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价格 分析
一、价格趋势 分析
胆红素是人工牛黄的主要原料,同时临床上对胆红素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胆红素价格非常昂贵,曾经价格高达6.5万元/公斤,引发了胆红素提取热,随着提取工艺的进步及技术的不断提高,胆红素产量有所增加,当前价格基本在2.8万元元/公斤(含增税),胆红素价格呈现了下降的态势,除非有更加简化的提取工艺,否则预计后市价格基本稳定。
二、价格影响因素 分析
1、市场需求影响
胆红素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于牛黄的需求非常大,而天然牛黄数量有限,不得不用人工牛黄代替,而人工牛黄的主要原料有胆红素,因此促进了市场对胆红素的需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国家对部分药品限制使用人工牛黄致使胆红素价格出现了下调。
2、工艺技术影响
胆红素产品受成本影响不大,主要提取原料动物胆汁非常廉价,但是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提取,我国可以规模提取胆红素初期,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致使胆红素提取效率收到影响,价格昂贵,后期随着工艺改进,价格有所下降。
第二节 主要销售模式
胆红素销售比较集中,直营网络集中力量进行针对性的销售。
1、胆红素主要销售渠道形式
目前市场上胆红素经销市场渠道形式一般有四种:一种是完全经销商,一种是经销商加办事处,一种是完全直营制;一种是网络销售。
传统经销的优势众所周知,网点密、销售积极,与众多民营胆红素企业形成战略同盟,促进了 行业 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对于胆红素生产企业来说传统经销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弊端有:一、品牌忠诚度不高,容易被价格等因素左右;二、经销商层次水平不一,难以与企业形成战略同盟;三、中间渠道过多,对胆红素销售和服务产生不必要的影响。这些主要的原因逐渐形成胆红素生产企业的发展瓶颈。
2、胆红素生产企业销售模式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把公司的产品和传统的产品进行区分,看销售模式的区分就不难理解,胆红素是工业专用,客户群有别于医用电子内窥镜。
其次,销售模式不同、客户群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市场资源,我们给市场资源的定义就是有志于提升事业境界,有实力、有社会资源的精英经销商,这是直接关系到市场成败的关键,我们把自身的专业技术、专业产品、专业服务和这些资源整合相互促进,形成强强联合,市场拓展就事半功倍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
最后,把握关键即——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因素,从而在当地区域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第三节 用户 分析
一、用户关注的因素
由于胆红素价格昂贵,因此用户普遍关注胆红素价格,其次是品质,人工牛黄生产企业对于品质的关注优于价格。
二、用户购买渠道 分析
胆红素购买渠道以直销为主,专卖店形式并不受用,网络销售也占有一定份额。
第四节 市场概述
胆红素是市场上紧缺的医药原料,临床验证胆红素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具有清热、解毒、镇静、降压、促进红细胞增生、抗结自由基和防止机体衰老等多种功能。巨大的商机吸引着国外众多医药企业瞄准了这一在药物中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产品,纷纷抢时间进行 研究 开发。但受原材料、生物稳定技术、无菌灌装技术等技术的制约,各厂商的产品纯性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价格行情也不尽相同。
外国胆红素公司都具有一个完善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具有发挥公司内部技术力量的机制,而且拥有良好的运作体系,这些体系充分利用了其国内大专院校,甚至国外人力资源,协作 研究 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探索新路线、进行生产和科技创新。此外,还有政府出资和 行业 性共同 研究 的开发计划,这些表明国外胆红素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 研究 创新的大型综合体。
外国胆红素公司都千方百计使生产合理化,力求降低成本。生产中抓住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来提高竞争力。外国公司将科技创新、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外国公司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是充分的。
第五节 主要国家发展概述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品消费市场,日本在胆红素方面起步较早,凭借日本国内先进的技术实力,胆红素取得了长足进步,日本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上仅次于美国,目前共有生物制药公司约600家,而且不断加强世界市场的开拓,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目前,日本在这一领域的地位依然重要,但随着欧美医药市场的饱和,日本制药龙头企业转变经营战略,大举开拓中国等亚洲国家医药品消费市场。
欧洲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上稍落后于日本,虽然近两年来欧洲在生物技术的投入和新公司成立的数量上急速增长,目前欧洲的生物制药公司约有300家,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西欧胆红素消费主要集中在德、英、法等国,年均增长率为3%-5%。近几年来,欧洲的几家大公司产量也逐年上升,未来其绝对量和消费比例将均高于美国。
60年代至今,美国的生物药类产品增加了20倍。消费者健康需求逐年上升,市场潜力大,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目前,美国共有生物制药公司约1400家,其中形成规模生产的有20多家公司。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