础上,整合现有食用油加工资源,调整结构和区域布局,稳步发展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棉籽油等食用油,加快发展山茶油、红花油、橄榄油、米糠油、胚芽油等特色食用油,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的比重,提高油料综合利用程度,开发利用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同时推进传统豆制品工业化和新兴豆制品加工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特色明显的油脂加工业体系。到2010年,食用油脂产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食用油精加工产品所占比例提高到70%;日处理大宗油料3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厂的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45%;农村一、二级油的消费比例逐步提高。

    (二)区域布局

    油料主产区以现有骨干加工企业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合理的规模;主销区重点培植生产规模大、联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

    在东北和黄淮海等大豆主产区,重点发展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业和大豆蛋白、磷脂等新兴大豆制品加工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个日加工量1000吨以上的大豆制油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在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建成大型食用油深加工基地。

    在南方油菜籽主产区和黄淮海花生主产区,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形成若干个日处理油料1000吨及以上的大型菜籽油和浓香花生油加工企业;在东北、西北等葵花籽主产区,重点发展日处理500吨的中型葵花籽油精深加工生产线。在新疆、山东、河北、山西等产棉区,重点发展棉籽油、棉籽蛋白和脂肪酸衍生物、甘油、棉酚等产品。

    在东北、华东、华中等稻谷产区和玉米产区,大力发展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等谷物油;在西北、西南及中南地区,重点发展油茶籽、油橄榄、红花籽、沙棘、葡萄籽、核桃等特种油料加工。

    二、日化 行业

    中国日化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几个产业集群,两大制造业板块。

    产业集群主要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多最大的日化产品生产地,长江三角洲正成为外商联系海外市场与进军内地市场的非常有利的地区,尤其是上海,已经成为我国日化产品的重要研发中心和市场集散中心,在国际产品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其他还有东北的日化原料基地等等。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日化 行业 基本已形成两大板块,其中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区约占全国70%左右,以上海、江浙为主的华东地区约占20%左右,其它区域约占10%左右。而在华南区,汕头的日化企业总数占广东日化企业70%以上,几乎占据全国日化 行业 的半壁江山。汕头地区整个日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和产业圈,上游核心配套产业集群中,从化工材料、模具、吹瓶到印刷包装等形成了大规模的现代化聚集效应。

    一、2004年中国日化市场规模达到1094亿元人民币

    2004年受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日用化工市场增长速度减缓,但因城乡居民消费拉动,仍有9.4%的市场增长率,市场规模达到1094亿元人民币。日化市场的总体特点表现为:(1)从市场需求看,消费购买量稳步提高,产品渗透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市基本需求饱和,个性化需求和农村潜在基本需求较大。(2)从市场供给看,洗涤和牙膏市场集中度高,市场规模稳定;化妆品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3)从品牌结构看,国际品牌从高端向中端渗透;国内品牌艰守中低端市场,持续竞争力经受考验;跨 行业 强势品牌借机介入。(4)从产品价格看,主要产品单价持续下降,仅洗衣粉品类近3年价格指数下降近35%,沐浴露、洗发水也体现同样趋势。(5)从渠道结构看,商场、超市、专门店、直销等多种形式互补。

    从细分市场看,化妆品市场规模接近580亿。其中,洗发护发品市场容量渐趋饱和,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护肤品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不大稳定,仍处于多品牌竞争状态;美容用品及香水市场容量远未趋于饱和,增长速度较快,市场竞争表现为多品牌竞争格局,尚未出现明显领先的品牌。

    洗涤用品市场规模接近398亿,与2003年相比,增长率稳中有降。其中,洗衣粉市场保持稳定;皂类市场容量一定时期内趋于饱和,增长速度缓慢;液体洗涤剂市场规模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口腔清洁用品市场规模达到70亿,与2003年相比,增长率略下降。从产品结构看,药膏市场占主导,漱口液市场仍占很小比例;从口味结构看,盐味是市场的热点。

    二、2005年日化市场呈现“三足鼎立,平分秋色”态势

    2005年中国日化 行业 市场规模达到1214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1%。日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结构日趋优化,日化市场呈现出“三足鼎立,平分秋色”的态势。

    从细分市场看,化妆品市场的规模接近684亿,总体上表现出:从产品结构看,美容用品比例大幅上升,养护型日常彩妆成为中国市场的发展重点;从产品理念看,补水、防晒、抗衰老和植物是化妆品理念发展的重点,以生物制剂、生物活性提取物、天然植物添加剂为代表的化妆品新原料,仍是产品开发的主导方向和高科技象征的主流;从品牌结构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中、低端品牌结构进一步重构。

    洗涤用品市场的规模接近407亿,总体上表现为:从产品结构看,合成洗涤剂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洗涤剂功能趋向于洗涤效果、使用安全和洗护保养;从竞争手段看,主流方向仍为绿色、植物、节能节水、高效温和、使用安全,技术成为推动洗涤用品 市场发展 的主要驱动力。

    口腔清洁用品市场的规模接近78亿,总体上表现为:从产品结构看,向天然、多品种、多档次、多功能方向发展,功能性牙膏仍是销售热点,如符合中国传统消费习惯的中草药牙膏、符合国际口腔用品发展潮流的增白牙膏等;从市场趋势看,高科技产品深入人心,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容易受到市场欢迎,产品线继续延伸,市场细分日益明显,产品多元化、多功能化成为发展趋势;从品牌结构来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日益被大企业所垄断,建立品牌形象,是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小企业在这一市场内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可以看出,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从市场增长率看,中国日用化工市场均处于增长期。

    从2004、2005年细分市场的市场结构变化看,化妆品市场所占比例很大,市场增长率较高,市场较活跃;洗涤用品市场所占比例较大,市场增长率较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口腔清洁用品市场所占比例很小,市场增幅也很小,城市需求趋于饱和。

    三、市场前景 分析

    目前中国日化 行业 的OEM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但企业层次参差不齐,多数是来样加工和来料加工,真正在中国和国际叫得响的专业日化OEM并不多。如何满足这一领域的发展需求是中国日化OEM的巨大潜在市场。中国市场目前日化 行业 OEM企业的层次、素质、实力普遍低下的现状决定了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的日化OEM基地将是未来市场的领军者,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在目前奠定的良好基础上,中国日化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外资公司在华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多,并均在筹备新品牌的引进,外资公司在华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行业 容量快速扩张,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 行业 扩张提供需求支持, 行业 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预计日化 行业 2008年至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2%-15%之间。整个日化 行业 将呈现出从简单的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产品结构从基本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品牌从外资主导向中外资竞合转变;日化市场将从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的发展趋势。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可行性报告 模板

    更多>>
  •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轮毂,英文名称:WheelHub,WheelHubUnit,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

  •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习惯把城市铁路称为轻轨。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轻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轻轨的说法是按运输方

  •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业废物,即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等。如化学工业的酸碱污泥、机械工业的

  •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