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国内 市场发展 特征 分析
一、产业成熟度 分析
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生命周期判断
二、 行业 企业分布情况 分析
我国增产丙烯助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陕西、河北等地,增产丙烯助剂生产企业主要依附于石化企业,因此其分布和石化企业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产品市场开发情况 分析
80年代Mobil公司采用ZSM-5沸石催化剂作为FCC催化剂的添加剂以增产丙烯,丙烯收率提高50%~100%。2004年,Mobil公司和Kellogg公司合作提出了Maxofin工艺,用高ZSM-5含量的添加剂与改进了的FCC装置结合,其目的是不需要采用苛刻的操作条件和提高蒸汽消耗,就能使Minas减压柴油作为原料的丙烯收率达到18%。
四、产品售后服务体制现状
作为丙烯生产的专用产品,其售后体制不需要像高科技产品那样完备,一般产品售出后无质量问题,基本不会发生纠纷,好的售后是维系客户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回访是维系老客户的主要方式。
五、用户的特殊要求 分析
增产丙烯助剂专业化强、批量小的社会化产品主要按照定制生产模式进行,定制生产流程包括:了解客户对产品的各种指标的需求,在实验室合成样品,由客户对样品的各种性能进行检测;检测达到客户需求后,在生产环节对配方及工艺进行调整,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六、 行业 经营模式
1、订单生产模式
作为石化企业的长期供应商,一般会根据丙烯装置的产能情况确定产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根据订单进行生产。
2、库存生产模式
长期适销的社会化产品固定需求增多、固定的客户增多时,定制生产将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将由定制生产模式转成库存生产模式。
第二节 增产丙烯助剂国内市场供需现状 分析 及发展预测
一、增产丙烯助剂国内市场供需现状 分析
(一)产量增长情况
2003-2011年增产丙烯助剂产量及同比增长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同比增长 |
2003年 | 0.93 | - |
2004年 | 1.03 | 10.75% |
2005年 | 1.23 | 19.42% |
2006年 | 1.33 | 8.13% |
2007年 | 1.72 | 29.32% |
2008年 | 1.93 | 12.21% |
2009年 | 2.33 | 20.73% |
2010年 | 2.34 | 0.43% |
2011年 | 2.25 | -3.85% |
(二)产量地区分布情况
2011年增产丙烯助剂生产区域结构
(三)需求量增长情况
2003-2011年增产丙烯助剂需求量及同比增长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同比增长 |
2003年 | 0.93 | - |
2004年 | 1.03 | 10.75% |
2005年 | 1.23 | 19.42% |
2006年 | 1.33 | 8.13% |
2007年 | 1.72 | 29.32% |
2008年 | 1.93 | 12.21% |
2009年 | 2.33 | 20.73% |
2010年 | 2.34 | 0.43% |
2011年 | 2.25 | -3.85% |
(四)需求地区分布情况
2011年增产丙烯助剂需求结构分布统计图
二、 增产丙烯助剂国内市场供需发展预测
(一)产量增长预测
2012-2016年 增产丙烯助剂产量及同比增长预测表
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同比增长 |
2012年 | 2.47 | 9.78% |
2013年 | 2.76 | 11.74% |
2014年 | 3.09 | 11.96% |
2015年 | 3.42 | 10.68% |
2016年 | 3.85 | 12.57% |
(二)需求增长预测
2011-2016年增产丙烯助剂需求量及同比增长预测表
单位:万吨
年份 | 需求量 | 同比增长 |
2012年 | 3.60 | 7.55% |
2013年 | 3.94 | 9.36% |
2014年 | 4.39 | 11.42% |
2015年 | 4.77 | 8.66% |
2016年 | 5.07 | 6.29% |
第三节 增产丙烯助剂进出口情况 分析
2008-2011年中国 增产丙烯助剂进口数量金额统计
单位:万吨,万美元
年份 | 数量 | 金额 | 比去年同期±% | |
数量 | 金额 | |||
2008年 | 0.81 | 3261.65 | ||
2009年 | 0.74 | 3134.45 | -8.8 | -3.9 |
2010年 | 1.11 | 4883.72 | 49.9 | 55.8 |
2011年 | 1.29 | 6436.74 | 16.4 | 31.8 |
2008-2011年中国 增产丙烯助剂出口数量金额统计
单位:万吨,万美元
年份 | 数量 | 金额 | 比去年同期±% | |
数量 | 金额 | |||
2008年 | 0.18 | 570.25 | ||
2009年 | 0.31 | 493.27 | 68.1 | -13.5 |
2010年 | 0.19 | 709.50 | -38.7 | 43.8 |
2011年 | 0.19 | 1142.30 | -0.2 | 61.0 |
第四节 SWOT 分析
1、优势
目前中国增产丙烯助剂的优势表现在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方面,省去了从国外运输的费用,其价格比国外产品低。
2、劣势
我国增产丙烯助剂在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 研究 相对国际水平总体滞后。对专用催化剂的基础 研究 、开发应用 研究 投入不足,产品以模仿和跟进为主,无法完全满足国内生产与科研的需求,制约了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3、机会
近年来我国丙烯消费增长迅猛,国内丙烯生产能力低于总需求,丙烯进口增长幅度很大,以至丙烯国内市场价居高不下。催化裂化是丙烯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催化裂化过程中使用选择性提高液化气丙烯浓度的增产丙烯助剂,投资少、操作简便、生产方案灵活,是挖掘催化裂化装置增产丙烯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十分理想的技术途径之一。
4、威胁
由于我国增产丙烯助剂研发技术水平有限,大多数的产品需要进口。我国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存在的威胁主要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 研究 设备和基础条件差、研发的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第五节 波特五力模型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 行业 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就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来说,能满足如下条件:
1、供方 行业 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至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2、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至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3、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由于我国的增产丙烯助剂产品很大一部分靠进口,因此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很强。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 行业 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来说:
1、购买者的总数多,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少,占了卖方销售量的比例很小。
2、卖方 行业 由数量不多的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由此 分析 ,增产丙烯助剂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弱。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 行业 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 行业 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 行业 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而对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来说,对于新进入者初入此 行业 的难度较大,因此新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四、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同 行业 或不同 行业 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 行业 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
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
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
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
具体就增产丙烯助剂 行业 来说,其替代品或相似品较少,替代主要体现在丙烯增产技术方面。
五、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大部分 行业 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对增产丙烯助剂产品来说存在于现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较小。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