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食品 行业 发展概述
一、食品 行业 定义与分类
食品 行业 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 行业 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我国食品
行业
分类
该报告所 研究 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 行业 ,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 行业 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 行业 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 行业 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 行业 ,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主要成就与问题
(一)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
2004年7月全国20108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2%,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十分之一。
食品工业产销同步增长。前7个月,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383亿元,同比增长28.32%,平均每月增长速度均在二成以上。
主要食品产销量稳定、适度增长。前7个月,液体乳、乳制品、果汁饮料、冷冻饮品产量增幅均超过三成,软饮料、瓶装水、糕点等产品产量增长二成左右。白酒产量则继续下滑,前7个月,全国生产白酒161.54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9.46%。
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前7个月,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35亿元,新增利润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3%,实现利税总额1601亿元,增长24.07%。全国食品工业 行业 亏损面为23.91%,比上年同期减少1.41个百分点。
(二)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
(三)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 行业 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 行业 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四)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2003年我国拥有食品工业民营企业11279家,占到了60%的比重,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5099.64亿元。
(五)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
尽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中国食品 行业 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应该说,对于食品 行业 而言,市场是巨大的,然而竞争也是激烈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食品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压力。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很难与那些跨国公司抗衡的。市场从来不相信弱者的眼泪,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在国家宏观 产业政策 扶持、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刺激下,我国食品工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介绍,2004年1-7月,全国20108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698.87亿元,同比增长26.62%;实现销售收入8383.13亿元,同比增长28.32%;实现利润535.63亿元,增长34.53%;实现利税总额1601.09亿元,增长24.07%。主要食品产品的产销量稳定、适度增长。1-7月,液体乳、乳制品、果汁饮料、冷冻食品产量增长超过三成,食用植物油、软饮料、瓶装水、糕点等产量分别增长两成左右。白酒产量同比继续呈现下滑趋势,1-7月全国生产白酒161.54万吨,同比下降19.46%。1-7月,全国食品进出口金额为222.94亿美元,其中出口107.57亿美元。目前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1/10,为国家贡献了近15%的利税,发挥出了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作用。
根据2003年工业统计年报,按照企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盈利能力3项指标和独立核算法人单位的在地统计原则,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对2003年度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进行了综合实力评价,并核实了企业的上报数据,最终确定了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维维集团等100家企业为“2003年度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
据介绍,这次发布的“百强企业”实现了全 行业 销售收入的1/5,利润的近4成,上交国家税金的1/3,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工业与每个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行业 。当前,食品工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提高,但食品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今年以来,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因此,认真 研究 国家宏观 产业政策 , 分析 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食品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统计部门和 行业 协会都有责任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咨询服务,通过相互沟通和配合,优势互补,从而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搭建更宽广的信息服务平台。
第二节 中国食品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食品工业在不断丰富人民饮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长趋势,日渐成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产销同步增长、效益大幅提高
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759.30亿元,占全国各工业 行业 工业总产值的9.74%。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0%。实现销售收入10,169.68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8.56%,同比增长16.35%。
2001年的增幅是12.12%,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但在整个工业 行业 中的位置有所变化,食品消费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消费意识增强,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2002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7%;实现利税1,925.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7%,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16.43%。
2002年主要食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液体乳、机制糖、乳制品、罐头食品、软饮料、味精、鲜、冻畜肉、小麦粉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在二成左右,尤其是乳品市场继续看好,液体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3.74%,乳制品(乳粉、炼乳、奶酪等)产量增长26.9l%。全国年人均消费鲜乳首次超过10公斤。肉及肉制品 行业 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9.91%。
2002年我国食品 行业 经济运行状况情况表
单位:亿元
1、调味品
2002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380.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5亿元,实现利税15.3亿元,利润3.2亿元,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味精100万吨,鸡精10万吨,全国登记在册的公司5000多家,其中1500多家企业具有相当规模,南北方发展不均衡,2002年中国调味品 行业 50强中,东北三省只有哈尔滨一家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发展势头迅猛。
2、乳制品
2002年全国牛奶累计产量1300万吨,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而在奶制品中,液态奶增长形式更为喜人,2002年增幅高达65。8%,有专家预测,已经连续两年保持着20%增长速度的我国牛奶产量,在来年日子里,有望突破30%的增速。
3、肉制品
2002年,我国各种肉类产量6500万吨以上, 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是我国肉制品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肉制品产量270万吨,较2001年的230万顿增长了17%,但肉类加工制品产量和产值与肉类总产量、产值之比仍十分悬殊,肉制品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肉制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4、食糖
2001/2002榨季全国共产糖849.7万吨,其中蔗糖745万吨,甜菜糖102.7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国储糖2600元/吨的收储价格成了当年食糖价格的有效支撑点,糖价总体运行空间在2600~2900元/吨的范围内。
5、酒类
酿酒工业整体发展趋势好于往年,除白酒产量继续下滑外,黄酒和果露酒与上年大体持平,啤酒、葡萄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2年全国酿酒 行业 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以1200多亿元和1100多亿元达到了8.7%和6.8%的同比长幅,使 行业 平稳发展的态势连续两年得以延续。酒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优质品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
全国白酒总产量为378万吨,同比降低7.8%,白酒在整个饮料酒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趋向合理。低度白酒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导向的作用在白酒 行业 最为明显。
全国啤酒总产量2387万吨,同比增长6.9%,利税总额也同比增长了10.9%, 行业 利润增长了27.8%。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合计利润占全国啤酒 行业 的50%。
全国葡萄酒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7%;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2%、9.9%和13.6%。专业生产企业比上年增加了20家,增长幅度为24.4%。
黄酒 行业 多数经济指标均高于酿酒 行业 , 行业 利润同比增幅22%,在酿酒 行业 中的份额扩大到了3.9%。在酒类各 行业 中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幅度最大(94.6%)。
6、饮料}
竞争空前激烈,产销量稳步增长,产品细分加快。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连续下滑(但“两乐”的市场地位仍难以动摇);茶饮料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几大茶饮巨头渐露重新分割市场之势;果汁饮料市场份额迅速膨胀,众多业内巨头今春共同发力,掀起了新一轮促销与消费热潮;果蔬饮料由于价格瓶颈发展依然缓慢,但植物蛋白饮品势头看好,“露露”、“椰树”各自稳踞南北市场;水饮料竞争激烈,瓶装水一马当先,众多企业一方面不断调低终端售价,一方面大打广告战,促销手段不断翻新。
二、出口保持增长势头,进口发展平稳
2002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面对WTO带来的机遇,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监管、提高质量、拓宽出口渠道,使食品出口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
2002年,我国食品出口达到151.6亿美元,增长14.8%,其中,蔬菜、水果、谷物、糖及制品、罐头、水产品来料加工等品种,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3.5%、27.3%、54%、57.9%、21.7%和13.9%。
2002年,我国食品进口累计7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乳制品、植物油、水产品、水果、坚果制品等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尽管食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但出口压力面临不断增加的局面。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因我国长期以来侧重于食品数量的增长,食品卫生质量和检验技术标准偏低,在日益增强的绿色食品保护措施下,出口受阻的现象有所增加。
三、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向名牌产品集中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消费需求观念的改变,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热点。为适合这种需求变化,食品企业普遍加大科技投入,拓宽新产品领域的开发力度,压缩、淘汰老产品,不断调整,优化食品产品结构,使食品产品从温饱型朝着营养、环保型方向发展。产品结构调整的另一大特点是消费需求不断向名牌产品集中,据市场消费监测显示,几种主要食品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食用植物油、液体乳品、方便主食品、饮用水、熟肉食品等,几大品牌集中度高达60%以上。
四、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质量明显改善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在规范企业安全、环保生产的同时,引导消费者关注、监督食品安全状况,使食品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据有关部门公布检验结果表明,食品质量合格率平均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名优产品接近100%。普遍受人们关注的大米、面粉、植物油、酱油、罐头、奶制品、饮用水、副食品、熟食制品等,安全质量状况明显改善。
第三节 中国食品 行业 特点 分析
一、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步伐加快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大企业血本争夺市场,低成本竞争日益加剧,食品 行业 进入微利时代,部分成本过高的企业和众多不具备特色优势的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企业破产速度加快,企业重组频频发生,各 行业 优胜劣汰进程加快。
以方便面 行业 为例,1999年,相对较高的成本(全部的进口设备和高额的人民费用)致使方便面巨人康师傅在低价争夺市场的过程中出现大幅度亏损,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此时,日本三洋食品向康师傅注入资金,以与顶新国际集团同样多的股份加盟康师傅,并将三洋食品的管理科学融入其中,使康师傅于合资后第一年一举扭亏为盈,在弥补上年3400万元亏损的同时获取了4100万元的丰厚利润。与此同时,诸多方便面小企业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其中一部分被迫关闭,一部分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目前的方便面市场已形成了康师傅、统一、华丰三足鼎立格局,三大品牌的产品占据了市场79%的份额。
当大企业也参与打价格战时,市场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各企业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品牌集中速度加快,具有资源、品牌、资金等优势的企业产品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二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多数 行业 利润率降低, 行业 进入的门槛增高,为了谋求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向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向着管理科学和全方位服务于客户的方向跨越。
二、资源重组风行、优势品牌迅速扩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驱动下,食品业正在掀起一场大规模、高速度的企业资源重组浪潮。企业通过资源的重组试图占领市场制高点,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企业资源的重组顺应了国际上企业重组的潮流,它不分国界,是涉及到优势企业之间人、财、物等多方位的重新组合,企业力求通过强强联合,出现双赢或多赢、强者更强的结局。从而,在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中,促成部分 行业 (如啤酒、乳业、饮料等)品牌的高度集中。
世界重量级食品企业集团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合利华、雀巢、达能、麒麟、三洋食品……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在我国建立起合资或独资企业,大肆并购我国知名品牌。百事可乐兼并桂格;达能并购乐百氏并与娃哈哈合资,同时参股光明乳业;亚太集团控股上海民乐啤酒公司;华润并购蓝剑……跨国集团参与的重组之风越刮越猛,国内企业的重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世纪之初,国内啤酒、乳业、饮料、方便面等 行业 兼并重组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重组的规模在升级,速度在加快。
中国企业毫不示弱。青岛啤酒从1997年8月开始大规模扩张以来,截止到2001年中期,全国已有45家企业归入青啤麾下,使青啤的产销量从1996年的37万吨急剧扩张,至2001年上半年产量已达121万吨,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1年上半年的10.7%。据估计,青啤产销量2001年突破了250万吨。目前中国啤酒 行业 已有3家生产规模超过100万吨的啤酒企业——青脾燕京和华润。国内现有啤酒厂530多家,从国内啤酒 行业 发展态势和美日等国啤酒 行业 发展模式来看,预计在未采三两年内这一数字将会大大降低,市场将形成若干家啤酒"巨人"主宰天下的格局。
乳品加工业现有约1000家加工企业,其中光明、伊利、三元、三鹿4家大型乳品企业的销售额占据了全国总销售额的1/3,业内人士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排名前五位的乳业公司产值之和将达到全国乳业总产值的一半;在冷冻食品业,龙凤、三全、思念、海霸王四大企业已瓜分了全国冷冻食品市场的60%份额。
三、业界目光投向物流,盈利空间顿时显现
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专业零售店等新型零售业迅速发展,尤其在大中城市,新型零售业的销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新型零售业的成长壮大对大批食品企业形成强劲的价格打压力度,迫使食品企业的产品价格不得不一压再压,使原本微利的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从而促使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向物流业延伸,围绕主业建立相关配套系统,以求扩大自己的盈利空间。
据统计,上海在连锁超市经营的2万-3万种商品中,除棉麻、土畜等类商品外,基本上覆盖了社会消费品中27个商品大类。按商品类型分,食品类占60%以上的份额。其中,主食类占11.1%,副食品占29.3%,其他食品占59.6%。由此可见,食品生产企业向物流业延伸有着一定的有和条件。
拥有康师傅系列食品的顶新集团自9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在上海、宁波、杭州、天津、沈阳等地兴建购物大卖场——乐购大型购物中心,并在全国建起快餐连锁店250多家,围绕食品主业建立起多方位的相关配套体系。
致力于婴幼儿产业的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也向物流业延伸,推出了特许经营服务网,这个网以贝因美特许经营加盟店为载体,不仅提供各类孕妇与婴幼儿食品、用品、教玩具,而且还提供各项育婴服务。特许经营服务网充分发挥了连锁业低成本运作的优势,统一的仓储、配送等系列物流渠道加快了产品的流通,体现了规模效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贝因美专卖店已扩展到近30家,现在则以每月5家的速度继续扩张。
三元乳业等乳品企业在不断增加新品种的同时,送奶到户,把产品直接销到消费者家里。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食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原料的综合利用上大做文章。这种生产企业由食品加工业向制造业和物流业延伸的做法构成当今食品产业发展的又一景观。与此同时,食品产业也在向上游的农业延伸,众多食品企业纷纷向农业投入,建立种植或养殖基地,致力于原料的品种改良和规范化生产,食品产业正在向着日趋合理的哑铃型结构发展。
安全问题成巨大壁垒稍不留神将代价惨重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0-1.57、二恶英、疯牛并口蹄疫、禽流感等一系列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农药、化肥、抗生素、瘦肉精屡展出现……,安全警报不绝于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一方面令消费者对许多食品心有余悸,对食品安全问题倍加关心;另一方面国际上有些国家提高了进口中国食品的门槛,形势不容乐观。
当今,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食品消费的影响日趋增强,一旦某种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便会对消费者心理造成巨大伤害,以致使那一类的商品从此一蹶不振,由此而招致的对于食品市场供求的冲击力是相当强烈的。
两年前日本最大的乳品公司雪印乳业所属的大阪工厂由于管道清洗不彻底发生食,拈安全问题,从而导致一大批消费者食物中毒,为此这家工厂立即被勒令关闭。不仅当年整个雪印乳业为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时至今日这一事件给雪印带来的阴影仍未彻底消除,此教训至今令日本人记忆犹新。
在过去的一二年间,中国食品企业也同样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受重挫:龙井茶因铅含量超标遭到欧洲退货;中国酱油由于被检测出3-氯丙醇出口欧洲受阻;美国FDA在2001年扣留了634批安全不达标的中国农产品;2001年中秋前夕,南京冠生园月饼生产因使用过期原料引起轩然大波,致使该企业不得不关闭停产,上海冠生园也由此蒙受约1000万元的损失:最近,哈尔滨青青岛食品有限公司因采用过期霉变月饼制作汤圆被媒体曝光后,工厂立即关闭,企业陷入困境……由此可见,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对食品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和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日趋成熟的中国食品市场在安全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脆弱。因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注重食品质量,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品牌至上,这些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四、 行业 利润向大企业集中
食品业作为可替代性极强的快速消费品 行业 ,基本上处于完全竞争,利润空间普遍在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中被挤压得更加狭小,因此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可能比 行业 态势的影响更明显。事实上食品业的低风险性只有在 行业 龙头身上才能充分体现,这使得 行业 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
五、高品质的健康和方便食品前景看好
行业 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过程中,各子 行业 由于加工深度和营养程度不同,而发展机会不一。高品质的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将是新的增长点,乳制品、大豆制品、健康饮料、保健食品以及加工肉制品等市场热点前景看好。
六、产品力建设和渠道能力建设成为核心能力
食品的同质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食品消费的区域差异化,食品企业把产品力建设和渠道能力建设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去培育。针对特殊消费者或特定市场的产品因为其差异化个性突出的产品,专注而强大的诉求点,赢得消费者青睐;而作为单价和单位利润都较低的食品,如何把价值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终端渠道和分销渠道建设也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武器之一。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