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型橡胶传动带市场现状 分析 及预测
1、市场现状
新型传动带的生产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由于具有的诸多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轻工、纺织、家电和农机等各个领域,渗透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愈愈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有近千家新型橡胶传动带生产厂,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有100多家,各厂家的产品质量差别很大,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工业用传动带或农用车传动带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一些大中型新型橡胶传动带企业,先后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生产装备和技术,同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又创新开发了一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胶带生产技术装备,逐步使我国新型橡胶传动带生产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但是,由于资金、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还不平衡,一些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国内大多数自主品牌的传动带企业仍然处于粗放经营的模式,这些企业受限于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以及企业壁垒等条件,只有少数企业已经为一些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商用汽车以及客车进行了配套。自主品牌中的知名企业有无锡贝尔特、贵州大众以及宁波裕江等,其中无锡贝尔特已经为吉利、夏利、东安和力帆等品牌轿车以及国内大多数柴油机实现了配套,而宁波裕江的OEM客户包括长安汽车、东安以及无锡柴油机公司等。
新型橡胶传动带近些年在汽车生产工业中发展较快,由于新型橡胶传动带 行业 的门槛较低,很多橡胶制品企业纷纷进入汽车传动带生产领域,生产出很多伪劣的传动带产品,这些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占据了低端市场,而盖茨等国外品牌凭借产品质量和知名度等优势牢牢占据着汽车传动带的高端市场。在汽车传动带市场上,进口新型橡胶传动带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国内产品则主要处于中低端产品竞争中。
2、发展预测
新型橡胶传动带,具有带体轻而薄、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传动功率大、低噪音等特点,其在汽车、机械、轻工、纺织、家电等 行业 的用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对发动机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的宽度和高度在不断降低,输出功率却在不断提高,这促使了新型橡胶传动带的发展。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内相关机械生产 行业 的快速发展,对新型传动带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目前国内企业正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不断扩展生产规模。国外知名零部件企业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新兴橡胶传动带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在资金、产品质量以及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优势,他们正在大力拓展售后市场并进行销售渠道的建设。进口品牌在国内设立了合资厂或独资厂,这表明我国新型传动带 行业 今后在市场需求快速发展的同时, 行业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第二节 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产量 分析 及预测
我国是世界新型橡胶传动带生产与消费大国,以V带为代表的传动带生产能力约为9亿平方米,其他如同步带、多楔带、尼龙片基平带、农机带等我国都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目前浙江地区产量占全国62%左右。近几年国内新型橡胶传动带生产能力及产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纺织、机械及农机 行业 的需求快速增长,各传动带生产厂家加大了对生产线的改进和扩展,预计未来在市场需求的促进下,国内先行橡胶传动带的产能和产量仍将有较快的增长。未来产量增长较快的产品主要有汽车V带、汽车多楔带、汽车同步带、工业用同步带和多楔带。
2003—2010年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产量 分析 及预测表
万平方米
年份 | 产品产量 | 增幅 |
2003年 | 76625 | - |
2004年 | 84449 | 10.21% |
2005年 | 98256 | 16.35% |
2006年 | 110410 | 12.37% |
2007年 | 127104 | 15.12% |
2008年1-8月 | 110093 | - |
2008年e | 137616 | 8.27% |
2009年e | 151529 | 10.11% |
2010年e | 172409 | 13.78% |
2003—2010年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产量 分析 及预测图
万平方米
第三节 新型橡胶传动带市场需求 分析 及预测
新型橡胶传动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汽车、石油、纺织、轻工、机械等工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上述各 行业 的发展,给新型橡胶传动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举措,预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实施,无疑还将带动汽车、轻工等 行业 的发展。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重视“三农”的政策,也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进行,这都将为我国新型橡胶传动带开拓一个广阔的潜在市场。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将得到国家的继续支持和发展。据有关方面预测,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870万辆,产量增长55万辆,占全球增幅1/4以上,从而成为对全球汽车制造业拉动最大的国家。并且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尽管我国的汽车产量基数已经很大,以后不大可能再复现30%以上的增长率,但是每年增加200万辆以上的产量还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很快。但相对而言,我国平均汽车保有量仍然非常低,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如果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汽车市场的潜力还很大,与汽车配套的汽车传动带的发展潜力也同样相当大。农业机械与汽车工业类似。我国目前各种拖拉机、农业运输车和收割机械的社会保有量虽然不小,但对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平均占有量仍然还相当低,农业机械肯定还要发展,因此农业机械用各种传动带的需求必将增加。
综上 分析 ,预计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包括“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型橡胶传动带仍是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无论是输送带,还是传动带国内市场前景都较好。
2003—2010年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市场需求及预测表
万平方米
年份 | 产品产量 | 增幅 |
2003年 | 76625 | - |
2004年 | 84449 | 10.21% |
2005年 | 98256 | 16.35% |
2006年 | 110410 | 12.37% |
2007年 | 127104 | 15.12% |
2008年1-8月 | 110093 | - |
2008年e | 137616 | 8.27% |
2009年e | 151529 | 10.11% |
2010年e | 172409 | 13.78% |
2003—2010年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市场需求及预测图
万平方米
第四节 新型橡胶传动带消费状况 分析 及预测
近些年作为新型橡胶传动带的主要消费产品有V带、同步带、多楔带。其中以V带消费量最大,占到总体消费量的40.54%。在国内汽车产业、纺织业、农机机械能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型橡胶传动带优良的性能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消费需求有了很大增加。随着相关机械生产 行业 ,尤其是汽车 行业 对传动带性能要求的提高,国内传动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促使了下游 行业 对新型橡胶传动带消费信心加强。未来发动机的小型化、传动效能要求的提高都将促使新型橡胶传动带的消费需求增长。
国内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消费结构图
2003—2010年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消费量及预测表
万平方米
年份 | 表观消费量 | 增幅 |
2003年 | 74279 | - |
2004年 | 81491 | 9.71% |
2005年 | 93926 | 15.26% |
2006年 | 104969 | 11.76% |
2007年 | 118155 | 12.56% |
2008年1-8月 | 102041 | - |
2008年e | 127551 | 7.95% |
2009年e | 139770 | 9.58% |
2010年e | 157975 | 13.03% |
2003—2010年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消费量及预测图
万平方米
第五节 新型橡胶传动带价格趋势 分析
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主要原材料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材料。2005-2007年,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橡胶材料占新型橡胶传动带成本的比例约为34%。橡胶价格的不断上涨给生产新型橡胶传动带利润水平的保持带来很大压力。由于我国新型传动带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加工 行业 技术壁垒不高,竞争激励,单个企业并无定价权,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虽然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价格随橡胶价格上涨,价格有所提高,但是我国企业目前正在加快新型传动带及其生产设备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预计未来我国新型橡胶传动带价格有下降的可能。
第六节 新型橡胶传动带进出口量值 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橡胶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新型橡胶传送带也很快融入到国际市场当中。出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且远远超过进口规模。但是在进出口产品单价上,国内出口产品始终与进口产品存在很大差额。这主要因为我国出口和进口的新型橡胶传动带产品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出口的产品更多的集中在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上;而进口的产品中,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比重则要高出口出口很多。
2003—2008年8月新型橡胶传动带进出口统计
万平方米
年份 | 进口量 | 增幅 | 出口量 | 增幅 |
2003年 | 3622 | - | 5968 | - |
2004年 | 4018 | 10.93% | 6976 | 16.89% |
2005年 | 4509 | 12.23% | 8839 | 26.71% |
2006年 | 5345 | 18.52% | 10786 | 22.02% |
2007年 | 6521 | 22.01% | 15470 | 43.43% |
2008年1-8月 | 5484 | - | 13536 | - |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