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进口食品是指非本国品牌的食品,通俗的讲就是国外食品,包含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内分包装的食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直接辨别食品是否为进口食品的方式为条形码。通常,商品条形码为“69”字开头的是在中国内陆生产,“471”开头的是在台湾生产,“489”开头的是在香港生产,“958”开头的是在澳门生产,除此之外的其他条形码即为进口食品。
进口食品主要有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糖及糖食;可可及可可制品;谷物、粮食粉、淀粉或乳制品;糕饼点心;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它部分的制品;杂项食品等等。
第二节 产品发展历程
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近代食品工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阿培尔在1810年提出用排气、密封和杀菌的基本方法来保存食品的“食品贮藏法”。随着该方法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罐头厂于1829年建成。1872年美国发明了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乳制品的生产于1885年正式成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18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食品工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随即产生了,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面粉厂,这就是近代利用机械进行加工的食品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利用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其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各国所重视,且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食品消费历来就备受重视。但是,我国的食品消费基本上是处于“原始状态”,即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一直以直接的农产品消费为主。由于我国的小农经济特征非常明显,农村经济普遍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这使得我国的食品工业的发展远远晚于西方国家。我国食品工业总体呈现出起步晚、发展慢、技术水平低、核心技术依靠进口等的特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食品工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如图16-1所示。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食品工业可以初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平稳缓慢增长阶段(1952~1990年)
我国现代化的食品工业是“进口型”的,开始于清末进口机械进行的面粉加工。但是从机械引进之日起,多年的发展都比较缓慢,真正比较系统而稳定的发展还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1952年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为82.8亿元,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72%,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农业国的特点。经过38年的发展,到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36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了10.4%。在这一阶段,食品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为24.31%左右,但是由于原有的基础非常薄弱,所以一般增长额都在百亿元以下,年均增长产值只有33.61亿元左右。到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从业人员总计达429万人,分 行业 的基本建设投资,食品制造业为15.85亿元、饮料制造业为8.04亿元、烟草加工为1.13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4.12亿元、6.99亿元、0.95亿元。
从这一阶段食品工业的进出口状况来看,食品工业的贸易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出口产品的数量、种类、加工深度等都非常有限。1952年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都比较低,且统计数据不全。从有较好连续性的统计数据看,1980年我国海关统计的食品工业出口总额为31.23亿美元,同年进口额为44.74亿美元,存在逆差13.51亿美元。从具体商品类别来看,进出口总额占比最大的为食品加工和制造类产品,饮料和烟类产品进出口比例非常小。到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品进出口金额分别为44.74亿美元、71.12亿美元,实现顺差26.38亿美元。食品类产品出口实现了较大的转变,但是饮料和烟类产品的进出口额仍然很低,见下表。
1980-1990年食品工业产品贸易比较
产品 | 出口 | 进口 | ||
1980年 | 1990年 | 1980年 | 1990年 | |
食品及主要使用的活动物 | 29.85 | 66.09 | 29.27 | 33.35 |
饮料及烟类 | 0.78 | 3.42 | 0.36 | 1.57 |
动植物油脂及蜡 | 0.6 | 1.61 | 2.39 | 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