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
一、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
2006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经济继续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进一步趋好,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顺差较大,呈现出“多、快、好、稳”的特征。在实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以股市为代表的虚拟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形成了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步繁荣的新格局。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向好的,是国家在宏观上精心调控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前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经济增长的步伐加快
2005年底和2006年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 研究 机构曾预言200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下降的趋势。然而,首季的开局形势就预示了2006年不仅是一个高增长年份,而且在需求全面趋旺的情况下有可能达到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峰值。
从需求角度来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出口增长26.6%。在“三驾马车”的有力拉动下,当季GDP增长10.3%,与修正后的2005年GDP全年增速相比,加快0.1个百分点。到了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但投资需求进一步高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30.9%。这样,第二季度GDP增长11.3%,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国家自4月份开始相继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并在第三季度显现出初步效果,当季投资增长27.3%,较二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消费和出口增速较二季度分别提高了0.7和1.3百分点,使得第三季度GDP仍然取得了10.4%的增长。
从生产角度看,在需求趋旺的强劲带动下,三次产业增长步伐加快。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中,除油料减产外,其他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夏粮增产74亿公斤,早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面积略有增加,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在9800亿斤以上,连续3年实现丰收。二是工业生产在投资、出口需求的强劲带动下进一步提速。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一度曾达到19.5%的月度峰值,1-11月份累计同比增长16.8%。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来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长4.9%,第二产业增长13.0%,第三产业增长9.5%。预计全年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增长较快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
2、市场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尽管需求旺盛,但在要素供给和生产进一步加快的支撑下,2006年国民经济总的供求关系基本上是保持平衡的,反映在价格水平上,是一个基本稳定的形势。
尽管前一个时期粮价有所波动,消费价格涨幅尚在可控范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与此同时,1-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也都在可控范围。
3、国际收支顺差较多
随着外贸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贸易盈余持续大幅增加。中国经济活力的进一步进发,也吸引着外资不断进入。国际收支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项目下继续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增长74%。全年包括金融领域在内共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694.68亿美元。
上述两项之和为2469亿美元,与当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基本上是吻合的。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
4、虚拟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在实质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顺差较多的同时,我国虚拟资本 市场发展 出现了重大转机,形成了异常活跃的红火局面。
由于有实质经济继续较高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银行改革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步伐加快,金融流动性显著增加,中央加强对房地产建设领域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2006年,我国虚拟资本市场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态势,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共同繁荣、相得益彰的新格局。这是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
1-10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持续活跃,成交额15584.9亿元,同比增长48.5%。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49.2%。截至10月底,债券市场托管量达8.71万亿元。
股票市场异常火暴。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开始走向良性循环。随着工行等一批“超级航母”的入市,上证指数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在岁末报收于2698.90点,将2245点的历史高点远远抛在身后。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深两市全年涨幅分别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l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底,上证所市价总值排名全球同业第十七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
同时,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06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排名,上证所2006年IP0筹资额排名全球第九位,居亚洲第二位。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含沪深港三家交易所)的融资总额达45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2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中心,仅低于英国的527亿美元。而5年前,沪深港交易所筹资额仅70多亿美元。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张,凸显出中国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崛起。
2001—2005年我国国内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单位:亿元
二、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及影响 分析
随着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一直被冷落的通用仪器仪表 行业 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研究 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和措施,首次将通用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这对整个通用仪器仪表 行业 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步入重化工业时代,而重化工业的显著特征是住宅、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电力、煤炭、石油等 行业 快速发展,以上 行业 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通用仪器仪表这个制造装备 行业 做后盾,没有通用仪器仪表 行业 的同步发展,重化工业就无法实现。
由于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对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的年需求量将维持在6000万台(套)。另外,冶金、电力、煤炭、化工、油田、医药、轻工等产业部门除了有上千项新建工程需要配置大量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外,还有上万个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必须替换旧型仪表或者零部件,需求量极其庞大,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长。
此外,十五期间,中国将要继续实施和重新启动重点工程,比如863计划、北京奥运工程、京沪高速铁路以及智能建筑、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工程(轻轨和地下铁道)、城市交通方面的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等等,这些工程同样给通用仪器仪表 行业 带来巨大商机。
第二节 全球 行业 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 行业 的发展状况
世界上发达国家无不重视通用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现代通用仪器仪表特别是智能化仪表及系统,已成为改造传统工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原材料综合利用、延长生产装置寿命、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环境保护、保障安全运行、节能降耗、实现信息管理、优化控制策略等要求的必备工具,对推动工业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经济综合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仪器仪表产业都很发达,而且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科学技术厅把测量传感器技术列为21世纪首位发展的技术,德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自动化测控仪器系统,欧共体制定第三个科技发展总体 规划 将测量和检测技术列为15个专项之一。
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经历了气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到计算机控制系统(DDC),到今日的分散控制系统DCS。DCS以其高度的可靠性、方便的组态软件、丰富的控制算法、开放的联网能力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当今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生产自己的DCS,生产厂家100多家,已销售几万台(套)。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公司。
同时,PLC以其结构紧凑、功能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低等优点,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已成为与DCS并驾齐驱的另一种主流工业控制系统。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家PLC生产厂家,目前占市场份额30%。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AB公司、莫迪康公司、G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法国的Teleme Cangue公司,日本的欧姆龙公司、三菱电机公司。PLC将与IPC、DCS集成,PLC逐渐成为占自动化装置及过程控制系统最大市场份额的产品。
二、当前 行业 发展特点
1、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普遍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DSP(数字信号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SMT(表面贴装技术)等。
1)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就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一样,通用仪器仪表在提高检测控制技术指标上是永远的追求。以通用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的技术范围指标来说,如电压从纳伏~100万伏;电阻从超导至1014Ω;谐波测量到51次;加速度从10-4—104g;频率测量至1010HZ;压力测量至108Pa;温度测量从接近绝对零度至1010℃等。以提高测量精度指标来说,工业参数测量提高至0.02%以上,航空航天参数测量达到0.05%以上,计量精度和科学仪器达到的精度更是与时俱进。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来说更是向单个粒子、分子、原子级发展。提高测量速度(响应速度),静态0.1~0.2ms,动态为Lμs。提高可靠性,一般要求为2~5万小时,高可靠要求25万小时。稳定性(年变化)<±0.05%(高精度仪器)或<±0.1%(一般仪器)。此外还不断提高产品环境适应性。
2)最先应用新的科学 研究 成果,高新技术大量采用
现代通用仪器仪表作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的第一手工具,是人类进行科学 研究 和工程技术开发的最基本工具。人类很早就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新的科学 研究 成果和发现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微观和宏观世界 研究 成果及大量高新技术如微弱信号提取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均成为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通用仪器仪表不仅本身已成为高技术的新产品,而且利用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最新科技术成果集成的装置和系统层出不穷。
2、产品结构变化
1)注重性能价格比。
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2)注重系统集成
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3)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仪表大量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日益关注,检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品、食品质量的仪器仪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医疗仪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科学仪器的现场、实时在线化,特别是家庭和个人使用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警示仪器仪表将有较大发展。
3、产品开发准则发生了变化
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用户有明确的需求;能用最短的开发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产品开发准则的另一变化是收缩方向,集中优势。
三、全球市场环境 分析
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欧元区经济持续复苏,日本经济稳步回升,主要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经济失衡仍是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06年全球经济增长4.9%,比2005年9月的预测调高0.6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3.4%、2.0%和2.8%,比2005年9月的预测分别调高了0.2、0.2和0.8个百分点。
1、美国经济强劲增长
美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温和增长”的2.5%,低于2006年的3.3%。2007年美国商业资本市场增长率将低于2006年的7.8%,预计全年为7%,虽称得上是一片旺势,但消费却只能增加2.8个百分点,低于2006年。与此同时,明年美国失业率预计将从今年的4.6%上升到4.7%。另外,能源价格上扬和房地产市场下跌将成为美国未来GDP增长的主要威胁,特别是能源价格直接关系到通货膨胀率的走势。
2、英国经济增长高于预计
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水平,通货膨胀得到控制。
2007年英国经济形势总体态势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6%,高于年初预计的2%。占英国GDPl5%的工业生产继去年出现负增长之后,2006年将维持零增长。2008年年英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其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消费者债务负担沉重。
预计2007年英国经济增长将放慢为2.2%,其主要原因是商业投资利润上升趋缓,对美、德出口需求放慢,许多公司需要大量资金填补养老基金的亏空,这将拖累企业投资。
3、法国消费增加经济减速
法国经济之舟很大程度上是靠内需这台“发动机”推进的,家庭消费拉动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消费增长与家庭购买力的增长有关,2005年法国家庭购买力提高了1.3%,2006年将实现2.3%的增长。
尽管法国的出口有所上升,但是欧元率上扬,油价高位波动,企业活力不足,又使法国竞争力出现了“赤字”,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下降。近两年,法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逆差,06年头9个月的逆差总额近200亿欧元,而法国央行第六次升息,将利率调高到了3.56%,使得法国入不敷出的压力不断增加。
税收收入大幅增加,政府预计可超收51亿欧元。由于紧缩财政开支,使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下降。截至2006年10月底,法国财政开支比去年减少了247亿欧元,财政赤字为482亿欧元。
4、德国预计经济增长2.4%
2006年上半年德国经济增长超过3%,至下半年增长依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幅度将达到2.4%,,出口增长6.5%,大大高于预期。
2006年德国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国家财政实际收入增加了200亿欧元.从而使财政赤字减少到了195.8亿欧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德国失业大军4年来第一次降至400万人以下。德国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来始终维持在60%左右。2006年德国个人消费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增幅明显高于往年。一是足球赛事,二是购买力提前释放。由于德国将从2007年1月1日起将增值税由目前的16%提高到19%,因而使得计划购买住房、轿车等大件商品的民众,都把相应的消费计划提前到2006年实现。
5、俄罗斯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俄罗斯经济在持续6年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仍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综合 分析 俄罗斯经济形势具有四大特点:
1)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财政金融形势进一步好转。
3)外债大幅减少。
4)基本完成人世谈判。
6、韩国出口业绩超出预期
2006年,在韩元升值、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不利条件下,韩国经济增长率仍有望达到5%,比去年高出1%,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韩国出口企业取得了超出预想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全年出口增长率达到了10.8%,保持了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的两位数增长。
7、日本全年增速预计2%以上
2006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态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2%。
2006年日本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问题。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大,并从投资过渡到消费。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仍以出口为主,这表明日本经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这给日本经济增长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困扰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问题今年出现了明显缓解。
日本政府今年的宏观政策依IW'偏紧”,公共投资压缩,财政支出减少,因此,目前虽然个人消费停滞不前,但政府仍拿不出有力的对策措施。所以预测今后日本经济的走势,关注的重点将是国内消费市场的动向。
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亚洲的中国香港、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拉美地区的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等经济体均取得较快的增长。初级商品价格上涨使俄罗斯以及中东的部分国家受益。
四、主要 行业 企业
当今几乎每个发达国家都生产自己的DCS,生产厂家一百多家,已销售几万台套。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公司,如美国霍尼韦尔(Honewell)的TDC300、TDC3000X、S9000;Foxboro的I/AS;Westinghouse的WDPF;ABB的MOD300;日本横河(YOKOY2W2)的CENUM、Mxl;日立的HIACS3000、5000;德国西门子(Siemens)的Telenerm M、SIPAOS200;贝莱(BAILEY)的N90。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家PLC生产厂家,目前占控制市场份额30%。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AB公司、莫迪康公司、G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法国的Teteme Cangue公司、日本的欧姆龙公司;三菱电机公司。PLC将与IPC、DCS集成,PLC逐渐成为占自动化装置及过程控制系统最大市场份额的产品。
五、 行业 的发展趋势
1、技术趋势
国际市场的仪器仪表在技术上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发展,也可分类描述为:科学测试仪器正由单台智能化逐步走向通用模件化并实现即插即用,灵活方便地组成针对不同对象的自动测试系统;难于实现网络化的大型科学仪器,向更高的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方向发展,其使用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并普遍具有自补偿、自诊断、故障处理等智能化功能。
2、产品趋势
1)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主要包括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等设备,控制仪表从基地式调节器(变送、指示、调节一体化的仪表)开始,经历了气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到计算机控制系统(DDC),直至今日的分散控制系统DCS。DCS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里程,DCS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强大而易于扩充的功能、漂亮的图形界面、方便的组态软件、丰富的控制算法、开放的联网能力等优点,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PLC以其结构紧凑、功能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低等优点,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已成为与DCS并驾齐驱的另一种主流工业控制系统。目前以PLC为基础的DCS发展很快,PLC与DCS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已成为当前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基于现场总线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也将进入控制领域,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渗透到企业从生产到管理,直到经营的方方面面。全球的自动化仪表产品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过程自动化仪表产品市场销售额2001年增长到599亿美元,2006年达到700亿美元。2006年全球过程自动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为:矿山工业为70亿美元,原材料工业为90亿美元,过程工业为360亿美元,电站为110亿美元,环保工业为70亿美元。就全球地区而言,北美占27.2%,西欧占26%,亚非(不包括日本)占21.1%,日本占12.3%,东欧占4.7%,南美占4.9%,其他地区占3.7%,由此可看出亚非地区的 市场发展 前景最好。
2) 分析 仪器
分析 仪器智能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 分析 仪器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控制器和数字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运算、统计、 分析 、处理提高 分析 仪器数据处理能力,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 分析 仪器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的发展; 分析 仪器的联用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等。这些使现代 分析 测试速度超高速化、 分析 试样超微量化, 分析 仪器的超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3)电表、电度表
西方市场和亚洲新兴市场对电力事业的开放,将使历史长达一个世纪的电度表市场焕发青春,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老式机电式电度表正逐步被新型数字转换芯片式电度表所取代,也给半导体芯片进入全球每个家庭的用电计量创造了机会。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