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竞争结构 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现有竞争对手以人们熟悉的方式争夺地位,战术应用通常是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增加顾客服务及保修业务。发生这种争夺或者因为一个或几个竞争者感到有压力,或者因为它们看到了改善自身处境的机会。在大多数产业中,一个企业的竞争行动对其竞争对手会产生显着影响,因而可能激起竞争对手们对该行动进行报复或设法应付。
金融危机后,国际汽车空调 行业 面临经营的困境,汽车空调 行业 正面临着整合的出现。与国际同行相比,目前我国一些汽车空调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在产业链条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被动接受上游原材料产品的提价,另一方面在与整车厂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造成了 行业 利润的逐年下滑, 行业 企业以已经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抬头,薄利或微利已经成为 行业 内的常态,在当前恶劣的经营环境下,国内汽车空调企业亟需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
二、潜在进入者 分析
常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产业,只要有可观利润,就必然会召来对这一产业的投资。投资必然带来本产业的产量增加,价格回落,利润率下降,并冲击原有在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进入威胁。进入威胁的大小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进入壁垒的高低,二是现有在位企业的报复手段。如果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强大,或者新进入者预期在位者会进行激烈的报复,那么进入威胁就会相对较小。
目前国内汽车空调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准入门槛低。正因为如此,才有上百家小企业涌入。在缺乏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的情况下,依靠价格竞争获得生存。
三、替代品威胁 分析
两个处于不同 行业 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 行业 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广义地看,一个产业的所有公司都与生产替代产品的产业竞争。替代品设置了产业中公司可谋取利润的定价上限,从而限制了一个产业的潜在收益。替代品所提供的价格—性能选择机会越有吸引力,产业利润的“上盖”压得就越紧。
目前汽车空调广泛应用于汽车 行业 中,暂未能出现其替代品,因此替代品威胁性较小。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目前我国供应商整体规模及市场拓展能力还比较弱,与国外知名供应商相比,缺乏生疏的市场运作经验及渠道建立能力。
这使得我国生产商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较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制造商仍是渠道的主导者,对于供应商而言,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供应商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在进行具体的渠道设计时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渠道资源,为各渠道成员提供更高的价值,获得更高的渠道效率。同时生产商要想依然保持其较强的谈判能力,就要求在制定渠道激励政策时要坚持原则,同时兼顾厂、商的长远发展,在对供应商返利时一定要坚持过程返利政策,全面考察供应商在营销过程中的贡献,对渠道的绩效也要及时评估。只有用大家都认可的愿景和价值观去引导和规范渠道成员的行为,渠道的健康运行才有保障。
五、客户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 行业 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卖方 行业 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目前汽车空调市场进入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的竞争给了购买者议价能力的一定提升。
第二节 行业 集中度 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 分析
未来几年内,一些利润低甚至面临破产的汽车空调企业将被大企业吞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汽车空调 行业 , 行业 的散、乱现象还很难解决。今后,压缩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会向混合动力等新技术方向发展。诸如电装、三电等外资企业已经为此付出努力,国内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却跟在别人后面,缺乏创新。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中国本土企业若要取得更大进步,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应对外来挑战。
二、企业集中度 分析
国内汽车空调 行业 正处于整合期,国内的汽车空调厂家约有一百多家,其中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不多,未来5~10年内将整合为10家左右,目前国内的汽车空调市场还比较混乱。
电装、冷王是国外品牌的第一梯队,他们都是拥有数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的顶级企业,在品牌和产品技术方面拥有国内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国际企业的产品品质是毋庸质疑的,伴随这些优势的同时也是他们所不可回避的劣势:首先是价格劣势,国内的汽车空调用户的消费能力还不能适应国际顶级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价格落差;其次是售后服务劣势,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国外第一梯队不能回避的这些劣势恰恰是加冷松芝的优势,加冷松芝在产品技术向国际靠拢的同时拥有国外企业无法比拟的价格、售后服务优势,这也是加冷松芝在 行业 内被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此外,这些国际顶级产品目前只分割了国内汽车空调市场的高端用户群,而高端用户群的需求量只有1000台套左右,而且顶级产品的价格也是其很难向中端市场延伸的最重要的障碍,同时,市场的狭小也局限了售后服务的规模和力量。
第二梯队是由开利、斗源、万都等美韩企业组成,他们被归入国外品牌的中线企业,这一梯队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下降。目前他们正处于产品结构的调整期,正试图从竞争激烈的中端市场转型到高端市场。
三、区域集中度 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六大汽车主产区。
汽车空调区域集中度 分析
单位:%
第三节 行业 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目前的汽车空调市场竞争已经应该说比较激烈了,利润也在逐渐摊薄,中国汽车空调制造企业短期内要实现同步技术提升难度很大,所以,中国零部件企业加速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非常有必要。很明显,企业的投资或者合资主要是怕赶不上最新的技术走向,不能与国际接轨。
《中国汽车空调 行业 R12整体淘汰计划》于1999年在我国开始实施,2002年1月开始,我国生产的所有的新车都已经改用了R134a汽车空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我国采用R134a空调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900万辆。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汽车空调用制冷剂替代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欧洲主推的CO2替代,另一种是美国主推的R134a替代。虽然R134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由于释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并不是理想的替代制冷剂。但如果采用CO2制冷剂做替代,则必须对压缩机系统采用变排量设计,初期设计成本较高,但使用成本较低。所以,制冷剂CO2替代却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未来方向。据周黎介绍,汽车空调压缩机目前最主要的技术进展是从定排量到变排量,转速从过去的每分钟8500转提高到9200转,而噪音还降低了2分贝。
而今后,为适应节能环保的需要,欧盟倡导的CO2高效压缩机将是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今年年初,上海三电贝洱的CO2空调压缩机,已经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现在,则需要讨论如何使二氧化碳空调压缩机尽早实现产业化的问题了。而在客车空调领域,南京奥特佳等企业已经将涡旋式压缩机用于20多个车型上,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较领先的地位。据了解,欧盟计划到2010年将氟化气体排放量降低60%,车辆的制冷剂损耗量不得大于40克。2009年,R134a制冷剂将禁止使用,因为它的有害程度是CO2的1300倍。环保主义者认为,从目前看,CO2制冷剂便是最佳的选择。现在,德国宝马、奥迪和日本丰田公司均准备将CO2作为新一代制冷剂。专家认为,CO2作为制冷剂,一方面对大气造成的危害小,另一方面对密封圈和软管的损伤也不大。即使是在汽车报废后,其制冷剂CO2也可以直接排入大气。据悉,欧盟在计划出台汽车制冷剂新政策的同时,仍允许在2007年前出厂的新车每年损耗40克R134a制冷剂,而R134a可以使用至2011年。现在,何时能出台正式规定还不清楚。但据了解,德国汽车制造商将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引入CO2制冷剂。
二、需求条件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来袭,但是中国汽车产销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09年1-9月,国内汽车产销已达到961.27万辆和966.27万辆,同比增长32.01%和34.24%。中国汽车产业的爆发性增长态势,带来了国内汽车市场对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高需求。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我国汽车零部件净出口额达133.84亿美元,显示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的总体趋势。但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出口的零部件产品中,铝车轮、水箱、玻璃、电线束等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的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2005年前后,号称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汽车空调的热潮,这种投资的热潮似乎不可竭止—法雷奥、日本电装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电装、丰田通商等一大串熟悉的汽车业世界生产巨头的名字在各大媒体上频频亮相,伴随着这些公司响亮名头的还有一个个令人咂舌的投资金额。在中国,刚刚走过低潮期的汽车 行业 迎来了汽车空调配套投资的高峰期,而且,这些投资多来自海外。05年月底,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宣布在天津投资兴建亚洲最大的汽车空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亿美元,一期工程投资7600万美元,次年2月正式投产,到2010年计划年产值达10亿美元。该项目96%的资金已经到位投产,将为凯迪拉克、奥迪、皇冠等高档轿车和越野车提供汽车空调。054月21日,已经在中国活动良久的法雷奥集团与一汽集团(FAW)签订协议,合作成立一家全新合资公司,专门生产汽车空调用压缩机。该工厂投资2500万欧元,法雷奥占合资公司股份的60%。合资公司的产品不仅要满足中国国内的需要,还将有部分出口亚洲其他地区。而此前,法雷奥集团还完全收购了法雷奥-杰克塞尔中国空调有限公司的股份。而在此之前的2004年,中国最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企业上海易初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也和德国贝洱公司合资,成立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2005年5月,丰田自动织机、电装、丰田通商,以及在中国生产销售铸造配件等产品的丰田自动织机子公司丰田工业(昆山)4家公司在江苏省昆山市成立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合资公司。成立最初的注册资金大约为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00万元),投资额大约为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00万元),将从2006年4月开始生产可变容量压缩机。计划到2007年年产量达28万台。这么多企业都在2005年前后大肆投资汽车空调产业,说明了汽车空调在我国的需求甚多。今后,全球将有50%的汽车在中国生产,同家用电器产业雷同,中国将既是汽车生产大国,也将是汽车消费大国,所以,企业纷纷加大投资,是必然的。
五、政府的作用
在节能、环保、安全、税收方面,200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2007年11月1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加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得到通过,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促进了企业的公平竞争。
2009年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 规划 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置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 规划 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第四节 2008-2009年汽车空调竞争格局 分析
一、2008年汽车空调制造业竞争 分析
2007年我国汽车生产888.23万辆、销售879.15万辆,2008年生产934.51万辆、销售938.05万辆,2010年有望突破1000万辆。汽车空调市场也将随之增长,2007年中国汽车空调市场规模达到35亿元人民币,2008年40亿元,未来将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大、中、小配套的汽车空调生产体系,具备了年产轿车空调500~600万套,中、重型汽车空调40万套,大客车空调20万套的生产能力,不仅能完全满足我国汽车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有部分企业已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尽管中国汽车空调市场潜力巨大,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原料价格上涨给 行业 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在产品方面,货车及一些专用车的空调生产较少,市场需求还不能满足;在技术方面,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给 行业 提出新的挑战。
二、2008年中外汽车空调产品竞争 分析
国际上,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一直集中在日本和美国几大公司中。日本电装占鳌头,技术水平位居前列,市场份额约占全世界的1/3。此外,杰克赛尔、三电、精工、松下、三菱重工等都是世界空调压缩机 行业 龙头企业。美国主要是德尔福、伟世通和克莱斯勒三家。如今,这些企业在中国基本上已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其中不少在我国拥有不止一家生产基地。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空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汽车空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源俊介绍,2007年,国内汽车空调压缩机产量(除客车空调以外)为910万台。其中,上海三电贝尔汽车空调公司位居榜首,为254万台。此外,烟台电装、大连汉拿(由美国伟世通和韩国汉拿空调株式会社联合建立)等外资企业也有不小的产销量。
三、2008-2009年国内外汽车空调竞争 分析
总体来看,目前本土车用空调企业仍居劣势,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掌握在外资公司手中。随着国内汽车空调制造水平进步,也出现了几家优秀企业。如重庆建设、南京奥特佳等,他们去年的产量已分别超过60万台。此外,浙江、广东等地区出现小范围的车用空调产业集群。比如,在广州增城,汽车空调产业已成为该区一大亮点。这些企业大都是私人创办,靠自筹资金、自建工厂发展起来。在国内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他们凭借当初的小工厂及增城较为发达的汽车配件销售网络,打开了汽车空调售后市场。如今,增城地区聚集了上百家企业,年产汽车空调100万台左右,出口约20万台。其中,60%的企业有出口业务,主要销往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但是,规模小,开发能力弱,管理不成熟是这些企业的主要弊病。
四、2008-2009年我国汽车空调市场竞争 分析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汽车空调 行业 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仍是空白,汽车空调主要依赖CKD组装。随着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空调市场需求日趋增长。由于当时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不符合生产需求,不少企业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也有很多地方开始招商引资,争上汽车空调项目。从那时起,国内掀起了汽车空调热,大规模重组由此出现。比如,牡丹江空调机厂被一汽集团兼并,上海汽车空调机厂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空调公司合资,沙市汽车空调器厂与法国法雷奥合资,湖南华达空调机厂与日本杰克赛尔合资,首钢烟台汽车空调器厂与日本电装公司合资,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华诚集团控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汽车空调产业开始快速稳步发展。由于各企业引进的技术、设备来自不同国家, 行业 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可依,各自为政,加上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汽车空调业承受着来自国外同行的威胁。
五、2008-2009年我国汽车空调市场集中度 分析
目前我国必须培育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秀本土企业。否则,中国车用空调压缩机企业很难应对外资企业竞争。如何提升国内本土汽车压缩机 行业 的整体竞争力,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未来几年内,一些利润低甚至面临破产的汽车空调企业将被大企业吞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汽车空调 行业 , 行业 的散、乱现象还很难解决。今后,压缩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会向混合动力等新技术方向发展。诸如电装、三电等外资企业已经为此付出努力,国内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却跟在别人后面,缺乏创新。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中国本土企业若要取得更大进步,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应对外来挑战。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