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6年国民经济发展与家纺 行业
一、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经济继续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进一步趋好,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顺差较大,呈现出“多、快、好、稳”的特征。在实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以股市为代表的虚拟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形成了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步繁荣的新格局。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向好的,是国家在宏观上精心调控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前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经济增长的步伐加快
2005年底和2006年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 研究 机构曾预言200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下降的趋势。然而,首季的开局形势就预示了2006年不仅是一个高增长年份,而且在需求全面趋旺的情况下有可能达到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峰值。
从需求角度来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出口增长26.6%。在“三驾马车”的有力拉动下,当季GDP增长10.3%,与修正后的2005年GDP全年增速相比,加快0.1个百分点。到了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但投资需求进一步高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30.9%。这样,第二季度GDP增长11.3%,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国家自4月份开始相继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并在第三季度显现出初步效果,当季投资增长27.3%,较二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消费和出口增速较二季度分别提高了0.7和1.3百分点,使得第三季度GDP仍然取得了10.4%的增长。
从生产角度看,在需求趋旺的强劲带动下,三次产业增长步伐加快。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中,除油料减产外,其他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夏粮增产74亿公斤,早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面积略有增加,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在9800亿斤以上,连续3年实现丰收。二是工业生产在投资、出口需求的强劲带动下进一步提速。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一度曾达到19.5%的月度峰值,1-11月份累计同比增长16.8%。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来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长4.9%,第二产业增长13.0%,第三产业增长9.5%。预计全年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增长较快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
2、市场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尽管需求旺盛,但在要素供给和生产进一步加快的支撑下,2006年国民经济总的供求关系基本上是保持平衡的,反映在价格水平上,是一个基本稳定的形势。
尽管前一个时期粮价有所波动,消费价格涨幅尚在可控范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与此同时,1-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也都在可控范围。
3、国际收支顺差较多
随着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贸易盈余持续大幅增加。中国经济活力的进一步进发,也吸引着外资不断进入。国际收支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项目下继续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增长74%。全年包括金融领域在内共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694.68亿美元。
上述两项之和为2469亿美元,与当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基本上是吻合的。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
4、虚拟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在实质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顺差较多的同时,我国虚拟资本 市场发展 出现了重大转机,形成了异常活跃的红火局面。
由于有实质经济继续较高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银行改革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流动性显著增加,中央加强对房地产建设领域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2006年,我国虚拟资本市场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态势,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共同繁荣、相得益彰的新格局。这是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
1-10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持续活跃,成交额15584.9亿元,同比增长48.5%。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49.2%。截至10月底,债券市场托管量达8.71万亿元。
股票市场异常火暴。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开始走向良性循环。随着工行等一批“超级航母”的入市,上证指数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在岁末报收于2698.90点,将2245点的历史高点远远抛在身后。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深两市全年涨幅分别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l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底,上证所市价总值排名全球同业第十七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同时,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06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排名,上证所2006年IP0筹资额排名全球第九位,居亚洲第二位。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含沪深港三家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达45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2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中心,仅低于英国的527亿美元。而5年前,沪深港交易所筹资额仅70多亿美元。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凸显出中国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崛起。
二、2006年家纺经济运行 分析
2006年家纺 行业 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行业 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内外销市场同步发展;规模企业全年产销增速有所减缓;产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内外销市场同步发展2006年全国家纺 行业 产值达到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另据海关统计,2006年家纺产品出口185.57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20.63%;进口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80%。2006年是“十一五”实施的第一年,家纺 行业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了内外销增幅基本一致的同步发展。家纺 行业 全社会生产产值自2000年以来保持20%以上的快速稳定发展,内需进一步扩大,出口在前几年较高增幅发展后,进入稳固发展时期,逐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产业集群增幅较高综合江苏通州市、海门市三星镇,山东文登市,浙江海宁许村镇、桐江乡大麻镇、嘉兴油车港镇、余杭、萧山八个家纺产业集群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体增长幅度高于 行业 平均水平。
与去年相比,产销增幅基本相同,出口交货值和应交增值税增幅提高明显,产品出口比例逐年增加,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8个家纺产业集群综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06年统计的八个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且产销、出口、效益等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规模企业同类指标的增幅。近几年协会广泛实施了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工作,着实促进了产业群体的整体发展,集群的产业结构、品种档次、经营秩序、对外交往、经济效益、出口创汇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规模企业增幅高位回调经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提供的3800家家纺企业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平稳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产销增幅逐月回调,生产总值增幅由年初的26%回调到全年的18%。利润受人民币升值和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与去年增幅水平相比增幅回落明显。
2006年部分规模以上家纺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3800家企业2006年实现产销率98.74%,人均销售收入28.64万元,比上年提高了4万元,全年毛利率为10.98%,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4.01%。2006年3800家企业毛利率和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变化情况图出口产品价值量的增长高于数量的增长2006年服装出口948.30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28.91%;纺织品出口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家用纺织品出口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3%,增幅略高于纺织品出口增幅。在纺织品(不含服装)出口金额中家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6年占到了35.51%,比2004年增加了5个多百分点。
出口增幅较低家用纺织品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
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金额同比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了十二个百分点。出口产品总体依然表现出价值量的增长高于数量的增长。主要出口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外销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口产品门类丰富,反映出我国大家纺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主要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金额的67.21%出口金额前五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和阿联酋,对这五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金额为124.73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67.21%。2006年家纺产品出口前五个国家地区情况见表。2006年家纺产品出口前五个国家统计表2006年对原配额地区(美国、欧盟)的出口增幅为19%左右,回落到较正常水平,基本与平均增幅持平。前三位美欧日占总出口量的近60%,与去年所占份额基本相同。
五省份出口比例达82.12%出口金额排名在前五位的地区为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2006年前五个省(市)的出口金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12%,达152.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出口增长基本平稳。浙江省的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增幅超过平均增幅十多个百分点。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出口金额占全国的份额有所提升,反映出这些地区家纺产业集群对国际市场的拓展。
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逐步形成2006年家纺产品出口在稳定发展原有主要出口市场外,加快对多元化市场的培养和拓展,加大了对美洲、亚洲及周边地区、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出口。如对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越南、泰国、吉尔吉斯坦等八国的出口金额达12.54亿美元;对中东的阿联酋、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以色列、伊朗等六国的出口金额达8.71亿美元;对非洲的南非、多哥、摩洛哥、贝宁等四国的出口金额达5.85亿美元;对南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四国的出口金额达2.29亿美元。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