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界定及主要产品
1、《BT 4754-2011 国民经济 行业 分类》中将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 行业 归类为“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代码“3552”, 指用于传递动力,实现机械输送和提升重物的基础件,铰接式链条等机械传动装置的制造。
2、包括:齿轮和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摩擦传动装置、齿轮箱及其他变速装置;链条:输送链条、传动链条、起重链条、特种链条,以及铰接链的零件等;自行车用滚子链、摩托车用滚子链、其他滚子链;传动轴及曲柄(包括凸轮轴、曲柄轴);滚珠或滚子螺杆传动装置;离合器及联轴节:包括离心式自动离合器、压缩空气离合器、万向节等;飞轮及滑轮,包括滑轮组等;带齿的轮,链轮及其他传动元件。
第二节 行业 主要特征及发展历程
1、 行业 特征
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实现了原动机至执行部件的动力和运动的传递,主要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起调节扭矩、调整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的作用。作为机械产品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中间环节,传动设备的应用十分广泛,针对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产品,其精确度、平稳度、寿命等有不同的要求。
2、发展历程
中国齿轮工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齿轮 行业 的年产值由2000年的240亿元增加到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7%,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 行业 。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 行业 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
2006年,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0262818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823824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6652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5%。
中国齿轮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品开发慢、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管理薄弱、信息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现阶段齿轮 行业 应通过市场竞争与整合,提高 行业 集中度,形成一批拥有几十亿元、5亿元、1亿元资产的大、中、小规模企业;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开发,形成一批车辆传动系(变速箱、驱动桥总成)牵头企业,用牵头企业的配套能力整合齿轮 行业 的能力与资源;实现专业化、网络化配套,形成大批有特色的工艺、有特色的产品和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名牌企业;通过技改,实现现代化齿轮制造企业转型。
“十一五”末期,中国齿轮制造业年销售额可达到1300亿元,人均销售额上升到65万元/年,在世界 行业 排名中达到世界第二。2006-2010年将新增设备10万台,即每年用于新增设备投资约60亿元,新购机床2万台,每台平均单价30万元。到2010年,中国齿轮制造业应有各类机床总数约40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0万台,数控化率25%。
第三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GDP增长 分析
2005年-2011年我国GDP增长变化图
单位:亿元
二、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具体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
规划
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第四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1、《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 规划 》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配套需求,以产品突破为主攻方向,密切产需合作,加强基础技术 研究 ,加速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寿命的升级,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力度,营造有利于“三基”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环境,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发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重大装备的配套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 规划 制定、政策引导、组织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三基”产业发展的环境。
(2)坚持产需合作,促进专业化生产
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建立基于利益相关和共赢的新机制,在“三基”企业与主机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鼓励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主机制造厂参与发展其所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并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3)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影响“三基”产品性能、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 行业 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4)坚持重点突破,推动产业整体提升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予以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产品、工艺和知名品牌。在实现局部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提升“三基”产业的整体素质,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2、相关标准
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技术标准
第三节 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上游产业
目前,钢市面临着“需求跟不上、库存狂跌、产量全面过剩”的现状,也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制约着钢价走势。近期的国内钢市,可谓三大负面因素齐集,一是成交不佳;二是钢材期货市场弱势震荡;三是钢厂产量再创新高。
今年第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 行业 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 行业 。5年来,我国钢铁业产能迅速扩张。2007年我国粗钢产能不过5.5亿吨,如今已经达到9亿吨。而根据钢铁“十二五” 规划 ,我国的粗钢需求量峰值不过7.7亿吨至8.2亿吨。
截止到2012年4月20日,全国26个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和中厚板)社会库存量为1706.3万吨,较前一周下降38.7万吨,库存连续九周下降,库存下降继续加速。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2011年4月22日),总库存高出105.8万吨,螺纹钢和线材总库存更是比去年同期高出139万吨,增幅均继续扩大。
二、下游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 行业 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各 行业 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前国家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重点领域之一,同时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五个重点方向,即航空装备、卫星及其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五个重点方向的 规划 已经编制完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发布。
“十一五”期间,装备(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装备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2010年全 行业 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9%,占全部工业的19.35%。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以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千伏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资本结构趋向多元化,主要 行业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 行业 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连续五年实现贸易顺差,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常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港口装卸机械、水泥成套设备等制造领域,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口增长迅速。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