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界定及主要产品
电力供应 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指利用电网出售给用户电能的输送与分配活动,以及供电局的供电活动。
第二节 行业 主要特征及发展历程
一、主要特征
供电系统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分为国家电力公司、网局/独立省局、地区和县电力公司四级;全国共有地区以上供电局约280个。总体架构为金字塔形,上层对下层进行严密的控制。
电力生产的产品是电能,其有着发、输、配、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储存的特点。由发电系统向供电系统售电,供电系统将电经由高压电网送往全国各个城市并售给每个用电户,其中的资金结算由电网的计量关口电能表确定,是一个复杂严密的过程。电力销售供应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遍布全国,关系到经济生产的基础,存在很多高安全要求的设备,需要实时监控和定期进行检修维护。整个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电力销售供应图
二、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个“电网”出现在1882年上海。严格地说,这只是一条低压输电线路,还不能算是一个电网。到1936年,随着电厂装机容量的增大和供电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万伏以上的高压输电线路,电网已逐步成形。1937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国刚刚发育的电网遭受了严重破坏。
“一五”期间,我国送变电建设中还有一个突出的成就,就是研制并推广了钢筋混凝土电杆。但自“大跃进”开始,电网 规划 便成了一纸空文,在建设电源点时,很多工程只有电厂的联入系统设计而没有整个电网的 规划 与设计。十年动乱期间,更是把电网视为“条条专政”加以错误的批判。种种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了电网的正常发展。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以此为标志,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送电和大电网互联历史新阶段。
1989年9月,葛上+-500输电线路(120万千瓦)投产,华中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在中国首次实现非同步跨大区联网。2003年5月,三峡龙泉至江苏政平+-500输电线路(三常线,容量300万千瓦)双极投运,华中电网与华东电网实现跨大区强联。
2001年5月,东北绥中电厂至华北迁西姜家营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2001年12月,福州至浙江金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福建省并入华东联网;2002年4月,三峡至万县500千伏线路投产,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实现同步交流联网;2003年9月,河南新乡至河北邯郸500千伏输电线路投产。华中与华北以交流联网;2004年6月,三峡到广州+-500直流输电线路投产,线路全长975公里,输送容量300万千瓦。加上此前投产的湖南鲤鱼江电厂至广东韶关500交流输电线路,华中电网与南方电网以500千伏联网;2004年 月,山东至河北线路建成,山东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未运行);2005年4月,河南灵宝变电站附近建设一座背靠背换流站,连接原陕西秦岭电厂至河南三门峡的线路,西北电网与华中电网实现直流背靠背联网;南方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海南与广东的联网已起步。(目前计划是海底电缆动工。) 经过50多年的建设,由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六大跨省区大电网组成的供电网络,覆盖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巍巍铁塔,铮铮银线,织成锦绣中华的壮丽画卷。
目前,中国电网,已经站在了世界电网的先进先列。
第三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具体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 规划 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第四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1996年4月17日国务院令第196号发布《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自1996年9月1日起实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电力供应企业和电力使用者以及与电力供应、使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除本条例另有规定外,在发电、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电力供应企业应当连续向用户供电;因故需要停止供电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事先通知用户或者进行公告:
(1)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需要停电时,供电企业应当提前7天通知用户或者进行公告;
(2)因供电设施临时检修需要停止供电时,供电企业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重要用户;
(3)因发电、供电系统发生故障需要停电、限电时,供电企业应当按照事先确定的限电序位进行停电或者限电。引起停电或者限电的原因消除后,供电企业应当尽快恢复供电。
《用电检查管理办法》,为规范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行为,保障正常供用电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据《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制定。该办法列六章,三十五条,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电网经营企业、供电企业及其用电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的用电户,必须遵守该办法。
在“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 规划 中,已经提出了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的方针。
第五节 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上游产业
我国发电方式主要有四种: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厂。电力供应 行业 的上游 行业 有煤炭 行业 ,煤炭 行业 改善很多,技术水平提高,产量提高,发展稳定。
(1)煤炭 行业 资源保障程度提高。
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3412亿吨,比2005年增加约3000亿吨,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增量的90%以上,为煤炭开发战略西移奠定了基础。
(2)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生产煤矿技术改造和大中型煤矿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现代化煤矿。生产煤矿技术改造和大中型煤矿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现代化煤矿。2010 年,全国煤炭产量32.4 亿吨,比2005 年增加8.9 亿吨;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661 处,产量18.8 亿吨,占全国的58%;建成安全高效煤矿359 处,产量10.2 亿吨;千万吨级煤矿40 处,产量5.6 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65%左右。原煤入选能力17.5亿吨/年,入选原煤16.5 亿吨。
(3)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统筹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加强矿区总体 规划 管理,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一批大型矿区已成为综合能源基地的主体。2010 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28亿吨,占全国的87%;10个基地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其中神东5.6亿吨,晋北和蒙东超过3 亿吨,云贵、晋东和河南超过2 亿吨。
(4)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
相继组建了一批区域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形成了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山西、河南等省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千万吨级以上企业47家,产量占全国63%。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5家,产量占25%,比2005年增加4 家、产量比重提高19 个百分点;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10家,产量占19%,比2005年增加7家、产量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5)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特厚冲积层建井技术国际领先,年产600 万吨综采成套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取得突破,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二、下游产业
电力供应 行业 的下游 行业 涉及各个 行业 ,譬如制造 行业 、餐饮 行业 、纺织 行业 等,都需要电力来进行生产产品,需要电力来照明,生活中无处不在。任何 行业 都需要电力供应,随着科技的提高,更多 行业 机械化,对电力供应 行业 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只会增加。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