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内放免仪项目产品市场竞争现状
一、成本竞争 分析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电子元器件 行业 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1-11月,中国电子元件制造 行业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837,970.00千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4.03%;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6,298,331.00千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12.5%。2009年1-11月,中国电子器件制造 行业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7,010,102.00千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0.0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969,793.00千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49.51%。
2009年6月后,电子元件 行业 市场慢慢复苏,其市场价格也企稳回升。2010年电子元件市场整体情况要好于2009年,其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我国放免仪的生产成本势必有所增加。
二、价格竞争 分析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高、低两端产品都出现了问题。低端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价格居然比成本还低,而高端的心脏起搏器等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又高得离谱。在这个有600亿元销售收入的市场上,低价值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能过剩,低价恶性竞争。高价值的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营销方式竞争 分析
1、传统营销模式
即自建全国营销队伍,服务医院终端。这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几大合资制药企业成功的模式,也是后来很多国内制药企业屡试不爽的模式。选用这种模式的企业一般有较强实力。在营销上,谁占领以终端,谁就占领了市场。建立自己的全国性营销队伍网络,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投入产出可控。
这种模式对企业的核心要求是产品要卓越,使医生有理由处方你的产品。这对于国产西药来讲会有一些困难,因为国内西药制剂更多的是仿制药品。但目前大多数国际制药巨头都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合资药厂,他们的学术推广很到位,这也给国内企业创造了条件,一些“METOO”产品在医生处方上进行了“拦截”。而中药的营销空间则很大,可以给医生很多处方的理由。中药医院营销的难题在于,中药理论得让西医明白并接受,因为西医的数量和处方比中医多得多。
2、代理招商模式
这种模式切合市场实际,发展迅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掌握着医院终端资源的医药界人士,突然发现一个商机:国内数千家制药企业,其产品都希望销往医院,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能力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商业批发企业只有药品配送能力,不具备代理产品的推广能力,而处方药的推广,必须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沟通才可能让医生认可。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有这方面社会资源的帮助来实现产品销售,于是,很多掌握着医生终端资源的专业人士发展成了药品的“自然人代理”,药品的营销外包市场也自然形成。
从目前整个医院市场来看,医院销售中有20%以上的产品来自“自然人”代理的产品。这种模式的成功,是因为它整合了社会上所有的优势资源,使药品流通链条上的每一分子都实现了自己利益上的最大化,而运营管理成本最低。
第二节 国内放免仪项目产品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75%。受巨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吸引,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世界医疗器械前十强中有八家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我国除在超声聚焦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10年左右。美国GE 、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等国外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美国GE 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分别在CT 、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血管造影设备产品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我国企业软件开发能力和精密电子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出现了一批如深圳迈瑞、沈阳东软、万东医疗等从事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的优秀企业。
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竞争优势明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基础医疗设备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5%,这为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基础医疗器械主要以中小规模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要求。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和精密制造领域不断进步,目前在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出现一批如新华医疗、鱼跃医疗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我国产品的竞争下,欧、美、日等国家医疗器械公司正逐步将在本土生产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医疗器械产品通过OEM或ODM等方式转移到中国制造。我国医疗器械 行业 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2006年医疗器械类商品的进出口总值为 10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7%,其中出口68.71亿美元,同比增长28.58%;进口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