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媒业上市风潮 分析
1、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确认展开上市 规划 ,不排除IPO
中国传媒业正在掀起新一轮上市热潮。继辽宁出版集团日前宣布上市计划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确认正展开上市 规划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办公室的一林姓负责人29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作为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该集团的上市意向由来已久,但目前和国药科技的接触才刚刚开始,预计年内还完成不了。
国药科技2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已经就公司重组事项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关于市场普遍猜测的“借壳上市”一事,上述林姓负责人表示,变数还很多,也不排除将来IPO的可能性。不过,在是否整体上市一事上,上述负责人拒绝透露更多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拥有6报7刊2网8公司,总资产近20亿元。除传媒业务外,该集团还涉足房地产开发和参股长江证券,堪称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传媒集团之一。
2、辽宁出版集团的尝试
资本市场的大幅膨胀,正吸引传媒企业竞相加入上市序列,继1999年后掀起新的直接融资热潮。
今年以来已有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主要经营资产注入新华传媒,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粤传媒获准IPO。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参股的新华文轩也在今年登陆港股市场。有报道称,更多的地方传媒集团已向主管部门申请上市。
湖北省的文化体制改革近几年来风起云涌,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外,还有两家新闻出版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和知音传媒集团也先后传出过上市意向。
目前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内地传媒概念股中,新闻出版概念只有赛迪传媒、新华传媒、北青传媒和新华文轩几家。它们采用的上市模式均是将经营业务从采编部门剥离,单独上市。
最新的变化发生在近期。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将支持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上市,并不再要求它们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拆分,而是鼓励整体上市,以“体现产业的整体性,减少关联交易”,“给股民更高的信任度”。
这一变化体现在近期准备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身上。据《财经》杂志的报道,此前计划上市的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集中了辽宁出版集团全部的教材出版业务。
3、粤传媒7年周折
相比于正在筹划上市的地方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粤传媒已经历了从借壳上市到转板上市,再到A股IPO的7年上市周折。
作为中宣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00年10月通过旗下公司,入主清远建北(2005年更名为“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2001年7月,清远建北进入深交所三板市场,股票名称为“粤传媒”。
2007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终于批复,同意粤传媒在A股首发上市。
按照时间安排,粤传媒将于11月1日确定发行价格并进行网上路演,11月20日左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在重组清远建北初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置入粤传媒的资产包括印刷业务、广州日报招聘广告10年的独家代理权、大洋文化连锁店有限公司以及部分现金和股权投资类资产。
粤传媒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此次预期募集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印报厂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商业印刷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增加连锁经营网点技术改造项目。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集团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是否会进一步置入上市公司或整体上市,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汉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对粤传媒的支持不遗余力,下一步工作会按照整个报业集团改革和发展的自身需要,灵活而稳步地推进。
二、制约传媒业生态链的因素
传媒产业生态链主要由资源供应链、产品生产链、市场销售链和信息反馈链四部分构成,这也是传媒产业从投入到生产再到价值实现的一个完整的商业循环过程。
资源的供应链包括资金供应链、技术支持链和智力支持链。技术方面的资源指与媒体相关的高技术的投入;智力支持链包括对媒体生产前期的目标设定及市场战略策划等。产品生产链主要指通过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评论等环节制作新闻信息产品的过程。市场销售链由与媒体相关的产品开发、销售渠道两部分构成。信息反馈链是对媒体产品的反馈,也就是针对媒体的调查咨询。
资源供应链、产品生产链、市场销售链和信息反馈链共同构成传媒产业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上一个环节制约着下一个环节,为链条上的下一个环节提供充分的营养与动力,这样,就可使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生,正是通过生态链上的资源的循环利用,才使传媒产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转换得以实现,传媒产业的生态平衡才得以实现,才能够实现生态传媒的目标,才能够营造一个健康的传媒产业生态链。目前制约我国传媒产业生态链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法制因素
我国传媒产业运作的法制环境亟待规范。靠行政手段而组建的传媒集团,更像一个事业集团,还没有学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营。行政力量、微妙的非市场因素都将继续影响集团的经营战略,而且从全国范围来讲,以行政区划为基地的布局将演绎成新的地方割据。要营造跨地区、跨 行业 、跨媒体的真正有竞争力的传媒巨舰,还需要在这种事业集团的基础上重新洗牌后才能诞生。
2、“条块”分割因素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抑制了媒介系统多种优势与整体功能的发挥,导致有限资源的分散与浪费,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我国传媒在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单位的“条条”指导,但是在具体的实际业务操作中则以“块块”为主。作为一家现代化的媒体,就要充分发挥它的系统及整体功能,来实现整体功能优化的现代传播体系。
从世界传媒业发展的潮流来看,中国传媒经济要做大做强,必须实现跨 行业 、跨地区、跨媒体经营。随着传媒经济的发展,传媒集团的经营必然要从核心业务,扩展到上下游相关产业,甚至是多层次的混业经营,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直接优势是分散了单一产业的风险,开拓了赢利渠道。同时,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介与娱乐业、电信业、网络业之间具备了整合的技术平台。这样,不同类型的媒介之间的并购、联合、重组,不仅使传媒集团跨媒体产业链的形成成为可能,而且是传媒集团实现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我国传媒业没有大规模实现跨区域、跨媒体经营,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但是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
“各媒体在激烈竞争的态势下,一方面在自己的地盘上不断发展和滚动,把自己做大做强,在自己已经占领的传播区域中,利用熟悉本土文化的特长,利用本土化的亲和力,稳定住已有的传播区域和传播优势;另一方面以获取新利润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把传播的方针、传播的策略、传播的范围定位在突破区域的更大范围内。”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外来先进的管理、资金、技术(新闻采编水平)的引进,跨区域媒体合作是一些传媒求得快速发展的捷径,比如,2003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在京创办了《新京报》,使南方日报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和媒介的品牌资源得以输出,能够进行合理流动,可以发挥传媒产业生态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效用,从而能够优化传媒的生态环境,使媒介生态系统内外资源和能量得到充分的循环及转换,实现双赢的目的。
3、专业调查咨询机构的缺失
随着传媒产业竞争的加剧,传媒的决策者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依靠经验、直觉和主观判断进行有效的市场决策,所以,有必要获得一些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调研和数据的支持。专业调查咨询机构的缺失,就使得我国传媒生态环境中缺少向传媒产业化提供传媒资讯、国际合作、运营评测、经营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专业机构,而这些专业调查咨询机构的缺失对于我国传媒产业生态链的各个环节产生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使我国传媒产业生态链的资源供应链、产品生产链、市场销售链和信息反馈链各个环节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到传媒市场的需求状况。
我国传媒产业的咨询调查起步不久。依照西方的媒体运营规则,依附在传媒产业上的调查咨询,产业规模大约为传媒产业的3%到5%。据估计,中国传媒的经营规模目前不超过1500亿元。根据上述比例推算,中国媒体调查咨询业的产业规模应该在40亿元到50亿元之间。虽然调查咨询占传媒产业规模大约仅为3%到5%,但是它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专业调查咨询机构的繁荣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传媒环境,有效规避虚报发行量、收视率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4、不恰当的媒介经营管理方式
过去我国传媒那种“行政命令式”的媒介经营管理方式使我国传媒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传媒的生态系统经常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我国传媒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传媒产业的生态资源要得到有效的循环和利用,就应该充分发挥传媒市场的功能,主要依靠传媒市场来配置、优化媒介的资源,形成以传媒市场为主,以行政措施为辅的传媒经营管理的理念。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优胜劣汰、公平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提高媒介报道的质量,使传媒产业的生态链处于稳定和不断升级之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资源或要素应主要是通过传媒市场来进行调配。
三、中国传媒中的阶层问题
近些年来社会学界以及大众传媒中关于社会分层、社会阶层的表述越来越突出,有各种阶层在传媒中发出声音,抑或被传媒叙述。尽管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有着不一致之处,但在党中央建构和谐社会的时代大潮中,当代中国的阶层问题是一个去政治化的问题。
如何来理解“去政治化”的意义,就要理解到阶级的概念如何被阶层的概念取代。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有对阶级问题的论述,他们基本上是从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角度来诠释阶级问题,这正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性的阶级概念。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各种左翼传媒中,对无产阶级的这种历史主体性给予了宣传和传播,并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中国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大陆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但是在各种传媒中,依然强调政治化的阶级斗争的内容,这可以看作传媒建构的“拟态现实”与真实社会状况不对应的典型案例。
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中国出现了社会结构转型,以至于有人提出中国进入“再阶级化”的社会结构,但是,无论是国家、学术界还是传媒领域,还是认为使用阶层一词能更为准确地 分析 中国社会分层的新状况,也就是说,阶级被认为是一种政治化的强调社会集团斗争的概念,而阶层这个概念既呈现出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分化的现实,也体现出社会群体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统归于党中央建构和谐社会、建构健康合理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
1、传媒、广告中突出的阶层现象
当代大众传媒中有着复杂、丰富的阶层现象,例如广告对于新富阶层的夸张展现,广告、时尚刊物对于中产阶层、白领、小资的形象、消费品位、生活方式的塑造,一些周刊、“主流政经刊物”对于“新阶层”的表述与定位,各种“时评”中表达的中产阶层意识,许多新闻报道对于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生活境遇的呈现等等。
在当代各种传媒中,中产阶层问题尤为突出。传媒中的中产阶层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有着一定历史脉络的显现。最初,它出现在学术传播领域,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术界,包括社会学界、政治学界等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翻译出版、学术探讨,将西方的中产阶级、中产阶层这一概念及其含义普及传播开来,并且很快由学术传播领域进入到大众传播领域,对于各种传媒如何界定、认识、描述、想象中国的中产阶层起到了很强的知识建构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尚》等国外刊物通过版权输入等方式进入中国,逐渐在中国兴起了各种时尚刊物的热潮,以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等为代表的各种生活服务类报纸也逐步兴起,与此同时,中国的广告业呈几何级速度发展,特别是各种房产广告、消费品广告,这些传媒现象,无不在塑造一种经济理性动物和消费非理性动物杂糅的中产阶层形象,他们和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全球化、高收入、享乐主义、物欲狂欢、时尚购物、政治冷漠等要素联系起来,体现出浓烈的通过“炫耀性消费”来建构阶层认同的取向。
在21世纪最初几年,“小资”又短暂地成为流行词,小资一方面体现出对中国社会中产阶层过度想象的疲乏,因为传媒、广告界直接将西方的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生活水准移植到中国的现实中,过于远离公众真实生活;同时小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传媒对于中产阶层物欲化过度描述的反驳,传媒、广告中展示的“小资”代表着一种有“情调”的,即具有某种特定文化品位的带有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就是说,“小资”实际上体现出传媒对于中产阶层的进一步分层,并开始表达中产阶层的文化、趣味,尽管仍然是建立在物质生活上的消费生活,但是“小资”的消费是逐步精致化的、创意化的。
中产阶层尽管在各种广告、时尚媒体中与政治绝缘,或者是在建构一种生活政治,而体现出对于政治生活的冷漠。但是,在作为公共空间的政治生活中,中产阶层的话语还是逐渐在传媒中表达出来,特别是在牵涉到经济生活、法制、公共安全、环保等领域,各种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公共知识分子”的时评言论中,中产阶层、新阶层对于国家、地方公共生活的参与和态度,也逐步体现。在传媒中,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体现出高度的建设性,与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目标非常合拍。
2、如何理解传媒中的阶层问题
对于传媒与阶层的关系的理解,应该说有多种思路。一般说来,传统的观点认为传媒是阶级观点的表达或者传媒是阶级的斗争场所,一些媒体可以清晰地被视为某一阶级的自我表达,一些媒体可能出现多个阶级声音的角逐争斗,这种思路可以被视为传媒的阶层反映。另外,传媒本身作为一种事业或者产业,它们又在建构和塑造社会分层,提供一种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认知,以至于形成阶层身份认同,型塑他者,建构某个阶层的主体性,这种思路可以视为传媒的阶层型塑。前者认为传媒反映社会真实,后者认为传媒建构拟态现实。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巨大转型,社会分层也高度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原有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变动,社会财富分配出现分化,这种阶层状况也深刻地体现在传媒中,却也出现了传媒反映与传媒型塑彼此间关系高度复杂化的局面。
传媒,特别是广告业的兴起,媒介作为产业和广告的载体,出现了通过传媒定位、市场细分来进行社会阶层划分的现象,白领、小资、中产、大众、金领、新富、雅皮等各种阶层首先在广告、时尚产业、消费品的媒介表达被制造出来,尽管现在仍然缺乏各阶层实际媒介接触的实证 研究 ,但是以中产阶层为代表的新阶层成为传媒产业的宠儿却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各种本来面向一般大众的都市报、通俗刊物,都在试图表达中产阶层为主的新阶层的旨趣,而中产阶层则被型塑成一种特定的形象,其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品位被充分展示,相形之下,真正在国家人口结构中占了大多数的农民、农民工、工人却成了弱势群体、沉默的灰暗身影。
这种传媒现象的原因何在?我们仍然可以简略地从传媒反映与传媒型塑两个思路来看待这一问题。
1)传媒作为社会现实的反映,它依托于对社会阶层状况的某种对应,而必然对社会阶层状况有某种呈现。例如中产阶层、新阶层在传媒突出的话语表达,就与中产阶层等新阶层的出现和逐渐发展有很大关系。而各种弱势群体话语主体性的丧失,与其在整个社会中经济、社会地位的沉降有必然联系。
2)实际上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媒介作为一种话语表达的主体,不论是传媒产业从业人员,还是广告业从业人员,自身正是新兴阶层的一份子,而且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传媒业、广告业成为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制造者,社会再生产的推动机,消费品产业的依托,以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环节。市场经济的运行依托于经济理性、消费、物质追求、时尚工业、创意产业,依托于作为经济动物和消费动物的中产阶层,传媒产业自身的利益诉求、市场经济中现代性逻辑,以巨大的力量促成新的阶层现象的塑造和传播,促成一种新时代的中产阶层主体性。
传媒反映与传媒型塑的这种复杂局面和疏离毕竟仍然不是正常的,在人口结构中处于弱势的中产阶层在传媒中处于强势,在人口结构中处于强势的工农却在传媒的话语表达中处于弱势甚至失声,毕竟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也与党中央建构和谐社会、建构健康合理社会结构的目标并不完全合拍,因为媒介形成的“拟态现实”离真实社会状况相去甚远的话,不利于各个阶层话语和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因此,当代中国传媒需要承担其某种社会责任,传媒从业人员也应该在传媒产品生产中除了顾及自身所属阶层利益诉求外,更要思考传媒作为一种公共表达平台的责任。呈现出更真实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图景,有利于更清楚地认知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四、传媒业的价值 分析
传媒公司呈现股价与业绩双升的发展形势。优质资源注入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带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值提升公司内在价值。最近股价计算的传媒主要上市公司07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已高达59倍,08年为54倍,在全市场中处于相对高位。
注资成长和制度变迁将化解估值压力。优质资源注入快速降低上市公司动态市盈率。市值考核和股权激励推动上市公司业绩释放。公共产品价格提升预期强化增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后劲。
展望07年下半年,我们认为,注资成长是传媒 行业 上市公司的投资主题。长期看好在数字化进程中优先、持续受益的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一方面我们对中国传媒 行业 的高速、持续发展前景抱乐观态度,对传媒 行业 的注资成长进入高峰期深信不疑;另一方面,转轨经济下传媒 行业 改革的渐进性也决定了沿着中国传媒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和数字化产业升级线索寻找未来能持续成长的蓝筹企业需要有过人的耐心和犀利眼光。上市公司历史绩效业绩考察固然重要,但在 产业政策 和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制度变迁背景下,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也许更为关键。
1、传媒公司股价与业绩双升
1)07一季度净利增长提速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传媒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广播电视和平面纸媒 行业 ,06年新华传媒接壳上市,燃气股份通过资产重组转型更名为华闻传媒,北京巴士剥离城市公交资产,业务重心向巴士户外广告业务转移,形成传媒 行业 重组一族。
2006年度8家重点覆盖传媒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2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3.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为7%。2007年一季度8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05元,除东方明珠和博瑞传播外,其余6家公司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长速度。歌华有线和博瑞传播07年一季度24%和9%的净利润增长则全部来自主营业务经营。净利润增速前三甲的电广传媒、赛迪传媒、华闻传媒,其投资收益占一季度净利润比重分别为211%、300%和97%。
如果取重点传媒公司连续13季的净利润数据来连续考察,我们发现歌华有线实现了季度净利的同比持续劲增,其利润的季度波动曲线特征最为稳定,不愧为 行业 内最好的公司。
除个别季度外,东方明珠和博瑞传播基本也实现了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快速增长,博瑞传播净利润的季度波动特征比东方明珠更稳定。广电网络04、05年净利润波动曲线走势相似,06年以来业绩有所提振,由于公司07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没有反映增发收购资产的收益,因此利润规模仍很小。
2)优质资源注入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优质资源注入导致上市公司07年业绩开始爆发性增长,预计传媒重点公司业绩平均增幅为401%。
广电网络由于完成了增发收购陕西有线网络资产的业务重组,业绩将在07年开始全面体现,预计净利润同比将增长2倍以上。华闻传媒由于完成低效资产的置出和媒体优质资产的收购,从07年开始业绩也将呈现翻倍增长。新华传媒因定向增发收购上海解放报业集团的媒体优质资产也导致业绩从07年开始强劲增长。
东方明珠已公告拟增发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10亿元资金用于投资6个项目。
这些投资项目将强化公司传媒和旅游主业。其中投资太原等地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异地扩张,为企业打开了成长空间。公司还将配合上海世博会打造更完整的浦江游览路线,这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上海旅游资源市场中的垄断力和独特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通过优质资源注入,上市公司不仅增厚了每股收益,而且一跃成为传媒 行业 的重量级企业, 行业 地位显著上升。
3)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带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持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所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充分享受资产重估的收益。
电广传媒持有已获流通权的844万股同洲电子(002052),同时还持有数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或准备报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的拟上市公司股权。一旦这些公司成功上市,将给电广传媒带来可观投资收益。我们的业绩预测包含了对这部分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变现后的增值收益。
电广传媒、东方明珠等持有已上市或拟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司将继续保持市值膨胀的态势,其权益资产巨幅增值所带来的盈利非线性增长是真实而可测量的,这亦是上市公司真实价值的体现。
2、注资成长和制度变迁化解估值压力
截至2007年6月18日传媒 行业 和多数代表性公司股价都显著走强上证综指。实施优质资源注入的公司和市场有注入预期公司股价更是涨幅惊人。以07年6月18日股价计算的传媒主要上市公司07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已经高达59倍,08年为54倍,在全市场中处于相对高位。
1)优质资源注入快速降低上市公司动态市盈率
应该承认,在全流通和全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背景下发生的传媒集团向旗下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确起到了提升公司业绩的作用,并成为公司股价一飞冲天的动力源。以新华传媒为例,06年第一次资产重组注入上海新华书店等资产,使企业当年实现扭亏。07年公司公告进行二次重组,将以16.29元的价格向解放报业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13000万股股票,以购买其价值20.6246亿元的媒体经营性资产。该部分资产的净利润约为1.67亿,新华传媒每股收益将增厚为0.54元,远高于公司第一次重组时的0.259元。尽管公司股价已经高达40元,07年动态市盈率为75倍,仍较重组前要低很多。公司定位为上海纸媒体业务整合平台,未来还存在再次注资的可能,市盈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2)市值考核和股权激励推动上市公司业绩释放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价值管理体系正由大股东的融资工具转变成为全体股东管理价值与创造价值的平台,上市公司管理层职能必须由原先单一的注重生产经营的管理者逐步过渡为兼顾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的公司价值管理者。通过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促进流通市值增加,同时从外部市场环境角度不断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才是市值考核的核心和关键。传媒上市公司作为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必将被纳入市值考核体系中。
同样,股权激励作为一种业绩奖励手段,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这是股权激励计划影响股票价格的内在逻辑。与其他激励方式相比,期权激励有着强烈的激励效应和低廉的成本,势必成为今后最具吸引力、应用最为广泛的主流股权激励模式。实施股权激励一是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的预期,二是影响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在股权激励计划不同阶段,投资者的不同预期对股价影响就会不同。目前传媒 行业 中已有博瑞传播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未来还将有更多公司会制定和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来促进业绩的释放。
3)公共产品价格提升预期强化增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后劲
一直以来,有线电视基本服务被定性为公共产品,其价格长期受物价主管部门价格管制,但许多有线电视基本服务提供商是公众上市公司,无法按市场规律定价销售是制约部分公共产品服务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的因素。我们注意到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公共产品定价过低不利于中国建立节约型经济,不利于提升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不利于公共产品服务 行业 的良性循环发展。在尽可能降低公共产品涨价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前提下,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将稳步推进公共产品的市场定价机制改革。在实践中,实施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后的城市,其有线基本收视费普遍上涨到25元/月。在数字电视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有线网络运营商可根据增值业务需要自行制定服务价格。这有效保障了有线网络企业的业绩增长。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