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2009年经济运行 分析
初步测算,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长2.2%;早稻3327万吨,增长5.3%;秋粮37420万吨,下降0.6%。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509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6.4亿头,增长5.7%;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5%。
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分 行业 看,39个大类 行业 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9.7%、12.1%和15.5%。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
2009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 行业 利润同比增长。
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9%,中部地区增长36.0%,西部地区增长35.0%。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 行业 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998亿元,增长16.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32.3%。
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
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
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
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
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6%,经营净收入增长5.2%,财产性收入增长11.6%,转移性收入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2%,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2.2%,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0%,财产性收入增长12.9%,转移性收入增长23.1%。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
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0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38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国内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2010年中国经济双稳运行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增量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尚待恢复,初步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9.5%左右;由于中国出口表现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出口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大边际变量,出口仍然较弱造成产能过剩,压制价格上涨幅度,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3%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速.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出台.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2009年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增长已经减缓。7.5万亿新增信贷规模低于2009年的增长水平。对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也会抑制投资增长,2009年11月、12月投资增速已经回落到20%。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左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医改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中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汽车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 。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在2010年将出现递减效应。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5%,实际增长15%左右,低于上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小幅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度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外贸扶植政策2010年会继续发挥作用。美国、欧洲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内需强劲有助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
初步预计,2010年中国出口将增长10%左右,进口增长13%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2000亿美元左右,与上年持平。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木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维护生态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开源"就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鼓励进口木材及其制品;"节流"就是节约和高效利用木材。
制订政策法规,促进木材节约和高效利用。早在1951年我国就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节约木材的指示》。上世纪80年代专门成立了国家经委木材节约办公室,即现在的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木材节约(包括木材综合利用、木材保护、废旧木材回收利用及木材代用等)政策、标准拟订,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示范项目,宣传与培训等工作。在1984年颁布实施的《森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近几年,我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鼓励木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法规。主要有: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8号)。其中明确要求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发展高效木材加工业,提高木材资源利用效率。(二)推行木材保护技术,延长木制品使用期限。(三)建立废旧木材回收利用机制,实现木材资源循环利用。(四)发展木材代用,优化木材消费结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要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 研究 、开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发展生态林业,鼓励和支持林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采用木材节约和代用技术,开展林业废弃物和次小薪材、沙生灌木等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其中明确要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
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木材节约与高效利用科研开发与项目示范。我国政府每年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林业,而且对木材节约与高效利用政策 研究 和示范项目也给予财政支持。其中,1980年~1997年,我国对木材节约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投入资金总额近4.3亿元。1979年~2007年中国仅在林业重点工程上的投资就达2105亿元。2008年我国政府发布了《林业 产业政策 要点》。明确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对企业从事农、林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近几年来,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木材综合利用项目资金1亿多元。2006年起,中央政府还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由木材节约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木材节约代用发展战略 研究 与木材保护工程》示范项目。
2、我国木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标准规范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标准化工作,专门设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这一职能机构,并对标准制定给予财政资金支持。近几年,在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木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受商务部委托参与了国家《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 规划 》和《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 规划 》的 研究 与起草工作,并率先建立了木材节约代用标准子体系及中国商用木材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在以上 规划 中,共列入节材标准155项。目前,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已经组织完成了30多个木材保护国家标准或 行业 标准的起草工作,部分标准已发布实施。可以说,我国木材保护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同时,我国政府投资建设了木材保护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国家木材保护技术开发与培训基地。
3、相关标准
1)干燥锯材(毛料)含水率,是木材干燥质量的首要质量指标,它与木材加工及使用质量、与木制品的尺寸稳定性紧密相关。为了规范干燥锯材含水率及其确定,国家标准《锯材干燥质量》(GB/T6491-1999)对此作了具体的规定:“干燥锯材含水量水率即锯材经过干燥后的最终含水率,按用途和地区考虑确定,以用途为主,地区为辅。”按地区考虑是以各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为依据。干燥锯材含水率应比使用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低2%-3%考虑。
对于干燥质量等级要求高(一级)、用途精密、使用范围跨越较广的木制品,其含水率一般规定的比较低,这与木材吸湿稳定含水率低于解吸稳定含水率及湿滞后等原因有关。但将木材干燥到低的含水率,敢做过程时间延长,费用要增加。因此,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与条件,在规定的上下限范围内适当加以确定。
上述标准时就全国范围考虑制订的。我国幅员辽阔,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着地区、季节、木材尺寸等诸多因素而变化;木材本身地又因树种、材种、结构、含水率等不同而条件各异;有些木制品或半成品销售国外使用等等情况,复杂多变,须要因用途制宜,因材制宜并在时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适当确定干燥锯材的含水率。
2)《木材干燥术语》(GB/T15035-2009),界定了有关锯材干燥方法、设施、工艺、缺陷、质量、理论等方面的术语。适用于锯材干燥生产、干燥工程设计及撰写学术论文、编著专业书刊等。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