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研方式及方法
本专项调查的具体调查形式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等。
(一)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概念
所谓问卷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按调查问卷所提的问题和给定的选择答案进行回答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专项调查手段,是国际通行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也是我国近年来进行专项调查的一种主要形式。
2、问卷调查的特点
(1)通俗易懂,实施方便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专项调查,由于将调查的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均提供给被调查者,由其从中选择。因此,容易被调查者所接受。
(2)适用范围广
问卷调查既适用于对社会政治经济现象进行专项调查,也适用于对社会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还适用于对其它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
(3)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由于在调查问卷中已将调查目的、内容和问题及可供选择的答案均列出,因此,除特殊情况外,无需再详细说明,只需由调查者进行选择回答即可。从而,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调查进度。
(二)电话调查
1、电话调查的概念
电话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查找电话号码簿,用电话向被调查者进行询问,以达到搜集调查资料目的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电话调查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多,在我国还只是开始起步。在不久的将来,电话调查将逐渐进入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电话调查的主要优缺点
电话调查的优点在于:一是搜集的资料速度快、费用低,可节省大量的调查时间和调查经费;二是搜集的资料覆盖面广,可以对任何有电话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直接进行电话询问调查。
电话调查的缺点在于:一是每次电话调查时间不能过长;二是不能提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对挂断电话拒绝回答者很难做工作。
(三)文案调查
1、文案调查的概念
文案调查,也称二手资料应用,它是指搜集、取得并利用现有(指本部门的、或其他部门的)的有关资料,对某一专题进行 研究 的一种专项调查形式。通常,某些文案调查往往还需要辅以必要的专题调查。
2、文案调查的意义
采用文案调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文案调查除直接利用二手资料就某一专题进行 研究 外,文案调查一般还应用于:确定是否有必要专门组织一次专题调查、确定专题调查的范围和具体调查内容等。
第二节 市场规模统计范畴
市场规模的统计口径包含产品名称、统计单位、市场区域、统计时间等。
第三节 市场预测模型
预测的公式模型为:
Yi=c+a1X1+a2X2+……+aiXi+mi
Yi为本文需要预测的变量,Xi为相关解释变量,c为模型常数项,ai为模型待估系数,mi为模型随机变量。本文采用Evievs5进行数据回归 分析 ,通过2003—2008年我国超薄板 行业 的相关指标样本数据对Yi进行预测。
第四节 国际经济环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4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发表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这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报告还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预计将增长1.9%,依旧会低于往年的正常增长率。
该报告的预测结果相当悲观,全球经济衰退将比人们预想的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1、世界经济的总体情况
(1)世界真实GDP增长率下降
世界真实GDP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5.15%,为1976年以来最高,但2008年已经下降至3.2%。
(2)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大幅回调
世界商品市场经过2006-2008年的疯狂后,2009年大幅回调。其中,能源价格回调幅度最大,其次是金属价格,食品价格的回调幅度最小。IMF预估2009年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将触及底部,2010年会出现一定的反弹,但力度有限。
(3)世界贸易量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量已经连续2年下滑,而2009年下滑幅度将更是创纪录的。IMF预估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11%,2010年仅能微幅增长0.6%。
(4)发展中国家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更为重要的最用。而根据IMF的预估,未来3年发达国家很可能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须承担更多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
2、更多指标反映世界经济正在收缩
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量变化
就业和零售销售变化
采购经理人指数及消费者信心
3、各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相当困难的时期,前景也十分不明朗,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在金融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过去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拖延处理某些根本性的问题将导致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将更长,成本也将更高。
1)财政政策
(1)财政赤字将大幅上升
为了刺激经济,各国政府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其中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要远大于新兴国家。2009年,尽管各国都已经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预估2010年仍需要继续执行,以保证经济实现复苏。
(2)公共债务继续攀升
各国政府都将发行国债,以支持大规模的财政支出计划。IMF预估2009年和2010年,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都将高于10%的速度增长。
2)货币政策
(1)下调短期利率
为了刺激经济,各国央行纷纷下调的指标利率。左图为3个月期政府债券利率。其中,美国和日本均已经接近零利率,而欧洲该利率也已经低于1%。
(2)私人部门信贷流入下降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私人部门的信贷流入大幅减少。至2008年四季度,欧元区和美国分别呈现为净流出。
第五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一、GDP增长 分析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 分析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农村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
200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
2、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3、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货物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货物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三、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分析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超薄板所属的钢压延加工 行业 与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相关程度较大,随着GDP的增加,产值增加, 行业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于国家GDP增长率, 行业 前景看好。
第六节 产业政策 分析
1、政策法规
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成了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从1996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 行业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必须看到,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是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能力过大,资源消耗高,综合竞争力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近年来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产能过度扩张,产业布局更加混乱。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和关口,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钢铁工业应努力转变增长方式,按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全面提升 行业 竞争力,适应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国家通过经济、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钢铁 行业 进行调控和引导,成为加强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在此之前,国家对钢铁 行业 的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指导文件,仍沿用审批的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钢铁工业宏观调控的要求。因此,适时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导 行业 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政策目标、产业发展 规划 、产业布局调整、产业技术政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投资管理、原材料政策、钢材节约使用、其它等共九章、四十条,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 产业政策 的主线,既起到政府指导 行业 发展,企业又可据此规范发展方向和重点的作用。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将对钢铁 行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全面提升钢铁 行业 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相关标准
GB_T 15170-94包装容器工业用薄钢板圆罐
本标准规定了容量为1*16L 工业用薄钢板圆箱(以下简称圆罐)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其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圆罐的制造、流通、使用和监督检验。
第七节 产品所属 行业 概况
一、 行业 相关定义及分类
钢板是平板状,矩形的,可直接轧制或由宽钢带剪切而成。钢板按厚度分,薄钢板<4毫米,其中0.25毫米以下的为超薄板。
二、 行业 基本属性
超薄板属国家统计局《 行业 界定和产品分类》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一大类中的钢压延加工 行业 。
三、 行业 发展历程
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0.1%。2007年,中国钢铁产量为48924.08万吨,产量居全球第一,超过第二到第八的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2、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 行业 ,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1994年以来,钢铁 行业 的舞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酒泉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地方改革试点。到1998年,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试点钢铁企业均按照《公司法》实施了改组,初步明确了国家资产投资主体,理顺了出资关系,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3、加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见图13-3。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 行业 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 行业 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钢铁的需求增长迅速,各地纷纷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十五”期间,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167.31亿元,超过1949~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为了抑制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国家对钢铁工业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200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制止钢铁 行业 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加强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督和执法、加强土地管理、控制银行信贷等多种手段,遏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的势头。2004年2月,国务院对钢铁 行业 进行了清理整顿,全国共清理违规钢铁项目345个,淘汰在建落后炼钢能力1286万吨、落后炼铁能力1310万吨。2005年4月,国家取消了钢坯、钢锭、生铁的出口退税;同年5月,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停止对铁矿石、钢坯、钢锭、生铁、废钢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从项目审批、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环保等多个环节对钢铁投资进行控制。2006年,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出《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间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
另外,中国钢铁工业对外开放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钢铁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进行了“走出去”的探索。首钢还收购了秘鲁铁矿,成立了首钢秘鲁铁矿公司,从事铁矿开采;鞍钢集团则收购了金达必金属公司12.94%的股份,成为国内钢铁 行业 第一家参股国外上市矿业公司的企业;宝钢的首个海外投资项目——与巴西淡水河谷(CVRD)合资成立的宝钢维多利亚钢铁项目也开始启动。
总体上讲,中国钢铁工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1978~2007年,我国生铁产量从3479万吨增加到46944万吨,增长了12.5倍,平均每年递增9.4%;粗钢产量由3178万吨增加到48924万吨,增长了14.4倍,平均每年递增9.9%;钢材产量从2208万吨增加到56460万吨,增长了24.6倍,平均每年递增11.8%。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出口国。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对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