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平稳增长的态势。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亿元)
2007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私营企业增长26.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3%,重工业增长1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9%,纺织业增长1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1.5%。6大高耗能 行业 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
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同比增长3.5%,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同比增长11.3%,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同比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2004-2008年6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单位:%
CPI增速高位回落,农副产品价格趋稳
尽管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但从5月份和6月份的CPI数据看,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2008年上半年我国月度CPI指数走势
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本轮CPI持续攀升的主导因素。在上半年7.9%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拉动上涨6.64个百分点。此外,国际因素也是CPI保持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国际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的价格,今年以来增长都在30%以上。
同时,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6%。从3月份8%、4月份8.1%、5月份8.2%到6月份8.8%,PPI连续四个月处于8%的涨幅平台。生产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CPI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已高位趋稳,夏粮丰收,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这些对稳定物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贸顺差减少,结构更趋优化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内需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变化成为上半年中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上半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相对减缓,进口增速相对提高。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
2006-2008年各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对比 单位:%
此外,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鞋类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呈放缓迹象;但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出口额同比增长25.4%,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显示我国外贸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增长3.4%,增速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17.2亿美元,增长26.8%,增速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速明显快于服装出口增速,反映了我国服装加工环节外迁现象已十分明显。
消费增速成一大亮点,经济支撑作用显现
上半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在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费增速的大幅上升,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速高达23%。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为26.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21.4%,两者之差已经缩小到4.9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幅差距。
这表明国家在结构调整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在需求结构上,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转变,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投资和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不过,由于经济增速略减以及通胀预期上升,会对未来消费造成压力,同时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降温也可能导致下半年消费实际增速减缓,因此需要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上给予关注。
货币供应总体可控,信贷增速平稳下降
从上半年运行来看,央行从紧货币政策收到了预期效果。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狭义货币(M1)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分别比上月低3.74个、0.7个百分点。6月份货币供给增速明显回落,目前整体货币供应处于可控区间内。此外,继5月份M1、M2在17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喇叭口”反转后,6月份,M2同比增速再度高于M1,增速差继续反转,且呈扩大趋势。M1、M2货币供给的回落与外汇储备的增速减缓相关,也反映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表明当前货币流动性已有所减弱,对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有利。
与此同时,受央行调控政策和季节性因素影响,贷款增速平稳下降。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86199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8989亿元,同比多增15774亿元。
总体来看,经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多次宏观调控,我国银
行业
金融机构存款明显回流,贷款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适度收紧市场流动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
200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上半年,我国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袭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与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等不利国际经济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展望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会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将面对“滞”与“涨”同时加剧的严峻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大。尽管受外需与投资实际增速明显放缓影响,全年GDP增速将回落至10%左右,但消费需求仍会平稳增长,物价水平也将有所回落,国民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预计下半年CPI将呈逐渐回落走势,全年涨幅将在6.5%左右。但是,如果下半年不利因素影响力加大,CPI涨幅也有可能增至7%以上。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专项整治医疗购销商业贿赂活动
自2006年3月28日召开整治医疗购销商业贿赂工作会议以来,卫生部陆续下发有关规定。2007年1月19日卫生部下发《关于建立医疗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的通知,表明政府解决医疗商业贿赂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从长期来看,这项举措会促进医疗 行业 的健康发展,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品种主要以仿制药为主,与外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竞争的情况下,带金销售的情况依然会存在,但方式会更加隐蔽和多样化,使得国内企业面临相应的法律风险。
2、“一药多名”和“一品两规”
2006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规定所有制药企业必须使用新包装,要求淡化生产厂家的商品名,突出通用名,以解决存在多年的一药多名现象。虽然这一举措对于规范医药市场是必要的,但给医药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却不可忽视。由于所有药品包装和标签必须更换,企业必须投入相应的资金,同时也会弱化企业利用包装所进行的品牌宣传。
2007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药品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均不得超过两种”,也就是说同一通用名称下的同一剂型的药品,药品使用单位最多只能购进两个厂家的药,这就是“一品两规”。这一举措的实施无疑将使普要生产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一些拥有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优势的企业将会继续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而不具备这些优势的企业生存将更加困难,药品销路大受其影响。
3、GMP认证标准的修订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国家对药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我国医药工业企业都经历了GMP的全面改造和认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些企业因GMP的改造和认证,几乎耗尽了自身的“元气”,而新的认证标准的出台,对药品生产企业在人员资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验证文件等软件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一些不符合生产质量标准、没有认证的企业将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市场。
4、环保政策的出台
《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原料药企业的排污标准大为提高,短期来看,对原料药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许多中小企业在认证之后的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因资金的困难的尴尬,还没有进行生产,获得利益,马上又面临新的问题,又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改造,达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才能进行生产。由此看来,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又一次新的整合和洗牌,有的企业也将在这次洗排中被“洗掉”和被“整合掉”。这是我国医药原料药 行业 面临的又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为了达到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马上就着手进行改造,将会大量占用生产企业的时空资源,从资金和生产场地两个层面上来看,都会严重影响医药原料药的正常生产。2007年,国家对于污染严重的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和品种实行了停产限产的强制措施,使得部分品种的生产和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小牛拉大车”的状况,医药原料药的总体行情基本是维持在供应紧张的大环境条件下。
5、药品降价政策
与化学药品有关的降价政策主要有:自2006年6月对抗肿瘤300多个剂型的药物进行23%的大幅度降价以来,2007年1月又对心脑血管等10类354个品种的药品进行20%幅度的降价,2007年5月再次调整260多个西药品种药物的最高零售价格,并对其中70%品种的价格进行下调。
如此密集的降价监管措施,从短期来看,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利益真正受到损害的是医药生产企业,而消费者收益并不大。医药企业一次次降价,而到老百姓手中依然是居高不下的药价,关键就在药品流通渠道。在这个深不见底的大洞中吸走了药品的利润,甚至将国家有关部门对药价的多次发力一一化解于无形,或是恶毒地转嫁到药厂身上。只是一味地让药企降价,药企将无利可图,显然不利于创新发展。而在以仿制药为主(占97%)的医药市场上,外资类和合资类产品的降幅远远未及国产仿制药。这将进一步拉大国内外制药企业在同类药品中的价格差,使国内制药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正式出台
卫生部9月29日正式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卫生部表示,之所以出台此《目录》,是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规范社区诊疗行为,让社区医院在选择药品时,有个参考的范围。这样,全国各省区市的卫生主管部门就可根据本地区疾病谱和用药习惯以及药品供应情况等因素,对社区医院用药品种进行调整并公布,然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参考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公布的用药目录编制本单位处方集。
《目录》涵盖了1056种药品。其中包含阿莫西林、红霉素、三黄片、感冒清热颗粒等化学药共266种,医保品种247种,占92.9%;中成药共243种,其中医保品种204种,占87.9%;饮片528种;限制使用中药饮片毒麻药19种。此次公布的《目录》中,中药占了一半以上。
卫生部要求,西药要以国产或仿制药品为主,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一般只准选一个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剂品种。中成药主要是口服剂型,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只准选择一家企业生产的一个口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品种。
7、新的药品注册办法即将生效
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根据申请新药的创新程度设置不同的审批通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理清新药证书的发放范围,进一步体现创新药物的含金量。结合药品批准文号,以地标升国标、超出生产许可范围以及安全风险高的品种为重点清查对象,确认批准文号的真实性。严格把关,稳步开展再注册工作。
三是提高对简易改剂型申请的技术要求,更加关注其技术的合理性和研制必要性。
四是提高了仿制药品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引导仿制药的研发与申报。
《办法》显示了国家的医药 行业 政策导向,即遏制从前申报资料弄虚作假,建立完整、准确的数据库,全面掌握已上市药品批准文号的总体情况;通过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再注册工作,淘汰安全隐患较大的产品;完善改进药品注册制度,鼓励药企多做创新类药物的研发;同时药品注册门槛提高,有助于创新类企业未来的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