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是在1955年开始从牛胆汁中提取胆红素,也可从猪胆汁中提取。在猪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在0.06%左右,因此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从猪胆汁中提取的。目前,胆红素生产方法众多,主要有2条途径:1)先用乙醚、乙醇提取后的胆汁剩余物,再用三氰甲烷提取胆红素;2)先制备胆红素钙盐,盐酸酸化,三氯甲烷提取。
第1种途径直接用氯仿提取,收得率低,只能达到0.0164%~0.0168%.因为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胆红素结合物——结合胆红素,所以直接氯仿提取不尽合理,第2种途径为胆红素钙盐法,其收得率可增加1~2倍,但生产周期长,相应成本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胆红素的需求量增大,经济效益的提高,胆红索生产工艺的 研究 和探讨也更加深入。在氯仿直接抽提法和胆红素钙盐间接抽提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创新了无醇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色层快速提取法等提取胆红素新方法。
无醇法提取分离胆红素,是在钙盐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即在制成胆钙盐酸化后,酸化物直接加氯仿和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再用盐酸调PH值至l,于60℃回流提取2小时,将氯仿层分离,上层残渣反复提取2~3次,真至提取液不显桔黄色为止。将氯仿液合并,蒸馏回收氯仿得胆红素。该工艺革除了醇析工序,节约了乙醇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胆红素收率与钙盐法大致相同,成品含量达80%以上。
离子交换树脂法,是一种提取分离胆红素新方法。该法的基本方法是将胆汁用碱液处理,用经预处理的离子交换树脂加热吸附1-2次,吸附后用盐酸酸化,酒精去杂,再加氯仿溶液浸取洗脱,回收浓缩氯仿得胆红素。该法生产周期短,解决了钙盐法胆红素易于氧化的同题,收率约在万分之三左右,含量80%以上。但该法由于上柱操作,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且树脂吸附不完全,影响胆红素收率。
色层快速提取法,是根据胆汁中胆红素、胆汁酸等的一些特性而试验成功的一种新方法。该法的基本步骤是:在胆汁中加八少量氯仿和抗氧剂,然后升温到一定温度,加碱调节PH值,使胆汁中胆汁酸转化成可溶性盐,然后按一定量补加氯仿,加盐酸调PH值,加热回流,使胆红素充分溶解于氯仿中,用分液漏斗分液(此时可观察到三层:下层为胆红素氯仿溶液,颜色较深,中层为胆汁酸层,颜色为淡黄色,上层为水层,故此法称为色层法)。将下层氯仿层放出再加少量氯仿于分液漏斗中,充分搅匀,放出氯仿层合并,浓缩回收氯仿,得胆红素。该法生产时问短(约需3~4小时),操作方便,所需仪器设备少,胆红素收率较高,约为万分之三至四,含量在80%以上。
以上几种分离提取胆红素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不同情况(如生产量的大小,操作人员素质,胆红素的收率和含量等)采用不同方法,使胆红素收率提高,质量稳定,经济效益和劳对生产率提高。
第二节 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或流程
这里以胆红素钙盐法为例,简单介绍生产工艺流程:
胆红素钙盐法生产工艺流程图
1、钙盐的制备。取新鲜胆汁1kg,加入4~4.5倍澄清饱和石灰水,搅拌均匀,加热至95℃,捞取液面橙红色胆钙盐,并趁热压干。
2、酸化。于钙盐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捣成糊状,过60目筛,加入1%的NaHSO3。在搅拌下加入HAc调pH=1~2,静置30s,过滤得沉淀。
3、乙醇处理。沉淀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捣成糊状,再加入300~400mL95%乙醇和0.5%的NaHSO3,搅拌均匀,使pH=3~3.5,静置,虹吸祛除乙醇(可回收),下层加入适量40~50℃温水,静置分层,虹吸祛除下层废水。
4、提取。于收集物中加入氯仿400mL,回流提取或不断搅拌抽提,然后在分液器分层,收集下层氯仿层,于常压下蒸发出氯仿(水浴温度小于85℃),于残留物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继续蒸馏直至无氯仿味,趁热过滤,抽干,真空干燥得成品。
第三节 国内外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
胆红素的生产技术将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预测其发展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通过对胆红素现有生产工艺进行试验和考察,改造现有工艺,发现由胆汁提取胆红素新方法.使胆红素收率提高,成本降低。
其二、胆汁原料来源缺乏,而胆红素需求量大。因此,必须开拓新的原料来源,提高胆红素产量。据文献报道:血红素可用加有抗凝剂的全血或红细胞为原料来制备,血红分解后先生成胆绿素后生成胆红素,催化前一步反应的是徵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催化胆绿素变成胆红素的酶是胆绿素还原酶,可以通过这两种酶的作用,使血红索分解而制得胆红素。此种方法已有文献报道,这为综合利用动物血液资源,开发胆红素生产原料来源,提高胆红素的产量,有益人民身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其三、用人工台成胆红素。现在胆红素的化学结构已经 研究 清楚,它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还原产物,是由四个吡咯环通过亚甲基(-CH2-)和次甲基(=CH-)连在一起的开链所组成的,属于二烯胆素类,在新鲜的胆汁中,和一个或两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结含成复台物而存在。因此可以通过人工有机合成的办法制取胆红素,使其结构与游离胆红素的化学结构相似(当然仍需经过药理和临床验证)。关于人工合成胆红素,国外已有文献报道。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