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
一、海洋环境污染
2003年,全海域二类海水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1万平方公里;三类海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万平方公里;四类海水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一类海水,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2003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近岸海域237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占30.0%,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二、淡水环境污染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一~三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四、五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五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控断面中,一~三类水质断面占53.4%,四、五类水质断面占37.3%,劣五类水质断面占9.3%。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五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五类水质断面占40.6%;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淮河干流以四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松花江水系以四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以二类水体为主。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与上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染加重。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2003年度监测的28个重点湖库中,满足二类水质的湖库有1个,占3.6%;三类水质湖库有6个,占21.4%;四类水质湖库有7个,占25.0%;五类水质湖库有4个,占14.3%;劣五类水质湖库有10个,占35.7%。
2003年度重点湖库水质类别统计
2003年,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31个城市全年水质达标率大于80%,水质状况良好,其中22个城市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状况优;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在50%~79.9%之间,水质一般;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小于50%,水质较差。与上年相比,全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
地表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粪大肠菌群、生化需氧量等;地下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等。
三、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吨,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吨,比上年增加6.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6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511.9万吨,比上年减少12.3%;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8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0%。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129.7万吨,比上年增加0.7%。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0.4万吨,比上年减少4.0%;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89.3万吨,比上年增加3.0%。
全国废水及COD排放量年际对比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造成的损失
根据统计,我国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已经受污染的约占82.3%,全国有监测系统的1200条河流中,已有850条受到污染。据全国2222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七大水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类仅占33.2%,符合三类标准的占28.9%,属于四、五类标准的占38.9%。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有133个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统计总数的96。4%,属于超Ⅴ类水质的有53个河段占38%,属五类水的27个河段占20%,属四类水的26个河段占20%,二、三类水仅占23%。
我国现有的淡水资源34550亿吨,其中地表水26000亿吨,按每立方米水资源价0.2元,仅地表水污染造成的损失4278亿元,而要治理这些水按一吨1000元,共需投资21398000亿元,可见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而要治理费用就更大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