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阻燃丙纶 行业 市场现状
一、2009年国内阻燃丙纶 行业 市场概况
2008年7月1日起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制定的GB20286-2006《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强制执行。我国对纺织品阻燃性能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各方面法规的贯彻,对我国阻燃丙纶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但是,就2009年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国内市场丙纶纤维 行业 产量增长同比下降达10%以上,而需求表现强劲。2009年国内阻燃丙纶 行业 发展并未有太大的突破,市场运行平平,产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二、阻燃丙纶 行业 发展历程
丙纶于1957年正式开始工业化生产,是合成纤维中的后起之秀。由于丙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价廉,强度高,相对密度轻等优点,所以丙纶发展得很快。目前丙纶是合成纤维的第四大品种。
人类最早的阻燃历史可追溯至炼金术和罗马帝国时代,据Claudius年鉴记载,在公元前83年,即用alum溶液处理木城堡以阻燃。这里的alum或alumem系拉丁文,很可能是铁和铝的二硫酸盐。有关织物的阻燃最早记载是NikolasSabbatini在1638年发表的文献,当时考虑到剧院的火灾危险,建议用陶土和熟石膏作为填料加入涂料中以用于处理剧院的帆布窗帘而使其获得阻燃性。此外,1684年9月16日发表的报告中也提到过一种难燃织物以及衣服。第一个提及阻燃纤维的专利是1935年的英国专利551。此专利报道用于阻燃织物和纸浆的阻燃剂含有alum等。几十年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嘱著名科学家 研究 降低剧院织物可燃性的方法,此时剧院的火灾也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的纺织品阻燃技术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以 研究 棉织物暂时性阻燃整理起步,但发展缓慢。上个世纪60年代才出现耐久性纯棉阻燃纺织品。上个世纪70年代开发了阻燃剂后开始了对合成纤维及混纺织物阻燃技术 研究 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阻燃织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 研究 ,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时代的新纪元,无处不在的新产品、新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保障国家公共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为了消除火灾隐患,在享受舒适、快乐生活的同时,“高质量安全生活”将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这样一日千里的时代背景下,阻燃纤维织造的面料也就成了国际市场的宠儿。近几年来,国内外也有不少的纤维生产企业开始 研究 开发出丙纶阻燃纤维,以适应国际市场消费群体的需要。
第二节 阻燃丙纶 行业 政策标准
一、 产业政策
1、化纤产业“十一五”发展重点
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速原料开发,提高化纤产品的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异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追踪国外聚酯最新技术,积极开发优质化、超大型化、精密化、短程化新一代国产化聚酯成套技术设备,发展尼龙大型聚合技术;加快开发亚克力多功能、差异化纤维种类开发;扩大聚丙烯、聚乙烯等在非纤维领域的应用;提高弹性纤维优质化、差异化;加强化纤企业低污染生产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预计在“十一五”末,化纤产业整体技术和设备水平要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新开发产品贡献率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90,000元人民币/人年,每万元人民币产值耗电量较2005年降低10~15%。
2、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
“十一五”期间将加强对化纤工业的 产业政策 指导,加大支持自主创新的力度,促进原料工业的协调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 行业 法规、标准化建设和认证工作。
1)加强对化纤工业的 产业政策 指导,结合国内外化纤工业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引导 行业 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化纤工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建立更加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
3)促进化纤原料工业协调发展,加快原料工业的配套建设,有效解决PTA、EG、CPL等合纤原料进口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4)营造化纤工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打击走私、规范加工贸易的力度,对产品进口中存在的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及时采取有利措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发展的根本利益。
5)推动 行业 法规、标准化建设和认证工作,健全和完善化纤 行业 标准化体系和认证体系,加大现有标准的修订力度,包括各类纤维及相关原料品种的产品标准、测试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等。
3、轻纺 行业 促进政策
1)扩大国内需求,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加大对地震灾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拉动消费带动生产。
2)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3)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
4)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扶持轻纺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活动。
5)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流程,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加大轻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轻纺等重点 行业 开展专项技术改造。
二、技术壁垒
阻燃丙纶 行业 技术壁垒较高,由于国内目前技术开发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已成功开发并投产应用的技术还比较少。 行业 还未形成大量参考技术,企业主要通过自行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等实现技术攻关,因此目前 行业 的技术壁垒较高。
三、产品进出口标准与认证
阻燃丙纶的进出口标准及认证主要有:国标GB50222-1995规定的B1(难燃性)标准、美标CAL117、IS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UL认证等。
第三节 阻燃丙纶产品供需格局
一、2009年国内阻燃丙纶产销量对比
我国阻燃丙纶产销情况较好,国内企业生产产品的产销率极高,由于目前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还有少量产品进口。根据对市场情况的调查,近几年国内阻燃丙纶的销量略大于产量。
二、2009年我国阻燃丙纶市场供需格局
1、供给格局
我国阻燃丙纶产品市场供给格局
2、需求格局
我国阻燃丙纶产品市场需求格局
第四节 阻燃丙纶 行业 产业链构成模型 分析
一、阻燃丙纶 行业 产业链构成
(一)产业链 分析
阻燃丙纶产业链简图
(二)上下游状况
1、上游产业
1)丙纶
自1957年工业化生产以来,丙纶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仅次于聚酯、聚酰胺纤维的第三大合成纤维品种,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纺织出口的拉动,丙纶仍将快速发展。
尤其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使丙纶在纺织工业的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聚丙烯及其纤维快速进入新产品市场并很好地巩固了最终用途的地位。
我国丙纶工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统计从1999年到2002年,我国聚丙烯纤维平均增长率为3.59%,高出世界年平均增长率1.27个百分点。至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丙纶 行业 企业数量为407家,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丙纶化纤技术装备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丙纶技术装备的改造和更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聚丙烯单线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目前已完成20万吨/年第二代环管的国产化成套技术开发,在上海石化公司投产。丙纶纤维二步法生产螺杆大型化,螺杆直径扩大到120mm或135mm,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特别是FDY设备,从原来的每位两头,现已发展为6头/位或8头/位,12头/位也已开发成功,纺速从1800m/mm,提高到3000m/mm,且国产化率达80%以上,为企业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涤纶淘汰设备生产丙纶,工艺技术水平差别大,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致使常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丙纶高强丝的需求上升,高强丙纶以其质轻、高强、耐磨、低导热性、耐酸碱、耐化学药品,静电积蓄少,几乎不吸温,其湿态强度基本等于干态强度,断裂强度大,耐磨性仅次于锦纶等优点,使它成为具有极强竞争性的产品,在国内外都是开发热点。其应用性、柔韧性及经济性显示了它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在很大范围内取代那些造价很高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阻燃剂
阻燃剂主要用于阻燃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木材、纸张、涂料等。据粗略估计,全球阻燃剂的65%~70%用于阻燃塑料,20%用于橡胶,5%用于纺织品,3%用于涂料,2%用于纸张及木材。电子/电气、运输、建材、家具、纺织为阻燃剂的几大用户。
目前,全世界的阻燃剂消费量已仅次于增塑剂而居第二位,其消费量已超过125万t,其中北美55万t,西欧40万t日本16万t,中国26万t。先进工业国的阻燃剂以4%的速度增长,我国将以15%速度快速增长,且以溴系增长最快。
2006年我国阻燃剂的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产量26万吨/年,主要是氯化石蜡-70等氯系阻燃剂产量10万吨,;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醚等系阻燃剂约8万吨,;磷酸苯酯类、磷酸三酯类等磷系阻燃剂约3万吨;;无机类的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硼酸锌等阻燃剂约4万吨;其它类阻燃剂约2万吨。氮系阻燃剂和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产量不大。我国含氯系阻燃剂份额过大(实际上,我国氯化石蜡的总产量达37万吨,其中氯化石蜡-52的产量约25万吨,有4万吨被充作阻燃剂;另有氯化石蜡-70的生产能力达11.45万t/a,产量在5.0~5.5万t),氯系阻燃剂因其燃烧时会放出腐蚀性的氯化物,因而国外已很少使用,欧美各国仅占5%,日本用量更低。溴系阻燃剂也因在燃烧时有腐蚀性气体放出,但其阻燃效率高,性能/价格比高,因而还占有一定的份额,欧盟对十溴二苯醚己允许生产和使用。在磷系阻燃剂中,国外发展无卤磷酸酯等,而我国含卤类磷系阻燃剂份额很大(消费量约4万吨),应予以改进。国外大力发展无机阻燃剂,欧美所占份额都在55%以上,而我国仅13.2%,而且品种单纯,只有三氧化二锑和红磷等少数几个品种,且粗制品多。另外,2006年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的氯化石蜡、溴系、磷系阻燃剂约5、3、1万吨。
2、下游 行业
产业用纺织品是跨 行业 多学科交叉 研究 、开发和应用的成果。市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纺织品的概念和内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迅速发展,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2003年、2004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05年增长率也高达16%。虽然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年增长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占纺织工业纤维总量的比重约为13%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占到20%以上,在日本甚至高达50%,与全球平均比例18%也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量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空间。从近几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量情况看,汽车用纺织品、篷帆布、人造革和合成基布、渔业和农业用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包括过滤材料、绝缘隔音材料、造纸用纺织品、绳索类、工业用毡瓦等)占产业用纺织品用量的比重都在10%以上,土工合成材料、建筑用纺织品、医疗卫生保健用品、防护服、包装用纺织品、骨架材料以及军工和文体用品等产业用纺织品也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并在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市场巨大,约占亚洲消费总量的50%以上。有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耗用量将达到450万~500万吨,各类非织造布耗用量将超过180万吨。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给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 行业 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二、阻燃丙纶 行业 产业链模型 分析
阻燃丙纶产业链模型中,上游丙纶、阻燃剂是阻燃丙纶的主要生产原材料,因此上游
行业
市场的变化对阻燃丙纶的生产影响较大,尤其是阻燃剂技术、性能的改进,将会使得阻燃丙纶的性能更为优越。
下游产业用纺织品是阻燃丙纶的主要应用领域。而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将会对阻燃丙纶
行业
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时,将会使得阻燃丙纶
行业
投资企业增多,
行业
产品研发速度加快,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